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國家出資設立公司,樂普醫療在國改私上走出不一樣“買買買”道路

(樂普醫療董事長、CEO蒲忠傑)

如果說主營腫瘤藥、麻醉藥和造影劑的恒瑞醫藥, 是中國藥企一哥的話, 而主營心血管醫療器械的樂普醫療,

則是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的器械龍頭。

眾所周知, 2009年中國股市的關鍵字, 非“創業板”不可。 孕育10年之久, 一出生就受到市場投資者熱捧, 並締造出眾多億萬富豪, 而樂普醫療董事長、CEO蒲忠傑, 就是此中一個, 而且還是當年的創業板首富。 然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近幾年來, 蒲忠傑還是全球醫械公司最低薪酬的CEO, 2014年拿年薪8.84萬元, 2015年9.84萬元, 而2016年領取年薪只有10.68萬元, 在國內整個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排名墊底。

全球跨國醫械巨頭, 如施貴寶、強生、默沙東等公司CEO的薪水是多少?他們個個高薪, 多在2500萬美元以上。 以2016年為例, 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相關的董事長、CEO們, 他們拿多少年薪呢?步長製藥總經理趙超, 年薪558萬多, 復興醫藥的吳以芳,

是411萬多元。 看來, 樂普醫療董事長兼CEO蒲忠傑十年薪水加在一塊, 還抵不上人家半年。

與創業板同歲, 樂普醫療蒲忠傑的創富路

雖同屬上市公司的生物醫藥群體, 器械龍頭樂普醫療與製藥龍頭恒瑞醫藥分屬不同領域的細分板塊, 可兩者之間卻有個共同之處,

皆脫胎于國資, 前半身有許多相似之處。

恒瑞醫藥的前身, 我們已專文介紹了, 國資藥廠經營陷入困境, 32歲的孫飄揚臨危受命出任廠長, 再經過改制而來。 只不過, 樂普醫療一出生, 是一家有國資背景的合資企業, 1999年創立時, 央企中船重工(CSIC)七二五所, 以現金882萬元出資, 持有70%股權;而同為創始人之一的“海歸人士” 蒲忠傑, 設立時占股30%, 只不過他是以技術入股的, 通過專利技術出資數為378萬元。

註冊資金1260萬元, 實際上樂普醫療帳面上的資金也就800多萬, 初看沒啥搞頭。 精明的蒲忠傑, 在同一年的11月, 與人合夥又在外頭搞了一家名為“天地和協”的公司, 合作夥伴就是如今的中國科學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蘇榮譽,

曾上過央視欄目《百家講壇》。 後來, 中船系也一併出資“收歸麾下”, 也就是說, 蒲忠傑回國創業之初, 就同時掌控著兩家公司。

(冠狀動脈專用球囊導管支架)

您看到這裡, 可能有個疑問?蒲忠傑當年吸引中船系的技術是什麼, 也就是說樂普醫療靠啥名堂起家的?告訴您吧,

那技術及產品還是牛逼哄哄的!如今的心臟搭橋手術, 少不了一樣東西, 那就是支架, 而樂普就生產這個, 而且是了國內第一支心臟支架“冠狀動脈金屬裸支架。 ”

創新要等同于創造商業價值, 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就拿樂普醫療來說, 支架產品過去都是“洋玩意”, 冷不丁出個國產的, 誰信!結果, “出師未捷身先死”, 樂普連年虧損。

事實上, 樂普醫療並不是蒲忠傑的第一次創業, 他的初次創業是在美國。 蒲忠傑, 1963年出生, 目前擁有美國居住權。 1979年, 蒲忠傑就讀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本科, 後來又取得北京鋼鐵研究總院金屬材料博士。 1993年, 蒲忠傑作為訪問學者進入美國佛羅里達國際大學, 並接觸到心臟支架的研發工作。

世界上第一支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支架”,是1986年在美國誕生的,十年之後,直到1997年,強生、波科、佳騰這些專業生產治療心血管支架的跨國“大鱷”,才將這項醫療新技術引入中國。在美國一直從事生物材料和介入醫療器械的研製開發工作的蒲忠傑,萌發了專業幹這項事業的決心,並於1998年在佛羅里達州創立了樂蒲集團(WP Medical Technologies,Inc),當時唯一股東,就是他的妻子張月娥。

(普華和順集團公司董事會主席張月娥(右))

