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他是“革命+戀愛”文學鼻祖,是他發出“革命文學第一聲”

他是“革命+戀愛”文學鼻祖, 是他發出“革命文學第一聲”

文/張秀陽

蔣光慈, 原名光赤, 又名俠僧, 祖籍河南固始, 祖父蔣士成因避匪患逃到安徽霍邱,

後代定居于此。

1901年蔣光茲出生于霍邱縣白塔畈人, 蔣光慈出身貧苦, 從小養成了嫉惡如仇、磊落光明的品格。 同時, 自學成才、愛好詩文的父親, 又培養了他對文學的愛好。 在12 歲時, 他就能較熟練的吟詩作賦。 13 歲時, 蔣光慈考入河南固始縣縣立志成小學讀書, 在校時得到教師詹谷堂(革命烈士)的引導幫助, 為他以後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思想基礎。 蔣曾賦詩稱:“昔日思班子, 今朝慕列寧。 ”(“班子”即班超)

1916 年, 蔣光慈小學畢業考入固始中學, 進校不久, 因激於義憤打了歧視窮苦學生的校長劉春節而被開除出校, 後經在蕪湖省立第五中學讀書並擔任校學生自治會會長的同鄉好友李宗鄴的推薦, 于1917年夏到該校讀書。

蕪湖省立五中的前身是清朝末年的皖江中學, 章士釗、柏文蔚、蘇曼殊等先驅、名流都曾在這兒教過書, 進行過革命宣傳, 留下了深遠影響。 蔣光慈進校時, 曾留學日本在教育界深受眾望的劉希平和《新青年》撰稿人、才華橫溢的高語罕等都在該校任教,

胡適也曾來校講過學, 這些都給他以很大的影響。

1920年春, 蔣光慈化名蔣俠生, 作為蕪湖各界聯合會代表去上海, 參加全國各界聯合會和中華民國學生聯合總會相關活動, 結識了陳獨秀, 開始信奉馬克思主義, 並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幾篇稿件。

蔣光慈先在共產國際創辦的上海外國語學社學習俄語, 1921年5月到蘇聯, 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與劉少奇、任弼時、肖勁夫、澎湃等同學, 並改名為蔣光赤。

在蘇聯期間, 蔣光慈主要興趣轉向文學, 且與蘇聯女孩安娜相戀, 1924年7月, 蔣光慈畢業即將回國, 安娜表示願和蔣一起去中國, 被蔣拒絕, 因蔣光慈當年與鄰村王家女兒王書英訂有婚約, 為了躲婚, 蔣光慈長期不回家。 此外, 蔣光慈內心中還牽掛著另一女性,

即河南開封女子宋若瑜。

1903年5月27日, 宋若瑜出生在河南汝縣農村, 因家境貧寒, 少年時即隨父母流落到開封, 兄弟姊妹九個, 故去八個, 只剩下宋若瑜這個“獨養女兒”, 父母因此含辛茹苦供她讀書, 希望日後有個靠山。

開封省立第一女子師範的丁明德老師,

是鑒湖女俠秋瑾的密友, 對宋若瑜影響很大。 1919年, 宋若瑜參加了以省立二中學生曹靖華為核心的青年學會, 成為該會唯一女性, 青年學會的秘密聯絡點就設在她家, 該會會刊為《青年》。

這時, 遠在蕪湖的蔣光慈從同學處瞭解到青年學會, 積極為《青年》寫稿, 並成為該會外省籍會員。 他發表在《青年》第四、五期上的《談李超傳》、《我對於自殺的意見》二篇氣勢磅礴的文章, 深深吸引了宋若瑜。 1920年初夏, 她向蔣光慈發出了第一封信, 蔣光慈立即回信, 長達六年的通信就這樣開始了。

1924年, 蔣光慈留學回國, 在上海大學教書。 一回國, 他就四處打聽宋若瑜的近況。 宋若瑜在女師時積極參與學生運動, 組織“女子同志會”, 出版《女權》半月刊, 因此被學校開除,隨後考入南京東南大學教育系,因家庭貧困,學費沒有著落,加之生活清貧,染上了肺病,唯讀了二年就休學了,經朋友介紹,在信陽二中教書。蔣光慈回國後的第一封信就寄到了信陽。

1925年暑假,宋若瑜決定到北京與相思六年的戀人見面。7月20日,蔣光慈在火車站的月臺上,伸頸張望。火車終於近了、停了。透過車窗望去,他們幾乎是同時,認出了對方……

愛,就這麼定格了。

他們一同住進了旅館,享受著愛的甜蜜。蔣光慈此時被李大釗派往張家口馮玉祥部隊任俄語翻譯,公務在身,盼了六年的見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7月28日,宋若瑜給已去張家口的蔣光慈發了一封短信:

“旅館握別,悵然若失!……數日來迷糊若夢,不知所以!”

