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探索|金丘以南,光環之外的勃艮第

摘要:勃艮第葡萄酒向來是精而貴。 然而在金丘以南, 勃艮第還有大片土地出產葡萄酒, 其風土雖不及那些名村名園優越, 但勝在性價比高, 讓普通酒迷不用花費太多也能領略勃艮第的迷人之處。 快跟紅酒世界網(微信號:wine-world)一同瞭解金丘以南的勃艮第吧。

勃艮第(Burgundy)是世界頂級霞多麗(Chardonnay)和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酒的搖籃, 其葡萄酒是各大名酒拍賣會上的常客, 也經常出現在富豪們的餐桌上。 因此, 很多人對勃艮第的第一印象便是“精貴”, 那些產自夏布利(Chablis)、夜丘(Cote de Nuits)和伯恩丘(Cote de Beaune)名村名園的葡萄酒, 讓人魂牽夢縈, 無不嚮往。

其實, 從金丘(Cote d’Or)往南, 勃艮第還有大片土地出產葡萄酒, 其風土雖不及那些名村名園優越, 但勝在性價比高, 讓普通酒迷不用花費太多也能領略勃艮第的迷人之處。

夏隆內丘(Cote Chalonnaise)

伯恩丘往南便進入了夏隆內丘, 這片南北長25公里, 東西跨7公里的產區從羅馬時期就已開始種植葡萄,

卻一直被籠罩在金丘的光環之下。 歷任勃艮第大公也認為南面這片地域是窮鄉僻壤, 並未給予太多關注。 直到20世紀末勃艮第葡萄酒價格攀升, 該產區的葡萄酒才開始作為金丘葡萄酒的替代品進入人們的視野。

從地理上來看, 夏隆內丘是伯恩丘的延伸區域, 有著跟伯恩丘相似的地形地質和氣候。 與伯恩丘一樣, 夏隆內丘的葡萄園也位於東南朝向的山坡上, 但緯度偏南, 氣候更暖, 且海拔較低, 排水性稍弱。 當然, 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土壤, 夏隆內丘雖然也有石灰岩, 但其集中度, 以及土中石灰岩、黏土和白堊土的比例都與金丘的優質地塊存在差距。 不過整體而言, 夏隆內丘和金丘的入門級酒款品質相差無幾,

其黑皮諾紅葡萄酒與桑特奈村(Santenay)和菲克桑村(Fixin)的出品風格相似。

夏隆內丘中雖然沒有特級園(Grand Cru), 但有不少地塊被評為一級園(Premier Cru), 分部在五個村中, 其出產的葡萄酒是產區內的精華, 物美價優, 值得嘗試。

1. 布哲宏(Bouzeron)

這是全勃艮第唯一一個阿裡高特(Aligote)的村莊級法定產區,

其村莊級和一級園葡萄酒也只能由阿裡高特釀制。 布哲宏於1998年被評為法定產區, 目前種植總面積為55.56公頃, 產出的阿裡高特白葡萄酒帶有金合歡、白花、檸檬和燧石的典型香氣, 其酒體輕盈、口感鮮活且含有明顯的香料風味, 是勃艮第阿裡高特的最佳詮釋。

2. 日夫裡(Givry)

日夫裡以出產黑皮諾紅葡萄酒為主, 其紅葡萄酒口感輕盈、圓潤, 泥土香氣突出, 雖複雜度稍欠, 但單寧充沛, 結構堅實, 陳年潛力不俗。 產區面積282.36公頃, 共有38個一級園, 其中鞠園(Clos Jus)的黑皮諾品質上佳, 風格與香波-慕西尼(Chambolle-Musigny)的出品有相似之處。

3. 梅爾居雷(Mercurey)

毫無疑問, 梅爾居雷是夏隆內丘名氣最大的黑皮諾產酒村, 其種植面積達633.27公頃, 比那些位於金丘的產酒村要大得多。 村中共有32塊一級園, 巴勞爾特(Clos des Barraults)等園區的品質最佳。 優質的梅爾居雷黑皮諾兼具複雜度和深度, 含有濃郁的櫻桃氣息, 並展現出不錯的陳年潛力, 品質不在金丘某些產酒村之下, 而價格要親民許多。

4. 蒙塔尼(Montagny)

這裡是霞多麗的天下,村莊級及以上等級的葡萄酒只能由霞多麗釀制。產區種植面積為326.44公頃,其中大部分都是一級園地塊(49個)。蒙塔尼白葡萄酒口感純淨,酸度活潑,簡單易飲,適宜在年輕時享用。

5. 呂利(Rully)

從19世紀開始,這裡便成為了勃艮第起泡酒(Cremant de Bourgogne)的生產中心。相傳1822年,呂利村的一名酒商從香檳區(Champagne)請來了一位年輕人,之後人們便開始用傳統方法(Methode Traditionnelle)釀制起泡酒。產區面積為343.46公頃,涵蓋23個一級園,除了起泡酒,也產靜止葡萄酒。其白葡萄酒酸度清新,平衡感良好;紅葡萄酒則酒體輕盈,帶有泥土風味。

馬貢(Maconnais)

馬貢產區位於勃艮第南部,由產區內的城鎮馬貢(Macon)得名。這裡曾先後被凱爾特人和羅馬人佔領,其葡萄種植也是從那時開始。在黑暗時代,這裡是馬貢主教的統轄區域,葡萄種植和釀酒也有進一步發展,直到15世紀馬貢才重新歸屬法國。在過去,馬貢雖身處勃艮第,但得到的關注卻不多,直到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葡萄酒被大眾認可之後,人們才開始關注馬貢這片勃艮第中的高性價比產區。

