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金士傑,這個敢窮敢慢被稱為最徹底的文藝青年如何對死和俗就範

金士傑, 1951年出生於中國臺灣, 演員、劇作家、導演。

所有人都說金士傑戲好, 應該把所有表演獎都拿過一遍了, 事實上卻沒有, 甚至連被提名的次數都少得可憐。

《一代宗師》《師父》《劍雨》《悲情城市》《我可能不會愛你》, 不是主角的金士傑在每一部作品裡的表演都堪稱教科書, 大家又說, 這位老大哥, 戲這麼好, 不應該。 金士傑挺高興, 這麼多人為自己抱不平, 那應該是對自己的認可。

《剩者為王》裡, 金士傑演舒淇的父親, 一大段精彩的長對白在網上瘋狂傳播, 讓很多進影院為了看彭于晏舒淇談戀愛的小年輕電記住了他的名字。 電影、電視、舞臺劇, 只要有金士傑的戲, 不管什麼對白, 什麼劇情, 其他演員什麼水準, 只要他站在鏡頭前面, 這段戲就穩了。

1986年, 賴聲川的《暗戀桃花源》首次公演, 金士傑是裡面的江濱柳, 一晃31年過去了, 這仍然是金士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

但這一次在無錫見到的金士傑,

連演兩場《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 又回到了話劇舞臺, 做一些「性價比」不怎麼高的事兒。

見到金士傑之前, 我有很大的心裡壓力, 非常緊張。 正式採訪是在拍攝的第二天, 在沒有人的劇場裡進行, 劇場的空間很大, 在採訪過程中,

金老師總會把身子往前傾, 身邊的同事提醒, 是我聲音太小了。 於是我努力把自己的聲音又往上提了一點, 但其實聲音並沒有大多少——這是後來同事們跟我講的。 金士傑從頭到尾一直照顧著我情緒, 什麼都沒說。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演出之前金老師是從來不多講話的, 跟身旁工作人員都沒有太多的交流。 這是金士傑多年的習慣, 再小的一個演出, 他都要有一個小時獨處的入戲的準備時間。 甚至於(《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的另一位主演卜學亮, 在演出前的一個小時, 兩個人都是在各自的空間, 不見面, 不交流, 為了能保持戲裡的狀態。

年輕時候與流行對抗、與清貧為伍、與金錢惡鬥、與世俗抗衡, 別人做什麼金士傑就不做什麼。

因為從年輕時一以貫之的遺世獨立的形象, 這些年媒體和觀眾都將他形容為「一個徹底的文藝青年, 他敢窮, 敢慢, 敢徹底忠於自我」, 但這幾年, 準確地說, 當金士傑老來得子之後, 他的人生發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 他選擇讓自己「俗」一點。

「以前有點反物質、反金錢, 年紀稍微大了我才知道自己稍微調整一下, 賺錢點, 穿點俗人會穿的好看的衣服, 還有一個像樣的車子, 這麼大年紀還跑去排隊考駕照, 甚至也在練習怎麼樣看合約書, 可像個正經人了。 」金士傑有點不好意思的笑了。

自 述| 金 士 傑 |▼

剛做舞臺劇的時候很窮, 去朋友家吃剩飯

早期還有很多人有這樣的一種說法:什麼臺灣有什麼金馬獎或者是什麼獎的, 金鐘獎什麼玩意的,

有人說他一定是常常得獎的那個人, 到後來一問沒得過, 我也對得不得這個事完全沒放心上。

還是會有一些人會蠻珍惜舞臺工作這種人, 他們替我打抱不平說, 委屈他了, 他是老大哥, 出道以來形象各方面他們都很喜歡, 很尊重我。 說為什麼沒有讓他得過獎, 等等之類的話。 我想他們會為我打不平, 或許應該是對我的某些認可吧。

當初會選舞臺劇就是因為它是一個極小眾性質的工作, 它跟名跟利方面都比較少一些。 在臺灣我就蠻習慣做不是太被人知道的那個人, 我平常生活也比較喜歡走低調一點, 所以在這裡沒有被更多人知道, 也一路一直走來也蠻習以為常, 不會覺得有什麼公不公平。

