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業界人士:促進內地與香港影視合作人才培養是關鍵

新華社香港3月14日電“內地與香港的電影市場密不可分。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合拍項目在不斷磨合和探索中穩步前進, 在數量、品質和商業層面都取得耀眼的成績。 ”北京電影學院管理學院院長吳曼芳在香港國際影視展的研討會上如是說。

2016年, 內地與香港合拍立項影片數量高達54部, 占全部合拍片的60%以上。 其中, 《湄公河行動》《澳門風雲3》《北京遇上西雅圖2》《葉問3》四部位居2016年國產影片票房排行榜前十。

吳曼芳表示, 近年來內地影院建設如火如荼, 其中不乏港資背景的影院管理公司。 它們憑藉專業的管理理念和良好的觀影體驗,

吸引了大量觀眾, 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在學術層面, 內地與香港在電影方面的學術交流日益頻繁。 吳曼芳指出, 每年很多內地電影學院的藝術生選擇到香港繼續深造, 也有許多香港學生到內地學習電影製作和拍攝。

“不僅如此, 內地與香港在資本、演員、技術、設備、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也在進一步加強。 ”吳曼芳說。

多位參加研討會的影視業界人士認為, 推動電影產業健康發展, 促進內地與香港兩地影視合作, 電影人才的培養相當重要。

香港著名導演、編劇及製作人王晶表示, 內地電影人才豐富, 香港在攝影、導演、編劇、演員等方面人才相對缺乏, 加上一些香港知名演員年齡越來越大, 不利於香港影業的長遠發展。

他期待內地專業院校、演藝公司和電視臺進一步挖掘和培養更多的香港人才。

談及在人才培養方面該如何互動, 吳曼芳說, 香港和內地在電影人才培養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點。 最近幾十年來, 內地電影人才培養走的是學院派道路, 香港更多是師徒的方式。

吳曼芳認為, 從目前內地的狀況來看, 將電影從事業轉換到產業的過程中, 迫切需要建立電影工業化體系, 其中金融、法律等方面的跨界人才較為缺乏。

香港電影製作人具有自身的優勢和特點。 吳曼芳說:“在未來兩地合作過程中, 把內地和香港電影人才優勢發揮出來, 對整個華語電影都是促進。 ”

UME國際影城集團董事長、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會長吳思遠表示,

人才的出現有賴於學校培養, 還要有電影數量和品質的保證。 其中, 電影管理人才的培養是核心, 香港在這方面更多是憑藉以往的經驗, 今後應更為專業化。

“中國電影市場非常大, 希望內地把香港納入統一的電影規範和管理中, 多給香港一些機會, 讓香港拍出更多具有香港特色的電影。 ”吳思遠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