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誰說做農業難,90後學霸花5年心思,打造出兩款銷售過千萬的農產

鄉儂物語

張嶽, 一個90後,

甘願放棄百萬年薪的機會,

依託互聯網, 花5年時間,

打造出了兩款不同類型的農業產品,

一個是陽澄湖大閘蟹,

一個是東北大米,

銷售額皆過千萬,

在2017 年, 更是榮獲中國 3.15 誠信品牌,

這個90後是如何創業的?

1

等不及創業的他, 甘願放棄年薪百萬的機會!

張嶽從小到大都是學霸, 2008年考入浙江大學, 2012年畢業之後, 在瑪雅人預言世界末日這一天, 他決定自主創業。 為此,

還給自己取了個外號叫“張不等”, 寓意創業不能再等。

“我姐姐在一家很大的公司, 她給我安排好的路子是大學畢業就進這家公司, 然後踏踏實實的在30歲以前賺到百萬年薪。 而我爸媽則希望我成為一名醫生, 因為家裡就我成績最好, 想著上下幾十年終於可以出個醫生了。

”張岳回憶創業的經歷。

但是他並沒有走家人為自己鋪好的坦途, 而是通過努力, 走出一條創業之路。 由於張不等是一名90後, 愛觀察、愛學習的他對國內消費市場的升級十分瞭解, 張岳把創業專案選在了“互聯網+農業”上。

據他介紹, 每年中國至少會消費50萬噸“陽澄湖大閘蟹”, 但實際上陽澄湖每年只產3000噸。 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連1%都不到。

所以, 他想建立一個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品牌, 把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帶給所有人。 於是“陽澄不等”大閘蟹就這麼橫空出世了。

2

古法養蟹, 打造“陽澄不等”品牌!

陽澄湖的蟹為什麼有名氣?水土是最主要因素。 為了從源頭控制大閘蟹的品質。 張岳集合了數百畝的陽澄湖核心湖域, 以此作為陽澄不等大閘蟹的養殖基地。

然而養好大閘蟹,最不能替代的是人。古法養蟹,老蟹農才最懂。所以張岳聘請的蟹農,每個人都有著 20 年以上的養蟹經驗。

目前,陽澄不等有 11 位蟹農。徐坤元便是其中之一,養蟹已有 24 年,在他的建議之下,陽澄不等一直堅守過了寒露(大閘蟹最肥美的時節)再發貨。

徐坤元說,“要有好蟹,得精心培植湖底水草,嚴格把控投放密度,在不同的時節和天氣選用最合適的餌料。”

因此,春夏秋三季,餌料從螺螄水草、玉米南瓜到深海帶魚。不靠一點人工飼料和添加劑,從源頭確保了大閘蟹的品質和安全。

正是由於品質的保障,2014年6月“陽澄不等”大閘蟹,在微信商城上線不到一個月就扭虧為盈,第一年銷售200多萬元,第二年銷售1000多萬元,客戶複購率達到70%。2016年做到與米其林等各大餐飲深度合作,連獲好評。

陽澄不等不僅得到眾多客戶的認可,還接連獲得新華社、農民日報等媒體的追蹤報導。在2017 年,更是榮獲中國 3 · 15 誠信品牌,為正宗陽澄湖大閘蟹背書!

3

大米也有身份ID二維碼!

蟹是季節性產品,上市銷售時間只有兩個月。“陽澄不等”成功後,張嶽就開始琢磨要做一個非季節性的專案,他決定還是從農業著手。

2014年12月,經人介紹,張嶽認識了浙江金華的種糧狀元豐群飛。這就是他要做的第二個專案,千家萬戶都需要的大米。在豐群飛的幫助下,張岳以東北牡丹江渤海鎮為種植基地,打造“稻易”大米品牌。

