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和訊:老牌財經資訊平臺的新金融夢想

編者按

在互聯網持續反覆運算的大潮中,財經資訊界老牌代表和訊按照自己的節奏穩中求變。 2013年,和訊戰略性地與新金融科技運營商維金展開系列合作。

維金為其制訂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幫助和訊借助新金融科技這雙“隱形的翅膀”,實現從資訊平臺向中產階級的財富管理平臺的飛躍式轉型。

如果不是1996年國家大力推行股份制,和訊或許不會誕生;1999年互聯網風生水起時,如果沒有軟銀的資本青睞,或許也沒有現在的和訊。

全球互聯網在過去的20多年裡技術不斷變革,倒逼著各行各業創新、融合、顛覆,一撥撥老牌企業銷聲匿跡,一批批行業新秀快速崛起。 新舊企業和模式之間的此起彼伏成了一種新常態。

在這持續反覆運算的互聯網大潮中,財經資訊界老牌代表和訊按照自己的節奏穩中求變。 2013年,和訊戰略性地與新金融科技運營商維金展開系列合作,希望借助新金融科技這雙“隱形的翅膀”,向中產階級的財富管理平臺轉型。

用和訊網副總經理兼證券資訊事業部總經理陳弋陽的話說,這是和訊在新經濟時代,從“以自我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飛躍式轉型。

原始積累源於資訊

1990年,就職于中國證券聯合研究辦公室的章知方帶領團隊發起並創立了全國證券交易自動報價系統(STAQ系統),該系統類似於現在的新三板,在20多年前十分領先。 自1995年開始,章知方宣導該系統嫁接網際網路平臺,面向社會機構和個人投資者提供及時有效、專業權威的財經資訊服務。 依託聯辦資源優勢,章知方成功地組織實施了這一經營上的轉軌。

踏著1999年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波發展熱浪,和訊網正式成立。

憑藉多年積累的資訊及系統優勢,和訊一時成為該領域的“龍頭老大”,風頭強勁無人匹敵,同時也吸引了資本的目光。 就在那一年,和訊獲得了軟銀的2,000萬美元投資。

以資訊為基礎探索用戶需求

如今和訊在財經資訊界的領先地位仍是業界公認的。 陳弋陽認為,這主要源於和訊自始至終堅持以資訊為核心競爭力,建立了豐富的產品資訊線和完善的編輯體系,打造出了一支較強的內容生產團隊。 基於這樣的核心競爭力,通過多年發展,和訊制定了三步走的階段發展戰略,即財經資訊、諮詢服務和財富管理。 目前,和訊處於第二階段“諮詢服務”向第三階段“財富管理”躍遷的過程,形成了中國最大的定位個人投資者的投資理財服務社區之一。

社區平臺以意見領袖的智慧分享為核心,通過社會化生產滿足用戶多樣化的投資理財諮詢服務需求。 可以說,和訊的戰略發展路徑源於對使用者不同層面需求的深刻洞察。

第一層:投資培訓

一個普通用戶接觸證券市場,首要需求就是資訊,因為他想要認知、瞭解市場,資訊能讓他簡單又快捷地做到這一步。

其次,當他準備參與交易後,就一定會對個股及行情有更進一步的瞭解需求。

和訊擁有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投資諮詢牌照。 陳弋陽說,這一牌照的取得,意味著和訊具備了在資訊基礎上做一些與資訊相關的交易或服務的可能性。 2013年,和訊建立了投資教育服務平臺。 這個平臺依託當時和訊社區裡的一些達人而建立。 簡單來說,就是和訊在平臺上為達人們建立工作室,達人各自發佈課程,以直播形式呈現,用戶付費訂閱。 在自發的直播及知識付費的環境中,用戶群逐漸壯大。 目前,和訊是唯一一家同時擁有互聯網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資訊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及證券投資諮詢資質的企業。

第二層:量化工具

投資教育的核心是培訓,但培訓只能讓用戶掌握方法和理念。而證券行業與其他行業極不相同,市場上的投資標的多達幾千種,在具體操作某檔股票時,光是方法和理念還不夠用。和訊於是發現了用戶的工具需求。2014年,和訊又做了一件事,就是將平臺上達人們的各種理念和方法形成一個可量化的指標,然後再將這些指標上傳至雲端並進行評測和跟蹤,最後生成一個與用戶習慣相關的匹配結果,以付費訂閱的方式發送給使用者,大幅提升了用戶在投資過程中的使用效率。

