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曹操高崗之上建的家廟,曹睿緣何將其改名為“文帝廟”?

植因其文韜武略, 被世人譽為“建安三曹”。 在許昌城東南14公里的東城區祖師街道辦事處郭集村西南, 有一座古廟, 當地人稱其為高廟, 相傳原為曹操所建的曹氏家廟, 後來被魏明帝曹睿改為魏文帝廟。 1985年, 這座古廟被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又被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曹操高崗之上建家廟 曹睿將其改名為“文帝廟”

東城區祖師街道辦事處郭集村的魏文帝廟黑色匾額上赫然寫著“魏文帝廟”四個燙金大字, 廟簷之上還有醒目的“高廟”兩個大字。 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地村民介紹, 傳說東漢末年, 曹操迎漢獻帝遷都于許後, 想選擇一塊“風水寶地”建一座家廟。

建安三年(西元 198 年)7 月, 他南征張繡歸來, 在馬上望見一道山岡, 形如鳳凰展翅、氣勢不凡, 便策馬揚鞭奔上山岡, 停在最高處四顧, 看到京城巍然屹立於東方, 箭樓高聳, 旗幡飄動, 秋湖碧水一片,

漁帆點點, 曹操情不自禁讚歎:“好一塊寶地!”

回朝後, 他不惜重金在此建了曹氏家廟。 由於廟宇建于高阜之上 , 因 此又被稱為高廟。 從此, 每逢年節或祖先祭日, 曹操便帶著親眷來此祭奠。

曹丕受禪稱帝后, 遷都洛陽, 按天子禮制在洛陽營建了宗廟。 西元 232 年,

魏明帝曹睿到此祭祀, 將曹氏家廟改為文帝廟 , 以紀曹丕這位開國君王 。 兩晉、隋唐至宋代, 文帝廟幾經修葺, 殿宇規模越來越大, 香火旺盛, 在許昌頗有名氣。 既然被稱為“文帝廟”, 我們不妨瞭解一下魏文帝其人。

魏文帝曹丕 , 魏武帝曹操的次子, 字子桓, 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曹魏開國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西元 217 年), 曹丕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曹植, 被立為魏王世子。 建安二十五年(西元220 年), 曹操逝世, 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 漢獻帝禪位於曹丕, 漢朝400 多年的統治結束, 魏國建立。 黃初七年(西元 226 年), 曹丕病逝於洛陽, 享年 40 歲, 諡號文帝, 葬于首陽陵。 曹丕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 對建安文學的精神架構起到關鍵作用。

其《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燕歌行》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七言詩。

廟內現存春秋閣和玉皇閣兩座古建築

魏文帝廟呈長方形, 二進大院, 占地面積約 5000 平方米, 建築面積 700平方米。 走進魏文帝廟, 昔日巍峨壯觀的殿宇早已蕩然無存, 中軸線上現有春秋閣和玉皇閣, 均為二層閣樓式建築。 春秋閣又稱關爺樓, 高 7 米, 面闊 3間, 進深 4.1米, 單簷硬山灰瓦頂。 室內, 狹窄的木制扶梯通向二樓, 二樓供奉著關羽夜讀《春秋》的塑像, 周倉、王甫兩尊塑像侍立于關公兩側。 玉皇閣高 8 米 , 面 闊 3 間 , 進深 4米, 青磚牆, 灰瓦頂, 基本保存完好。 魏文帝廟至今還保存著幾通石碑。

1985 年 4 月, 當地村民從廟院內挖出兩通石碑, 一通是明弘治六年(西元 1493 年)的《重修魏文帝廟記》石碑, 右下角已殘, 碑長2.3米, 寬0.82 米, 厚 0.16 米, 碑額及兩側有六龍盤繞圖案, 碑文正字楷書 384 字。 碑文載:“許在大河之南, 自古為名郡, 土厚穀醇, 率多敬神, 州治東南去城一舍許, 有廟曰高廟, 其地高阜, 遙觀如山, 以此得名。 所奉之神, 魏文帝也。 帝受漢禪,鼎峙三分,建都于許,恩澤多及許民,是以建廟立祠……肇自元初,元末兵興,廟已荒廢,明初重修。”

另一 是明萬曆四十二年(西元1614 年)的《創建玉皇閣》石碑,碑長2.7米,寬 0.92 米,厚 0.3 米,邊上線刻升龍圖。碑文曰:“古世相傳,其來舊炎,東有三官殿,西有文帝殿(兩殿並立)”“抱廈三楹,山門三楹……柏樹數株,金碧輝煌,居然吾許臣觀”,碑文記載了廟中房舍及祭祀之神,又說明建玉皇閣之必要。

