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018年IPO前瞻:29個省市484家排隊企業全景圖 丨全名單

導讀:據21世紀經濟報導, 2017年, A股以479家企業IPO上會受審、79.33%整體過會率, 以及436家企業發行上市, 刷新多個歷史紀錄。

截至2017年12月28日, 正在排隊的擬IPO企業共計484家, 2018年擬IPO企業中, 粵蘇浙有望再以接近半數的比例, 持續成為全國各地區IPO上市企業最多的三個省份。 在行業中, 製造業仍將成為2018年擬IPO企業最多的領域, 占比超過四成。

2018年IPO全景趨勢前瞻:粵蘇浙吹響新經濟崛起號角

直接融資一直是資本市場基本功能, 也是實體經濟體系利用資本市場完成脫虛向實的基本路徑。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坦言“建設資本市場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任務”,

過去數年中, 作為資本市場見證人, 我們都能深切體會到, 直接融資市場的磅礴發展。

直接融資,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 最主要由IPO和再融資兩大板塊組成。

融資中國週刊定位在以報導企業在IPO和再融資過程中所涉各個環節的資本動向要素為目標, 第一時間解讀最新政策、追蹤企業故事、洞悉資本趨勢、搭建發行大資料。 我們將推出“融資市場情緒指數”、“IPO觀察”、“政策風向台”、“並購大資料”等一系列專題欄目, 每期選擇一家企業或一類典型性資本話題進行庖丁解牛式分解, 並輔以最新的政策動向, 以期為投資者明辨是非, 為監管層政策制定提供市場回饋, 供待融資企業和仲介機構以之為鑒。

“審6否2過4”, 這是證監會給出的A股2018年第一周IPO發審結果。

2017年, A股以479家企業IPO上會受審、79.33%整體過會率, 以及436家企業發行上市, 刷新多個歷史紀錄。 當2018年開啟, IPO市場將呈現怎樣變化, 令外界格外關注。

截至2017年12月28日, 正在排隊的擬IPO企業共計484家, 按照2017年的上會審核和發行節奏, 這些企業皆有望在2018年內上會受審乃至發行, 也意味著2018年的IPO企業基本將在其中誕生。

在此基礎上, 21世紀資本研究院通過這一組報告, 從排隊企業所在的地域、所處的行業以及保薦機構三個方面, 希望對2018年IPO市場作出全景式分析與預測。

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研究顯示, 2018年擬IPO企業中, 粵蘇浙有望再以接近半數的比例, 持續成為全國各地區IPO上市企業最多的三個省份。 同時, 一些在2017年企業IPO數量偏少的省份, 如遼寧、湖北等也有望在2018年迎來改觀。

行業中, 製造業仍將成為2018年擬IPO企業最多的領域, 占比超過四成。 不過相比以往, 一些具有高端製造、“新經濟”概念企業的出現, 將成為今年IPO市場亮點。

此外, 仲介機構在IPO市場的競爭同樣引人關注。 2017年, 中信建投證券以95.65%的保薦過會率成為IPO市場最成功的券商, 廣發證券與中信證券則分別在承銷數量與承銷金額中奪得頭籌。 2018年這幾家券商能否延續“輝煌”, 也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三大審核走向

2018年, A股IPO審核將以怎樣的風格呈現?IPO市場又將出現哪些變與不變?眾擬IPO排隊企業距離資本市場究竟是一步之遙還是就此夢斷?這是外界最關注的三個問題。

2016年最後兩個月, IPO發行開始步入常態化, 2017年IPO審核趨勢並非一成不變, 且呈現出“前高後低”的走勢, 尤其是進入10月大發審委成立後, IPO審核通過率甚至出現斷崖式下跌。

據統計, 2017年1至12月中, 5月成為IPO審核家次最高的月份, 達63家, 有51家過會, 通過率達80.95%。 3月是IPO審核通過率最高的月份, 共有52家企業上會受審, 過會49家。 然而10月至12月, 儘管IPO審核企業家數分別只有25家、36家、32家, 但被否決的企業數量卻分別達6家、16家和11家, 整體過會率分別只有64%、50%與56.25%。

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 2018年的IPO市場, 將有望再維持IPO發行常態化、保持從嚴審核趨勢以及加強現場檢查三個方向。

