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聚力創新和改革 引領發輾轉型升級——記航太汽車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之路

惟改革者進, 惟創新者強。 五年來, 航太汽車所屬貴州特車為求生存、謀發展, 以創新為驅動, 以轉型為牽引, 積極探索轉型升級之路, 努力在創新發展中求突破、見成效, 用創新的成果打開發展新天地。

走進如今的貴州特車, 筆直的入廠航太大道、現代化的聯合體產房、忙碌的生產線, 曾在五年間先後到訪過貴州特車的各級領導都由衷地感歎:變化真大!對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二次創業”之路給予高度評價。 2016年6月22日, 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高紅衛率隊到貴州特車調研指導工作時指出:貴州特車是一個典型的“轉型升級、二次創業”的企業,

貴州特車是依靠勇於創新、敢於擔當、堅韌不拔的精神, 走出了自己的路, 找到了自己的路。

輝煌與苦難, 貴州特車的歷史是一段讓很多老職工都不願意提及的回憶

貴州特車前身是上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

由上海市交通局支內組建的國營婁山汽車修理廠, 於1970年建成投產, 代號3420。 建設初期的3420廠, 也有過輝煌的歷史, 曾被譽為061基地“四小地主”之一, 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其他單位職工和地方人員嚮往的地方。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後期, 由於軍品生產任務銳減, 人才流失嚴重, 技術基礎十分薄弱, 貴州特車嚴重虧損, 幹部職工隊伍極不穩定, 群體事件頻發。 2009年被航太科工集團公司列入指導性關閉破產企業名錄。 長期的負重前行, 使得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之路是一部艱難的創業史

“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古訓有之。 貴州特車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苦難後, 全體幹部職工意識到, 必須進行改革和創新,

才能有出路。

思路決定出路。 2009年, 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 貴州特車對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行了認真分析, 研究了公司發展方向, 明確了發展思路:堅持軍民融合、軍地融合發展模式, 走轉型升級、二次創業之路。 同時決定利用公司具有特種專用車研製生產資質的有利條件,

將公司從原遵義縣龍坑鎮城區逆向搬遷至鴨溪鎮吐魚村, 建設貴州航太特種專用產業園(以下簡稱產業園)。 這一戰略決策得到了上級組織、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並與播州區(原遵義縣)人民政府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從此, 貴州特車踏上了謀求生存、二次創業的征程。

思想決定成敗。 目標已明確, 剩下的就是抓落實, 而落實的關鍵就是思想是否統一。 貴州特車提出的產業園建設屬於逆城市化搬遷, 加上缺乏資金, 可謂困難重重。 為統一思想、統一行動, 貴州特車黨委將公司面臨的形勢機遇與自身危機向幹部職工作了全面深入宣傳, 指出了逆城市化搬遷的必要性, 統一了幹部職工思想認識,

贏得了幹部職工的支持。 2010年9月, 正式啟動搬遷工作, 在沒有借助外部資源的情況下邊搬遷邊生產, 實現了有步驟、有秩序安全搬遷。

產業園建設獲得生機。 2011年1月, 產業園項目得到航太科工集團公司的批復。 同時被貴州省列為面向央企招商引資重點建設項目, 被遵義市、遵義縣列為“十二五”期間裝備製造重點規劃建設專案。同年7月18日,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12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建成後的產業園占地936畝地,最終形成下料生產線、機加生產線、衝壓生產線、焊裝生產線、總裝生產線、塗覆生產線,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科研生產能力。

創新推動轉型。在決定踏上“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征程的那一刻起,貴州特車就著手思考如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問題,明確了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思路。經過幾年來的不斷積累,逐步擁有了自主研發的筒彈運輸裝填車、新能源專用車、觀光車等軍民品;其中,筒彈運輸裝填車先後攻克了三維自動對準控制、多自由度耦合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並獲得3項核心國防專利及3項實用新型專利。2009年以來,貴州特車共獲得授權專利113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軍品實現了從零部件配套、四級產品配套到整車配套、二級產品配套的轉變,從單一的機械加工專業向光機電液控一體化專業轉變。民品實現了從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變,掌握了核心技術,形成了自主品牌,擁有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改革助力發展。通過創新發展,貴州特車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發展後勁不足、抵禦風險能力弱等問題。2015年底,航太汽車公司黨委確定了貴州特車以改革促轉型的後續發展思路,貴州特車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操作層面相關規定實施後的首批踐行者。

