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去年發生近700起,這麼多新三板公司與督導券商“分手”

◆經濟導報記者 杜海 濟南報導

一起走過掛牌路, 卻不能堅守持續督導。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發現, 在去年底的最後兩個工作日, 共有10家新三板企業發佈了變更持續督導主辦券商公告。 其中, 包括山東省環能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環能設計, 838602)和高盛(青島)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盛資訊, 871178)等兩家魯企。

事實上, 剛剛過去的2017年, 掛牌公司和督導券商“分手”事件愈發頻繁, 全年共有680餘家掛牌公司與合作夥伴“勞燕分飛”。 從2014年僅8家公司在公告中稱更換或擬更換督導券商, 到2015年的100多家、2016年的300多家, 如今的更換督導券商現象可謂“潮湧”。

“對於緣何更換督導券商, 不少當事方表示是‘基於公司戰略發展需求’。 但從某種角度來說, 此種情況頻發加之一些公司財報頻頻出錯, 說明市場還是存在一種浮躁心理。 ”華北地區一家券商的場外市場部負責人郝慶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發生變更的數量水漲船高

據悉, 高盛資訊於去年3月22日經首創證券推薦, 在新三板掛牌。 時間僅過去了9個多月, 二者便“分道揚鑣”。 高盛資訊稱, “鑒於公司未來戰略發展需要, 經雙方溝通並友好協商, 決定解除持續督導。 ”隨即, 高盛資訊與聯儲證券簽訂持續督導協議, 由後者承接持續督導義務。

環能設計則在2016年8月經東北證券推薦, 獲准在新三板掛牌。 和高盛資訊一樣,

環能設計也選擇了在2017年底更換督導券商, 原因也是“基於公司戰略發展的需求”。 同時, 環能設計轉而與國融證券簽訂了附生效條件的《持續督導協議書》。

“新三板的主辦券商實行終身督導制, 但是公司掛牌後仍可變更持續督導主辦券商, 這是掛牌公司的權利。 與此同時, 股轉系統配套頒佈了一系列更換督導券商的規範性檔。 ”郝慶說, 公司一旦有更換督導券商的想法, 最恰當的方式應當與原主辦券商“協商”解除督導協議, 同時找好承接的督導券商, 否則有可能導致公司摘牌。 更重要的是, 新舊督導券商應厘清責任, 規範化、制度化地做好更換工作。

經濟導報記者粗略盤點得知, 2014年全年, 僅8家公司聲稱更換或擬更換持續督導主辦券商,

2015年則迅速擴充到130餘家。 2016年, 新三板掛牌公司變更主辦券商的次數為330餘次, 去年更是發生近700起, 環比暴增了一倍多。

也就是說, 隨著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的激增, 更換持續督導券商的企業數量亦水漲船高。 對此, 大多數公司給出的理由都是“公司戰略發展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 即便選擇“分手”, 掛牌公司仍與主辦券商保持著表面上的“相敬如賓”, 在公告中紛紛表示認可“前任”的工作。 比如, “某某券商在作為公司持續督導的主辦券商期間, 始終遵循勤勉盡責的原則, 以其專業的服務和豐富的經驗履行了持續督導義務。 ”

但是, 表面上一團和氣, 其“分手”的背後, 又有何玄機呢?

券商綜合能力受考驗

“掛牌企業太多了,

券商忙不過來。 一旦在公司發展方面存在分歧, ‘分手’就成為可能。 ”銳財經分析師劉江遠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他認為, 督導業務錢少、活多、責任大。 隨著掛牌企業數量的增加, 部分券商手頭上囤積的專案多了, 其持續督導服務難以匹配掛牌企業的訴求。 而企業為了找到一個更“走心”的對象, 自然會想辦法更換督導券商。 “此外, 部分企業出於自身的考慮, 例如重組並購、再融資的時候, 換一家券商會有助於項目的推進。 ”劉江遠分析說。

據瞭解, 截至1月4日, 新三板共有11633家掛牌企業, 而主辦券商僅有99家, 平均每家主辦券商要承擔117家掛牌企業的持續督導工作。 然而, 由於督導數量存在分化現象, 大部分主辦券商督導的掛牌企業數量早已超越了這個數字。

在劉江遠看來, 如果主辦券商覺得公司運營風險很大, 可能會選擇主動放棄。 與此同時, 不僅券商在挑企業, 企業也在挑券商。 目前, 市場對於主辦券商的綜合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 部分券商在新三板的業務能力結構上失衡, 在持續督導能力上欠缺, 難以跟上企業發展的需求。

“就拿分層制度來說, 這非常考驗持續督導券商的綜合能力。 在與其他掛牌企業同等條件下, 如何能説明服務的掛牌企業登上創新層, 這不僅需要券商給出合理的財務建議, 也要求它們幫助企業制定發展規劃、擬定並購戰略、提供融資建議等。 ”一家新三板魯企的負責人對經濟導報記者坦言, 從這一層面而言, 相關企業選擇更換督導券商, 還是有著現實考量的。 還是有著現實考量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