華泰證券分析師孔淩飛1月8日受訪時表示,品質與數量並重,是2017年A股IPO最突出的特點,這一特點也將在2018年得以延續。

“大發審委對擬IPO企業的業績要求更嚴。大發審委上任前,淨利潤3000萬以下的公司81%被否;上任後,最近一年淨利潤規模在3000萬元的公司全部被否,”孔淩飛稱,“同時,大發審委除關注業績外,擬上市企業業績的真實性、內控管理規範程度、持續盈利能力以及募資投向的合理性等規範性、實質性問題,都是其關注重點。”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被否的33家企業中,審核結果出現頻率較高的詞,主要包括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合理性,以及公司關聯方問題與毛利率異常等問題。

此外,IPO現場檢查也將在2018年再度成為常態化。根據證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別實施兩批次現場檢查,涉及企業47家。去年9月下旬,再度陸續啟動23家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

儘管2018年剛開始,但IPO市場變化卻似乎已經有了答案。剛過去的第一周中,證監會在IPO審核中以“審核6家,否決2家,通過4家”的結果,似乎宣佈了今年的基調,也驗證了上述有關猜想。

地域兩極分化

就地域與IPO關係而言,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地域經濟發達程度與IPO企業數量呈現正相關關係。

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2018年即將準備登陸資本市場的484家排隊企業中,有91家來自廣東(其中45家來自深圳),76家來自江蘇,69家來自浙江,三省合計占全部排隊企業的48.76%。其餘超過10家企業的地區則包括北京、上海、安徽、山東、湖北、福建以及湖南。

同比2017年發行上市的436家上市公司中,同樣有98家來自廣東(其中40家來自深圳),87家來自浙江,65家來自江蘇,粵蘇浙企業上市占比亦高達57.21%。其次是上海、山東、福建額分別為37家、25家、25家。

IPO募資額方面,廣東2017年上市的98家公司募資總額達521.23億元,占A股市場募資總額的22.65%,為各省市之首。

排在二、三位是浙江與江蘇,去年新上市企業分別募資486.46億元和303.5億元。

由此,粵浙蘇新上市企業融資總額達1311.19億元,占新股總融資額的56.98%。

不過,去年新股平均募資額度最高的地區是雲南。2017年雲南僅有2家企業上市,但合計募資達42.21億元,平均募資21.11億元,大幅高於新股平均募資的5.27億元。這緣于去年華能水電上市募資高達39.06億元,排在所有436家企業的第三位,僅次於中國銀河與財通證券的40.86億元。

1月8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沿海經濟強省IPO的企業數量多,一方面緣於這些地區經濟比較活躍,尤其是民營經濟占比較大,新興產業發展較好的緣故,另一方面則在於政府對企業上市的支援。

2017年10月,浙江省曾在一次電話會議中提出針對企業上市與並購重組為核心的“鳳凰行動”計畫。該計畫提出,到2020年,浙江省將爭取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700家,重點擬上市企業達300家,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

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具有“中部崛起”之稱的長江中游省份,2017年和2018年的IPO市場中也頗為亮眼。

其中,湖南與安徽2017年分別有17家、9家企業IPO,分別募資70.27億元和50.03億元。2018年,兩地仍將有10家和19家企業擬上市。此外,在去年僅2家公司上市的湖北,今年有14家排隊。

與上述地區相比,國企占比較重(目前152家上市公司,國資背景占比43%)的東北三省地區,則面臨IPO乏力局面。去年,東三省僅合計4家企業上市,總融資只有16.23億元。2018年排隊的企業裡,除遼寧有7家企業外,黑龍江與吉林分別只有3家和2家企業擬IPO。

去年底,證監會在答覆全國人大有關建議時,曾表示將在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繼續優先支援符合條件的東北地區企業IPO,在合規範圍內,對東北地區企業在審核進度方面給予優先支援,推動東北地區企業及早發行上市,加大資本市場對東北地區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

1月8日,華東某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當下民營經濟的活躍程度已成為企業IPO數量的風向標,這對於以往依賴國企發展的東北而言,其如今需要面臨產業結構轉型、人才外流、民營經濟發展乏力等多重困境。

與東北相比,西部與西南地區的絕大多數省份,也面臨擬IPO企業數量不足尷尬。

Wind資訊資料顯示,去年,包括內蒙古、青海、廣西和山西等地區,均無一家企業上市。今年排隊的企業中,內蒙古與青海仍無企業出現,廣西和山西則分別有2家和1家。

增量不足使一些地區開始在存量上作文章。

以廣西為例,目前共有上市公司36家,排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第23位。正因此,為防止已上市的企業因虧損遭強制退市,一些地方政府開始直接以現金補貼的方式來予以挽救。

