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道德上有瑕疵的人,能不能做企業家?

企業家要修煉自己, 不斷地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己, 不對自己過去的路徑產生依賴, 這是個極大的考驗。

“關於企業、企業家、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的歷史責任”這個選題, 源自於我在諮詢實踐中碰到的一些問題。 很高興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

1

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 企業家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這幾年中國有個提法——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 什麼叫新常態呢?其實就是經濟增長的速度開始下調。 從宏觀上解讀就是經濟開始從快速增長降速為一個平穩的增長。 從微觀角度來講就是企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比如:以前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靠出口, 但是在這個時候出口遇到了困難;中國企業現在升級遇到了困難;中國製造業的水準在世界上仍然處於一個低端的狀態。 雖然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 中國的經濟增長在國際上地位已經提高, 但是中國製造還是典型的低品質製造。 而這個時候遇到了來自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尼、越南這樣一些國家的挑戰。 當中國沒有核心競爭力, 而人工成本卻在增加的時候, 競爭力就會變得越來越低。

其實 80年代的日本跟中國有點像, 也是打開國門後, 經濟從50年代開始增長直至80年代。 但到80年代的時候, 日本就從一個低端、劣質產品的代名詞轉化成一種很高端的、有品質的產品生產國。 所以我認為日本的形象是它的企業給改變的。 但是中國到目前為止改革開放也有了30年, 企業的升級狀態卻不明顯。

為什麼不明顯?我在進一步觀察這些企業的時候, 發現企業裡面凡是牽涉到一些觀念上的、長期戰略的、資源的、投入上、技術上、品質的,

這一系列問題出現的時候, 最後的障礙其實依舊歸因於企業家。 企業家封頂就是企業家的觀念, 但追求資源佈局仍然很大程度上沒有辦法將之調整到一個轉型升級的狀態。

2

中國企業家現階段遇到的三個問題

我們也接觸很大量的企業家, 想去瞭解為什麼在早30年的時候, 企業家如此厲害得拉動了中國經濟, 踴躍地把企業帶向進步, 可是如今卻停滯不前了。 另一方面, 也發現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企業家普遍出現倦怠情緒, 對未來感到迷茫。 對轉型升級說得多, 但真正做的時候還是猶豫不決, 沒有破除舊規的決心。

於是我進一步去觀察這些企業, 跟企業家溝通。 基本上, 企業家遇到了問題聚焦在幾個層面。

第一, 是一些企業家普遍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 對於未來的動力不足。

第二, 是在確定更高的目標的時候, 以往的成功邏輯失靈。 那麼什麼叫成功邏輯呢?以前, 中國的國門剛剛打開時, 西方的經濟上有巨大的勢能, 一打開國門, 西方的技術、先進的理念一下子就湧進了中國。

這個時候中國到處都是風口, 企業家就需要去複製西方的技術、產品、觀念。 很多企業的管理手段只單純複製西方的管理手段就能崛起。 但是現在卻大不相同, 中國跟西方的差距越來越小。 幾乎是西方有的東西就會被中國平移過來直接使用。 但是, 當前的狀況下, 因為社會形勢的發展變化, 解決問題的方法已經不能老調重彈了。 所以企業家在面對新局面的時候, 他的成功邏輯是零。

第三, 是企業家如果再按照原來的模式, 會覺得風險過高。 在中國過去的增長模式上, 很重要的一點是仰靠資源型。 比如說房地產行業。 只要你拿到地你就能夠做房地產行業。 但是現在靠這種資源推動企業發展的方式, 風險就有一些高了。尤其是面對現在的反腐環境,這樣一種生意模式的風險急劇增加,所以,企業家很多時候就顯得動力不足。

但是再看國外的企業、企業家,他們一生當中動力就好像不停止似的,一直在修煉自己,提升自己。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他們八九十歲的時候還在企業發展的前沿行走。稻盛和夫一生當中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京瓷(Kyocera)已經成為世界500強的時候,又急流勇進地創立了KDDI(第二電電)。到了79歲高齡之時,又重新出馬,把日航給救活,使之重新進入到500強。你會發現:這些企業家的精神一直是不衰減的。

我們再來看美國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他其實很年輕就實現了財富自由,把微軟建造成一個帝國。在這個帝國已經很強大的時候,他便去搞慈善,搞創新,專門成立基金會做慈善,並且做成了慈善領域世界上最大的基金會。再比如特郎普,企業發展成功了之後,就去競選了總統。

視角再轉向穀歌。谷歌很早就成為世界的領袖企業,但谷歌的創始人還步履不停地帶領這個企業一直創新,一直在前沿領域發展成長。既然他們早就財富自由了,為什麼他們的企業家精神就會持續那麼長時間?為什麼國內的企業、企業家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3

為什麼把企業家稱之為冒險家

帶著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認為如下問題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

第一,企業家的動力到底是什麼?第二,如果說企業家動力來自于企業家精神,那麼企業家精神持續的條件是什麼?第三,如果企業家精神在,那它的內涵是什麼?而且這個內涵會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需要更新?我在思考這幾個問題的同時也做了一些研究,包括一些理論的文獻和一些企業家的案例,我也直接去企業考察。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談談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認識企業家的地位和企業家精神?

