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補完這一課,你會有種吊打歷史渣的暗爽

週末, 波叔給《無問西東》貢獻了一張電影票。

感覺如何?

這是今年以來(好像今年才剛剛開始?)最值的一張電影票。

這部電影從技術上講, 沒什麼出彩的地方。

但是!

如果你是個資深菠菜, 一直認真讀波叔講的人物故事, 這部電影會讓你有一種「文化人吊打歷史渣」的暗爽。

《無問西東》在人物設計和故事的講述上, 非常用心, 非常感人。

有人概括這部影片是「生就一副爛片相, 卻拍出一個時代的風骨」。

「無問西東」, 出自清華校歌的一句歌詞「器識為先, 文藝其從, 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小菠菜可能會覺得不太好理解, 還是電影的英文名更直白——Forever Young, 正如傑克‧凱魯亞克那句:

永遠年輕, 永遠熱淚盈眶。

對於歷史不太好的人來說, 這部電影很容易讓人懵逼。 它講的是1920年代到本世紀初的故事, 分成四段, 時間穿插, 人物切換, 有些讓人措手不及。

可是, 這不就是波叔經常講, 翻來覆去講的幾十年嗎?

所以, 對資深小菠菜來說, 無所謂劇透不劇透,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觀看這部電影的正確姿勢。

《無問東西》是專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拍攝的紀念電影, 早在2012年底就拍完了, 等了足足5年才放出來見人。

說到清華大學, 梅貽琦校長不得不提, 是他開啟了清華大學的黃金時代, 創造了西南聯大這個戰火紛飛年代的教育奇跡。

梅貽琦

梅貽琦是20世紀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 人稱「寡言君子」, 因為他生性不愛說話, 為政不在多言, 顧力行何如耳, 是他的座右銘。

他自己沉默寡言, 卻極力喜歡鼓勵別人說話, 宣導學術自由, 百花齊放, 百家爭鳴。

他提出了著名的「大師論」:

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大師論」奠定了清華乃至中國大學的辦校風格, 為清華大學做出了極大貢獻。

在電影裡, 與梅貽琦演對手戲的學生叫吳嶺瀾, 是個虛構人物, 集眾多歷史人物於一身的虛構人物。 看你能認出多少人的影子?

吳嶺瀾的英文和國文幾乎滿分, 物理卻不及格, 於是就有一段梅貽琦勸說學生吳嶺瀾轉系的情節。

資深菠應該可以聯想到波叔講過的一個人——錢偉長(波叔這裡的深藍字, 點擊都可以閱讀原文咯)。

就是那個身高不過1米5, 卻被清華破格錄取的矮子。 他當時也是國文成績拔尖, 物理成績不及格, 由於嚴重偏科而被物理系主任吳有訓拒收。

當然, 最後他發奮圖強得用力過猛, 一路飆升成了理科尖子。

但是電影裡, 面對校長的勸說, 吳嶺瀾沒有像錢偉長一樣據理力爭, 而是陷入糾結, 這時他聽了一場泰戈爾的演講。

泰戈爾訪華這一段歷史, 波叔也提過。 當電影鏡頭掃向臺上的泰戈爾時, 你會看到他身邊站著幾位學者, 有男有女, 那就是作為翻譯的徐志摩和林徽音, 旁邊還站著梁思成(嗯, 我就在旁邊看著你們鬧CP, 女神最後還是我的……)

泰戈爾的演講,讓吳嶺瀾找到了答案:對自己真誠。

他改學文科,後來成了清華的國文教授,西南聯大成立之後,他去了昆明。

電影第二段直接切到昆明的西南聯大,是最熱血沸騰,最感人的一段。

日軍侵華,戰火紛飛,諾大的中國,已經很難容下一張書桌。

1938年,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高校合併而成的西南聯大在昆明成立,學生們分三路奔赴雲南求學。

西南聯大獨特的鐵皮+茅草校舍在電影裡有精彩的重現。

國難當頭,沒錢又沒材料的情況下,設計師硬著頭皮也要上。124畝的校園裡,只有圖書館和實驗室能用青瓦做頂,教室用鐵皮,至於宿舍,就用茅草湊合著。

這些校舍的設計者,便是拆掉文藝CP抱得女神歸的梁思成,和被抱歸的女神林徽音。

這一段的主角,是來自香港品學兼優的富家子弟沈光耀。

他本來在母親面前發誓不追求世俗名利、不當兵,但目睹了日軍轟炸,生靈塗炭之後,毅然加入了飛虎隊,最終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壯烈犧牲。

