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笨鳥先飛,注意這幾點,你泡茶的水準就會提升一米!

在茶葉店或者和好友一起喝茶時候, 大家都能喝到非常好的茶品, 可一旦回家自己開泡, 卻完全不是當初的味道, 怎麼喝都感覺味道不對。 這主要了忽略了一些泡茶的小細節,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總結一些泡茶的小細節、小訣竅。

溫杯潔具不可少

沖泡任何一種茶葉時, 都要用開水將所有器皿都燙一遍, “溫杯潔具”, 顧名思義, 除了清潔茶具, 溫杯也是使茶湯更好喝的一個前提。 如果直接將茶湯倒進沒有燙過的杯子裡, 茶湯溫度就會迅速下降, 從而影響茶湯的滋味。 除此之外, 用第一泡洗茶水再燙一遍茶具, 茶味也會更純正。

置茶量要注意

取茶量並沒有絕對的標準, 但是茶葉太少的話茶香不足水味太重, 太多則茶味過濃, 增加苦澀度。 一般來說, 120毫升左右大的蓋碗, 放5-7g幹茶, 能夠充分體現一款茶的特質。 但是也要看泡什麼茶, 例如:綠茶黃茶3.5g, 紅茶白茶5g,廣東烏龍茶5.5g,其他閩南閩北臺灣烏龍7g,黑茶普洱茶6g。

在剛開始泡茶時候, 最好要用電子稱來稱量, 以求得到準確的置茶量。 等到沖泡熟練以後, 量的多少就比較容易把控。 當然, 最好還是按照自己的口感喜好來進行合適調整, 茶無定味, 適口者珍, 就是這個道理。

沖泡時間有講究

沖泡時間對茶湯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但很多細節的地方常常容易被忽略。 如注水和出湯的時間, 也是計算在沖泡時間內的, 最好能夠保持一個穩定的出水和出湯時間。

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 沖泡所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但第二泡要比第一泡時間短些, 因為第一泡只是醒茶, 茶葉經過第一泡侵潤之後, 第二泡的內含物質沁出的要比第一泡快, 所以時間要縮短一些。

水溫是關鍵

水溫是首當其衝泡茶的關鍵, 例如, 綠茶或純芽類的茶, 水溫偏低, 75-85度為宜, 水溫偏高容易燙壞茶葉, 增加苦澀度。 紅茶用90-95的水溫去沖泡, 其他烏龍茶白茶黑茶普洱茶, 都要用沸水沖泡, 否則香氣不揚, 造成茶水分離。

可以說每種茶都有最適合它的溫度, 但是每個溫度都是燒開沸水以後, 再去晾涼。

何為“水線"

就是注水方式, 有的茶友可能疑惑了, 簡單的倒水還能有什麼學問, 答案是肯定的, 水線的高低、快慢、急緩、走勢、粗細都會影響茶湯的口感, 分別影響著茶湯的速度、濃淡、協調度、均勻度、飽滿度。

如, 有些茶因為強調湯感, 其茶本身的內含物質豐富, 咖啡鹼含量越對沖泡手法較為獨特。 如注水時沿杯壁定點注水, 避免擊打茶葉, 出湯時應避免出湯過急, 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稠厚的湯感, 另一方, 面是避免咖啡鹼過度沁出, 使得茶湯過於苦澀, 注水方式常用的有四種:高沖、高吊、低沖、低吊, 注水還分單邊定點注水、中心定點注水、環繞注水、螺旋注水。

一般來說, 香靠沖, 湯靠吊。 意思就是如果希望茶湯高香, 我們就快水猛衝, 讓茶葉在容器中翻騰激蕩, 充分和水摩擦;如果希望讓茶湯綿密柔軟, 就讓水流在一個點上穩定而緩慢的注水泡茶器皿。

哪幾泡茶是精華?

有很多茶友開始泡茶,還不太懂茶的茶友會有這樣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對於沒泡茶的口感,一直流傳著一段話: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這麼說來,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華的口感,事實上也是這樣,茶葉剛泡的時候味道還沒出來,泡到三、四泡時,茶葉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經出來,這是茶湯滋味最好的時候,泡到後面,茶味漸漸消退,但泡茶手法穩定,後面滋味還是不錯的,仍有餘味。

一杯完美的茶,就是通過無數次試探性沖泡後,修成的正果,茶友們只要廣泛交流,細心觀察,不斷練習,用不了多長時間,自然能泡得一手好茶,泡茶水平也會有不小的飛躍。

哪幾泡茶是精華?

有很多茶友開始泡茶,還不太懂茶的茶友會有這樣的疑惑:喝茶,到底哪一泡才是最好喝的呢?對於沒泡茶的口感,一直流傳著一段話: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華,五道六道也不差,七泡有餘香,八道有餘味,九道十道仍回味。

這麼說來,第三、四道才是茶最精華的口感,事實上也是這樣,茶葉剛泡的時候味道還沒出來,泡到三、四泡時,茶葉已然舒展,茶味也已經出來,這是茶湯滋味最好的時候,泡到後面,茶味漸漸消退,但泡茶手法穩定,後面滋味還是不錯的,仍有餘味。

一杯完美的茶,就是通過無數次試探性沖泡後,修成的正果,茶友們只要廣泛交流,細心觀察,不斷練習,用不了多長時間,自然能泡得一手好茶,泡茶水平也會有不小的飛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