2016年12月,貴州特車完成第一次股權結構調整,成功引入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航太科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兩家投資者,引進戰略投資1.15億元。為進一步深化與民營資本的合作,2017年10月12日,貴州特車完成了第二次股權結構調整,標誌著貴州特車順利完成混改目標,成為國內首批通過國防科工局審查的涉軍混改企業。

貴州特車自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混改以來,盈利水準大幅提升。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987億元,同比增長270.64%;利潤總額513.51萬元,同比增長387.29%。

改革與發展,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之路是一本厚重的書

逐步走出困境的貴州特車,其轉型升級之路就像一本厚重的書。他凝聚了各方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也凝聚著貴州特車全體幹部職工的智慧和汗水。

貴州特車幹部職工深切地體會到,能夠實現脫困與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分不開。為確保產業園專案順利開展,遵義市播州區(原遵義縣)人民政府成立園區建設協調辦公室入駐貴州特車,協調開展報批報建、征地拆遷等工作。在產業園建設期間,航太汽車公司領導親自為貴州特車找產品,貴州特車先後被列入科工集團二院206所、科技集團211廠合格供方名單;同時利用國家政策,為貴州特車量身定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混改方案,並取得成效。2016年8月,利用“科工大講堂”的舞臺,貴州特車先後與科工集團二院8359所等單位建立起合作關係。

貴州特車的脫困不僅有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還有一支有情懷、有擔當、有激情的職工隊伍。在兵器集團某型號產品研製生產協調會上,有人曾提出質疑,為什麼選擇集團外的貴州特車作配套,一位領導說:貴州特車配套的產品也許其他單位能做,選擇貴州特車看中的是他們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對產品的那份情懷。許多到貴州特車調研的領導都說:貴州特車有一支想幹事、有激情的團隊,幹部職工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面貌。

前期一直處於虧損、尋找出路的貴州特車,幹部職工隊伍極不穩定,謠言四起,一度成為原061基地的“燙手山芋”。為解決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問題,貴州特車從抓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入手,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先後建立了月度政工例會制和幹部、黨支部考核等制度,成立了自己的黨校和職工教育培訓中心,五年來共開班培訓班80多期,培訓人員達3000多人次;同時繼承和宣揚航太傳統精神,及時總結貴州特車特色文化,創辦了《航太特車資訊》內部刊物,譜寫了《特車之歌》,印製了《航太特車企業文化手冊》、《特車故事》等宣傳冊,製作了《特車之約》等宣傳片,不斷豐富特車文化內涵。

面對困境,貴州特車不僅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還擁有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2017年10月12日,貴州特車順利完成混改目標。混改為貴州特車發展引入了靈活機制,有利於集中優勢資源,推動新能源汽車、觀光車等產業做大做強。

在推進技術創新工作中,貴州特車堅持有產有研、有內有外、內外結合的軍品發展思路,不斷加強與集團內二院、十院,集團外211廠、兵器集團等單位的協作,產品覆蓋海、陸、空、火箭軍等軍兵種,逐步形成了多軍種、多總體配套格局。同時憑藉航太製造業深厚的技術力量,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觀光車等民用產品研製,並取得明顯成效。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有著堅定的信念,有了實現跨越的基礎,相信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之路越走越寬。

被遵義市、遵義縣列為“十二五”期間裝備製造重點規劃建設專案。同年7月18日,產業園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12月,順利通過竣工驗收。建成後的產業園占地936畝地,最終形成下料生產線、機加生產線、衝壓生產線、焊裝生產線、總裝生產線、塗覆生產線,極大地提升了公司科研生產能力。