舞臺劇是一針一線的活, 你要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來排練,把一些臺詞把一些人物關係,把一些角色背後的生命一針一線地,給找出來。我喜歡這個慢工細活,喜歡舞臺劇的這種跟不上時代速度的工作性質。

相比較來說,電視電影是速度比較快的,因為它要搶時間,每一秒鐘都是錢。甚至有的時候本還是熱的就上去演了,雖然還沒怎麼來得及消化,也上去演了。當然有好有壞,工作性質不同。

這個時代都建立在光影上,我可以看到美國的,美國可以看到我的什麼什麼的。可是舞臺劇就是此刻,只要你看不到。一晚上也就那幾百人跟我面對面,這種近距離的肉搏及這種真實感是沒有辦法被取代的,很像古老的一種行業,類似馬戲團,類似競技場,類似這種某種宗教意識。

這種現場感是無法取代的。我喜歡這個老時代的氣氛,它不像這個時代的東西。

剛開始做舞臺劇那些年沒有什麼收入,每天手上可以花的錢很少,吃飯都要吃那種最便宜的。

後來到(朋友、作家)李昂家,一次不小心去做客,發現他們家經濟條件不錯,伙食也很好,我就心想這些吃不完的你們會怎麼處理,他說就不要了,我覺得是浪費,我說我來幫助你們做點美好的事情,不要浪費。我來幫你們吃丟的這些飯菜好嗎,他說好極了,太歡迎了,隨時來我們都要你來。

但是我說我們丐幫還是有我們丐幫的尊嚴,我們約法三章,第一個你不可以因為我來準備多的菜,我就是要吃剩飯,而且我不會告訴我什麼時候來,我臨時打電話,所以你不會有時間準備。而且我吃飯的時候不准有人陪,我不喜歡來了還社交,你好,今天怎麼樣,今天穿的衣服怎麼樣,今天心情怎麼樣,我今天剛遇到誰,統統不要,一還要擺點笑臉,都不要,專心吃,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工作。

吃完也不要說再見,我安靜的來安靜的走,連謝謝都不要說,答應我就來,你怎麼說我都答應你。

那個時候真的是縮衣節食過日子,趕上一個這麼有趣的朋友關係,就沒客氣。我當時還心裡想,我要有30個這樣的朋友,我說一個月就解決了。

後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好幾個人都跟我說,我們家也可以,我心想我真可以蹭30個人,那我天天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丐幫幫主

當時在臺北當中某一些臥虎藏龍,理想青年,他們愛電影,愛戲劇,就是這些忠實的影迷、影癡,而且我說我們一起來工作吧,他們真的是有的人有工作,有的人也是沒有工作,有的是家庭主婦什麼的,大家都蠻省的,沒有誰過的特別寬闊,可是他們並不急於掙錢,在那個年紀來講應該是努力掙錢的歲月,但是他們就和我一起同甘共苦,所以我們大家每次見面的時候我那個畫面,那個穿著,那個拖鞋,那個汗衫,那一屋子人給我的感覺真的像一群丐幫,每次我在那邊發號施令講話的時候就覺得很像幫主。

當時就是覺得愛這個工作,那個工作需要花時間要去操練,要去切磋,要去尋找摸索。我們當時稱之為實驗劇場,實驗的意思就是先鋒的、摸索的意思。沒時間,沒那功夫去賺錢,也不在乎那個錢,這大概是一種這一群人的驕傲吧,覺得錢要掙不就有嗎,沒那個閑功夫,我們要花時間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當時身邊所有所有的朋友們都會覺得這一群人覺得太奇怪了,你們是不是都鬧了什麼家庭革命才走到這來的,你們每個人背後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家裡的故事,你要不要結婚,要不要買房子,要不要車子,要不要去給你家的長輩一點教導,像個樣的社會年輕人。

我們就不想要,可是我們活的很有點骨氣,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對社會,對人群特別有貢獻,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待遇沒什麼,吃喝都比別人縮減,不自卑,相反的還悄悄的有一些傲氣在。