這個人物也是虛構的,但角色很飽滿,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很多人的影子。

其中最明顯的便是清華學子沈崇誨,但真實的沈崇誨並不是西南聯大的學生,1933年,他便是中央航校的飛行教官。

沈崇誨

1937年8月淞滬戰爭期間,沈崇誨奉命轟炸敵艦,在飛機突發故障的情況下,他駕機直撲日軍旗艦「出雲號」,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6歲。

其實,歷史上飛虎隊確實從西南聯大挑選過學生加入,但並不是當飛行員,而是當翻譯。

至今還健在的許淵沖(波叔也寫過,《朗讀者》走出來的2017年第一位網紅),當年就是飛虎隊中一名出色的翻譯。

電影中,沈光耀身上還有個細節很有趣。

警報拉響時,這位沈同學不慌不忙,端著個杯子去鍋爐房煮冰糖蓮子,這時,他的老師,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吳嶺瀾找到他,勸他快跑,同時還不忘提走一籠鴿子。

如果你是吃貨汪曾祺的粉絲,可能會記得,他的回憶錄寫過兩個不跑警報的同學。

一個是廣東的鄭同學,警報一響他就去鍋爐房煮冰糖蓮子,據說是等警報解除了,糖水剛好可以喝了;另一個是姓羅的女同學,專門等響警報的時候去鍋爐房洗頭,因為同學們都跑了,熱水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而那個提著一籠鴿子跑警報的吳嶺瀾,又讓人想起當年抱著雞跑警報的金岳霖教授。嗯,就是那位總是圍著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的單身漢。

電影裡,一場大雨,師生們在漏雨又嘈雜的鐵皮頂教室堅持上課,屋頂響得聽不了課,有位教授乾脆在黑板上寫了四字:靜坐聽雨。

這個讓學生靜坐聽雨的教授,其實真有其人,他就是西南聯大法商學院教授陳岱孫。

這位教授有一項很受學生歡迎的技能,就是很會把控時間,內容講完,他一說「下課」,鈴聲准會響,從不拖堂。

但雲南這地方多雨,他的節奏總被下雨打亂,於是索性就停課賞雨。

當沈光耀雨中推窗,看見外面放肆的大雨,還有一隊在雨中上體育課跑步的學生,帶頭領跑的是體育老師馬約翰。

之前波叔也講過,這位體育老師說錢偉長身高不達標,後來人家奇跡般鍛練到二次發育,比體育老師還高。

在西南聯大這段時空裡,你會為熱血青春而激動,為師生情深而感動,折服於他們困苦中的堅持,心痛那戰火中的絕望,崩潰於絕望中的湮滅。

最後,灰燼中的希望會讓你的心重新跳動。

這個希望,就是敵機轟炸下失去親人、衣不蔽體、忍饑挨餓的一群孤兒。

他們一無所有,除了清脆的歌喉,婉轉的歌聲。

第三時空的主角,便是這群孤兒中的一個,他叫陳朋。

一枚清華理工男,有一個心愛的姑娘王敏佳。

他拉著心愛的姑娘跑遍整個清華,邊跑邊向姑娘解釋原子核,波叔不得不感歎:青澀純粹的愛情啊。

60年代,王敏佳因為正義寫了封信,因為虛榮撒了個謊,結果被扣上通敵罪名,差點被批鬥至死。

而陳朋則被派往大西北,製造原子彈。

當蘑菇雲升起,陳朋坐上了回家的列車。周圍的人都在歡呼雀躍,而他卻獨守著一個殘酷的秘密——開始掉發了。

這裡,你又會想到一個人——鄧稼先,這位國士無雙的兩彈元勳,人間蒸發了28年,改變了國運,最終卻在痛苦中離世。

那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正是這些人的真誠、正義、信仰、風骨、家國情懷和犧牲精神,演繹了那一代人的「芳華」。

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難,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前輩們所使命已經完成,現在就要看我們的了。

泰戈爾的演講,讓吳嶺瀾找到了答案:對自己真誠。

他改學文科,後來成了清華的國文教授,西南聯大成立之後,他去了昆明。

電影第二段直接切到昆明的西南聯大,是最熱血沸騰,最感人的一段。

日軍侵華,戰火紛飛,諾大的中國,已經很難容下一張書桌。

1938年,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高校合併而成的西南聯大在昆明成立,學生們分三路奔赴雲南求學。