這個問題的研究在學術界由來已久。理論界最早談論企業家精神的是薩伊。大概在1803年他寫了一本書叫《政治經濟學概論》,又名《論政治經濟學財富是怎樣創造分配和消費的?》。在這本書裡薩伊研究了人類的財富是怎麼被創造的,然後又怎麼去分配和被消費使用掉,並且第一次提出了有別于亞當•斯密的觀念。他提出,財富的創造除了靠土地資本和勞動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企業家。當時,因為沒有企業家這個概念,所以他稱之為冒險家。

這類人把這些資源要素集中到一起去做一個市場,然後去創造財富,他們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稱之為叫冒險家。

薩伊提出這個觀點以後,在經濟學界引起很大的轟動,大家認為薩伊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因為研究理論的人很長時間沒有跟進,這個概念就默默無聞了。

後來熊彼特繼承了這個概念,在1912年出版了《經濟發展概論》,其中高度評價了企業家的地位。他認為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就是企業家,之所以能推動經濟發展,就是因為企業家具備的創新精神。熊彼特的這部著作,既肯定了企業家的地位,又明確提出來企業家精神就是創新。

熊彼特認為經濟發展的週期增長,來源於資源的重新組合。也就是說,資金從沒有效率的領域,流進有效率的領域,土地從不創造價值的地方到創造高價值具有高技術水準的地方,人力資源被更有效率的使用,發現和識別出新機會,創造出以前沒有的市場,找到重新組合資源去滿足市場的方法,由此,國民財富就增長了。而這種資源的重新組合,就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群體對資源的推動。這是熊彼特經濟理論的核心。

他甚至認為經濟的波動都與企業家的創新熱情相關。即企業家這個群體的創新能力也是有週期的,時高時低。當企業家的創新能力走低的時候,經濟也隨之走低。當企業家創新熱情高漲的時候,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就會高漲。所以他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國家的經濟政策應該指向啟動企業家精神。

熊彼特之後,把企業家的地位、企業家精神說得最清楚的是德魯克。德魯克跟熊彼特淵源頗深。據德魯克書中所講,他的父親與熊彼特是好友,在他小時候經常去他家串門,於是他聽到爸爸和好友聊一些經濟思想,可以說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熊彼特的影響,對其企業家創新的理論印象非常深。

1985年,德魯克出版了很有名的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在這本書裡,他講到,人類社會已經從管理的經濟轉化為創新的經濟。這是其最有名的理論。他認為企業是社會的主體。在企業普及之前,人是通過家庭、家族在社會上發揮作用的,到了20世紀,伴隨企業的發展,人依賴於企業養家糊口,並獲得社會上的地位,人類社會轉變成了企業型社會,企業就成為了最重要的社會單元。

所以,讓企業運作良好,就是改善社會秩序、提高社會創造財富能力的一個主要手段,而這個手段就是管理。德魯克堅持認為,20世紀的社會經濟最重要的動力就是管理,所以就把20世紀的經濟稱之為管理的經濟。到了80年代,經濟的形態已經開始改變了,德魯克重新修正了理論,認為經濟的動力應該從管理轉化為創新,而創新的來源就是企業家。所以他很明確地說,創新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創新來源於企業家,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他還在這本書裡講了企業的創新從哪裡來,企業家如何去錘煉自己的創新的思路,去管理企業的創新。用一句話概括德魯克的觀點,即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

從薩伊到熊彼特,再到德魯克,已經說清楚了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所處的地位、核心任務是什麼。這就驅動了一些經濟學家開始重新研究怎麼啟動企業家精神,只有啟動了企業家精神,社會的發展速度才會加快。同時他們在深入研究,社會應建立什麼樣的產權制度、激勵制度才能使得企業家精神被釋放?

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學者就是吉爾德,寫了一本書叫《重獲企業精神》。這本書論述了一個國家、社會應該設計什麼樣的制度來激勵企業家精神,以獲得高速增長。核心觀點有:

第一,企業家是什麼樣的人,真正的企業家身上凝聚著什麼特徵?吉爾德認為,他們最大的特徵就是對財富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斷尋找機會創造財富;另一方面,這些人又遊走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他們為了尋找機會可能會鑽法律的漏洞,游走在道德的邊界,哪裡有財富他們就往哪裡走,基本上活動在邊緣地帶。

第二,這些人創造財富的能力極強,但是消費極低。這不是說他比常人消費水準低,而是與他自己創造的財富相比,個人消費是九牛一毛。吉爾德說,無論你喜不喜歡,企業家這幫人是社會的貢獻者,因為他們創造的財富不是自己消耗掉,而是用於再生產。

第三,企業家的財富是虛幻的,一旦企業創造能力不行了,不能滿足客戶要求,業績急劇下滑,公司的價值就急劇貶值,企業家的財富就會縮水。企業家為了維護個人財富,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不斷提高品質,維護企業的生態。於是我們會發現,企業家創造的財富他自己消化不了,但是為了維護財富,他們要奮鬥、創新,所以這些人其實變成了社會最主要的打工者。