我在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很跟這個東西做敵人,保持距離,(這個東西)叫做流行,叫做時髦,我一直很不跟它相處。大家都穿流行的款式的時候我就不是,大家都追尋那個學校是明星學校我就不去,大家都講流行語的時候我就不用這個句子,諸如此類。甚至有的時候我的性別我都想跳開看,我真的身為男生都必須這樣活了嗎,我說有別的可能性嗎,我倒沒有一個被顛覆的性別,我倒覺得每一種東西都是框框,我是黃皮膚我就非得這樣,我的一切條件構成現在的我,我是不是甘於就範,我能不能有別的,從小就一直不喜歡太合群。

我可以跟朋友相處,但是不代表我想跟你們合。尤其是你們一起喊,舉手喊那個口號的時候對不起我手舉不起來,我不見得反對你,但是我就是不要舉起來。

我們在這個潮流當中跳不開,我跟全世界人統統一樣,我們淪陷在一個字典裡頭,只能有幾個字彙,覺得悲傷。很笨,我也試著學習怎麼再跳脫一點,我以前在當獸醫的時候我就對付過一些生病的豬,我在尋找一種跟它們相處的方式。在牧場它註定要被淘汰,被宰割,養你這麼一個浪費我們的資源。那個有點優生的法則在裡頭。我那時候治過好幾個大家認為淘汰的豬。生物界這種逃不掉的法則,就是如此,我還是想看看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現在年紀大了我這個思想會稍微回來一點,因為有娶妻有孩子,我突然有家長的肩膀要承擔一些東西。我得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房間,不要讓他們曬到了,淋著雨了,讓他們吃的飽,穿的夠,別生病,而且有一些開心的,好玩的旅遊可以去讓他們玩,樂去,那就需要一點錢,而且家裡老人也逐漸凋零都需要錢。這個時候就是我出來跟大家在影視方面跟大家見面的一個原由了。

不能接多了,談條件的時候,一看20天不接,30天更不接,兩個月給你想都別想我走了,男一號我也不要,管你呢,天數越少我考慮考慮,看看怎麼樣,因為我不能只有離開孩子這麼久。捨不得,不止是捨不得,也有責任也有義務陪,不能大量的不在,某些不在可以接收,太長不在我自己很難忍受。

生死

生死這個話題很難完全參的透。

生命在不停的動,我不覺得我們都能夠那麼參的透,只是我們儘量朝那個方向走。這個戲不見得讓我們就能夠真的懂怎麼說再見或者很難面對最後哪一個時刻,無論是身邊的人還是自己,但是這是一門功課它得學,它得在有生之年慢慢慢慢地學,至少我們可以學會不要這麼固步自封在一個傳統約定俗成的一個態度上,我們可以適度改變,除了悲傷,除了哭泣以外,我們還有別的可能性面對它。

還可以有什麼別的呢,關於老跟關於病及我們通常會皺眉頭,我們眼睛會稍微離開。我們喜歡看小嬰兒,看美麗的小姑娘,看很帥的小夥子,使我們喜歡看稱之為美好的那一面,那老病醜死,他們長的很醜嗎,那個皺皺的皮膚,那個禿掉的頭,那個眼睛垂下來了,那個真的叫醜嗎,換句話說,老可不可以驕傲,我越老越無能的時候我可不可以驕傲。

我自己也常常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對待督促我自己,鞭策我自己,就是當我明天早上起床看不到世界的時候,今天晚上我會不睡覺,今天晚上我想盡辦法把我想的一個篇章給寫出來,我會想盡辦法對你訴說我對你最深最深的愛是什麼。

生命和死亡是這麼不可測,確實是在每一個宗教當中都讀到這個詞就叫死亡。就在你窗口經過,老在你生命中經過。每個人參加朋友告別的時候或者都有一些想不同的事情在腦袋裡面跑來跑去,怎麼會、怎麼會,怎麼這麼突如其來,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怎麼辦,如果發生在我身邊誰誰誰身上怎麼辦,不會不會不會,誰知道。但是它確實是可以鞭策我們活著的時候讓自己比較醒著的。