西南聯大獨特的鐵皮+茅草校舍在電影裡有精彩的重現。

國難當頭,沒錢又沒材料的情況下,設計師硬著頭皮也要上。124畝的校園裡,只有圖書館和實驗室能用青瓦做頂,教室用鐵皮,至於宿舍,就用茅草湊合著。

這些校舍的設計者,便是拆掉文藝CP抱得女神歸的梁思成,和被抱歸的女神林徽音。

這一段的主角,是來自香港品學兼優的富家子弟沈光耀。

他本來在母親面前發誓不追求世俗名利、不當兵,但目睹了日軍轟炸,生靈塗炭之後,毅然加入了飛虎隊,最終在一次執行任務中壯烈犧牲。

這個人物也是虛構的,但角色很飽滿,可以在他身上找到很多人的影子。

其中最明顯的便是清華學子沈崇誨,但真實的沈崇誨並不是西南聯大的學生,1933年,他便是中央航校的飛行教官。

沈崇誨

1937年8月淞滬戰爭期間,沈崇誨奉命轟炸敵艦,在飛機突發故障的情況下,他駕機直撲日軍旗艦「出雲號」,與敵人同歸於盡,時年26歲。

其實,歷史上飛虎隊確實從西南聯大挑選過學生加入,但並不是當飛行員,而是當翻譯。

至今還健在的許淵沖(波叔也寫過,《朗讀者》走出來的2017年第一位網紅),當年就是飛虎隊中一名出色的翻譯。

電影中,沈光耀身上還有個細節很有趣。

警報拉響時,這位沈同學不慌不忙,端著個杯子去鍋爐房煮冰糖蓮子,這時,他的老師,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吳嶺瀾找到他,勸他快跑,同時還不忘提走一籠鴿子。

如果你是吃貨汪曾祺的粉絲,可能會記得,他的回憶錄寫過兩個不跑警報的同學。

一個是廣東的鄭同學,警報一響他就去鍋爐房煮冰糖蓮子,據說是等警報解除了,糖水剛好可以喝了;另一個是姓羅的女同學,專門等響警報的時候去鍋爐房洗頭,因為同學們都跑了,熱水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而那個提著一籠鴿子跑警報的吳嶺瀾,又讓人想起當年抱著雞跑警報的金岳霖教授。嗯,就是那位總是圍著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婦的單身漢。

電影裡,一場大雨,師生們在漏雨又嘈雜的鐵皮頂教室堅持上課,屋頂響得聽不了課,有位教授乾脆在黑板上寫了四字:靜坐聽雨。

這個讓學生靜坐聽雨的教授,其實真有其人,他就是西南聯大法商學院教授陳岱孫。

這位教授有一項很受學生歡迎的技能,就是很會把控時間,內容講完,他一說「下課」,鈴聲准會響,從不拖堂。

但雲南這地方多雨,他的節奏總被下雨打亂,於是索性就停課賞雨。

當沈光耀雨中推窗,看見外面放肆的大雨,還有一隊在雨中上體育課跑步的學生,帶頭領跑的是體育老師馬約翰。

之前波叔也講過,這位體育老師說錢偉長身高不達標,後來人家奇跡般鍛練到二次發育,比體育老師還高。

在西南聯大這段時空裡,你會為熱血青春而激動,為師生情深而感動,折服於他們困苦中的堅持,心痛那戰火中的絕望,崩潰於絕望中的湮滅。

最後,灰燼中的希望會讓你的心重新跳動。

這個希望,就是敵機轟炸下失去親人、衣不蔽體、忍饑挨餓的一群孤兒。

他們一無所有,除了清脆的歌喉,婉轉的歌聲。

第三時空的主角,便是這群孤兒中的一個,他叫陳朋。

一枚清華理工男,有一個心愛的姑娘王敏佳。

他拉著心愛的姑娘跑遍整個清華,邊跑邊向姑娘解釋原子核,波叔不得不感歎:青澀純粹的愛情啊。

60年代,王敏佳因為正義寫了封信,因為虛榮撒了個謊,結果被扣上通敵罪名,差點被批鬥至死。

而陳朋則被派往大西北,製造原子彈。

當蘑菇雲升起,陳朋坐上了回家的列車。周圍的人都在歡呼雀躍,而他卻獨守著一個殘酷的秘密——開始掉發了。

這裡,你又會想到一個人——鄧稼先,這位國士無雙的兩彈元勳,人間蒸發了28年,改變了國運,最終卻在痛苦中離世。

那是個大師雲集的時代,正是這些人的真誠、正義、信仰、風骨、家國情懷和犧牲精神,演繹了那一代人的「芳華」。

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難,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前輩們所使命已經完成,現在就要看我們的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