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康得新大剖析!

先說結論:康得新, 是一家誕生於一個偉大時代、一個偉大國家、由一位偉大的企業家創辦和領導的高科技、高成長、高目標、高價值、低估值的企業。

這是我發自內心對他的評價, 我知道康得新並不完美, 但足以稱得上偉大。 在我心目中茅臺算得上是完美的, 可是它並不偉大, 沒了它我們照樣可以活得很好。 接下來是我關於康得新(以下簡稱KDX)的一些思考。

1. 看企業我喜歡先看人。 我覺得一個不靠譜的人, 哪怕處於再好的行業, 也幹不出什麼好事。 任何時代、任何地區、任何行業“二八定律”都存在, 最後成功的永遠是少數,

很多領域甚至都是“一九定律”, 而且馬太效應愈加明顯。 鐘玉這樣的企業家是少見的, 一個快70歲的老人啊, 早已功成名就, 過去創造了很多“從0到1”, 如今為什麼還要繼續開疆拓土, 不斷進入一些“無人區”, 他圖的是什麼?不圖什麼, 不忘初心而已。 如果你知道稻盛和夫為什麼在創造了京瓷之後還要繼續做KDDI, 甚至在近80歲高齡冒著名譽不保的風險還要替日本政府接管業已破產、幾乎不被人看好的日航, 那你就知道鐘老闆為什麼要這麼做了。 另外, 為什麼我覺得這倆老頭這麼像?因為他們都是工作狂, 信仰“工作現場有神明”, 即一個人努力到極致, 連神都會幫他。 為了這等企業家精神, 我先投他一票。 哪怕他做的是餐飲這種紅海市場,
我也要投他。

2. 其次, 再來看KDX現在的主要業務。 其實, 不怕大家笑話, 我完全是個外行(老本行是生物製藥), 不太懂預塗膜和光學膜的原理, 目前只知道它們的應用。 預塗膜業務, KDX已經幹了很多年了, 絕對的行業霸主, 目前在營收方面占比較小, 但是依然維持著高淨利、高增長, 說明競爭並不激烈, 而且國際市場還有很大空間。 這一塊最大的競爭對手是一家叫COSMO的印度公司。 一看是阿三, 我就放心了, 如果連阿三都搞不定鐘老闆後面的事情就不用幹了。 大致Google了一下, COSMO幾年前就在美國不斷起訴KDX侵權, 這樣我就更加放心了:一家不被行業領先者盯上的公司一定不是一家出色的公司。 就像華為一樣, 被美國同行甚至政府屢屢為難。

審判結果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這幾年KDX依然在這個領域高歌猛進。 當然, 戰略上藐視, 戰術上還是要重視的(謙虛謹慎永遠是個好品質)。

至於光學膜, 原理更複雜了, 當初這個技術是日本、臺灣都極力封鎖的。 小日本更氣人, 連合資在中國開工廠都不幹, 還挖苦說在中國做不出來。 奇恥大辱!這事後來被鐘老闆逮住了, 在一片質疑和嘲諷聲中硬是給弄出來了, 而且性能比日本還好, 至於成本嘛, 誰會懷疑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本事。 日本人這時只能打落門牙肚裡吞了。 再說光學膜這一塊, 儘管KDX已經是國內這一領域的老大, 但是前景依然廣闊, 目前市場應用範圍還很小, 主要以車膜為主。 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和消費市場,

足以能支撐KDX未來好多年的成長。 況且光學膜還能應用到建築物外牆玻璃(防光污染)、淋浴房玻璃(防霧氣), 中國有多少建築物啊, 世界又有多少啊, 這空間也是足夠大的。 至於還能應用到什麼領域, 應該有很多, 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像了。 對了, 這些都不是天方夜譚, 而是關乎民生的剛需!剛需!剛需!