別懵事。雖然活著的時候是有點懵圈,有時候不得不懵,你會隨波逐流,你會將你一大堆你抄來的話還當真。醒著的話你可以稍微跳的開,誠實一點面對每一個字句,每一個思想,每一個事。醒著是必要的,我們可以在活著的狀態上俗,甚至是很愛俗都可以,但是這個事情的裡頭應該是醒著的,我不要用大家一樣的態度來指責你。時間是可貴的,生命是值得留念的。

我還沒有跟孩子交流過這些話題。他才6歲還犯不著,讓他一步一步來吧,別太用力。孩子已經會感受到關於死亡,我們有長輩過世孩子也陪著一起去看誰生病之類的,爸爸出門不在家,我出去他們會問你要出去多少天,這些東西都代表他們在學習面對人對人的分開,分分合,分分合的這些事情。讓他們慢慢長大吧。

如果演不了戲了,我會是個好觀眾

我有想過假如我完全是廢人,我要怎麼樣面對自己有一天完全成一個廢人,我喜歡做這一類的假設,所以不排斥生命當中完全可以發生這些讓我不堪的事情。我也對我教過的學生或者是入行的孩子們聊天也會聊,我們會愛那個一個工作,甚至會愛到一種我們會選擇它作為我們終身的一個工作,但是不代表這是一個一定的事情。

身體會不好,生命中會發生一些別的事情,說不定你會走到另外一條路也有可能,改行了,跳船了,誰知道,該發生的事讓它發生,必須遵循生命當中的一些可能性。或者是年紀大了,受傷了、生病了。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的腰間盤突出,使我那段時間行動完全不靈。在家裡面幾乎像一個廢人,你完全不能動。在那個時候你知道廢人的意思就是你活的完全沒有功能,不能懂。到沒有尊嚴的地步,連大小便一切事情都很可怕,都照顧不了自己。

不要緊,因為我覺得我愛這個工作,不代表我要站到臺上,有一天我必須坐台下看人家的時候,我很驕傲的認為觀眾當中我是一個最好的觀眾,你們這齣戲就等著像我這樣的人來看吧。

你要花了好長好長的時間來排練,把一些臺詞把一些人物關係,把一些角色背後的生命一針一線地,給找出來。我喜歡這個慢工細活,喜歡舞臺劇的這種跟不上時代速度的工作性質。

相比較來說,電視電影是速度比較快的,因為它要搶時間,每一秒鐘都是錢。甚至有的時候本還是熱的就上去演了,雖然還沒怎麼來得及消化,也上去演了。當然有好有壞,工作性質不同。

這個時代都建立在光影上,我可以看到美國的,美國可以看到我的什麼什麼的。可是舞臺劇就是此刻,只要你看不到。一晚上也就那幾百人跟我面對面,這種近距離的肉搏及這種真實感是沒有辦法被取代的,很像古老的一種行業,類似馬戲團,類似競技場,類似這種某種宗教意識。

這種現場感是無法取代的。我喜歡這個老時代的氣氛,它不像這個時代的東西。

剛開始做舞臺劇那些年沒有什麼收入,每天手上可以花的錢很少,吃飯都要吃那種最便宜的。

後來到(朋友、作家)李昂家,一次不小心去做客,發現他們家經濟條件不錯,伙食也很好,我就心想這些吃不完的你們會怎麼處理,他說就不要了,我覺得是浪費,我說我來幫助你們做點美好的事情,不要浪費。我來幫你們吃丟的這些飯菜好嗎,他說好極了,太歡迎了,隨時來我們都要你來。

但是我說我們丐幫還是有我們丐幫的尊嚴,我們約法三章,第一個你不可以因為我來準備多的菜,我就是要吃剩飯,而且我不會告訴我什麼時候來,我臨時打電話,所以你不會有時間準備。而且我吃飯的時候不准有人陪,我不喜歡來了還社交,你好,今天怎麼樣,今天穿的衣服怎麼樣,今天心情怎麼樣,我今天剛遇到誰,統統不要,一還要擺點笑臉,都不要,專心吃,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工作。