第四,最好的社會的分配制度,應該是把財富多分給企業家們。因為分給了他們,這些財富才是有活力的,被用於進一步的財富創造。如果分配給那些沒有企業家精神的人,財富可能就消耗掉了,國家的發展動力就不足。這是吉爾德提出的一個大膽的結論。

國內最早研究企業家、研究企業家精神的應該是張維迎教授。1989年,他寫了一本書,把西方人的研究成果介紹到了中國。那個時候,中國的企業家群體還沒有形成。但在書裡,張維迎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國王,論述了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並分析了企業家是怎麼思考用人,怎麼思考機會的。這是關於企業家的最早的普及性教材。

4

企業家精神的四個內涵:英雄主義、冒險精神、創新精神、永不滿足

講了這麼多理論界研究的成果,那麼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理解企業家精神大概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英雄主義的情懷”。其實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英雄夢,但是企業家這個群體的英雄主義情結特別強烈,他們對成功的追求、對社會地位的追求、對實現自己理想的追求,內在力量很強大。因此,他們比大多數人更願意為這個情懷去獻身、去貢獻、去不遺餘力地奮鬥。這是企業家的根本動力,動力來源就是比別人更關注成功,更關注地位。其實每一個企業家的理想都是在經濟領域,起碼是某一個領域,成為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

跟企業家打交道,企業家會捨得投捨得花,只要為了實現目標,就敢往上投資源。每個企業家都有一個帝國,只不過有的像成吉思汗開疆辟土,往各個領域擴張;有些企業家是在一個專精的領域守住自己的疆土,把這個王國治理得很好。領地就是企業的市場,競爭對手就像戰爭中的敵國一樣,所以他們的競爭意識很強,要想動他的企業,門都沒有,那是他的地盤。除了這些理想,企業家還希望把自己的管理意志、自己的價值觀賦予這個企業。很多時候企業的很多特徵就是企業家意志的生動體現。所以我認為英雄主義情懷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第二,是冒險精神,冒險精神是企業家區別于常人的地方。大多數企業家都敢賭敢拼。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家的故事,比如任正非當時創立華為,集資6萬,現在看來雖然這個數字很小,但在80、90年代,對他們來講就是身家性命。雖然對成功並沒有確定的把握,但他們敢冒險,願意為企業進入陌生的領域。除了財務風險,甚至去冒法律的風險、政治變動的風險。現在很多企業建立合夥人制度,是想把每個合夥人改造成企業家,成為合夥人的前提就是要敢於投入。

冒險精神就是先人後己,把自己列到最後。企業家拉著一夥人,有錢大家掙,掙不到錢,剩下的重擔都是自己擔著。企業家的冒險精神讓他們敢於大膽投入,敢於嘗試。很多普通人創業不成,就是因為割捨不下,不敢拿既得利益去冒險,企業家則相反。

第三,是創新精神。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企業家本質上是創業人。企業家為了實現英雄主義情懷,必須創新。第一種創新就是發現新機會,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從這一點上來講,我覺得應該給以往的企業家一個公平的評價。我們一直說中國的企業家習慣于從國外抄襲複製,否定中國企業家的價值,其實不是。這些企業家仍然是創新的,拿到先進技術,找到新的市場,發現了新的機會,這仍然是一種創新行為。

第二種創新是發現創造性機會,市場已經飽和了,沒有那麼多空間可找,企業家就需要改變規則,重新迭加,去創造機會。比如在約伯斯發明iPhone之前,可能沒有人認為手機市場上還有空間,但是他創造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智慧手機市場。蘋果電腦也是這樣。這些都是創造機會,基本上是利用技術去影響社會,發現消費者沒有意識到的需求,去創造出新的市場。創新的核心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當然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說他們會尋找法律的漏洞。

第四,企業家精神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叫永不滿足。企業家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永遠都覺得有更好的值得追求。企業做到1個億的時候,他想去做2個億;做到2個億的時候,想做3個億;做到3億的時候,想做10億、100億。他一直在追求,不斷去設定更高的目標。一般人都在想企業家掙了那麼多錢還在忙什麼,我們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企業家有幾十億的身家,仍然是起早貪黑、殫精竭慮、飲食簡單,因為這個動力才是推動企業往前走的目標。

5

評價企業家不能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而要看他的貢獻

瞭解了企業家精神的內涵,那我們應該怎麼去評價企業家?對於企業家,我覺得我們不要過度去抬高他們,不要把他神聖化。畢竟他們是不完美的,或者道德上也可能有瑕疵。

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看幾乎每個偉大的企業家都被媒體深惡痛絕地攻擊過。比如說美國福特,有人評價福特這個企業家的貢獻,首先,他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福特發現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到現在還在使用,甚至改變了人類社會。因為這種生產方式,使得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急劇增加,財富的積累也在不斷推進創新創造。福特的第二個貢獻,就是創造了美國的中產階級,從福特開始才把美國人的工資漲上來。第三,因為汽車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國變成了一個汽車王國,人類進入了一個汽車時代,福特改變了人類。但是福特在世的時候,美國的媒體幾乎把他描述成一個惡魔,認為這是個暴君,獨裁、不講人性、侵犯人權,拿工人不當人,用暴力手段控制工人。包括德魯克也批評過他。經過時間的驗證,對福特的評價才不斷提高。

