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虐貓與虐戀

大家好, 觀複博物館是馬未都先生創辦的新中國第一家私立博物館。 請關注我們的頭條號, 我們不定期為粉絲贈送觀複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虛極子按:施虐者將自己的伴侶物化並強加控制, 以此滿足自己在真實世界中無法實現的權力欲。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於每天醉心於擼吸鏟的貓奴們面對不可理喻的虐貓者時的心理距離。

▼ “你忍心傷害我嗎?”

▲ [美] 傑夫·昆斯《晾衣繩上的貓》(2011年), 雕塑

13世紀以前, 貓在歐洲人心中的形象還是比較偉光正的。 但由於貓沒有狗與生俱來的“取悅症”, 所以中世紀寓言故事裡的貓就逐漸成了叛徒、魔鬼或女巫的化身。 洛托的油畫《天使報喜》中下方有一隻驚慌逃竄的貓, 象徵著邪靈在上帝與天使的威力下知難而退。

▲ [意] 洛倫佐·洛托《天使報喜》(約1534年), 油畫

義大利雷卡納蒂Villa Colloredo Mels博物館藏

直到十九世紀, 歐洲人才重新接受貓咪在藝術中的正面形象。 譬如下面這幅1870年的銅板油畫《灰姑娘》, 主人公身邊同時陪伴著白鴿和灰貓, 靜謐而祥和。

▲ 《灰姑娘》(約1870年), 銅板油畫

德國威斯巴登舍費爾藝術陳列館藏

第一個將黑貓視為撒旦信徒的教會檔出自13世紀教皇格裡高利九世所寫的《羅馬之聲》(Vox in Rama), 在這份文件裡教皇詳細描繪或臆造了德國異端“路西法教派”的惡魔崇拜儀式:首先是一尊黑貓雕像變活並倒退行走, 然後會出現一個半人半貓的怪物與異端成員們交流, 勸導他們背棄天主信仰。

▲ 教皇曰了:“貓人不識字, 何故偷聖經?”

從此, 歐洲基督徒對貓尤其是黑貓必置於死地而後快, 決不會像中國人那樣拍什麼《黑貓警長》去給孩子們看的。 就連對貓表同情的人也會被視為魔鬼的跟班, 一律格殺勿論!

▲ 似乎偏袒貓的人最後都會被降維打擊變作猴子

時至今日, 人群之間依然會定期爆發一些無厘頭的爭論, 譬如或甜或鹹的粽子、或甜或鹹的豆花, 以及中醫, 以及屁肛, 都會引爆全民大撕括約肌, 然後對方表示不想和你說話並向你扔出一副白手套或XX主義或原子彈, 希望能團滅在同一口社會鍋裡撈肉吃的競爭者。

▲ 孩子,你這是得多愛屁肛啊!他知道嗎?

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吞噬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鼠疫一再捲土重來。有學者認為,中世紀晚期至近代早期歐洲人對貓的屠殺與鼠疫的頻頻爆發有著正相關關係:被虐殺的貓越多,老鼠繁殖得越厲害,還會出現“鼠王”之類的怪物。虛極子特地找了一張史上最不噁心的“鼠王”圖片,但還是要誠懇地提醒您:前方高能,恐鼠勿入!

▲ 六隻尾巴纏在一起的老鼠被發現在斯特拉斯堡的一間地下室裡(1683年),單頁印刷品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圖書館藏

當時歐洲人相信,貓才是瘟疫的傳播者,因為教皇說貓是魔鬼派來的嘛。人就是這樣,對真相的渴求並不大,卻總希望事情能不斷印證人的主觀判斷永遠正確。一言以蔽之:倔!但中世紀的這場鼠疫著實讓人們失望了,屠貓的蠢行令歐洲2500萬人喪命於鼠疫。

▲ 彈起了我心愛的土琵琶,平復一下弱小無助的心情

慘痛的教訓並不能迅疾扭轉人的主觀意志,直到16世紀,法國人仍熱衷於每日三件事:吃飯,睡覺,燒活貓。比利時人甚至還為屠貓舉辦了“伊普爾貓節”:節日期間人們將貓從鐘塔上丟到廣場上摔死,以此方式驅邪。

▲ 1510年左右的弗蘭德斯《勸耕圖月曆》

義大利威尼斯Marciana圖書館藏

磨坊+馱糧包的驢+啄食穀粒的鳥=麵包;豬=肉;木桶=酒;篝火=柴;綿羊+織女=羊毛。唯獨門檻上蹲坐著的貓沒甚卵用,這可能就是貓在中世紀常被欺負的原因之一。

歐洲歷史上有個虐貓女王,就屬她一次性屠貓數量最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登基典禮那天(1558年11月17日),為了向民眾展示她完全有能力掃除異端、捍衛和平,她沒有選擇放飛一千隻和平鴿,而是命人將事先抓到的一千隻貓兜在一張巨網裡活活燒死。

▲ [英] 歸於喬治·高爾名下的油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肖像》(約1588年),木板油畫,133 × 105 cm

