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金台車評|沒有自主作業系統 就沒有智慧汽車技術主導權

日前, 國家發改委發佈了《智慧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徵求意見稿)》(簡稱“戰略意見稿”)。 從當前全球各路人馬研發智慧汽車的熱度來看,

戰略意見稿的意義非常重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 國家將成立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組長的“中國智慧汽車創新發展領導小組”, 並組建“國家智慧汽車創新發展平臺”, 令人振奮。

猶記得2016年6月, 大眾集團宣佈, 將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 今年1月5日, 中國發佈戰略意見稿。 時隔三天, 1月8日, 豐田宣佈, 將轉型為移動出行服務商, 把穀歌、蘋果和Facebook等IT科技巨頭鎖定為競爭對手。

可以說, 以中國政府發佈戰略意見稿為標誌, 世界汽車產業正式步入百年大轉型、大蛻變的提擋加速期。 特別令人欣喜的是, “協同”和“統一”這兩個關鍵字在戰略意見稿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 抓手找得非常准, 就看領導小組能否把相關行業卓有成效地聚攏在一起開展工作了。

從豐田把新的競爭對手鎖定為美國一眾IT巨頭也可獲知, 智慧汽車已像手機一樣變成了一個在一張大網中運行著的、可以載人和載物的、在道路上行駛的移動終端。 所以, 搶佔智慧汽車技術制高點、掌控智慧汽車產業主導權, 關鍵是看IT產業與汽車產業融合的效率和成果。

但智慧汽車畢竟也是汽車, 它首先要完成自身的高度智慧化, 也就是要達到美國汽車工程師學會所說的高度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狀態。 而要達到這樣高的智慧程度, 關鍵是看自動駕駛作業系統是否先進、是否完善可靠。 就像一台普通家用電腦, 如果沒有Windows作業系統, 就很難使用;就像一部常用的智慧手機,

若是沒有安卓或者iOS系統, 就難以操作。 但是, 中國品牌汽車廠家、中國IT界和中國互聯網界還沒有誕生這樣一款令人滿意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

暫且不提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技術, 1月9日, 世界晶片巨頭英特爾發佈了全新的自動駕駛平臺、一個完整的“車-雲”系統, 這個3~5級自動駕駛平臺將被通用、福特、寶馬、奧迪、日產和現代等公司所採用。

中國的狀況讓人著急。 或許有人會說:“百度的自動駕駛軟體不是很牛嗎, 有啥可急的?”百度的系統確實很牛, 但也並非完善, 李彥宏所坐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北京五環路上還“騎線”行駛呢。 不過, 儘管美國領先一步, 但也沒有一款讓業界普遍感到滿意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 也就是說, 世界汽車界正期盼著和緊鑼密鼓地研發著“自動駕駛Windows系統”和“自動駕駛安卓/iOS系統”。

筆者希望世界普遍認可的自動駕駛作業系統能出現在中國。 唯有如此, 智慧汽車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和中國智慧汽車發展的主導權才能掌握在中國品牌企業手中, 中國智慧汽車產業才能避免重蹈傳統汽車“核心技術空心化”的覆轍。 即便是在安全防控方面, 沒有自主作業系統, 移動出行管理系統和移動出行資料庫也會因為晶片可能有漏洞而難免受到攻擊和竊密;即便是創建了“移動出行資料央行”, 資料也無法做到獨享。

1月3日, “史上最嚴重的安全性漏洞”驚爆全球:近20年來, 英特爾、AMD、ARM、蘋果、高通和IBM等公司的晶片底層技術存在高危漏洞, 駭客可以利用惡意腳本直接讀取核心記憶體,

掠走隱秘資訊而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這意味著全球幾乎所有的個人電腦、手機和伺服器都淪陷了。 人們在問:它到底是設計問題, 還是美國專門暗藏的“後門”?

所以, 發展智慧汽車, 中國必須率先在自動駕駛作業系統基礎平臺(車企可在此基本構架之上研發自家的特色軟體)、晶片、線控刹車、線控轉向等核心技術、核心零部件和核心系統上取得重大突破, 輔以法規標準的及時跟進, 如此才能實現戰略意見稿所確立的“率先建成智慧汽車強國”的願景和目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