2003年,“七二五所”報請中船重工集團批准,引入中船投資。當時,中船投資對增資擴股有二個前提條件:一讓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由蒲忠傑參與樂普經營管理。此前,蒲忠傑僅是技術入股的股東,並未有什麼管理職務,也不拿工資。二,購並天地和協,因為當時天地和協有銷售網路。羿年,董事會批准了如上方案,蒲忠傑與此同時也將擴張人體管道用支架等在內的6項專利交付樂普,並獲得150萬元補償。

2004年8月,首次增資控股後,樂普註冊資金已增加至5000萬元,蒲忠傑個人也得到相應的股權。到2006年,又有創投機構Brook Investment Ltd加入,自此,樂普走上的快速發展之路。至2009年樂普醫療登陸創業板之前,其支架系統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4。

2009年10月30日,企業上市當日,蒲忠傑夫妻倆持有約9143萬股,市值近58億,一躍成為創業板首富,而且,樂普醫療還是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創業板財富榜上,蒲忠傑、張月娥夫婦又是最“另類”的一位,他們均非樂普的實際控制人身份,其財富來源,踏踏實實地印證了那句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讓上市首富變為套現首富的背後

(蒲忠傑博士入選2015首都二十大科技人物)

近期生物醫療界系列文章中,不少網友對“國進民退”改制現象頗有微詞,有的藥企甚至為此致電“一波說”,希望能撤下文章。我們再次表明,國企改制是時代產物,當公司從國有(或者集體)轉為民營控股後,變為家族企業,對企業自身而言,是釋放出巨大的體制紅利。正因為透過產權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實際控制人的變更,企業的股權結構更加理順,也保證了清晰的戰略佈局,從而讓公司進入發展新紀元。此中,樂普醫療與創始人之一蒲忠傑的故事,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樂普醫療上市後,“低調”的蒲忠傑很少露面,卻因2011年一次兇狠的套現,令公眾特別是股民們“狠狠”地記住了他的名字。因一天減持樂普醫療1500萬股,套現3.7億元,蒲忠傑成為了創業板開市三年以來單筆套現金額最大的公司高管。

那麼,讓上市首富變為套現首富的背後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樂普醫療上市時,蒲忠傑的身份有二,一是公司高管,另一個是公司股東,但並無控股,也非實際控制人。公開發行前,蒲忠傑個人持股比例為16.558%,另外,他的妻子張月娥控股的WP公司,作為外資方股東,股權比例為8.491%。可發行後,股權進一步稀釋,蒲忠傑比例減為14.886%,WP持股也變為7.634%。

對於企業股東而言,企業上市後增加了持股的流通性,同時也彰顯持股價值。作為企業高管,蒲忠傑大筆變現持股價值,只不過一種“落袋為安”的心態而已,所謂“套現首富”帽子,也不必過度解讀。

蒲忠傑家族最初實現財富夢,是透過智慧財產權IPO後的變現,他們是以智慧財產權出資而獲得股東資格。值得一提的是,由張月娥控股的美國WP公司資產向樂普醫療出資的兩項專利技術(“經皮腔及冠狀動脈成型術的導管”及“擴張血管的支架”的專利權),乃蒲忠傑與另外一位科學家吳光熙於1998年共同取得的,可出資時並未辦理專利申請人變更登記手續(直到2004年才過戶)。證監會認可了樂普過會時做出的解釋,不過還是有出資瑕疵。

企業家應該注意,專利權等智慧財產權變更需及時登記,否則被競爭對手拽著“小辮子”,極容易引出不必要的麻煩。

樂普成功登陸深交所後,公司增長卻出現疲態,到2012年增速放緩至低估,而另一方面,股價也經歷過高臺跳水,從上市初的最高市值250多億跌至70 億,令不少市場投資機構紛紛逃離。如此起伏跌宕,原因很多,比如有產品單一、擔憂政策管控等方面的問題,更核心的問題還是出自股權結構上,公司“靈魂人物”蒲忠傑處於一種尷尬境地,雖有部分管理權,卻無控股權,做起事來難順手如意。

時光翻到2014年前後,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漸入深水區。比如, 作為壟斷企業代表,改革中最為矚目的“兩桶油”,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走出不同路徑,中國石化利用“出讓”銷售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

對於“中船系”而言,樂普醫療雖是科技類型央企,但從事的是“一般性競爭業務”,適用于“應該向關鍵崗位、科技骨幹人員傾斜”相關政策。

乘著央企“混改”東風,蒲忠傑於2013年11月和2014年6月完成了兩次增持,持股比例達29.3%,一舉成為樂普醫療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並由副董事長、總經理升為董事長兼總經理。也就是說,困擾樂普多年的股權問題終於解決,樂普醫療也轉化為蒲氏家族企業,無疑給今後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彈性空間。