約伯斯活著的時候,媒體的評價也很低。說他早期幹一些違法生意,比如他與夥伴發明一種盜打電話的卡,賣到黑市上去賺黑錢;然後說約伯斯欺騙合作夥伴,自己拿大頭。直到約伯斯得了癌症,對他的評價才開始改善。約伯斯的貢獻確實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開創了一個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可以說是約伯斯開創的。

所以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某個企業家,評價他們都不應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而是看他的貢獻。我們必須認識到,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人品高尚,從來不是評價企業家的標準。

騰訊、阿裡,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比如用微信跟朋友聯絡,我們一天有很長時間花費在其中;再比如支付寶,現在出國都能用了。我們的生活正在被這些企業家改變。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家也在無意識地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比如說越南當年對中國企業打砸搶,那時把海外的華人漁船運回中國的就是企業。不是說企業家有多高尚,而是為了把企業做好,為了生意可持續,必須為員工承擔責任。這樣無形當中,企業家在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也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比如說遵守契約精神,可能在這個道德淪喪的社會當中是很可貴的。企業家正在用自己追求成功的過程,改變這個社會。可能這就是亞當•斯密說的是“主觀利己,客觀利人”吧。

6

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形式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

現在時代改變了,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放緩,機會不像以前那麼多了,也更為隱蔽了。那麼這個時候企業家精神需不需要更新?

我的理解是,企業家精神內涵是沒有變的,比如英雄主義的情懷、冒險精神、創新精神、永不滿足的精神;但是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形式需要改變了。企業家精神用什麼樣的形式呈現,是跟環境有關的。比如西方以前法律執行沒那麼嚴,有些企業敢冒法律風險,現在的執法很嚴,所以就沒人敢冒法律風險。再比如市場風險、道德風險,在西方違反道德、偷稅漏稅,是很容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和輿論懲戒的事,所以現在的企業家就表現得很守法,很受道德的約束。在中國可能就沒那麼強。所以,環境會決定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形式。

但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是不變的,只是隨著環境變了,表現形式就變了。在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家精神應該改變哪些方面?我理解,企業家精神大概有五個方面需要更新。

第一,重新認識風險,樹立新的風險意識。比如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還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還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但是政治風險、法律風險、信用的風險,就不能冒了,要約束自己。90年代的時候有過一波三角債清理,包括現在中西部地區的一些企業家,欠著債務,他還覺得光榮,依然存在八九十年代的習性。那時候市場極度不完善,很多企業家敢於冒信用風險,犧牲信用把企業做起來,到最後再去修煉完善。但時代改變了,行不通了。比如說賈躍亭,如果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信用也是很難重新建立的,他的信用破產了。環境變了,企業家精神中,冒險意識要調整。要知道哪些風險不能碰,哪些風險需要控制,哪些風險依然存在,而且要把冒險意識轉化為創新精神。

第二個轉變,就是要重新認識創新。以前企業做生意基本上靠資源尋租。我跟一個企業家聊過,我問他做生意最關鍵的是什麼,他說是資源。我們出去做管理諮詢,很多企業家不是希望幫他改善管理,而是希望幫他介紹客戶,拉攏高官。可見,企業家對資源十分重視,如果是找客戶資源,找人力資源,還可以理解,但很多時候企業家把重點放在經濟資源尋租,從政府手裡拿資源來做生意。其實做尋租生意的企業,風險是很高的,說白了幾乎下場都不太好。真正做大的企業還是立足于市場創新、技術創新的企業。所以,在這個時代,企業家精神要重新回到市場創新和技術創新,而不是資源。

第三個轉變,是從追求個人成功轉變到追求社會貢獻。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英雄主義情懷。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受人尊重,大部分的企業家都會說,要把企業做成一個受人尊重、廣受信賴的企業。這說明企業家希望社會地位被認可。之前中國以成敗論英雄,那個時候企業家追求個人成功,掙到錢成為首富就能獲得地位;但是現在不同了,人們關心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贏得社會尊重。企業家實現夢想,不在於個人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在於給社會做了什麼樣的貢獻。

社會不僅關注你個人的成功,還關注你以何種方式成功的。我們看一個典型的例子,任正非。我查了查福布斯排行榜,沒查到他。但是,他在中國企業界、管理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地,幾乎每個企業家都以他為榜樣,每一個搞管理的人都以他為標杆。他的財富並不是最多的,但是同樣是英雄。再看其他的那些首富,不一定就會被社會尊重,甚至輿論希望看他笑話,如果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被看客當成戲看。所以,企業家精神的轉變,要從追求個人的成功,到追求社會貢獻,而且要以正當的方式實現。