925年8月13日宋若瑜到信陽,之後,轉赴南京複學。這時候,蔣光慈已回上海大學教書,常常找機會到南京與戀人相聚。

1926年元月,宋若瑜又從南京回開封過年,一病不起,蔣立即前往探視,經過治療,已初步康復。於是蔣極力勸說宋退學到上海休養。

此後,宋若瑜一面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聽課,一面作畫治病。他們居住在卡德路(今石門二路)一座石庫門房子裡,過著溫馨和諧的夫妻生活。

蔣光慈後來回憶說:“在法國公園裡,我和若瑜並肩坐在荷花池邊,互相依偎著,向那歡欣、圓滿而晶瑩的明月望去,兩人默然不語,如被幸福的酒漿所溶解似的,恍惚升入仙境。”

婚後僅一個月,宋若瑜的肺病就復發了,蔣光慈四處求醫,一位名醫指點說:“肺病到了第三期,上海沒有辦法,只有到廬山去療養了。”於是夫妻倆星夜兼程趕赴廬山。

肺病在當時是不治之症。廬山,這舉世聞名的避暑天堂,給高燒不退的宋若瑜送來了希望。這時,著名革命家方志敏也因肺病住院,這位蔣光慈的朋友時常與他們夫婦在一起,增添了不少情趣。

1926年8月22日,宋若瑜給已返回上海的丈夫寫了一封信,說近幾天不發燒了,飯也能吃了,準備住到10月份就下山,請他找個空氣清新又帶廚房的房子,準備回上海後自己弄飯,並希望蔣光慈寄一張照片到廬山來。

9月15日,宋若瑜收到蔣光慈的電報,回信說,這些天好多了,不燒了,等時局平定就回去。

這以後的日子裡,宋若瑜就一直發燒,精神非常不好,已不能提筆寫字。11月6日,急如星火的蔣光慈奔上廬山牯嶺醫院,他的愛妻卻已停止了呼吸,永遠離開了這個僅僅生活了23年的世界。

1928年11月6日,宋若瑜二周年忌日,蔣光慈寫出了他的血淚之作《牯嶺遺恨》:

在雲霧迷朦的廬山高峰,

有一座靜寂的孤墳,

那裡永遠地躺著我的她

━━我的不幸的早死的愛人。

宋若瑜去世這一年,蔣光慈寫出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轟動文壇。不久,蔣光慈又完成了詩集《哀中國》和小說《短褲黨》。

對於蔣光慈的作品,魯迅曾說:“蔣光慈的《短褲黨》寫得並不好,他是將當時的革命人物歪曲了的。”“以為若要選他的作品,則不如選他的短篇小說,比較好些。”

蔣光慈筆下人物高度漫畫化,革命者與反革命被圖解成好人與壞人,且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切都壞,藝術價值不高,但蔣光慈寫了很多流浪漢、復仇者,獵奇味道濃,這種演義小說式的筆法迎合了當時上海小市民的趣味,使他很快便成了“著名作家”。

宋若瑜死後,郁達夫對蔣光茲失去愛妻頗為同情,便將王映霞的同窗好友陳錫賢介紹給蔣光慈。“四一二事變”後,大量共產黨員遭屠殺,陳錫賢立刻與蔣光慈疏遠。蔣光慈原本多署名蔣光赤,此時也改作蔣光慈。這段沒有結果的愛情被寫成小說《野祭》,而這也是“革命+戀愛”的開篇作之一。

1929年,蔣光慈患肺結核,田漢將南國社演員吳似鴻介紹給他,但無論和誰在一起,蔣光茲始終無法忘懷宋若瑜。 他一直保留著宋若瑜生前的衣服和物品。

1931年8月31日,蔣光慈憂思成疾,因肺結核病而逝,年僅30 歲。病榻上,他淚眼驚呼:“若瑜,請在廬山等我……”

蔣光慈死後並沒有能夠葬於廬山,他葬于江灣上海公墓777 號墓穴,使用的是化名蔣資川。

因此被學校開除,隨後考入南京東南大學教育系,因家庭貧困,學費沒有著落,加之生活清貧,染上了肺病,唯讀了二年就休學了,經朋友介紹,在信陽二中教書。蔣光慈回國後的第一封信就寄到了信陽。

1925年暑假,宋若瑜決定到北京與相思六年的戀人見面。7月20日,蔣光慈在火車站的月臺上,伸頸張望。火車終於近了、停了。透過車窗望去,他們幾乎是同時,認出了對方……

愛,就這麼定格了。

他們一同住進了旅館,享受著愛的甜蜜。蔣光慈此時被李大釗派往張家口馮玉祥部隊任俄語翻譯,公務在身,盼了六年的見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7月28日,宋若瑜給已去張家口的蔣光慈發了一封短信:

“旅館握別,悵然若失!……數日來迷糊若夢,不知所以!”