去年12月下旬,*ST柳化(600423.SH)披露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柳州市財政局1.9億元政策性補貼。更早前的3月,*ST柳化同樣收到柳州市財政局的3.5億元財政補貼,不過未能解決公司2016年巨虧8億元的事實。

與*ST柳化類似,為完成保殼,*ST中絨(000982.SZ)今年初稱,公司合計收到銀川、靈武兩市財政局經營性財政補貼逾6億元,且資金已到賬。同時,有關方還豁免*ST中絨合計1.12億元的債務。

“對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上市公司仍是一項稀缺資源。在沒有新企業IPO情況下,動用行政力量維持現有企業不退市,應該是一些地方的重要工作之一。對當地來說,上市公司的存在不僅意味著業績,也意味著政績。”1月8日,北京一家私募高管說。

新經濟崛起

與企業所處地域相比,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無論是2018年擬上市企業,還是2017年新上市企業,都呈現出“新經濟”的特點,並進一步反映資本“脫虛向實”的發展趨勢。

據Wind統計,2018年排隊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仍是製造業,比例超過四成。具體而言,以證監會大類行業分類來看,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以54家企業排隊,位列所有行業之首。其次是專用設備製造業的41家、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的38家和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的37家。

這一情況與2017年已上市的企業行業分佈情況類似。2017年中,有60家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上市,33家和32家化學原料即化學製品製造業企業、醫藥製造業企業登陸A股。

不過,雖然上述多個行業去年上市的企業數量居多,但被否的企業行業也多集中於此。

資料顯示,去年被否企業主要集中于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五個行業,合計達37家,占全部被否企業的43.02%。而在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的第四季度,包括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在內的五個行業,均有超過半數的上會企業遭到否決,且否決率遠高於前三季度。

與此同時,通過與地域的交叉對比,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無論是今年還是去年,科技、傳媒、消費品業及健康業的比例的進一步提升(均超過20%),則無不意味著“新經濟”占比的凸顯。

其中,2017年和2018年,深圳均有超過40家企業上市或擬上市,而這些企業中絕大多數的行業為創新型企業,涉及製造業、互聯網等多個行業;北京、上海今年的擬IPO企業中,則包含多數醫藥企業,軟體企業也佔據不小比例;江蘇則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領先,同時也有少數醫藥企業。

以有望在今年上會的無錫藥明康得新藥研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藥明康得”)為例。作為全球排名第11位的新藥研製巨頭,藥明康得2007年曾於美股上市,並於2015年完成私有化退市。此次IPO,藥明康得擬在創業板上市,募資57億元。

2017年,也有掌閱科技(603533.SH)、華大基因(300676.SZ)等一批代表“新經濟”的企業成功上市。以積體電路板領域為例,去年全年,先後有富瀚微(300613.SZ)、捷捷微電(300623.SZ)等超過10家公司上市,其中部分公司如江豐電子(300666.SZ)的產品還打破海外技術壟斷,成為全球主要晶圓製造廠。

與“新經濟”崛起相符合的,還有傳統產業公司上市數量的減少。2017年中,鋼鐵與房地產行業均未有企業成功上市。2018年同樣未出現鋼鐵行業,房地產行業雖有包括萬達商業、富力地產在內的7家,不過考慮到政策因素,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今年房地產行業恐仍難有企業闖關。

1月8日,申萬宏源證券策略分析師彭文玉表示,股權融資擔負著資源優化配置的重任,需要契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2017年發行的新股中,過會企業數量位元列前十的電腦、通信等行業,充分體現了支柱產業由傳統產業轉向了新興產業。

今年排隊的企業中,來自貨幣金融服務業與資本市場服務業的企業分別達16家和10家,大幅領先上一年度的1家和4家。其中,前者主要涉及一些城商行與農商行的上市,後者則主要包括一些券商,知名的比如中信建投證券、天風證券等。