第四個轉變,是從追求財富自由到建立起偉大的企業。企業家個人要不斷修煉,要超越自己。很多企業家其實已經財富自由了,但是另一個問題是,這個企業家就可以穩定下來了嗎?其實不是。企業家的財富、資源一定是放在企業上的,如果你不能建立起偉大的企業,財富是不穩定的;一旦企業不行,財富就會急劇縮水。而這是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

很多企業家都有很強的生意頭腦,但對於建立可持續的企業,下的功夫還是少,並沒有多少企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所以,企業家不僅僅是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還要建立起偉大的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基業常青的企業機制。這個轉變是企業家要關注的。

第五點,企業家需要把企業家精神轉化到企業精神當中,把企業家個人的創新意識固化到企業當中去。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西方的很多企業做得很好。通用電氣GE的創始人愛迪生,他的精神就是通用電氣的精神。作為發明家,他永遠站在科技的前沿,並能夠把它變成產品。這就是GE的特徵,這個精神一直都在,所以GE永遠做高科技,永遠能看到哪個技術在合適的時候可以推廣,變成產品。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很多企業家有自己的創新精神,對機會敏感,對商業敏感,對技術和資源有很強的整合能力。這種精神如果只是承接在他一人身上,會受生理極限所局限;如果把他的精神融入到企業當中去,企業就會固化下來,延續下來。

這也是我在開篇的時候談的,很多企業家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財富自由實現了,但精力有限,所以整個企業被企業家的這種狀態封頂了。其實企業家不是神,不能超越一般人的一些特徵。企業家也需要釋放壓力,也需要休整,但是這可能導致這個企業就沒了。所以企業家有責任把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融到企業裡,讓企業裡延續下去。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在新常態下企業家精神需要更新的地方。當然,我們回過頭看,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那四條,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形式不一樣,要根據環境來調整。所以企業家要修煉自己,不斷地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己,不對自己過去的路徑產生依賴,這對企業家也是個極大的考驗。

以上分享,基本上分三個層面:第一,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由來;第二,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我們如何看待企業家的地位?第三,企業家精神的更新需要圍繞環境的變化去跟進企業的精神。

風險就有一些高了。尤其是面對現在的反腐環境,這樣一種生意模式的風險急劇增加,所以,企業家很多時候就顯得動力不足。

但是再看國外的企業、企業家,他們一生當中動力就好像不停止似的,一直在修煉自己,提升自己。比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他們八九十歲的時候還在企業發展的前沿行走。稻盛和夫一生當中創立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京瓷(Kyocera)已經成為世界500強的時候,又急流勇進地創立了KDDI(第二電電)。到了79歲高齡之時,又重新出馬,把日航給救活,使之重新進入到500強。你會發現:這些企業家的精神一直是不衰減的。

我們再來看美國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他其實很年輕就實現了財富自由,把微軟建造成一個帝國。在這個帝國已經很強大的時候,他便去搞慈善,搞創新,專門成立基金會做慈善,並且做成了慈善領域世界上最大的基金會。再比如特郎普,企業發展成功了之後,就去競選了總統。

視角再轉向穀歌。谷歌很早就成為世界的領袖企業,但谷歌的創始人還步履不停地帶領這個企業一直創新,一直在前沿領域發展成長。既然他們早就財富自由了,為什麼他們的企業家精神就會持續那麼長時間?為什麼國內的企業、企業家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3

為什麼把企業家稱之為冒險家

帶著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認為如下問題是我們必須去面對的。

第一,企業家的動力到底是什麼?第二,如果說企業家動力來自于企業家精神,那麼企業家精神持續的條件是什麼?第三,如果企業家精神在,那它的內涵是什麼?而且這個內涵會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需要更新?我在思考這幾個問題的同時也做了一些研究,包括一些理論的文獻和一些企業家的案例,我也直接去企業考察。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想談談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認識企業家的地位和企業家精神?

這個問題的研究在學術界由來已久。理論界最早談論企業家精神的是薩伊。大概在1803年他寫了一本書叫《政治經濟學概論》,又名《論政治經濟學財富是怎樣創造分配和消費的?》。在這本書裡薩伊研究了人類的財富是怎麼被創造的,然後又怎麼去分配和被消費使用掉,並且第一次提出了有別于亞當•斯密的觀念。他提出,財富的創造除了靠土地資本和勞動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要素,就是企業家。當時,因為沒有企業家這個概念,所以他稱之為冒險家。

這類人把這些資源要素集中到一起去做一個市場,然後去創造財富,他們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稱之為叫冒險家。

薩伊提出這個觀點以後,在經濟學界引起很大的轟動,大家認為薩伊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因為研究理論的人很長時間沒有跟進,這個概念就默默無聞了。

後來熊彼特繼承了這個概念,在1912年出版了《經濟發展概論》,其中高度評價了企業家的地位。他認為整個經濟發展的動力就是企業家,之所以能推動經濟發展,就是因為企業家具備的創新精神。熊彼特的這部著作,既肯定了企業家的地位,又明確提出來企業家精神就是創新。