吃完也不要說再見,我安靜的來安靜的走,連謝謝都不要說,答應我就來,你怎麼說我都答應你。

那個時候真的是縮衣節食過日子,趕上一個這麼有趣的朋友關係,就沒客氣。我當時還心裡想,我要有30個這樣的朋友,我說一個月就解決了。

後來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好幾個人都跟我說,我們家也可以,我心想我真可以蹭30個人,那我天天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丐幫幫主

當時在臺北當中某一些臥虎藏龍,理想青年,他們愛電影,愛戲劇,就是這些忠實的影迷、影癡,而且我說我們一起來工作吧,他們真的是有的人有工作,有的人也是沒有工作,有的是家庭主婦什麼的,大家都蠻省的,沒有誰過的特別寬闊,可是他們並不急於掙錢,在那個年紀來講應該是努力掙錢的歲月,但是他們就和我一起同甘共苦,所以我們大家每次見面的時候我那個畫面,那個穿著,那個拖鞋,那個汗衫,那一屋子人給我的感覺真的像一群丐幫,每次我在那邊發號施令講話的時候就覺得很像幫主。

當時就是覺得愛這個工作,那個工作需要花時間要去操練,要去切磋,要去尋找摸索。我們當時稱之為實驗劇場,實驗的意思就是先鋒的、摸索的意思。沒時間,沒那功夫去賺錢,也不在乎那個錢,這大概是一種這一群人的驕傲吧,覺得錢要掙不就有嗎,沒那個閑功夫,我們要花時間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當時身邊所有所有的朋友們都會覺得這一群人覺得太奇怪了,你們是不是都鬧了什麼家庭革命才走到這來的,你們每個人背後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因為每個人有自己家裡的故事,你要不要結婚,要不要買房子,要不要車子,要不要去給你家的長輩一點教導,像個樣的社會年輕人。

我們就不想要,可是我們活的很有點骨氣,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對社會,對人群特別有貢獻,有意義的事情。雖然待遇沒什麼,吃喝都比別人縮減,不自卑,相反的還悄悄的有一些傲氣在。

我在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很跟這個東西做敵人,保持距離,(這個東西)叫做流行,叫做時髦,我一直很不跟它相處。大家都穿流行的款式的時候我就不是,大家都追尋那個學校是明星學校我就不去,大家都講流行語的時候我就不用這個句子,諸如此類。甚至有的時候我的性別我都想跳開看,我真的身為男生都必須這樣活了嗎,我說有別的可能性嗎,我倒沒有一個被顛覆的性別,我倒覺得每一種東西都是框框,我是黃皮膚我就非得這樣,我的一切條件構成現在的我,我是不是甘於就範,我能不能有別的,從小就一直不喜歡太合群。

我可以跟朋友相處,但是不代表我想跟你們合。尤其是你們一起喊,舉手喊那個口號的時候對不起我手舉不起來,我不見得反對你,但是我就是不要舉起來。

我們在這個潮流當中跳不開,我跟全世界人統統一樣,我們淪陷在一個字典裡頭,只能有幾個字彙,覺得悲傷。很笨,我也試著學習怎麼再跳脫一點,我以前在當獸醫的時候我就對付過一些生病的豬,我在尋找一種跟它們相處的方式。在牧場它註定要被淘汰,被宰割,養你這麼一個浪費我們的資源。那個有點優生的法則在裡頭。我那時候治過好幾個大家認為淘汰的豬。生物界這種逃不掉的法則,就是如此,我還是想看看有沒有別的可能性。

現在年紀大了我這個思想會稍微回來一點,因為有娶妻有孩子,我突然有家長的肩膀要承擔一些東西。我得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房間,不要讓他們曬到了,淋著雨了,讓他們吃的飽,穿的夠,別生病,而且有一些開心的,好玩的旅遊可以去讓他們玩,樂去,那就需要一點錢,而且家裡老人也逐漸凋零都需要錢。這個時候就是我出來跟大家在影視方面跟大家見面的一個原由了。

不能接多了,談條件的時候,一看20天不接,30天更不接,兩個月給你想都別想我走了,男一號我也不要,管你呢,天數越少我考慮考慮,看看怎麼樣,因為我不能只有離開孩子這麼久。捨不得,不止是捨不得,也有責任也有義務陪,不能大量的不在,某些不在可以接收,太長不在我自己很難忍受。