華泰證券分析師孔淩飛1月8日受訪時表示,品質與數量並重,是2017年A股IPO最突出的特點,這一特點也將在2018年得以延續。

“大發審委對擬IPO企業的業績要求更嚴。大發審委上任前,淨利潤3000萬以下的公司81%被否;上任後,最近一年淨利潤規模在3000萬元的公司全部被否,”孔淩飛稱,“同時,大發審委除關注業績外,擬上市企業業績的真實性、內控管理規範程度、持續盈利能力以及募資投向的合理性等規範性、實質性問題,都是其關注重點。”

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被否的33家企業中,審核結果出現頻率較高的詞,主要包括企業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合理性,以及公司關聯方問題與毛利率異常等問題。

此外,IPO現場檢查也將在2018年再度成為常態化。根據證監會披露的資料顯示,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分別實施兩批次現場檢查,涉及企業47家。去年9月下旬,再度陸續啟動23家企業的現場檢查工作。

儘管2018年剛開始,但IPO市場變化卻似乎已經有了答案。剛過去的第一周中,證監會在IPO審核中以“審核6家,否決2家,通過4家”的結果,似乎宣佈了今年的基調,也驗證了上述有關猜想。

地域兩極分化

就地域與IPO關係而言,越來越多的資料證明,地域經濟發達程度與IPO企業數量呈現正相關關係。

據21世紀資本研究院統計,2018年即將準備登陸資本市場的484家排隊企業中,有91家來自廣東(其中45家來自深圳),76家來自江蘇,69家來自浙江,三省合計占全部排隊企業的48.76%。其餘超過10家企業的地區則包括北京、上海、安徽、山東、湖北、福建以及湖南。

同比2017年發行上市的436家上市公司中,同樣有98家來自廣東(其中40家來自深圳),87家來自浙江,65家來自江蘇,粵蘇浙企業上市占比亦高達57.21%。其次是上海、山東、福建額分別為37家、25家、25家。

IPO募資額方面,廣東2017年上市的98家公司募資總額達521.23億元,占A股市場募資總額的22.65%,為各省市之首。

排在二、三位是浙江與江蘇,去年新上市企業分別募資486.46億元和303.5億元。

由此,粵浙蘇新上市企業融資總額達1311.19億元,占新股總融資額的56.98%。

不過,去年新股平均募資額度最高的地區是雲南。2017年雲南僅有2家企業上市,但合計募資達42.21億元,平均募資21.11億元,大幅高於新股平均募資的5.27億元。這緣于去年華能水電上市募資高達39.06億元,排在所有436家企業的第三位,僅次於中國銀河與財通證券的40.86億元。

1月8日,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沿海經濟強省IPO的企業數量多,一方面緣於這些地區經濟比較活躍,尤其是民營經濟占比較大,新興產業發展較好的緣故,另一方面則在於政府對企業上市的支援。

2017年10月,浙江省曾在一次電話會議中提出針對企業上市與並購重組為核心的“鳳凰行動”計畫。該計畫提出,到2020年,浙江省將爭取全省境內外上市公司達700家,重點擬上市企業達300家,實現上市公司數量倍增。

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具有“中部崛起”之稱的長江中游省份,2017年和2018年的IPO市場中也頗為亮眼。

其中,湖南與安徽2017年分別有17家、9家企業IPO,分別募資70.27億元和50.03億元。2018年,兩地仍將有10家和19家企業擬上市。此外,在去年僅2家公司上市的湖北,今年有14家排隊。

與上述地區相比,國企占比較重(目前152家上市公司,國資背景占比43%)的東北三省地區,則面臨IPO乏力局面。去年,東三省僅合計4家企業上市,總融資只有16.23億元。2018年排隊的企業裡,除遼寧有7家企業外,黑龍江與吉林分別只有3家和2家企業擬IPO。

去年底,證監會在答覆全國人大有關建議時,曾表示將在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繼續優先支援符合條件的東北地區企業IPO,在合規範圍內,對東北地區企業在審核進度方面給予優先支援,推動東北地區企業及早發行上市,加大資本市場對東北地區企業的金融支援力度。

1月8日,華東某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表示,當下民營經濟的活躍程度已成為企業IPO數量的風向標,這對於以往依賴國企發展的東北而言,其如今需要面臨產業結構轉型、人才外流、民營經濟發展乏力等多重困境。