但此時,和訊原有的支付系統越來越不能承載日益複雜的業務需求,急需一套完善的帳戶及支付清結算系統來支撐交易業務。而彼時和訊自身的技術團隊並不能很好地實現這一升級,於是決定通過尋求專業的合作方來系統解決這一問題。在瞭解到維金在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實力,以及維金創始人兼CEO俞強華曾是盛大線上和快錢首席架構師的經歷後,和訊毫不猶豫地選擇與維金展開戰略合作。

基於對和訊業務模式的瞭解、判斷及預測,維金為其度身定制了一套帳戶及支付清結算系統,為使用者提供支付、理財等相關場景,説明和訊從資訊平臺向“中產階級財富管理平臺”轉型。

第三層:投資諮詢

既有理論又有工具,但是不同使用者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真正做決策時不少人還需要專業人士的輔助,於是又誕生了諮詢的需求。陳弋陽介紹,和訊對平臺上的投資者進行過一個大致分類:一類投資者是完全自主操作型,這類投資者只需為他提供資訊和工具就夠了;另一類是半委託型,這類投資者需要有一些方法供其參考;還有一類是全權委託型投資者,即俗稱的“小白”,需要專業人士説明其做出投資決策。

基於對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以及投資水準的分析,和訊又創建了一個投資諮詢服務平臺,讓券商、投資金融公司的投資顧問在這個平臺上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發佈觀點、策略、自選股等,甚至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為用戶做模擬委託。這一業務的最大特點在於,用戶的投資行為已經從原來的被動跟隨變為擁有投資顧問的主動管理建議,平臺希望未來能實現與模擬帳戶掛鉤,直接掛單、下單。

陳弋陽坦承,向投資諮詢平臺轉型初期,和訊曾走過一小段彎路。當時和訊嘗試自己做投資諮詢業務,但很快就意識到這樣做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所以,和訊決定讓社會化生產力量包括中小投資者進入平臺,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豐富度。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成為開放平臺後,業務的複雜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平臺一方面需要對接更多的產品方,一方面還要對接基數龐大的用戶,怎麼辦?這時,和訊的合作夥伴維金憑藉對其業務的充分瞭解又給出兩套專業的解決方案:打通和訊的各個業務平臺,建立開放平臺系統;集成不同金融機構的各種金融服務產品,建立金融超市系統。前者為和訊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和溝通成本,後者則以最小的開發量快速集成各種金融服務,二者一併解決了用戶資金的投資管理工作。所有這些改變為和訊搭建起“以用戶為中心”的線上理財平臺,幫助和訊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及業務擴展的需求。

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之後

德魯克認為,企業的創新必須永遠以市場為焦點。和訊從“以自我為中心”提供新聞資訊,轉型為“以用戶為中心”抓住消費者理財痛點,就是基於市場及用戶需求的一次創新。

但是,從傳統的新聞資訊向資訊交易,再向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創新轉型,對一個沒有金融基因的企業而言,並非易事。一開始有支付業務時,和訊使用了自己開發的一套“小額支付”商務系統。說是系統,其實只能實現簡單的線上支付,叫它小額也不是因為交易金額小,而是能承載的交易量很小。

和訊迫切地需要一個對互聯網金融有理解能力的專業機構,幫助其制訂戰略方案並實現技術落地。維金的出現恰逢其時。俞強華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解釋維金的意義,“我們的目標就是讓產業更懂互聯網和金融,讓金融和互聯網更懂產業”。

根據和訊的核心競爭力,多年發展路徑及未來轉型目標,維金為和訊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幫助和訊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的佈局。針對和訊內部平臺間聯通不暢的問題,維金為和訊搭建了新的帳戶系統,讓各平臺間本來獨立的帳戶屬性水準擴展。此外,維金還主動為和訊設計了積分、紅包、優惠券等活動,大大提高了自有客戶的黏性,和訊的行銷轉化能力也得到明顯提升。

這一系列金融設施的落地,仿佛為和訊插上了一對隱形的翅膀,使得和訊的外部和內部體驗得到快速提升。“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如果有退款業務,需要7?1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現在因為有了錢包功能,退款當場即到。在運維方面,以往需要4?5個人才能處理的工作,現在1個人基本就可以完成。”陳弋陽這樣對比系統建設前後的差別。

