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巨浪」瘋狂挖人+飛機+冷庫+幹線,順豐真的來了!

文 | 點蒼鶴

來源 | 醫藥雲端工作室

順豐最近可謂是占盡了頭條, 不論是成功上市還是高調進入醫藥行業, 都獲得了業界的極高關注度。

很多媒體、機構認為順豐進來將掀起行業巨浪, 醫藥商業面臨洗牌甚至被顛覆的險境。

事情果真會這樣發展嗎?我們需要專業的分析而非一味鼓噪!

順豐不具備的價值與優勢

順豐是一家快遞業領先的公司, 其以快捷、安全、可靠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上月(2月23日)在深交所上市, 目前市值2500多億, 堪稱行業巨頭。 不過, 對於醫藥行業來說, 自有他的獨特性, 並非用物流就可以描述當前醫藥商業所承載的全部職能。

主流醫藥商業在價值鏈上具有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的功能, 而非藥品分發的單一作用, 這和當前醫療機構及醫藥運行的規律是息息相關的。

物流:供應商(藥品生產企業或代理商)把藥品發給醫藥商業, 後者驗收入庫倉儲,

再根據訂單將貨物配送到醫院。 商業公司必須符合GSP規範。

資金流:醫院經營情況有好有壞, 但不論如何, 醫院對商業的賬期普遍超過商業對供應商(廠家)的賬期, 所以, 商業公司承擔了墊資的作用。

信息流:在當前環境下, 由於商業公司是將藥品送到醫療終端的最後一個環節, 因此商業掌握了大量的醫院資訊, 這些資訊對於藥品企業來說很有價值, 比如藥品遴選進院、使用情況、同類藥品的銷售情況等等。 醫藥商業是醫療機構及藥品供應商的資訊橋樑。

難以逾越的“最後一公里”

順豐進入醫藥領域, 至少從當前所披露的資訊來看, 僅從冷鏈物流開始入手, 未來是否會像主流醫藥商業那樣介入醫院配送不得而知。

但即便有意進入, 是否有足夠的把握?

順豐公司從成立那一天開始就聚焦在快遞領域深耕市場, 無論順豐如何坐大, 天上有飛機、有衛星通信、地上有完善的分發網路、有一流的資訊化處理系統, 但其基因就是一家快遞企業。

要從快遞的“收件、派件”做到醫藥商業的配送, 中間隔著1.3萬家公立醫院的距離, 而非簡單的地理意義上的“最後一公里”。

這個距離, 同樣是醫藥行業的巨頭之一九州通, 用了多年時間, 至今對於醫院配送依然是處於邊緣狀態, 為何?基因使然, 九州通的基因是「快批」, 順豐的基因是「快遞」, 而醫藥、醫療政策及行業壁壘豈是通過「快」就可以突破的?

此前失敗的順豐嗨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在遍佈全國的快遞網路資源基礎上,

順豐欲圖通過在其網路末梢增加一個服務功能, 以盤活順豐線上線下的資源, 這就是順豐嘿客的決策起點。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幹, 消費者已經在骨子裡認定順豐是家快遞公司, 又如何讓其養成在順豐嗨客下單購物的習慣?該去淘寶還去淘寶該去京東還去京東, 順豐就規規矩矩送好快遞吧!

同理, 全國1.3萬家醫院, 96萬家基層醫療機構, 又如何與順豐對接業務?這不僅僅有市場壁壘的問題, 還有政策問題, 當然, 還有順豐自身的商業模式問題。

1)醫院開戶問題, 目前主流的商業是國字頭的國控、華潤、上藥, 以及各地地方性商業豪強, 如廣州醫藥、南京醫藥、華東醫藥、英特等公司, 另有地頭蛇盤踞一隅,

牢牢控制著當地的藥品配送業務。 作為先例, 可以瞭解一下九州通現在醫院開戶率和市場份額有多大?

2)政策壁壘, 由於公立醫療機構形成的壟斷地位, 作為藥品供應方相對弱勢, 不管是以省為單位藥品集採制度還是二次議價, 醫藥工業、商業總是顯得很被動, 要獲得醫院的良好合作, 除了自身過硬的業務支援外, 沒有多年客情的維護積累, 是不可能達到的。

這些工作, 上述列舉的醫藥商業從三級批發體制到改制到上市參與市場競爭, 一直和醫院合作, 這樣的業務關係非一朝一夕可以攻破。 (還是再看看九州通的例子吧!)

3)順豐自身的商業模式, 順豐作為一家快遞公司, 和醫藥商業有很大區別。 兩者區別如下表所示:

順豐與醫藥商業模式對比

順豐與醫藥商業模式對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