2014年6月股權轉讓,原公司控股股東七二五所以及第二大股東股東中船重工科技轉讓出占比14.58%的股權,而受讓方蒲忠傑及其一致行動人在增持時當時利用了資管模式的杠杠計畫,即通過3.01億的資金認購申萬菱信共贏2號資產管理計畫的全額進取級份額(總規模為7.55億),另外,為顯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增持價格設定不低於16.64元。

股權轉讓後,兩大國有股東“退居二線”, 蒲忠傑接收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如今,靠一個支架發家的樂普醫療,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其最重要的兩大業務醫療器械和藥品,幾乎了涵蓋了心血管疾病救治所有領域。只不過,與當初單靠研發手段不同的是,蒲忠傑靠的是一路“買買買”。

2018年1月5日,蒲忠傑透過樂普醫療,剛完成了近9億元的一連串投資及並購,例如5.4億收購遼寧博鼇生物等。而去年12月,樂普醫療又公開進軍保險界,擬出資3億元發起設立人壽保險公司。股權結構理順後,令蒲忠傑的戰略佈局更為清晰,在縱向發展中意圖建立一個心血管醫療生態圈。

從樂普在民營醫院、器械、藥品等並購路徑可以看出,管道已是多年來迅速擴張的致勝關鍵。蒲忠傑不像賈躍亭只會講故事、做精美PPT,樂普這個生態圈還是有核心驅動要素在推動。比如,收購民營醫院,可帶來新增量;另外,醫療器械向高端器械和相關品類發展時,因細分市場空間有限,平臺化發展將是行業主流,羅氏、美敦力等國際醫療器械巨頭,均是通過規模化並購發展壯大,再由器械產品向服務延伸,也包括智慧互聯網化。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18)

世界上第一支用於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血管支架”,是1986年在美國誕生的,十年之後,直到1997年,強生、波科、佳騰這些專業生產治療心血管支架的跨國“大鱷”,才將這項醫療新技術引入中國。在美國一直從事生物材料和介入醫療器械的研製開發工作的蒲忠傑,萌發了專業幹這項事業的決心,並於1998年在佛羅里達州創立了樂蒲集團(WP Medical Technologies,Inc),當時唯一股東,就是他的妻子張月娥。

(普華和順集團公司董事會主席張月娥(右))

2003年,“七二五所”報請中船重工集團批准,引入中船投資。當時,中船投資對增資擴股有二個前提條件:一讓專業的人管專業的事,由蒲忠傑參與樂普經營管理。此前,蒲忠傑僅是技術入股的股東,並未有什麼管理職務,也不拿工資。二,購並天地和協,因為當時天地和協有銷售網路。羿年,董事會批准了如上方案,蒲忠傑與此同時也將擴張人體管道用支架等在內的6項專利交付樂普,並獲得150萬元補償。

2004年8月,首次增資控股後,樂普註冊資金已增加至5000萬元,蒲忠傑個人也得到相應的股權。到2006年,又有創投機構Brook Investment Ltd加入,自此,樂普走上的快速發展之路。至2009年樂普醫療登陸創業板之前,其支架系統產品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4。

2009年10月30日,企業上市當日,蒲忠傑夫妻倆持有約9143萬股,市值近58億,一躍成為創業板首富,而且,樂普醫療還是首批登陸創業板的28家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那時的創業板財富榜上,蒲忠傑、張月娥夫婦又是最“另類”的一位,他們均非樂普的實際控制人身份,其財富來源,踏踏實實地印證了那句培根的名言“知識就是力量!”

讓上市首富變為套現首富的背後

(蒲忠傑博士入選2015首都二十大科技人物)

近期生物醫療界系列文章中,不少網友對“國進民退”改制現象頗有微詞,有的藥企甚至為此致電“一波說”,希望能撤下文章。我們再次表明,國企改制是時代產物,當公司從國有(或者集體)轉為民營控股後,變為家族企業,對企業自身而言,是釋放出巨大的體制紅利。正因為透過產權所有制改革,實現了實際控制人的變更,企業的股權結構更加理順,也保證了清晰的戰略佈局,從而讓公司進入發展新紀元。此中,樂普醫療與創始人之一蒲忠傑的故事,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樂普醫療上市後,“低調”的蒲忠傑很少露面,卻因2011年一次兇狠的套現,令公眾特別是股民們“狠狠”地記住了他的名字。因一天減持樂普醫療1500萬股,套現3.7億元,蒲忠傑成為了創業板開市三年以來單筆套現金額最大的公司高管。

