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袁世凱的另一面:書法和詩詞,霸氣十足

中國近代史上, 袁世凱可謂最富爭議的人物。 歷史上功過是非, 在此莫說, 罕為人知的是, 它既是政治家和軍事家, 此外在書法和詩詞造詣方面, 也非同凡響。

13歲時春節, 袁世凱曾寫一春聯:“大澤龍方蟄, 中原鹿正肥。 ”

14歲時, 鄉試落榜後, 寫下一首《言志》:“眼前龍虎鬥不了, 殺氣直上幹雲霄。 我欲向天張巨口, 一口吞盡胡天驕。 ”平仄音韻固不協, 氣概卻不同凡響。

15歲重來南京, 登雨花臺, 作七律一首, 題為《懷古》:“我今獨上雨花臺, 萬古英雄付劫灰。 謂是孫策破劉處, 相傳梅鍋屯兵來。 大江滾滾向東去, 寸心鬱鬱何時開。 只等毛羽一豐滿, 飛下九天拯鴻哀。 ”

1878年, 19歲的袁世凱返回項城坐享祖業, 組織文社, 自為盟主, 留下《詠懷詩》十幾首, 如:“人生在世如亂麻, 誰為聖賢誰奸邪?霜雪臨頭凋蒲柳, 風雲滿地起龍蛇。 治絲亂者一刀斬, 所志成時萬口誇。 鬱鬱壯懷無人識, 側身天地長諮嗟。

又如:“不愛金錢不愛名, 大權在手世人欽。 千古英雄曹孟德, 百年毀譽太史公。 風雲際會終有日, 是非黑白不能明。 長歌詠志登高閣, 萬里江山眼底橫。 ”

這些詩作大多不講究對仗, 不合格律, 而粗獷雄肆, 意氣風發, 正是一個桀驁不馴的急欲入世者或野心家的寫照。

待科舉考試又一次受挫, 袁世凱便怒焚歷年詩稿, 決意棄文從武了。

光陰荏苒, 匆匆三十年過去。 1908年, 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繼駕崩, 宣統小皇帝繼位, 攝政王載灃監國, 有意除掉身為軍機大臣兼外務部尚書袁世凱。 袁得密報, 驚恐萬狀, 即以“足疾”為由, 辭官歸隱, 住進河南安陽北門外的洹上村別墅。

歸隱之後, 還以《病足》為題成詩二首:“采藥入名山, 愧餘非健步。 良醫不可求, 莫使庸夫誤。 ”“行人跛而登, 曾惹齊宮笑。 扶病樂觀魚, 漁翁莫相誚。 ”或謂袁氏以良醫自許, 暗諷清廷庸人誤國。

袁世凱此次“養屙”三年, 閒居養壽園, 與一干僚友唱酬, 所得詩作存世者計有二十多首。

綜觀其此間之詩, 無非兩種情懷:一是歸隱後的怡然自得, 二是仕途受挫的落寞不甘。 此亦中國仕子慣見之困惑, 在出世與入世, 獨善與兼濟, 逸士與志士的兩難選擇之間。 只是袁氏之與清廷, 更多了幾分異志, 少了一點忠心。

《憶庚子舊事》津津樂道的是自己的舊日功勳:“八方烽舉古來無, 稚子操刀建遠謨。 慚對齊疆披枳棘,

還臨燕水補桑榆。 奔鯨風起驚魂夢, 歸馬雲屯感畫圖。 海不揚波天地肅, 共瞻日月耀康衢。 ”當年, 庚子禍起, 八國聯軍來犯, 袁世凱時任山東巡撫, 擢升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 繼李鴻章之後, 主持和議, 收拾殘局, 使避難西安的慈禧太后及光緒帝得以回鑾, 複見海波平靜、日月光華。

此外:其中有一首五言絕句《登樓》:“樓小能容膝, 簷高老樹齊。 開軒平北斗, 翻覺太行低。 ”登樓遠眺寥寥二十個字, 見出其睥睨宇內、目空一切的氣度。

他的書法筆劃有如銀鉤, 遒勁有力, 也堪稱一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