熊彼特認為經濟發展的週期增長,來源於資源的重新組合。也就是說,資金從沒有效率的領域,流進有效率的領域,土地從不創造價值的地方到創造高價值具有高技術水準的地方,人力資源被更有效率的使用,發現和識別出新機會,創造出以前沒有的市場,找到重新組合資源去滿足市場的方法,由此,國民財富就增長了。而這種資源的重新組合,就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群體對資源的推動。這是熊彼特經濟理論的核心。

他甚至認為經濟的波動都與企業家的創新熱情相關。即企業家這個群體的創新能力也是有週期的,時高時低。當企業家的創新能力走低的時候,經濟也隨之走低。當企業家創新熱情高漲的時候,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就會高漲。所以他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國家的經濟政策應該指向啟動企業家精神。

熊彼特之後,把企業家的地位、企業家精神說得最清楚的是德魯克。德魯克跟熊彼特淵源頗深。據德魯克書中所講,他的父親與熊彼特是好友,在他小時候經常去他家串門,於是他聽到爸爸和好友聊一些經濟思想,可以說從小耳濡目染,受到熊彼特的影響,對其企業家創新的理論印象非常深。

1985年,德魯克出版了很有名的著作《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在這本書裡,他講到,人類社會已經從管理的經濟轉化為創新的經濟。這是其最有名的理論。他認為企業是社會的主體。在企業普及之前,人是通過家庭、家族在社會上發揮作用的,到了20世紀,伴隨企業的發展,人依賴於企業養家糊口,並獲得社會上的地位,人類社會轉變成了企業型社會,企業就成為了最重要的社會單元。

所以,讓企業運作良好,就是改善社會秩序、提高社會創造財富能力的一個主要手段,而這個手段就是管理。德魯克堅持認為,20世紀的社會經濟最重要的動力就是管理,所以就把20世紀的經濟稱之為管理的經濟。到了80年代,經濟的形態已經開始改變了,德魯克重新修正了理論,認為經濟的動力應該從管理轉化為創新,而創新的來源就是企業家。所以他很明確地說,創新是社會進步發展的動力,創新來源於企業家,而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他還在這本書裡講了企業的創新從哪裡來,企業家如何去錘煉自己的創新的思路,去管理企業的創新。用一句話概括德魯克的觀點,即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就是創新。

從薩伊到熊彼特,再到德魯克,已經說清楚了企業家和企業家精神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所處的地位、核心任務是什麼。這就驅動了一些經濟學家開始重新研究怎麼啟動企業家精神,只有啟動了企業家精神,社會的發展速度才會加快。同時他們在深入研究,社會應建立什麼樣的產權制度、激勵制度才能使得企業家精神被釋放?

其中最著名的一個學者就是吉爾德,寫了一本書叫《重獲企業精神》。這本書論述了一個國家、社會應該設計什麼樣的制度來激勵企業家精神,以獲得高速增長。核心觀點有:

第一,企業家是什麼樣的人,真正的企業家身上凝聚著什麼特徵?吉爾德認為,他們最大的特徵就是對財富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斷尋找機會創造財富;另一方面,這些人又遊走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他們為了尋找機會可能會鑽法律的漏洞,游走在道德的邊界,哪裡有財富他們就往哪裡走,基本上活動在邊緣地帶。

第二,這些人創造財富的能力極強,但是消費極低。這不是說他比常人消費水準低,而是與他自己創造的財富相比,個人消費是九牛一毛。吉爾德說,無論你喜不喜歡,企業家這幫人是社會的貢獻者,因為他們創造的財富不是自己消耗掉,而是用於再生產。

第三,企業家的財富是虛幻的,一旦企業創造能力不行了,不能滿足客戶要求,業績急劇下滑,公司的價值就急劇貶值,企業家的財富就會縮水。企業家為了維護個人財富,必須不斷創新,不斷滿足消費者的要求,不斷提高品質,維護企業的生態。於是我們會發現,企業家創造的財富他自己消化不了,但是為了維護財富,他們要奮鬥、創新,所以這些人其實變成了社會最主要的打工者。

第四,最好的社會的分配制度,應該是把財富多分給企業家們。因為分給了他們,這些財富才是有活力的,被用於進一步的財富創造。如果分配給那些沒有企業家精神的人,財富可能就消耗掉了,國家的發展動力就不足。這是吉爾德提出的一個大膽的結論。

國內最早研究企業家、研究企業家精神的應該是張維迎教授。1989年,他寫了一本書,把西方人的研究成果介紹到了中國。那個時候,中國的企業家群體還沒有形成。但在書裡,張維迎教授旗幟鮮明地提出,企業家是經濟增長的國王,論述了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創新,並分析了企業家是怎麼思考用人,怎麼思考機會的。這是關於企業家的最早的普及性教材。

4

企業家精神的四個內涵:英雄主義、冒險精神、創新精神、永不滿足

講了這麼多理論界研究的成果,那麼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我理解企業家精神大概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英雄主義的情懷”。其實每個男人心裡都有一個英雄夢,但是企業家這個群體的英雄主義情結特別強烈,他們對成功的追求、對社會地位的追求、對實現自己理想的追求,內在力量很強大。因此,他們比大多數人更願意為這個情懷去獻身、去貢獻、去不遺餘力地奮鬥。這是企業家的根本動力,動力來源就是比別人更關注成功,更關注地位。其實每一個企業家的理想都是在經濟領域,起碼是某一個領域,成為成吉思汗這樣的人物。