《高廟重修記》碑文記載,明代許州知州于玭揚劉抑曹,一日到此,謂:“魏篡漢,統天下,後世尚有遺議。茲又設殿設像者何?”隨後,他下令撤其像,易為玄帝殿,換上玄帝像。此後,無文帝廟之稱,該廟被慣稱為高廟。魏文帝廟是我省較早的文帝廟之一,雖歷經修葺,仍保留有顯著的明代建築風格。現存的建築和碑刻,為研究曹魏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1987 年 ,該廟被許昌縣人民政府(現為建安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被許昌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魏文帝“恩澤多及許民” 至今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在魏文帝廟內,一面牆壁上記載著《曹丕恩澤許民》的故事:曹丕稱帝后的第二年春,他帶領文武大臣,從洛陽到許昌巡視。當他們來到郭集村時,受到村民們的歡迎,曹丕走下步輦,向人們揮手致意。這時一個老者走上前去訴說民情。原來,那年由於水災,莊稼顆粒無收,村民度日艱難。村裡住著郭姓和盧姓兩大家庭,郭六的父親病故,家人無錢出殯埋葬,而盧家的兒子婚期已到,無花轎迎娶。曹丕聽後,立即到郭、盧兩家訪察,並當即指示隨從,買了待客用的餐具和米、面送到郭六家中以操辦喪事;他又指派轎夫,將自己平時乘坐的轎借給盧家娶親。辦完了這兩件事後,曹丕仰天長歎:“老天,風調雨順吧,讓人們都吃上飽飯,過上安樂日子。”

曹丕的厚德受到民眾崇敬,特別是郭、盧兩家,更是對其感激不盡。傳說到高廟燒香許願很靈驗,廟裡的香火也一度旺盛。後來,村民集資重修山門,恢復了魏文帝廟的名稱,以紀念他對許昌人的恩澤。

帝受漢禪,鼎峙三分,建都于許,恩澤多及許民,是以建廟立祠……肇自元初,元末兵興,廟已荒廢,明初重修。”

另一 是明萬曆四十二年(西元1614 年)的《創建玉皇閣》石碑,碑長2.7米,寬 0.92 米,厚 0.3 米,邊上線刻升龍圖。碑文曰:“古世相傳,其來舊炎,東有三官殿,西有文帝殿(兩殿並立)”“抱廈三楹,山門三楹……柏樹數株,金碧輝煌,居然吾許臣觀”,碑文記載了廟中房舍及祭祀之神,又說明建玉皇閣之必要。

《高廟重修記》碑文記載,明代許州知州于玭揚劉抑曹,一日到此,謂:“魏篡漢,統天下,後世尚有遺議。茲又設殿設像者何?”隨後,他下令撤其像,易為玄帝殿,換上玄帝像。此後,無文帝廟之稱,該廟被慣稱為高廟。魏文帝廟是我省較早的文帝廟之一,雖歷經修葺,仍保留有顯著的明代建築風格。現存的建築和碑刻,為研究曹魏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1987 年 ,該廟被許昌縣人民政府(現為建安區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 年,被許昌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魏文帝“恩澤多及許民” 至今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

在魏文帝廟內,一面牆壁上記載著《曹丕恩澤許民》的故事:曹丕稱帝后的第二年春,他帶領文武大臣,從洛陽到許昌巡視。當他們來到郭集村時,受到村民們的歡迎,曹丕走下步輦,向人們揮手致意。這時一個老者走上前去訴說民情。原來,那年由於水災,莊稼顆粒無收,村民度日艱難。村裡住著郭姓和盧姓兩大家庭,郭六的父親病故,家人無錢出殯埋葬,而盧家的兒子婚期已到,無花轎迎娶。曹丕聽後,立即到郭、盧兩家訪察,並當即指示隨從,買了待客用的餐具和米、面送到郭六家中以操辦喪事;他又指派轎夫,將自己平時乘坐的轎借給盧家娶親。辦完了這兩件事後,曹丕仰天長歎:“老天,風調雨順吧,讓人們都吃上飽飯,過上安樂日子。”

曹丕的厚德受到民眾崇敬,特別是郭、盧兩家,更是對其感激不盡。傳說到高廟燒香許願很靈驗,廟裡的香火也一度旺盛。後來,村民集資重修山門,恢復了魏文帝廟的名稱,以紀念他對許昌人的恩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