3. 再來談一談KDX的未來業務。 這一塊更加讓人激動了, 我邊敲鍵盤背後邊發熱, 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也是這樣, 持續好幾天了都。 裸眼3D、碳纖維, 這都是什麼技術啊?顛覆性的技術!先說裸眼3D, 就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不考慮價格, 你去電影院是想看3D還是2D的?可能你會說, 當然是優先3D, 可是帶眼睛真不舒服, 如果是畫面感不強的電影,

2D也可以, 如果是大片, 3D是標配。 人呐, 一旦過慣了好日子, 以前的那種日子就很難回去了。 消費者一旦發生習慣和認知的改變, 任你之前做得再牛, 也扭不過歷史的趨勢了。 KDX要解決的就是這個令人愛恨交加的偏振光眼睛, 對於我這種四眼, 那簡直就是福音。 電影院的上座率估計會進一步提高。 順便說一下, 如果你是影院入口收發眼鏡的小哥, 請替自己的未來考慮一下;如果有人在做這個偏振光眼鏡, 那麼還是早點準備轉行吧, 或者把錢先轉到2450門下。 杜蕾斯不就收購了美贊成麼?邏輯很簡單:今天你不用我的TT, 明天總要用我的奶粉吧?扯遠了, KDX裸眼3D的出現就是解決咱們未來的剛需(還是剛需)。 目前, KDX在這一領域技術已經成熟, 產業鏈完善,領先于同行,目前已有與SAMSUNG合作的產品上市,從京東的銷售資料來看,銷量和評價都不錯,未來還會陸陸續續有合作的新品出現。消費電子行業的老大都來了,其他的公司也會陸陸續續跟進吧?至於有人說蘋果暫時不考慮與KDX合作,我覺得無所謂,到底是誰求誰,這個邏輯要弄清楚。在最近如火如荼的國際CES電子展上,KDX已經聯合相關領域最頂尖的一些企業組成SR同盟,KDX是公認的盟主,也是規則制定者。國際大佬都這麼看好,即使將來證明我看走眼了,被現實啪啪打臉,也一點不丟人(主要是臉皮也厚)。

4. 接下來談談外部環境。這裡不放圖片了,自行搜索。李總之前去了一趟德國,帶去國內最優秀企業的管理者,都是掌管大幾千億甚至上萬億資產的的巨頭,鐘老闆憑著區區幾百億資產赫然出現在李總旁邊。憑什麼?憑技術、憑實力、憑個人魅力。最近流行一個詞,叫做“賦能”。舉個栗子,一個小企業,一旦被阿裡、騰訊、小米“賦能”,大家就很看好,然後身價倍增,可是對這樣一家被國家“賦能”的企業怎麼就視而不見呢?怎麼不被看好呢?那些天天懷疑財務造假,然而又找不出任何證據和理由的人,你們問過自己的良心和大腦嗎?

5.最後,來談談護城河的問題。這個是巴菲特老爺子投資的重要標準之一。其實,KDX的護城河在前面幾點裡面已經談到,這裡只是想進一步強調一下。我動用了我強大的搜索能力(自吹一下),在國內還沒有發現一家競爭對手,甚至都沒誰有意願做這些。在國外,有的,日本、德國和美國有,但是貌似沒有KDX這麼成熟。重要的是,即使他們跟KDX一樣強又何足為懼?KDX背靠的中國最先進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有國家意志和廣闊的市場做支撐,成本和生產力的問題不屬於我們,而是他們。這麼多年來,有哪個國家靠成本優勢打敗了中國?好,你越南有優勢,那我把工廠搬過去,還想怎樣?印度?非洲?畫面太美,不敢想像。況且,在回答為什麼製造離不開中國時,蘋果CEO庫克都說了,這不是成本的問題,不是成本的問題,不是成本的問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積累的技術人才優勢已經無人能敵。論製造業的人才,要品質,可以去日本和德國找,要數量,可以去印度、東南亞和非洲,但是要想二者兼顧,排除了中國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可能有人要咬文嚼字了,那萬一國外的技術比KDX還牛一點怎麼辦?我只想說,市場跟學術界的邏輯是不一樣,一點點差別並不致命,對使用者來說是無感的。市場的競爭是立體的。

總之,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優勢KDX都有了,這樣的企業不成功誰還會成功?當然,黑天鵝誰也不能保證。僅僅是過去的2017年,誰能料到在一些國家削尖腦袋想進入歐盟的當口,歐洲三駕馬車之一的“大英帝國 ”卻打了德國和法國的臉,剩下一群一臉懵逼的小夥伴;身為頂級富豪的政治門外漢川普,在仇富心理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卻被一幫窮人推上了米國的歷史舞臺?哪怕像茅臺這樣的股市常青藤,也會遭遇塑化劑事件,也會一時成為反腐的犧牲品,況且,哪天一個地震弄垮了茅臺廠,加上這種產業的不可複製性,萬億市值說不定哪天也會蒸發(只是舉個例子,作為投資者,太喜歡拿茅臺舉例了)。這說明,最好不要滿倉一隻股。滑鐵盧戰役的前夕,連羅斯柴爾德也在英法兩頭同時下注。投資從來就不是百分百的事情,說白了,投資玩的也是概率。那些回報豐厚的、聚集了最聰明大腦的風險投資,其風險更是遠遠大於股市。性格不適合就不要玩了。(作者:guoruidaniel)

