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魔說」什麼樣的醫藥代表還有機會當上總裁?

昨天《E藥經理人》熬了一鍋濃稠的雞湯, 裡頭有“八味極致的滋補品”——展示了八位從醫藥代表一直做到總裁和董事長的故事。 對於飽受政策打擊和醫院白眼的醫藥代表來說, 就像沙漠中遇到一口甘泉, 有點甜!

我很有幸見過和認識其中一多半的老闆, 毫無疑問他(她)們是醫藥行業過去三十年的風雲人物, 其膽量, 氣魄、眼界和執行力都是行業的頂尖, 當然也趕上了醫藥行業大發展的好年代。 在醫藥行業開始步入新規則時代後, 這一代的醫藥代表還有機會當上總裁嗎?

夢想總是要有的, 萬一實現了呢?

當然有可能, 更別說我三百萬醫藥代表大軍中藏龍臥虎, 英雄不問出處, 藥代也可能變身總裁。 當然我說的醫藥代表不是那些頂級名校MBA象徵性跑幾個月醫院那種, 至少得幹1~2年的一線代表才算。

然而很遺憾的是這種機會越來越少, 這跟個人能力和能力關係不大。 倒是跟買房有點像, 同樣的房子你錯過了那個便宜的時代, 未來付出N倍的努力可能還買不起。

我的觀點是基於以下的理由:

行銷在藥企的地位穩中有降, 尤其是研髮型藥企中, 行銷團隊的地位會低於研發甚至准入團隊。 從目前崗位薪酬就可以看到, 藥企研發總監的年薪可以到200萬+, 早已經超越銷售和市場總監, 好的政府事務或者准入總監要價也高於事業部總監,

未來這個趨勢會更明顯。

在資訊分享傳遞極為發達的時代, 銷售市場所謂的向客戶傳遞資訊的價值會下降不少;合規從緊之後, 客情關係的分量也在下降;醫生收入和地位上去了, 誰還稀罕跟代表打成一片?

企業都是在商言商, 越重要的部門越容易出總裁。 前三十年是行銷部門, 以後是研發、准入甚至財務。 全球前十大藥企CEO裡2/3都沒當過醫藥代表, 這就是趨勢。

現在這批中國藥企總裁裡好多都是當年做藥代之後轉型代理商, 再轉型拿批文自己搞生產和研發。 醫藥代表還有這樣的轉型機會嗎?估計比中福彩頭獎還難吧。 一致性評價和兩票制落地後, 藥企和醫藥商業進入門檻越來越高, 現在都有一大批總裁得下崗,

未來的總裁就更難來自醫藥代表了。

再說二十多年前出來的那批醫藥代表大都有很強醫藥教育背景, 有豐富社會經驗又敢拼敢闖。 現在醫藥代表絕大多數不學醫, 好多人也只是把這個當一個謀生手段。 這兩年醫藥代表被汙名化, 也很難吸引和保留優秀人才。

那什麼人有希望成為未來藥企的總裁?

我認為是有很好的教育背景, 名牌醫學院校出身或者是名校MBA, 在藥企中歷練過行銷、研發、財務、人事等不止一個崗位, 最好還有2~3個國家的成功經驗的人。 未來藥企數量會大幅減少, 草根穿越階層成為總裁的機會實在微乎其微。 因為每一個層次需要的生存技能大不相同, 極少有人能在熟練掌握本層級的技能之後又大部分忘掉,

快速地掌握上一個層級需要的技能。

其實當不當總裁並不那麼要緊, 在大公司裡當個中層或者小公司當領導或者乾脆自己成立一家小公司都是有志向的醫藥代表可行的方向。 人生並不是一場比賽, 欣賞沿途的風景也許比搶著到達終點更愜意。

本文作者 劉謙

本文版權屬於E藥臉譜網(www.y-lp.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