他與100多農戶合作,投產2萬畝,一年種一季,所有收割的稻穀均存放在稻易的15個恒溫恒濕的倉庫中,按需預測銷量,保證售賣的是28天內現碾的新鮮大米。

記者從他那瞭解到,稻易大米有個特點,每一盒米都會打上了追溯二維碼,那是大米的唯一身份ID,消費者會看到手中的那粒米是經過了哪個農夫的手,在哪一天種植,哪一天脫穀。還會讓用戶來給這盒米打分,這些好評和差評將會影響到農夫的信譽度,也會影響到他們種植大米的收購價。

張嶽說,“希望‘稻易’大米可以把食客和農民聯結起來,農民對於自己的勞作和成果感到驕傲,消費者可以吃到安心、好吃的大米,而且能夠發自心底的尊重農民。”

他從朋友那得知,農業這個古老的行業,需要抱著以10年為一個單位的心態來做,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

由此張嶽認為,要去優化農業,僅僅靠互聯網這種技術手段還不夠,要讓每一份農產品和生產它們的農民牢牢綁定。

他說,“農產品就是農民的作品,當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滿意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認同感,就會以更加專業、更用心的態度從事這項職業。而農業也會吸引到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

然而養好大閘蟹,最不能替代的是人。古法養蟹,老蟹農才最懂。所以張岳聘請的蟹農,每個人都有著 20 年以上的養蟹經驗。

目前,陽澄不等有 11 位蟹農。徐坤元便是其中之一,養蟹已有 24 年,在他的建議之下,陽澄不等一直堅守過了寒露(大閘蟹最肥美的時節)再發貨。

徐坤元說,“要有好蟹,得精心培植湖底水草,嚴格把控投放密度,在不同的時節和天氣選用最合適的餌料。”

因此,春夏秋三季,餌料從螺螄水草、玉米南瓜到深海帶魚。不靠一點人工飼料和添加劑,從源頭確保了大閘蟹的品質和安全。

正是由於品質的保障,2014年6月“陽澄不等”大閘蟹,在微信商城上線不到一個月就扭虧為盈,第一年銷售200多萬元,第二年銷售1000多萬元,客戶複購率達到70%。2016年做到與米其林等各大餐飲深度合作,連獲好評。

陽澄不等不僅得到眾多客戶的認可,還接連獲得新華社、農民日報等媒體的追蹤報導。在2017 年,更是榮獲中國 3 · 15 誠信品牌,為正宗陽澄湖大閘蟹背書!

3

大米也有身份ID二維碼!

蟹是季節性產品,上市銷售時間只有兩個月。“陽澄不等”成功後,張嶽就開始琢磨要做一個非季節性的專案,他決定還是從農業著手。

2014年12月,經人介紹,張嶽認識了浙江金華的種糧狀元豐群飛。這就是他要做的第二個專案,千家萬戶都需要的大米。在豐群飛的幫助下,張岳以東北牡丹江渤海鎮為種植基地,打造“稻易”大米品牌。

他與100多農戶合作,投產2萬畝,一年種一季,所有收割的稻穀均存放在稻易的15個恒溫恒濕的倉庫中,按需預測銷量,保證售賣的是28天內現碾的新鮮大米。

記者從他那瞭解到,稻易大米有個特點,每一盒米都會打上了追溯二維碼,那是大米的唯一身份ID,消費者會看到手中的那粒米是經過了哪個農夫的手,在哪一天種植,哪一天脫穀。還會讓用戶來給這盒米打分,這些好評和差評將會影響到農夫的信譽度,也會影響到他們種植大米的收購價。

張嶽說,“希望‘稻易’大米可以把食客和農民聯結起來,農民對於自己的勞作和成果感到驕傲,消費者可以吃到安心、好吃的大米,而且能夠發自心底的尊重農民。”

他從朋友那得知,農業這個古老的行業,需要抱著以10年為一個單位的心態來做,才有可能做出一些事情。

由此張嶽認為,要去優化農業,僅僅靠互聯網這種技術手段還不夠,要讓每一份農產品和生產它們的農民牢牢綁定。

他說,“農產品就是農民的作品,當他們對自己的作品滿意的時候,就會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認同感,就會以更加專業、更用心的態度從事這項職業。而農業也會吸引到越來越多優秀的年輕人加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