互聯互通成新金融的趨勢

隨著互聯網的助推,陳弋陽認為新金融時代已經來臨,技術和需求的激發會打破很多界限,互聯互通將是新金融的趨勢。縱觀國內的投資現狀,仍然是券商只能做證券交易,保險公司只能做保險經紀業務的場內交易原則,但多樣化的投資者需求其實不分場內場外。正是基於這樣的趨勢,和訊希望未來打造中產階級財富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和訊的轉型一方面是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更是得益於互聯網和金融環境變化的雙重助推。但作為一個互聯網資訊企業,和訊最終要想成為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必須佈局金融基礎設施,將內部各平臺打通、銜接和整合,才能構建未來跨越式發展時互聯互通的強大競爭力。

怎麼理解金融基礎設施呢?陳弋陽認為對於企業而言,金融基礎設施其實就是一套完整的生產資料。他坦言,這個觀點偷師于俞強華。在他看來,俞強華技術能力、商業理念以及對“新金融”的理解非常超前,在完善生產資料這件事上,維金與和訊未來的業務發展有非常多的契合點。

俞強華也在訪談中說,未來,提高生產力不能以巨大的能源消耗或污染為代價,而要用技術來助力。如今,以技術架構的金融基礎設施不僅是一套標準化的生產資料,讓所有人使用時能夠互聯互通,更是一種獨特的能力,企業借助這種能力可以在使用者交換、產品交換、資料交換時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

互聯網從誕生之初就是基於共用的理念。對於未來,陳弋陽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只要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其他部分就交給更專業的機構去做。他相信,未來企業的長板才會決定其業務的發展。

作者簡介:田巧雲,《商業評論》編輯

原文刊登在《商業評論》2018年1月號

第二層:量化工具

投資教育的核心是培訓,但培訓只能讓用戶掌握方法和理念。而證券行業與其他行業極不相同,市場上的投資標的多達幾千種,在具體操作某檔股票時,光是方法和理念還不夠用。和訊於是發現了用戶的工具需求。2014年,和訊又做了一件事,就是將平臺上達人們的各種理念和方法形成一個可量化的指標,然後再將這些指標上傳至雲端並進行評測和跟蹤,最後生成一個與用戶習慣相關的匹配結果,以付費訂閱的方式發送給使用者,大幅提升了用戶在投資過程中的使用效率。

但此時,和訊原有的支付系統越來越不能承載日益複雜的業務需求,急需一套完善的帳戶及支付清結算系統來支撐交易業務。而彼時和訊自身的技術團隊並不能很好地實現這一升級,於是決定通過尋求專業的合作方來系統解決這一問題。在瞭解到維金在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實力,以及維金創始人兼CEO俞強華曾是盛大線上和快錢首席架構師的經歷後,和訊毫不猶豫地選擇與維金展開戰略合作。

基於對和訊業務模式的瞭解、判斷及預測,維金為其度身定制了一套帳戶及支付清結算系統,為使用者提供支付、理財等相關場景,説明和訊從資訊平臺向“中產階級財富管理平臺”轉型。

第三層:投資諮詢

既有理論又有工具,但是不同使用者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真正做決策時不少人還需要專業人士的輔助,於是又誕生了諮詢的需求。陳弋陽介紹,和訊對平臺上的投資者進行過一個大致分類:一類投資者是完全自主操作型,這類投資者只需為他提供資訊和工具就夠了;另一類是半委託型,這類投資者需要有一些方法供其參考;還有一類是全權委託型投資者,即俗稱的“小白”,需要專業人士説明其做出投資決策。

基於對不同投資者的投資需求以及投資水準的分析,和訊又創建了一個投資諮詢服務平臺,讓券商、投資金融公司的投資顧問在這個平臺上建立自己的工作室,發佈觀點、策略、自選股等,甚至可以在這個平臺上為用戶做模擬委託。這一業務的最大特點在於,用戶的投資行為已經從原來的被動跟隨變為擁有投資顧問的主動管理建議,平臺希望未來能實現與模擬帳戶掛鉤,直接掛單、下單。

陳弋陽坦承,向投資諮詢平臺轉型初期,和訊曾走過一小段彎路。當時和訊嘗試自己做投資諮詢業務,但很快就意識到這樣做遠遠不能滿足用戶需求。所以,和訊決定讓社會化生產力量包括中小投資者進入平臺,極大地提高了產品豐富度。

