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歌德和席勒相互給予靈感的後半生

歌德與席勒是德國文學史上的兩位偉大詩人, 也是旗鼓相當的兩個競爭對手, 當時人們稱他們為“雙子星座”。 也許是這兩位太過耀眼的緣故, 引起了當時一些人的妒忌和反感, 即便找不到把柄來詆毀, 至少也要分裂他們, 用一個來反對另一個, 一定要將他們分出高低上下。 然而在爭霸詩壇的同時, 歌德與席勒又是一對好朋友, 這場友誼堪稱英雄傳奇。

《歌德與席勒:兩位文學大師之間的一場友誼》為讀者展現了兩位文學大師動人友誼的始末。 德國當代著名思想史作家、傳記作家, 呂迪格爾·薩弗蘭斯基在書中以歌德和席勒的大量日記、通信、文章和相關作品為基礎,

按照時間順序, 為讀者講述了歌德與席勒之間的友誼故事。

歌德生於貴族家庭, 25歲時他便寫出了轟動歐洲的中篇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 可謂聲名顯赫, 才華橫溢。 比歌德小10歲的席勒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 還在學校讀書時的席勒就開始夢想結識歌德。

1794年8月23日, 席勒給歌德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在這封信中, 席勒對歌德表現出同時代人難以企及的深刻理解, 令歌德感到遇到了一個知己。 從此, 年長成熟的歌德給了席勒安定的呵護, 而年輕激越的席勒給了歌德新的創作熱情, 於是席勒的著名劇本《華倫斯坦》三部曲與歌德的經典詩劇《浮士德》躍出水面,

開啟了歐洲文藝史上的一個時代。

這場友誼自1794年起一直持續到1805年5月席勒辭世。 歌德曾說, 在他比較成熟以後, 就不再迷失於內在的自我觀照, 而是去關注別人想要怎樣看自己, 如同在許多面鏡子面前, 看到自己和自己的內心深處。 席勒對於歌德就是一面難得的鏡子, 只有在席勒這位回饋天才這裡才能照出他自己。 對於歌德來說, 席勒首先讓他回憶起, 自己那已經克服了的狂飆突進精神。 歌德需要席勒, 為了讓一些光亮照進他那極其豐富的內心世界。

席勒與此相反。 他苦於自己缺乏生活閱歷。 1795年, 席勒在致歌德的信中寫道:“我常常覺得很奇怪, 我想像著您如何被拋進廣闊的生活中去, 而我卻只是坐在紙糊窗戶的房間裡,

面前除了紙別無他物。 ”與歌德在一起, 席勒面前展開了一片大陸, 雖然不是讓他去佔領, 但他可以去勘探。

歌德與席勒的性格迥異, 志向卻是一致的, 將思想和經驗、自由和自然、概念和多意性聯繫在一起是他們的共同理想。 歌德曾說:“我們兩人, 多年結合在一起, 興趣相投, 相互影響, 有許多詩意思是我指出的, 而詩是他寫的, 有時情況正好相反……”

當席勒去世時, 歌德表示:“我原本以為失去的是我自己, 現在發現我失去的是一位朋友, 在那裡有我半輩子人生。 ”

歌德與席勒這兩位文學大師之間的友誼有如光焰穿過歷史的黑暗, 至今仍照亮著人們的心靈。

新媒體編輯:劉爽

責任編輯:符成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