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首展,獻給了兩位在西子湖畔論藝60年的老人

中國美術學院與西湖總有解不開的緣分。 時任大學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擇址杭州西子湖畔, 創立中國美術學院前身國立藝術院, 學院便蒞杭州外西湖畔, 閱春湖秋山盛景。 除抗戰時期西遷辦學外, 始終置身湖光山色之間。

徐君萱(左)與金一德(右)

受湖山熏養, 學院總懷一份濃郁的詩性。 徐君萱與金一德正是將這種湖山詩性鑄成人生情誼的一對名師益友。 他們的名字被放在一起, 最初是因了57年前的博巴油畫訓練班, 而今則是因為轉眼已至耄耋之年的二人均在西湖邊工作、生活了一輩子的那份情感。

西湖志——徐君萱 / 金一德作品展

◎ 展 期:1月9日—2月5日

◎ 地 點: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 學術支援:許 江 / 高世名

◎ 項目總監:佟 飆 / 餘旭紅

◎ 策 展 人:閔 罕

◎ 展覽支援:趙 輝

◎ 主 辦:中國美術學院

◎ 承 辦:中國美術學院教師教學發展中心 / 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

◎ 協 辦: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

1月9日上午, 作為中國美術學院2018年首展的「西湖志——徐君萱 / 金一德作品展」在中國美術學院美術館開幕。 此次展覽展出兩位元藝術家250余件油畫作品, 其中為數眾多的更是首次面世, 除此之外還以200餘件繪畫文獻、創作筆記、創作手稿及70餘份教案的形式集中展現了兩位先生的「秘密工作」,

以及長年累月的高度自覺的創作過程。

開幕式現場

展覽現場

中國美術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錢曉芳、許江、胡鐘華、孫旭東、劉正、薑玉峰、杭間、高世名、應達偉、徐國強, 浙江省美協副主席兼秘書長駱獻躍, 以及眾多美院老教授, 學院各職能部門、教學單位負責人, 各院系師生, 和媒體界朋友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由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王贊主持。

黨委書記錢曉芳代表學校接受捐贈並宣佈展覽開幕

「西湖志」同時又是「西湖人物志」,希望展示西湖邊生活著的一批藝術家的清白人生,以及他們的「為己之學」。這一期「西湖志」呈獻的是徐君萱、金一德二位先生數十年西子湖畔的秘密工作。兩位先生安于寂寞,不求聞達,卻展現出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品質——樸素與誠懇,代表了身為教師最為根本的素質——開放與謙卑。兩位元老人現場還將作品捐獻給工作生活了一輩子的母校,黨委書記錢曉芳代表學校接受捐贈並宣佈展覽開幕。

院長許江致辭

「展覽前幾日,金一德先生髮來一短信:兩個老人在西湖邊共同探討了藝術一輩子。」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回憶道,「57年前,二位先生在博巴油畫訓練班上就是頗善思考的一對,他們悉心撰寫了大量的教學筆記,臨摹了不少博巴先生的素描並保存了下來,並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之初就迅速地以變革和理性的形象登上學術反思的講壇,發出素描內涵大討論的信號。」

展覽展出的筆記、教案與手稿

而這些創作手稿與藝術筆記也是本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的展覽,觀眾看到的是最終的作品,也就是創作的最後結果,而這次則把「創作過程」全部解剖展開。據策展人閔罕透露,展覽二樓為呈現「秘密工作」特地設計了兩處「遮蔽空間」,一方一曲,外表如堅牆洗練,內部則大有乾坤。

副院長王贊主持開幕式

金一德致答謝辭

徐君萱之子徐山致答謝辭

1986年,同樣是在美術館,徐君萱與金一德曾合辦過一次展覽。時隔32年兩位老人的藝術創作再次在西湖邊同台展出,意義非凡。

徐君萱作品

近年來,徐君萱因身體緣故少有亮相。但老先生這次依舊帶來了大批量的「江南風景」,從西湖十景到京杭大運河,既有飛絮飛花的湖心亭,又有秋壑綿長的江南碼頭,用筆簡節,色彩披紛,獨有一份江南人的沉醉。金一德的展出作品則以玉蘭花系列為主,依然是他的渾樸一路。素樸高潔的玉蘭花是金老對杭州的最美印象,卻被畫作歲月狂飆,既有滄桑之氣,又有翻墨之韻。

金一德作品

「我一輩子都住在西湖邊,曾經,我甚至一度住在柳浪聞鶯公園裡面。」金一德說,每年春天看到西湖邊的玉蘭花,他就開始畫速寫、構圖、色彩稿……他畫畫的方式可能顯得有些刻板,但他已經習慣了那個過程。「先在速寫本上畫大量的構圖、色彩,再擇優選出來。很多老師勸我直接畫,這樣就有很多比較生動的東西,但我不大喜歡。」

金一德作品

徐君萱的畫也有著自己獨有的風格——構圖上不受西畫透視的約束。按照徐老曾在文章中自述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些不「嚴格」的繪畫,有時候畫面甚至能給人「幻覺」,既是平面的,又是立體的,前後關係也是假像,他便自我調侃為「不倫不類的透視」。

徐君萱作品

除去藝術家的身份,兩位老先生還都是備受敬重的教師。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名表示,四十年前,金一德與徐君萱共同主持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在學院內部形成了一個推崇個性、鼓勵創新的小環境,為創造力與批判力的生長提供了寶貴的土壤。