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成為開放平臺後,業務的複雜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平臺一方面需要對接更多的產品方,一方面還要對接基數龐大的用戶,怎麼辦?這時,和訊的合作夥伴維金憑藉對其業務的充分瞭解又給出兩套專業的解決方案:打通和訊的各個業務平臺,建立開放平臺系統;集成不同金融機構的各種金融服務產品,建立金融超市系統。前者為和訊大大節約了人力成本和溝通成本,後者則以最小的開發量快速集成各種金融服務,二者一併解決了用戶資金的投資管理工作。所有這些改變為和訊搭建起“以用戶為中心”的線上理財平臺,幫助和訊進一步實現轉型升級及業務擴展的需求。

插上金融科技的翅膀之後

德魯克認為,企業的創新必須永遠以市場為焦點。和訊從“以自我為中心”提供新聞資訊,轉型為“以用戶為中心”抓住消費者理財痛點,就是基於市場及用戶需求的一次創新。

但是,從傳統的新聞資訊向資訊交易,再向互聯網金融業務的創新轉型,對一個沒有金融基因的企業而言,並非易事。一開始有支付業務時,和訊使用了自己開發的一套“小額支付”商務系統。說是系統,其實只能實現簡單的線上支付,叫它小額也不是因為交易金額小,而是能承載的交易量很小。

和訊迫切地需要一個對互聯網金融有理解能力的專業機構,幫助其制訂戰略方案並實現技術落地。維金的出現恰逢其時。俞強華在接受採訪時曾這樣解釋維金的意義,“我們的目標就是讓產業更懂互聯網和金融,讓金融和互聯網更懂產業”。

根據和訊的核心競爭力,多年發展路徑及未來轉型目標,維金為和訊提供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幫助和訊完善金融基礎設施的佈局。針對和訊內部平臺間聯通不暢的問題,維金為和訊搭建了新的帳戶系統,讓各平臺間本來獨立的帳戶屬性水準擴展。此外,維金還主動為和訊設計了積分、紅包、優惠券等活動,大大提高了自有客戶的黏性,和訊的行銷轉化能力也得到明顯提升。

這一系列金融設施的落地,仿佛為和訊插上了一對隱形的翅膀,使得和訊的外部和內部體驗得到快速提升。“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往如果有退款業務,需要7?10個工作日才能完成,現在因為有了錢包功能,退款當場即到。在運維方面,以往需要4?5個人才能處理的工作,現在1個人基本就可以完成。”陳弋陽這樣對比系統建設前後的差別。

互聯互通成新金融的趨勢

隨著互聯網的助推,陳弋陽認為新金融時代已經來臨,技術和需求的激發會打破很多界限,互聯互通將是新金融的趨勢。縱觀國內的投資現狀,仍然是券商只能做證券交易,保險公司只能做保險經紀業務的場內交易原則,但多樣化的投資者需求其實不分場內場外。正是基於這樣的趨勢,和訊希望未來打造中產階級財富管理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和訊的轉型一方面是基於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更是得益於互聯網和金融環境變化的雙重助推。但作為一個互聯網資訊企業,和訊最終要想成為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必須佈局金融基礎設施,將內部各平臺打通、銜接和整合,才能構建未來跨越式發展時互聯互通的強大競爭力。

怎麼理解金融基礎設施呢?陳弋陽認為對於企業而言,金融基礎設施其實就是一套完整的生產資料。他坦言,這個觀點偷師于俞強華。在他看來,俞強華技術能力、商業理念以及對“新金融”的理解非常超前,在完善生產資料這件事上,維金與和訊未來的業務發展有非常多的契合點。

俞強華也在訪談中說,未來,提高生產力不能以巨大的能源消耗或污染為代價,而要用技術來助力。如今,以技術架構的金融基礎設施不僅是一套標準化的生產資料,讓所有人使用時能夠互聯互通,更是一種獨特的能力,企業借助這種能力可以在使用者交換、產品交換、資料交換時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

互聯網從誕生之初就是基於共用的理念。對於未來,陳弋陽認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只要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其他部分就交給更專業的機構去做。他相信,未來企業的長板才會決定其業務的發展。

作者簡介:田巧雲,《商業評論》編輯

原文刊登在《商業評論》2018年1月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