創新推動轉型。在決定踏上“二次創業、轉型升級”征程的那一刻起,貴州特車就著手思考如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等問題,明確了以市場為導向、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思路。經過幾年來的不斷積累,逐步擁有了自主研發的筒彈運輸裝填車、新能源專用車、觀光車等軍民品;其中,筒彈運輸裝填車先後攻克了三維自動對準控制、多自由度耦合控制等關鍵技術難題,並獲得3項核心國防專利及3項實用新型專利。2009年以來,貴州特車共獲得授權專利113項,其中發明專利18項。軍品實現了從零部件配套、四級產品配套到整車配套、二級產品配套的轉變,從單一的機械加工專業向光機電液控一體化專業轉變。民品實現了從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變,掌握了核心技術,形成了自主品牌,擁有了一定的核心競爭力。

改革助力發展。通過創新發展,貴州特車轉型升級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發展後勁不足、抵禦風險能力弱等問題。2015年底,航太汽車公司黨委確定了貴州特車以改革促轉型的後續發展思路,貴州特車成為新一輪國企改革操作層面相關規定實施後的首批踐行者。

2016年12月,貴州特車完成第一次股權結構調整,成功引入江蘇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航太科工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兩家投資者,引進戰略投資1.15億元。為進一步深化與民營資本的合作,2017年10月12日,貴州特車完成了第二次股權結構調整,標誌著貴州特車順利完成混改目標,成為國內首批通過國防科工局審查的涉軍混改企業。

貴州特車自引進戰略投資者實現混改以來,盈利水準大幅提升。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3.987億元,同比增長270.64%;利潤總額513.51萬元,同比增長387.29%。

改革與發展,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之路是一本厚重的書

逐步走出困境的貴州特車,其轉型升級之路就像一本厚重的書。他凝聚了各方領導的支持和鼓勵,也凝聚著貴州特車全體幹部職工的智慧和汗水。

貴州特車幹部職工深切地體會到,能夠實現脫困與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分不開。為確保產業園專案順利開展,遵義市播州區(原遵義縣)人民政府成立園區建設協調辦公室入駐貴州特車,協調開展報批報建、征地拆遷等工作。在產業園建設期間,航太汽車公司領導親自為貴州特車找產品,貴州特車先後被列入科工集團二院206所、科技集團211廠合格供方名單;同時利用國家政策,為貴州特車量身定做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混改方案,並取得成效。2016年8月,利用“科工大講堂”的舞臺,貴州特車先後與科工集團二院8359所等單位建立起合作關係。

貴州特車的脫困不僅有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還有一支有情懷、有擔當、有激情的職工隊伍。在兵器集團某型號產品研製生產協調會上,有人曾提出質疑,為什麼選擇集團外的貴州特車作配套,一位領導說:貴州特車配套的產品也許其他單位能做,選擇貴州特車看中的是他們幹部職工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對產品的那份情懷。許多到貴州特車調研的領導都說:貴州特車有一支想幹事、有激情的團隊,幹部職工保持著良好的精神面貌。

前期一直處於虧損、尋找出路的貴州特車,幹部職工隊伍極不穩定,謠言四起,一度成為原061基地的“燙手山芋”。為解決統一思想、統一步調問題,貴州特車從抓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入手,強化理想信念教育。先後建立了月度政工例會制和幹部、黨支部考核等制度,成立了自己的黨校和職工教育培訓中心,五年來共開班培訓班80多期,培訓人員達3000多人次;同時繼承和宣揚航太傳統精神,及時總結貴州特車特色文化,創辦了《航太特車資訊》內部刊物,譜寫了《特車之歌》,印製了《航太特車企業文化手冊》、《特車故事》等宣傳冊,製作了《特車之約》等宣傳片,不斷豐富特車文化內涵。

面對困境,貴州特車不僅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狀態,還擁有大力推進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2017年10月12日,貴州特車順利完成混改目標。混改為貴州特車發展引入了靈活機制,有利於集中優勢資源,推動新能源汽車、觀光車等產業做大做強。

在推進技術創新工作中,貴州特車堅持有產有研、有內有外、內外結合的軍品發展思路,不斷加強與集團內二院、十院,集團外211廠、兵器集團等單位的協作,產品覆蓋海、陸、空、火箭軍等軍兵種,逐步形成了多軍種、多總體配套格局。同時憑藉航太製造業深厚的技術力量,大力開展新能源汽車、觀光車等民用產品研製,並取得明顯成效。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有著堅定的信念,有了實現跨越的基礎,相信貴州特車轉型升級之路越走越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