跟企業家打交道,企業家會捨得投捨得花,只要為了實現目標,就敢往上投資源。每個企業家都有一個帝國,只不過有的像成吉思汗開疆辟土,往各個領域擴張;有些企業家是在一個專精的領域守住自己的疆土,把這個王國治理得很好。領地就是企業的市場,競爭對手就像戰爭中的敵國一樣,所以他們的競爭意識很強,要想動他的企業,門都沒有,那是他的地盤。除了這些理想,企業家還希望把自己的管理意志、自己的價值觀賦予這個企業。很多時候企業的很多特徵就是企業家意志的生動體現。所以我認為英雄主義情懷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

第二,是冒險精神,冒險精神是企業家區別于常人的地方。大多數企業家都敢賭敢拼。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家的故事,比如任正非當時創立華為,集資6萬,現在看來雖然這個數字很小,但在80、90年代,對他們來講就是身家性命。雖然對成功並沒有確定的把握,但他們敢冒險,願意為企業進入陌生的領域。除了財務風險,甚至去冒法律的風險、政治變動的風險。現在很多企業建立合夥人制度,是想把每個合夥人改造成企業家,成為合夥人的前提就是要敢於投入。

冒險精神就是先人後己,把自己列到最後。企業家拉著一夥人,有錢大家掙,掙不到錢,剩下的重擔都是自己擔著。企業家的冒險精神讓他們敢於大膽投入,敢於嘗試。很多普通人創業不成,就是因為割捨不下,不敢拿既得利益去冒險,企業家則相反。

第三,是創新精神。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企業家本質上是創業人。企業家為了實現英雄主義情懷,必須創新。第一種創新就是發現新機會,發現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從這一點上來講,我覺得應該給以往的企業家一個公平的評價。我們一直說中國的企業家習慣于從國外抄襲複製,否定中國企業家的價值,其實不是。這些企業家仍然是創新的,拿到先進技術,找到新的市場,發現了新的機會,這仍然是一種創新行為。

第二種創新是發現創造性機會,市場已經飽和了,沒有那麼多空間可找,企業家就需要改變規則,重新迭加,去創造機會。比如在約伯斯發明iPhone之前,可能沒有人認為手機市場上還有空間,但是他創造了這樣一個巨大的智慧手機市場。蘋果電腦也是這樣。這些都是創造機會,基本上是利用技術去影響社會,發現消費者沒有意識到的需求,去創造出新的市場。創新的核心不受條條框框的約束,當然這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比如說他們會尋找法律的漏洞。

第四,企業家精神還有一個重要部分,叫永不滿足。企業家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他永遠都覺得有更好的值得追求。企業做到1個億的時候,他想去做2個億;做到2個億的時候,想做3個億;做到3億的時候,想做10億、100億。他一直在追求,不斷去設定更高的目標。一般人都在想企業家掙了那麼多錢還在忙什麼,我們看到很多上市公司的企業家有幾十億的身家,仍然是起早貪黑、殫精竭慮、飲食簡單,因為這個動力才是推動企業往前走的目標。

5

評價企業家不能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而要看他的貢獻

瞭解了企業家精神的內涵,那我們應該怎麼去評價企業家?對於企業家,我覺得我們不要過度去抬高他們,不要把他神聖化。畢竟他們是不完美的,或者道德上也可能有瑕疵。

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們看幾乎每個偉大的企業家都被媒體深惡痛絕地攻擊過。比如說美國福特,有人評價福特這個企業家的貢獻,首先,他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福特發現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到現在還在使用,甚至改變了人類社會。因為這種生產方式,使得人類創造財富的能力急劇增加,財富的積累也在不斷推進創新創造。福特的第二個貢獻,就是創造了美國的中產階級,從福特開始才把美國人的工資漲上來。第三,因為汽車成本的降低,使得美國變成了一個汽車王國,人類進入了一個汽車時代,福特改變了人類。但是福特在世的時候,美國的媒體幾乎把他描述成一個惡魔,認為這是個暴君,獨裁、不講人性、侵犯人權,拿工人不當人,用暴力手段控制工人。包括德魯克也批評過他。經過時間的驗證,對福特的評價才不斷提高。

約伯斯活著的時候,媒體的評價也很低。說他早期幹一些違法生意,比如他與夥伴發明一種盜打電話的卡,賣到黑市上去賺黑錢;然後說約伯斯欺騙合作夥伴,自己拿大頭。直到約伯斯得了癌症,對他的評價才開始改善。約伯斯的貢獻確實改變了每個人的生活,開創了一個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幾乎可以說是約伯斯開創的。

所以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某個企業家,評價他們都不應去追求道德上的完美,而是看他的貢獻。我們必須認識到,企業家對社會的貢獻是巨大的。人品高尚,從來不是評價企業家的標準。

