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記憶中的什刹海冰場

我童年時代, 生活在景山後街的米糧庫胡同。 出米糧庫胡同西口, 就是恭儉胡同;出了恭儉胡同北口, 就到了什刹海。 自從元朝建都,

郭守敬奉命修建通惠河, 引昌平白浮泉水到積水潭, 便形成了什刹海廣闊的水域。

什刹海真是太美了。 夏天, 岸邊垂柳依依, 鮮花綻放;水中蓮紅荷翠, 魚鴨暢遊。 站在銀錠橋上一覽遠山勝景, 心曠神怡。

到了冬天, 什刹海又將另一種美, 展現在人們面前。 白白的雪片, 緩緩地落滿環繞在岸邊的亭臺樓閣, 蒼松翠柏, 更顯冬天的聖潔。 而水面早已變成有著美麗花紋、晶瑩剔透、恍如青色大理石的廣闊冰面。 就是在這樣的冰面上, 開始了我們童年時, 最有趣的遊戲——滑冰。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冬季, 什刹海是最熱鬧的地方。 我們在寒假和課餘時間, 都愛到什刹海去滑冰;什刹海冰場深深留在我的記憶裡。 而我們幼小的心靈, 也是那樣的冰清玉潔。

那時, 北京的冬天奇冷, 冰層足有一尺多厚。 我們怎麼會知道呢?因為冰面凍得很厚, 人們怕水中的魚缺氧, 就用冰攛在冰面上戳出大洞, 露出水來。 在這樣的冰面上玩耍特踏實, 但要遠離戳開的大洞。 我們都穿著媽媽做的厚棉襖、棉褲, 戴著有護耳的棉帽子, 和用繩子掛在脖子上的棉手套去滑冰。 我們在冰面上經常玩的是哥哥做的冰車。 找一塊能坐下一個人的木板, 底部釘兩塊木條, 在木條上裝兩根鐵條, 有條件的還會裝兩塊鋼片或三角鐵;還有人安上舊冰鞋換下的長跑刀。 我們會用兩根冰釺往後戳, 使冰車快速向前滑動;如果前面有障礙物, 我們會將冰釺迅速插在冰車前面的冰面上, 冰車會立即停住。

那時的冰鞋, 哥哥也會自己做, 也是用兩塊鞋大小的木板, 在每塊板上釘兩塊木條, 木條上裝兩根粗鐵條或鋼片, 用捅爐子的鐵通條, 在火爐裡燒紅, 在木板兩邊對應的地方燙六個眼, 穿上繩子, 以網狀的形式, 綁在棉鞋上, 就可以滑冰了。 因為父親在全國總工會上班, 那時全總機關的工會, 也準備了一些皮冰鞋, 供大家租用, 每天一毛錢。 父親常給哥哥, 姐姐和我租來玩;因為我的腳小, 有時還要在鞋裡塞上棉花才合適;這樣, 也能招來胡同裡, 其他小孩兒的羡慕呢!剛學滑冰時, 我穿上滑冰鞋, 上冰就走;意想不到, 站都站不住, 四仰朝天, 摔了個大屁墩兒, 好痛啊!最後終於在哥哥、姐姐的幫助下, 學會了滑直趟。 滑冰的時候, 如趕上下雪,

我們還會在冰上打雪仗;玩兒得盡興時, 會把棉帽子和棉手套扔下;當然最後的結果是, 小臉也皴了, 小手背也裂了口, 都能嘬出血來, 有一股腥味兒。

我們玩兒的大多是野冰。 其實, 什刹海還有正規的冰場;那時的正規冰場在如今的荷花市場東側, 用一圈長長的竹席圍起來;每天有專人清掃, 潑水, 整理冰面;我們常看到清掃過的冰碴和冰塊兒聚成的一座座小山堆兒。 這裡是要門票的, 夜場有燈光照明好像稍貴點兒。 一般到那裡滑冰的, 都是稱得上高手的大孩子;只見他們像飛一樣靈活地在人群中來往穿梭, 有的七、八個人搭著肩膀, 像老鷹捉小雞似地排成一隊, 快速前行;漂亮的女青年, 頭戴一頂滑冰帽, 下著黑色長褲,

身穿白色毛衣, 系著一條紅色拉毛大圍巾, 像丹頂鶴一樣, 翩翩起舞, 真是美極了;有些人滑起冰來, 身子時而弓腰, 時而直立, 繞著大圈, 做著瀟灑的動作, 真讓人羡慕。

說來話長, 這都是幾十年前的事了;想起來, 也挺讓人回味。 據報載, 近日市內的冰場都已相繼開放, 抽空兒再回什刹海看看去。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