1980年代,從他們的工作室裡走出了一批批重要的前衛藝術家,77級的侯文怡,80級的張培力、王廣義,81級的耿建翌、魏光慶、劉大鴻……連當時不在油畫系的吳山專等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二位老師的影響與鼓勵。這一個個現在熠熠生輝的名字,當年都是「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的著名闖將,是他們使杭州成為了中國前衛藝術的重要策源地。

展覽將於2月5日結束。

▌展覽現場

▌藝術家介紹

徐君萱,江蘇江陰人,1934年10月生。

196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

1962年畢業於由羅馬尼亞博巴教授主持的油畫研究生班,畢業後留校任教。

曾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和工作室主持人;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金一德 ,浙江紹興人,1935年1月生。

195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

1960年考入由中央文化部委託中國美院舉辦的羅馬尼亞博巴教授油畫訓練班深造。

1959年後歷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攝|申博 龔美玲

編輯|廖垣

黨委書記錢曉芳代表學校接受捐贈並宣佈展覽開幕

「西湖志」同時又是「西湖人物志」,希望展示西湖邊生活著的一批藝術家的清白人生,以及他們的「為己之學」。這一期「西湖志」呈獻的是徐君萱、金一德二位先生數十年西子湖畔的秘密工作。兩位先生安于寂寞,不求聞達,卻展現出藝術家最為重要的品質——樸素與誠懇,代表了身為教師最為根本的素質——開放與謙卑。兩位元老人現場還將作品捐獻給工作生活了一輩子的母校,黨委書記錢曉芳代表學校接受捐贈並宣佈展覽開幕。

院長許江致辭

「展覽前幾日,金一德先生髮來一短信:兩個老人在西湖邊共同探討了藝術一輩子。」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回憶道,「57年前,二位先生在博巴油畫訓練班上就是頗善思考的一對,他們悉心撰寫了大量的教學筆記,臨摹了不少博巴先生的素描並保存了下來,並在上世紀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之初就迅速地以變革和理性的形象登上學術反思的講壇,發出素描內涵大討論的信號。」

展覽展出的筆記、教案與手稿

而這些創作手稿與藝術筆記也是本次展覽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的展覽,觀眾看到的是最終的作品,也就是創作的最後結果,而這次則把「創作過程」全部解剖展開。據策展人閔罕透露,展覽二樓為呈現「秘密工作」特地設計了兩處「遮蔽空間」,一方一曲,外表如堅牆洗練,內部則大有乾坤。

副院長王贊主持開幕式

金一德致答謝辭

徐君萱之子徐山致答謝辭

1986年,同樣是在美術館,徐君萱與金一德曾合辦過一次展覽。時隔32年兩位老人的藝術創作再次在西湖邊同台展出,意義非凡。

徐君萱作品

近年來,徐君萱因身體緣故少有亮相。但老先生這次依舊帶來了大批量的「江南風景」,從西湖十景到京杭大運河,既有飛絮飛花的湖心亭,又有秋壑綿長的江南碼頭,用筆簡節,色彩披紛,獨有一份江南人的沉醉。金一德的展出作品則以玉蘭花系列為主,依然是他的渾樸一路。素樸高潔的玉蘭花是金老對杭州的最美印象,卻被畫作歲月狂飆,既有滄桑之氣,又有翻墨之韻。

金一德作品

「我一輩子都住在西湖邊,曾經,我甚至一度住在柳浪聞鶯公園裡面。」金一德說,每年春天看到西湖邊的玉蘭花,他就開始畫速寫、構圖、色彩稿……他畫畫的方式可能顯得有些刻板,但他已經習慣了那個過程。「先在速寫本上畫大量的構圖、色彩,再擇優選出來。很多老師勸我直接畫,這樣就有很多比較生動的東西,但我不大喜歡。」

金一德作品

徐君萱的畫也有著自己獨有的風格——構圖上不受西畫透視的約束。按照徐老曾在文章中自述的,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些不「嚴格」的繪畫,有時候畫面甚至能給人「幻覺」,既是平面的,又是立體的,前後關係也是假像,他便自我調侃為「不倫不類的透視」。

徐君萱作品

除去藝術家的身份,兩位老先生還都是備受敬重的教師。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世名表示,四十年前,金一德與徐君萱共同主持油畫系第一工作室,在學院內部形成了一個推崇個性、鼓勵創新的小環境,為創造力與批判力的生長提供了寶貴的土壤。

1980年代,從他們的工作室裡走出了一批批重要的前衛藝術家,77級的侯文怡,80級的張培力、王廣義,81級的耿建翌、魏光慶、劉大鴻……連當時不在油畫系的吳山專等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二位老師的影響與鼓勵。這一個個現在熠熠生輝的名字,當年都是「八五新潮」美術運動的著名闖將,是他們使杭州成為了中國前衛藝術的重要策源地。

展覽將於2月5日結束。

▌展覽現場

▌藝術家介紹

徐君萱,江蘇江陰人,1934年10月生。

1960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

1962年畢業於由羅馬尼亞博巴教授主持的油畫研究生班,畢業後留校任教。

曾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和工作室主持人;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金一德 ,浙江紹興人,1935年1月生。

1959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

1960年考入由中央文化部委託中國美院舉辦的羅馬尼亞博巴教授油畫訓練班深造。

1959年後歷任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攝|申博 龔美玲

編輯|廖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