925年8月13日宋若瑜到信陽,之後,轉赴南京複學。這時候,蔣光慈已回上海大學教書,常常找機會到南京與戀人相聚。

1926年元月,宋若瑜又從南京回開封過年,一病不起,蔣立即前往探視,經過治療,已初步康復。於是蔣極力勸說宋退學到上海休養。

此後,宋若瑜一面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聽課,一面作畫治病。他們居住在卡德路(今石門二路)一座石庫門房子裡,過著溫馨和諧的夫妻生活。

蔣光慈後來回憶說:“在法國公園裡,我和若瑜並肩坐在荷花池邊,互相依偎著,向那歡欣、圓滿而晶瑩的明月望去,兩人默然不語,如被幸福的酒漿所溶解似的,恍惚升入仙境。”

婚後僅一個月,宋若瑜的肺病就復發了,蔣光慈四處求醫,一位名醫指點說:“肺病到了第三期,上海沒有辦法,只有到廬山去療養了。”於是夫妻倆星夜兼程趕赴廬山。

肺病在當時是不治之症。廬山,這舉世聞名的避暑天堂,給高燒不退的宋若瑜送來了希望。這時,著名革命家方志敏也因肺病住院,這位蔣光慈的朋友時常與他們夫婦在一起,增添了不少情趣。

1926年8月22日,宋若瑜給已返回上海的丈夫寫了一封信,說近幾天不發燒了,飯也能吃了,準備住到10月份就下山,請他找個空氣清新又帶廚房的房子,準備回上海後自己弄飯,並希望蔣光慈寄一張照片到廬山來。

9月15日,宋若瑜收到蔣光慈的電報,回信說,這些天好多了,不燒了,等時局平定就回去。

這以後的日子裡,宋若瑜就一直發燒,精神非常不好,已不能提筆寫字。11月6日,急如星火的蔣光慈奔上廬山牯嶺醫院,他的愛妻卻已停止了呼吸,永遠離開了這個僅僅生活了23年的世界。

1928年11月6日,宋若瑜二周年忌日,蔣光慈寫出了他的血淚之作《牯嶺遺恨》:

在雲霧迷朦的廬山高峰,

有一座靜寂的孤墳,

那裡永遠地躺著我的她

━━我的不幸的早死的愛人。

宋若瑜去世這一年,蔣光慈寫出中篇小說《少年漂泊者》,轟動文壇。不久,蔣光慈又完成了詩集《哀中國》和小說《短褲黨》。

對於蔣光慈的作品,魯迅曾說:“蔣光慈的《短褲黨》寫得並不好,他是將當時的革命人物歪曲了的。”“以為若要選他的作品,則不如選他的短篇小說,比較好些。”

蔣光慈筆下人物高度漫畫化,革命者與反革命被圖解成好人與壞人,且好人一切都好、壞人一切都壞,藝術價值不高,但蔣光慈寫了很多流浪漢、復仇者,獵奇味道濃,這種演義小說式的筆法迎合了當時上海小市民的趣味,使他很快便成了“著名作家”。

宋若瑜死後,郁達夫對蔣光茲失去愛妻頗為同情,便將王映霞的同窗好友陳錫賢介紹給蔣光慈。“四一二事變”後,大量共產黨員遭屠殺,陳錫賢立刻與蔣光慈疏遠。蔣光慈原本多署名蔣光赤,此時也改作蔣光慈。這段沒有結果的愛情被寫成小說《野祭》,而這也是“革命+戀愛”的開篇作之一。

1929年,蔣光慈患肺結核,田漢將南國社演員吳似鴻介紹給他,但無論和誰在一起,蔣光茲始終無法忘懷宋若瑜。 他一直保留著宋若瑜生前的衣服和物品。

1931年8月31日,蔣光慈憂思成疾,因肺結核病而逝,年僅30 歲。病榻上,他淚眼驚呼:“若瑜,請在廬山等我……”

蔣光慈死後並沒有能夠葬於廬山,他葬于江灣上海公墓777 號墓穴,使用的是化名蔣資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