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鹽湖提鋰:鋰想正在照進現實 問題依然存在待解

近年來, 新能源汽車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鋰離子電池成為當前較為理想的新能源汽車動力載體。 鋰電產業異常火爆, 帶動鋰礦產資源量價齊升,

鋰資源出現了嚴重的產能不足, 供需缺口越來越大。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對電池中國網表示, 全球鋰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需求量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對外來鋰資源依存度高達70%。 對海外資源的嚴重依賴, 使得相關產品的供應鏈變得脆弱, 國內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 缺乏市場話語權, 不利於產業的長足發展。

在此背景之下, 我國豐富的“鹽湖鋰”資源被業內看好, “鹽湖鋰”產能釋放對緩解目前的鋰資源供需缺口有重要意義。 鹽湖提鋰技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 90年代國外公司在鹵水提鋰技術方面實現突破, 碳酸鋰生產成本大大低於礦石提鋰, 鹵水提鋰已成未來發展一大趨勢。 雖然我國鹽湖鋰儲量十分豐富,

而且鹽湖提鋰的概念也很早就有人提出, 但由於我國鹽湖鋰的鎂鋰比偏高, 單位含鋰量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對技術及產能形成了制約, 過去在工業化量產的技術上一直沒能突破。

近年來, 不斷上漲的碳酸鋰價格, 成為點燃我國“鹽湖鋰”產業發展的導火索。 包括比亞迪、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沃特瑪、北大先行等企業紛紛向鹽湖進軍, “鹽湖鋰”產業迅速崛起。 2017年是我國“鹽湖鋰”產業初見端倪的一年。 企業產能逐步形成, 鹽湖提鋰技術逐漸成熟。

據瞭解, 國內的鹽湖提鋰主要有幾種技術路線:第一是贛鋒鋰業採取的沉澱法;第二種是上海恒信融採用的萃取法;第三種是中信國安採取的煆燒浸取法;第四種是青海鋰業採取的電滲析膜分離技術;第五種是藍科鋰業採用的吸附交換法等。

近期, 中科院青海鹽湖研究所鹽湖資源化學實驗室副主任王敏對媒體表示, “總體來看, 青海鹽湖提鋰在技術、成本、應用上都是不存在問題的。 ”

據王敏介紹, 青海鹽湖提鋰部分工藝, 已經完全達到工業級的標準。 而要達到電池級碳酸鋰的標準, 主要還得看三個方面的指標:一是產品中的鋰含量, 二是鹽湖特有雜質的指標範圍, 三是產品的細微性。 雖然鹵水品質存在差異, 但產品品質都是能達到國家標準的。 要達到電池級標準, 只用進一步除雜提純即可, 從技術角度看, 這些並不是難題。 鹽湖提鋰的成本控制在3萬元至4萬元/噸難度不大, 有個別企業表示,

未來其電池級碳酸鋰的成本將在3萬元/噸以下。

據《青海鋰產業專利導航報告》, 全球已查明的鋰資源儲量為3400萬噸, 青海鹽湖的鋰資源占全球鋰儲量的60%以上。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綿平向電池中國網介紹, 我國現已探明的“鹽湖鋰”儲量, 青海鹽湖有氯化鋰約為1982萬噸, 非常具有發展前景。 豐富的“鹽湖鋰”資源, 為青海建立“千億元鋰電大省”提供了基礎。 青海省發佈的《青海千億元鋰電產業發展規劃》稱, 青海省依託鹽湖基礎, 預計到2020年, 青海鋰電產業投資達700億元, 產值達780億元以上。 到2025年, 青海鋰電產業投資將達1600億元, 產值達1800億元以上。

有資料顯示, 目前在青海省積極佈局碳酸鋰業務的企業就有12家, 總的規劃產能17.4萬噸。 目前已建成碳酸鋰產能共計4.2萬噸,

碳酸鋰在建產能共計13.2萬噸。 隨著青海碳酸鋰產能逐步釋放, 對緩解國內碳酸鋰供應緊張現狀有著重要意義。

目前, “鹽湖鋰”產品已經進入鋰電企業的供應鏈之中。 據瞭解, 北大先行早於7年前就開始將目光投向青海, 投資成立了青海泰豐先行, 並率先建成了當時全球最大的磷酸鐵鋰工廠, 成為第一個在青海佈局鋰電的企業。 2015年北大先行又入股青海東台, 前瞻佈局鹽湖提鋰技術及開發。 北大先行旗下的泰豐先行, 目前已經擁有15000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8000噸鎳鈷錳三元正極材料產能, 比亞迪、寧德時代都是其客戶。

除此之外, 2017年3月, 比亞迪發佈公告稱, 已經在鹽湖提鋰吸附劑製備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掌握了從鹽湖鹵水中提鋰的鋰吸附劑製備技術,該科研突破是鹽湖商業化提鋰的關鍵。由此,比亞迪和鹽湖股份合資成立了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同年12月,比亞迪宣佈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設立後,將啟動建設“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專案”,項目總投資超過48億元人民幣。作為電池龍頭企業的比亞迪鉅資佈局“鹽湖鋰”產業,足以看出“鹽湖鋰”對於鋰電業發展的重要性。

儘管“鹽湖鋰”產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阻礙產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有專家指出,國外鹽湖鎂鋰比例為50:1,而國內鹽湖鎂鋰比例為500:1,並且隨著提鋰的逐步推進,鹽湖鹵水中鋰含量將越來越低,可能會對企業的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目前一些企業佈局的鹽湖是曾經用來制鉀肥用的,由於先前對鋰資源重視不夠,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目前鹵水已經出現了鋰濃度不足的狀況。受此影響,企業佈局的產能可能會難以全部釋放。

對此,王敏也認為,“鹽湖鋰”產業可持續發展,技術方法的選擇尤為關鍵,應結合國家環保政策要求,真正實現綠色迴圈經濟。在鹽湖開發過程中應該少引入外來物質,儘量採用物理辦法進行開採提取。有業內研究學者認為,藍科鋰業採用的吸附生產工藝在經濟和環保方面都有很大的優越性,具有工藝簡單、回收率高、選擇性好的特點。

掌握了從鹽湖鹵水中提鋰的鋰吸附劑製備技術,該科研突破是鹽湖商業化提鋰的關鍵。由此,比亞迪和鹽湖股份合資成立了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同年12月,比亞迪宣佈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設立後,將啟動建設“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專案”,項目總投資超過48億元人民幣。作為電池龍頭企業的比亞迪鉅資佈局“鹽湖鋰”產業,足以看出“鹽湖鋰”對於鋰電業發展的重要性。

儘管“鹽湖鋰”產業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突破,但阻礙產業發展的問題依然存在。有專家指出,國外鹽湖鎂鋰比例為50:1,而國內鹽湖鎂鋰比例為500:1,並且隨著提鋰的逐步推進,鹽湖鹵水中鋰含量將越來越低,可能會對企業的持續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目前一些企業佈局的鹽湖是曾經用來制鉀肥用的,由於先前對鋰資源重視不夠,沒有採取相應的保護,目前鹵水已經出現了鋰濃度不足的狀況。受此影響,企業佈局的產能可能會難以全部釋放。

對此,王敏也認為,“鹽湖鋰”產業可持續發展,技術方法的選擇尤為關鍵,應結合國家環保政策要求,真正實現綠色迴圈經濟。在鹽湖開發過程中應該少引入外來物質,儘量採用物理辦法進行開採提取。有業內研究學者認為,藍科鋰業採用的吸附生產工藝在經濟和環保方面都有很大的優越性,具有工藝簡單、回收率高、選擇性好的特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