那麼,讓上市首富變為套現首富的背後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樂普醫療上市時,蒲忠傑的身份有二,一是公司高管,另一個是公司股東,但並無控股,也非實際控制人。公開發行前,蒲忠傑個人持股比例為16.558%,另外,他的妻子張月娥控股的WP公司,作為外資方股東,股權比例為8.491%。可發行後,股權進一步稀釋,蒲忠傑比例減為14.886%,WP持股也變為7.634%。

對於企業股東而言,企業上市後增加了持股的流通性,同時也彰顯持股價值。作為企業高管,蒲忠傑大筆變現持股價值,只不過一種“落袋為安”的心態而已,所謂“套現首富”帽子,也不必過度解讀。

蒲忠傑家族最初實現財富夢,是透過智慧財產權IPO後的變現,他們是以智慧財產權出資而獲得股東資格。值得一提的是,由張月娥控股的美國WP公司資產向樂普醫療出資的兩項專利技術(“經皮腔及冠狀動脈成型術的導管”及“擴張血管的支架”的專利權),乃蒲忠傑與另外一位科學家吳光熙於1998年共同取得的,可出資時並未辦理專利申請人變更登記手續(直到2004年才過戶)。證監會認可了樂普過會時做出的解釋,不過還是有出資瑕疵。

企業家應該注意,專利權等智慧財產權變更需及時登記,否則被競爭對手拽著“小辮子”,極容易引出不必要的麻煩。

樂普成功登陸深交所後,公司增長卻出現疲態,到2012年增速放緩至低估,而另一方面,股價也經歷過高臺跳水,從上市初的最高市值250多億跌至70 億,令不少市場投資機構紛紛逃離。如此起伏跌宕,原因很多,比如有產品單一、擔憂政策管控等方面的問題,更核心的問題還是出自股權結構上,公司“靈魂人物”蒲忠傑處於一種尷尬境地,雖有部分管理權,卻無控股權,做起事來難順手如意。

時光翻到2014年前後,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漸入深水區。比如, 作為壟斷企業代表,改革中最為矚目的“兩桶油”,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走出不同路徑,中國石化利用“出讓”銷售板塊,引入社會和民營資本。

對於“中船系”而言,樂普醫療雖是科技類型央企,但從事的是“一般性競爭業務”,適用于“應該向關鍵崗位、科技骨幹人員傾斜”相關政策。

乘著央企“混改”東風,蒲忠傑於2013年11月和2014年6月完成了兩次增持,持股比例達29.3%,一舉成為樂普醫療的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並由副董事長、總經理升為董事長兼總經理。也就是說,困擾樂普多年的股權問題終於解決,樂普醫療也轉化為蒲氏家族企業,無疑給今後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彈性空間。

2014年6月股權轉讓,原公司控股股東七二五所以及第二大股東股東中船重工科技轉讓出占比14.58%的股權,而受讓方蒲忠傑及其一致行動人在增持時當時利用了資管模式的杠杠計畫,即通過3.01億的資金認購申萬菱信共贏2號資產管理計畫的全額進取級份額(總規模為7.55億),另外,為顯示對公司未來發展的信心,增持價格設定不低於16.64元。

股權轉讓後,兩大國有股東“退居二線”, 蒲忠傑接收股權,成為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如今,靠一個支架發家的樂普醫療,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其最重要的兩大業務醫療器械和藥品,幾乎了涵蓋了心血管疾病救治所有領域。只不過,與當初單靠研發手段不同的是,蒲忠傑靠的是一路“買買買”。

2018年1月5日,蒲忠傑透過樂普醫療,剛完成了近9億元的一連串投資及並購,例如5.4億收購遼寧博鼇生物等。而去年12月,樂普醫療又公開進軍保險界,擬出資3億元發起設立人壽保險公司。股權結構理順後,令蒲忠傑的戰略佈局更為清晰,在縱向發展中意圖建立一個心血管醫療生態圈。

從樂普在民營醫院、器械、藥品等並購路徑可以看出,管道已是多年來迅速擴張的致勝關鍵。蒲忠傑不像賈躍亭只會講故事、做精美PPT,樂普這個生態圈還是有核心驅動要素在推動。比如,收購民營醫院,可帶來新增量;另外,醫療器械向高端器械和相關品類發展時,因細分市場空間有限,平臺化發展將是行業主流,羅氏、美敦力等國際醫療器械巨頭,均是通過規模化並購發展壯大,再由器械產品向服務延伸,也包括智慧互聯網化。

一波說•“藥二代”傳承”之(18)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