生死

生死這個話題很難完全參的透。

生命在不停的動,我不覺得我們都能夠那麼參的透,只是我們儘量朝那個方向走。這個戲不見得讓我們就能夠真的懂怎麼說再見或者很難面對最後哪一個時刻,無論是身邊的人還是自己,但是這是一門功課它得學,它得在有生之年慢慢慢慢地學,至少我們可以學會不要這麼固步自封在一個傳統約定俗成的一個態度上,我們可以適度改變,除了悲傷,除了哭泣以外,我們還有別的可能性面對它。

還可以有什麼別的呢,關於老跟關於病及我們通常會皺眉頭,我們眼睛會稍微離開。我們喜歡看小嬰兒,看美麗的小姑娘,看很帥的小夥子,使我們喜歡看稱之為美好的那一面,那老病醜死,他們長的很醜嗎,那個皺皺的皮膚,那個禿掉的頭,那個眼睛垂下來了,那個真的叫醜嗎,換句話說,老可不可以驕傲,我越老越無能的時候我可不可以驕傲。

我自己也常常用這樣的一種方式來對待督促我自己,鞭策我自己,就是當我明天早上起床看不到世界的時候,今天晚上我會不睡覺,今天晚上我想盡辦法把我想的一個篇章給寫出來,我會想盡辦法對你訴說我對你最深最深的愛是什麼。

生命和死亡是這麼不可測,確實是在每一個宗教當中都讀到這個詞就叫死亡。就在你窗口經過,老在你生命中經過。每個人參加朋友告別的時候或者都有一些想不同的事情在腦袋裡面跑來跑去,怎麼會、怎麼會,怎麼這麼突如其來,如果發生在我身上怎麼辦,如果發生在我身邊誰誰誰身上怎麼辦,不會不會不會,誰知道。但是它確實是可以鞭策我們活著的時候讓自己比較醒著的。

別懵事。雖然活著的時候是有點懵圈,有時候不得不懵,你會隨波逐流,你會將你一大堆你抄來的話還當真。醒著的話你可以稍微跳的開,誠實一點面對每一個字句,每一個思想,每一個事。醒著是必要的,我們可以在活著的狀態上俗,甚至是很愛俗都可以,但是這個事情的裡頭應該是醒著的,我不要用大家一樣的態度來指責你。時間是可貴的,生命是值得留念的。

我還沒有跟孩子交流過這些話題。他才6歲還犯不著,讓他一步一步來吧,別太用力。孩子已經會感受到關於死亡,我們有長輩過世孩子也陪著一起去看誰生病之類的,爸爸出門不在家,我出去他們會問你要出去多少天,這些東西都代表他們在學習面對人對人的分開,分分合,分分合的這些事情。讓他們慢慢長大吧。

如果演不了戲了,我會是個好觀眾

我有想過假如我完全是廢人,我要怎麼樣面對自己有一天完全成一個廢人,我喜歡做這一類的假設,所以不排斥生命當中完全可以發生這些讓我不堪的事情。我也對我教過的學生或者是入行的孩子們聊天也會聊,我們會愛那個一個工作,甚至會愛到一種我們會選擇它作為我們終身的一個工作,但是不代表這是一個一定的事情。

身體會不好,生命中會發生一些別的事情,說不定你會走到另外一條路也有可能,改行了,跳船了,誰知道,該發生的事讓它發生,必須遵循生命當中的一些可能性。或者是年紀大了,受傷了、生病了。

我曾經有一段時間的腰間盤突出,使我那段時間行動完全不靈。在家裡面幾乎像一個廢人,你完全不能動。在那個時候你知道廢人的意思就是你活的完全沒有功能,不能懂。到沒有尊嚴的地步,連大小便一切事情都很可怕,都照顧不了自己。

不要緊,因為我覺得我愛這個工作,不代表我要站到臺上,有一天我必須坐台下看人家的時候,我很驕傲的認為觀眾當中我是一個最好的觀眾,你們這齣戲就等著像我這樣的人來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