產業鏈完善,領先于同行,目前已有與SAMSUNG合作的產品上市,從京東的銷售資料來看,銷量和評價都不錯,未來還會陸陸續續有合作的新品出現。消費電子行業的老大都來了,其他的公司也會陸陸續續跟進吧?至於有人說蘋果暫時不考慮與KDX合作,我覺得無所謂,到底是誰求誰,這個邏輯要弄清楚。在最近如火如荼的國際CES電子展上,KDX已經聯合相關領域最頂尖的一些企業組成SR同盟,KDX是公認的盟主,也是規則制定者。國際大佬都這麼看好,即使將來證明我看走眼了,被現實啪啪打臉,也一點不丟人(主要是臉皮也厚)。

4. 接下來談談外部環境。這裡不放圖片了,自行搜索。李總之前去了一趟德國,帶去國內最優秀企業的管理者,都是掌管大幾千億甚至上萬億資產的的巨頭,鐘老闆憑著區區幾百億資產赫然出現在李總旁邊。憑什麼?憑技術、憑實力、憑個人魅力。最近流行一個詞,叫做“賦能”。舉個栗子,一個小企業,一旦被阿裡、騰訊、小米“賦能”,大家就很看好,然後身價倍增,可是對這樣一家被國家“賦能”的企業怎麼就視而不見呢?怎麼不被看好呢?那些天天懷疑財務造假,然而又找不出任何證據和理由的人,你們問過自己的良心和大腦嗎?

5.最後,來談談護城河的問題。這個是巴菲特老爺子投資的重要標準之一。其實,KDX的護城河在前面幾點裡面已經談到,這裡只是想進一步強調一下。我動用了我強大的搜索能力(自吹一下),在國內還沒有發現一家競爭對手,甚至都沒誰有意願做這些。在國外,有的,日本、德國和美國有,但是貌似沒有KDX這麼成熟。重要的是,即使他們跟KDX一樣強又何足為懼?KDX背靠的中國最先進的製造業基地之一,有國家意志和廣闊的市場做支撐,成本和生產力的問題不屬於我們,而是他們。這麼多年來,有哪個國家靠成本優勢打敗了中國?好,你越南有優勢,那我把工廠搬過去,還想怎樣?印度?非洲?畫面太美,不敢想像。況且,在回答為什麼製造離不開中國時,蘋果CEO庫克都說了,這不是成本的問題,不是成本的問題,不是成本的問題!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積累的技術人才優勢已經無人能敵。論製造業的人才,要品質,可以去日本和德國找,要數量,可以去印度、東南亞和非洲,但是要想二者兼顧,排除了中國就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了。可能有人要咬文嚼字了,那萬一國外的技術比KDX還牛一點怎麼辦?我只想說,市場跟學術界的邏輯是不一樣,一點點差別並不致命,對使用者來說是無感的。市場的競爭是立體的。

總之,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優勢KDX都有了,這樣的企業不成功誰還會成功?當然,黑天鵝誰也不能保證。僅僅是過去的2017年,誰能料到在一些國家削尖腦袋想進入歐盟的當口,歐洲三駕馬車之一的“大英帝國 ”卻打了德國和法國的臉,剩下一群一臉懵逼的小夥伴;身為頂級富豪的政治門外漢川普,在仇富心理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卻被一幫窮人推上了米國的歷史舞臺?哪怕像茅臺這樣的股市常青藤,也會遭遇塑化劑事件,也會一時成為反腐的犧牲品,況且,哪天一個地震弄垮了茅臺廠,加上這種產業的不可複製性,萬億市值說不定哪天也會蒸發(只是舉個例子,作為投資者,太喜歡拿茅臺舉例了)。這說明,最好不要滿倉一隻股。滑鐵盧戰役的前夕,連羅斯柴爾德也在英法兩頭同時下注。投資從來就不是百分百的事情,說白了,投資玩的也是概率。那些回報豐厚的、聚集了最聰明大腦的風險投資,其風險更是遠遠大於股市。性格不適合就不要玩了。(作者:guoruidaniel)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