與東北相比,西部與西南地區的絕大多數省份,也面臨擬IPO企業數量不足尷尬。

Wind資訊資料顯示,去年,包括內蒙古、青海、廣西和山西等地區,均無一家企業上市。今年排隊的企業中,內蒙古與青海仍無企業出現,廣西和山西則分別有2家和1家。

增量不足使一些地區開始在存量上作文章。

以廣西為例,目前共有上市公司36家,排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第23位。正因此,為防止已上市的企業因虧損遭強制退市,一些地方政府開始直接以現金補貼的方式來予以挽救。

去年12月下旬,*ST柳化(600423.SH)披露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收到柳州市財政局1.9億元政策性補貼。更早前的3月,*ST柳化同樣收到柳州市財政局的3.5億元財政補貼,不過未能解決公司2016年巨虧8億元的事實。

與*ST柳化類似,為完成保殼,*ST中絨(000982.SZ)今年初稱,公司合計收到銀川、靈武兩市財政局經營性財政補貼逾6億元,且資金已到賬。同時,有關方還豁免*ST中絨合計1.12億元的債務。

“對經濟欠發達的地區來說,上市公司仍是一項稀缺資源。在沒有新企業IPO情況下,動用行政力量維持現有企業不退市,應該是一些地方的重要工作之一。對當地來說,上市公司的存在不僅意味著業績,也意味著政績。”1月8日,北京一家私募高管說。

新經濟崛起

與企業所處地域相比,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無論是2018年擬上市企業,還是2017年新上市企業,都呈現出“新經濟”的特點,並進一步反映資本“脫虛向實”的發展趨勢。

據Wind統計,2018年排隊企業數量最多的行業仍是製造業,比例超過四成。具體而言,以證監會大類行業分類來看,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以54家企業排隊,位列所有行業之首。其次是專用設備製造業的41家、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的38家和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的37家。

這一情況與2017年已上市的企業行業分佈情況類似。2017年中,有60家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企業上市,33家和32家化學原料即化學製品製造業企業、醫藥製造業企業登陸A股。

不過,雖然上述多個行業去年上市的企業數量居多,但被否的企業行業也多集中於此。

資料顯示,去年被否企業主要集中于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等五個行業,合計達37家,占全部被否企業的43.02%。而在新一屆發審委上任後的第四季度,包括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商務服務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在內的五個行業,均有超過半數的上會企業遭到否決,且否決率遠高於前三季度。

與此同時,通過與地域的交叉對比,21世紀資本研究院發現,無論是今年還是去年,科技、傳媒、消費品業及健康業的比例的進一步提升(均超過20%),則無不意味著“新經濟”占比的凸顯。

其中,2017年和2018年,深圳均有超過40家企業上市或擬上市,而這些企業中絕大多數的行業為創新型企業,涉及製造業、互聯網等多個行業;北京、上海今年的擬IPO企業中,則包含多數醫藥企業,軟體企業也佔據不小比例;江蘇則在工業自動化領域領先,同時也有少數醫藥企業。

以有望在今年上會的無錫藥明康得新藥研發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藥明康得”)為例。作為全球排名第11位的新藥研製巨頭,藥明康得2007年曾於美股上市,並於2015年完成私有化退市。此次IPO,藥明康得擬在創業板上市,募資57億元。

2017年,也有掌閱科技(603533.SH)、華大基因(300676.SZ)等一批代表“新經濟”的企業成功上市。以積體電路板領域為例,去年全年,先後有富瀚微(300613.SZ)、捷捷微電(300623.SZ)等超過10家公司上市,其中部分公司如江豐電子(300666.SZ)的產品還打破海外技術壟斷,成為全球主要晶圓製造廠。

與“新經濟”崛起相符合的,還有傳統產業公司上市數量的減少。2017年中,鋼鐵與房地產行業均未有企業成功上市。2018年同樣未出現鋼鐵行業,房地產行業雖有包括萬達商業、富力地產在內的7家,不過考慮到政策因素,21世紀資本研究院認為,今年房地產行業恐仍難有企業闖關。

1月8日,申萬宏源證券策略分析師彭文玉表示,股權融資擔負著資源優化配置的重任,需要契合中國經濟結構轉型,2017年發行的新股中,過會企業數量位元列前十的電腦、通信等行業,充分體現了支柱產業由傳統產業轉向了新興產業。

今年排隊的企業中,來自貨幣金融服務業與資本市場服務業的企業分別達16家和10家,大幅領先上一年度的1家和4家。其中,前者主要涉及一些城商行與農商行的上市,後者則主要包括一些券商,知名的比如中信建投證券、天風證券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