馬貢南北延伸35公里,東西橫跨10公里,是勃艮第面積最大的子產區。其緯度比夏隆內丘更低,意味著這裡的生長季氣候更熱,不太適合種植黑皮諾。於是適應性更強的霞多麗便成為產區的主角。產區土壤以富含鐵礦的鹼性黏土為主,不僅賦予了葡萄酒新鮮、爽脆的特質,也能讓霞多麗很好地發展出美妙的風味。

雖然由於風土等原因,馬貢葡萄酒與頂級的金丘葡萄酒相比遜色不少,這裡也沒有特級園和一級園,不過卻有兩個村莊以出產勃艮第最飽滿、成熟的霞多麗而聞名。

1. 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

自1936年成為法定產區起,普伊-富賽便開始出產優質的霞多麗,不過直到近些年才獲得人們的關注。產區面積為761.37公頃,雖沒有被評為一級園的克裡瑪,但有少數略地(Lieux-dits,象徵著地質特徵或歷史人文的地塊)名聲日盛,不遜於一級園。經典的普伊-富賽霞多麗經過橡木桶熟化,優雅、飽滿且迷人,成熟的熱帶水果風味中夾雜著煙熏和香料味。現在,普伊-富賽的白葡萄酒在國際上已不乏追隨者,由此也引來周邊村子的競相模仿。

2. 聖韋朗(St-Veran)

由於地處馬貢與博若萊(Beaujolais)交接處,聖韋朗曾被劃入博若萊產區,直到1971年才正式歸入馬貢。產區面積為703.01公頃,同樣只生產霞多麗白葡萄酒。其霞多麗葡萄酒口感圓潤、肥美,酸度活潑,結構和諧,白肉水果、金合歡、堅果和黃油的氣息交織。聖韋朗的霞多麗很少會有普伊-富賽典型的煙熏風味,複雜度比起後者也略有不及,但價格卻更加實惠。

往期精選

這裡是霞多麗的天下,村莊級及以上等級的葡萄酒只能由霞多麗釀制。產區種植面積為326.44公頃,其中大部分都是一級園地塊(49個)。蒙塔尼白葡萄酒口感純淨,酸度活潑,簡單易飲,適宜在年輕時享用。

5. 呂利(Rully)

從19世紀開始,這裡便成為了勃艮第起泡酒(Cremant de Bourgogne)的生產中心。相傳1822年,呂利村的一名酒商從香檳區(Champagne)請來了一位年輕人,之後人們便開始用傳統方法(Methode Traditionnelle)釀制起泡酒。產區面積為343.46公頃,涵蓋23個一級園,除了起泡酒,也產靜止葡萄酒。其白葡萄酒酸度清新,平衡感良好;紅葡萄酒則酒體輕盈,帶有泥土風味。

馬貢(Maconnais)

馬貢產區位於勃艮第南部,由產區內的城鎮馬貢(Macon)得名。這裡曾先後被凱爾特人和羅馬人佔領,其葡萄種植也是從那時開始。在黑暗時代,這裡是馬貢主教的統轄區域,葡萄種植和釀酒也有進一步發展,直到15世紀馬貢才重新歸屬法國。在過去,馬貢雖身處勃艮第,但得到的關注卻不多,直到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葡萄酒被大眾認可之後,人們才開始關注馬貢這片勃艮第中的高性價比產區。

馬貢南北延伸35公里,東西橫跨10公里,是勃艮第面積最大的子產區。其緯度比夏隆內丘更低,意味著這裡的生長季氣候更熱,不太適合種植黑皮諾。於是適應性更強的霞多麗便成為產區的主角。產區土壤以富含鐵礦的鹼性黏土為主,不僅賦予了葡萄酒新鮮、爽脆的特質,也能讓霞多麗很好地發展出美妙的風味。

雖然由於風土等原因,馬貢葡萄酒與頂級的金丘葡萄酒相比遜色不少,這裡也沒有特級園和一級園,不過卻有兩個村莊以出產勃艮第最飽滿、成熟的霞多麗而聞名。

1. 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

自1936年成為法定產區起,普伊-富賽便開始出產優質的霞多麗,不過直到近些年才獲得人們的關注。產區面積為761.37公頃,雖沒有被評為一級園的克裡瑪,但有少數略地(Lieux-dits,象徵著地質特徵或歷史人文的地塊)名聲日盛,不遜於一級園。經典的普伊-富賽霞多麗經過橡木桶熟化,優雅、飽滿且迷人,成熟的熱帶水果風味中夾雜著煙熏和香料味。現在,普伊-富賽的白葡萄酒在國際上已不乏追隨者,由此也引來周邊村子的競相模仿。

2. 聖韋朗(St-Veran)

由於地處馬貢與博若萊(Beaujolais)交接處,聖韋朗曾被劃入博若萊產區,直到1971年才正式歸入馬貢。產區面積為703.01公頃,同樣只生產霞多麗白葡萄酒。其霞多麗葡萄酒口感圓潤、肥美,酸度活潑,結構和諧,白肉水果、金合歡、堅果和黃油的氣息交織。聖韋朗的霞多麗很少會有普伊-富賽典型的煙熏風味,複雜度比起後者也略有不及,但價格卻更加實惠。

往期精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