英國貝德福德郡 沃本修道院藏

▲ 如果燒貓不奏效,那就改燒猶太人、女巫、異端,反正人間永遠不缺弱者

身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身為一國之君的女王,不論多麼聰慧和萬能,也必有其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譬如怎麼戰勝瘟疫、怎麼締造想像共同體。這時人能想到的最廉價高效的辦法就是:甩鍋——找一個啞巴牲口當替罪羊!如果還覺不夠,還要親臨現場觀摩或上手操作這種虐殺的話,那麼我們只能怪等級社會對人性的異化作用了。人需要愛,但已經不敢愛。等級社會裡,愛的主動付出等於認同自己的權力弱勢地位。似乎施虐者只有把身邊的伴侶物化,取締施受雙方的情感聯結,才能在施虐過程中毫無思想包袱地意淫作為弱者在真實世界裡無法享受到的權力欲。這時,長久陪伴在“愛無能綜合症患者”身邊的愛侶或貓咪,早已不再是愛的目的本身,而變成了達到目的的手段。

一世無夫的伊莉莎白,虛極子託付下圖裡的貓咪為你送去一樣好東西,願你在天堂裡洗洗睡吧,別再虐貓了……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製的視頻,同時發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 孩子,你這是得多愛屁肛啊!他知道嗎?

14世紀中葉的黑死病吞噬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鼠疫一再捲土重來。有學者認為,中世紀晚期至近代早期歐洲人對貓的屠殺與鼠疫的頻頻爆發有著正相關關係:被虐殺的貓越多,老鼠繁殖得越厲害,還會出現“鼠王”之類的怪物。虛極子特地找了一張史上最不噁心的“鼠王”圖片,但還是要誠懇地提醒您:前方高能,恐鼠勿入!

▲ 六隻尾巴纏在一起的老鼠被發現在斯特拉斯堡的一間地下室裡(1683年),單頁印刷品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圖書館藏

當時歐洲人相信,貓才是瘟疫的傳播者,因為教皇說貓是魔鬼派來的嘛。人就是這樣,對真相的渴求並不大,卻總希望事情能不斷印證人的主觀判斷永遠正確。一言以蔽之:倔!但中世紀的這場鼠疫著實讓人們失望了,屠貓的蠢行令歐洲2500萬人喪命於鼠疫。

▲ 彈起了我心愛的土琵琶,平復一下弱小無助的心情

慘痛的教訓並不能迅疾扭轉人的主觀意志,直到16世紀,法國人仍熱衷於每日三件事:吃飯,睡覺,燒活貓。比利時人甚至還為屠貓舉辦了“伊普爾貓節”:節日期間人們將貓從鐘塔上丟到廣場上摔死,以此方式驅邪。

▲ 1510年左右的弗蘭德斯《勸耕圖月曆》

義大利威尼斯Marciana圖書館藏

磨坊+馱糧包的驢+啄食穀粒的鳥=麵包;豬=肉;木桶=酒;篝火=柴;綿羊+織女=羊毛。唯獨門檻上蹲坐著的貓沒甚卵用,這可能就是貓在中世紀常被欺負的原因之一。

歐洲歷史上有個虐貓女王,就屬她一次性屠貓數量最大: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登基典禮那天(1558年11月17日),為了向民眾展示她完全有能力掃除異端、捍衛和平,她沒有選擇放飛一千隻和平鴿,而是命人將事先抓到的一千隻貓兜在一張巨網裡活活燒死。

▲ [英] 歸於喬治·高爾名下的油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肖像》(約1588年),木板油畫,133 × 105 cm

英國貝德福德郡 沃本修道院藏

▲ 如果燒貓不奏效,那就改燒猶太人、女巫、異端,反正人間永遠不缺弱者

身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身為一國之君的女王,不論多麼聰慧和萬能,也必有其無法解釋和解決的問題,譬如怎麼戰勝瘟疫、怎麼締造想像共同體。這時人能想到的最廉價高效的辦法就是:甩鍋——找一個啞巴牲口當替罪羊!如果還覺不夠,還要親臨現場觀摩或上手操作這種虐殺的話,那麼我們只能怪等級社會對人性的異化作用了。人需要愛,但已經不敢愛。等級社會裡,愛的主動付出等於認同自己的權力弱勢地位。似乎施虐者只有把身邊的伴侶物化,取締施受雙方的情感聯結,才能在施虐過程中毫無思想包袱地意淫作為弱者在真實世界裡無法享受到的權力欲。這時,長久陪伴在“愛無能綜合症患者”身邊的愛侶或貓咪,早已不再是愛的目的本身,而變成了達到目的的手段。

一世無夫的伊莉莎白,虛極子託付下圖裡的貓咪為你送去一樣好東西,願你在天堂裡洗洗睡吧,別再虐貓了……

我們每天發表歷史藝術文物相關文章及馬未都錄製的視頻,同時發送館藏品照片,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轉發到朋友圈和朋友們一起分享吧!謝謝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