騰訊、阿裡,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比如用微信跟朋友聯絡,我們一天有很長時間花費在其中;再比如支付寶,現在出國都能用了。我們的生活正在被這些企業家改變。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家也在無意識地推動這個社會的進步,比如說越南當年對中國企業打砸搶,那時把海外的華人漁船運回中國的就是企業。不是說企業家有多高尚,而是為了把企業做好,為了生意可持續,必須為員工承擔責任。這樣無形當中,企業家在實現自己目標的時候,也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比如說遵守契約精神,可能在這個道德淪喪的社會當中是很可貴的。企業家正在用自己追求成功的過程,改變這個社會。可能這就是亞當•斯密說的是“主觀利己,客觀利人”吧。

6

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形式需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

現在時代改變了,進入了新常態,經濟增長放緩,機會不像以前那麼多了,也更為隱蔽了。那麼這個時候企業家精神需不需要更新?

我的理解是,企業家精神內涵是沒有變的,比如英雄主義的情懷、冒險精神、創新精神、永不滿足的精神;但是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形式需要改變了。企業家精神用什麼樣的形式呈現,是跟環境有關的。比如西方以前法律執行沒那麼嚴,有些企業敢冒法律風險,現在的執法很嚴,所以就沒人敢冒法律風險。再比如市場風險、道德風險,在西方違反道德、偷稅漏稅,是很容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和輿論懲戒的事,所以現在的企業家就表現得很守法,很受道德的約束。在中國可能就沒那麼強。所以,環境會決定企業家精神的表現形式。

但是,企業家精神的內核是不變的,只是隨著環境變了,表現形式就變了。在新常態的背景下,企業家精神應該改變哪些方面?我理解,企業家精神大概有五個方面需要更新。

第一,重新認識風險,樹立新的風險意識。比如說市場風險、財務風險還在,進入一個新的領域,還是要冒一定風險的。但是政治風險、法律風險、信用的風險,就不能冒了,要約束自己。90年代的時候有過一波三角債清理,包括現在中西部地區的一些企業家,欠著債務,他還覺得光榮,依然存在八九十年代的習性。那時候市場極度不完善,很多企業家敢於冒信用風險,犧牲信用把企業做起來,到最後再去修煉完善。但時代改變了,行不通了。比如說賈躍亭,如果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信用也是很難重新建立的,他的信用破產了。環境變了,企業家精神中,冒險意識要調整。要知道哪些風險不能碰,哪些風險需要控制,哪些風險依然存在,而且要把冒險意識轉化為創新精神。

第二個轉變,就是要重新認識創新。以前企業做生意基本上靠資源尋租。我跟一個企業家聊過,我問他做生意最關鍵的是什麼,他說是資源。我們出去做管理諮詢,很多企業家不是希望幫他改善管理,而是希望幫他介紹客戶,拉攏高官。可見,企業家對資源十分重視,如果是找客戶資源,找人力資源,還可以理解,但很多時候企業家把重點放在經濟資源尋租,從政府手裡拿資源來做生意。其實做尋租生意的企業,風險是很高的,說白了幾乎下場都不太好。真正做大的企業還是立足于市場創新、技術創新的企業。所以,在這個時代,企業家精神要重新回到市場創新和技術創新,而不是資源。

第三個轉變,是從追求個人成功轉變到追求社會貢獻。企業家精神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英雄主義情懷。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受人尊重,大部分的企業家都會說,要把企業做成一個受人尊重、廣受信賴的企業。這說明企業家希望社會地位被認可。之前中國以成敗論英雄,那個時候企業家追求個人成功,掙到錢成為首富就能獲得地位;但是現在不同了,人們關心的不是賺了多少錢,而是贏得社會尊重。企業家實現夢想,不在於個人擁有多少財富,而是在於給社會做了什麼樣的貢獻。

社會不僅關注你個人的成功,還關注你以何種方式成功的。我們看一個典型的例子,任正非。我查了查福布斯排行榜,沒查到他。但是,他在中國企業界、管理界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地,幾乎每個企業家都以他為榜樣,每一個搞管理的人都以他為標杆。他的財富並不是最多的,但是同樣是英雄。再看其他的那些首富,不一定就會被社會尊重,甚至輿論希望看他笑話,如果有點風吹草動,就會被看客當成戲看。所以,企業家精神的轉變,要從追求個人的成功,到追求社會貢獻,而且要以正當的方式實現。

第四個轉變,是從追求財富自由到建立起偉大的企業。企業家個人要不斷修煉,要超越自己。很多企業家其實已經財富自由了,但是另一個問題是,這個企業家就可以穩定下來了嗎?其實不是。企業家的財富、資源一定是放在企業上的,如果你不能建立起偉大的企業,財富是不穩定的;一旦企業不行,財富就會急劇縮水。而這是中國企業最大的問題。

很多企業家都有很強的生意頭腦,但對於建立可持續的企業,下的功夫還是少,並沒有多少企業具備可持續發展的條件。所以,企業家不僅僅是實現自己的財富自由,還要建立起偉大的企業,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基業常青的企業機制。這個轉變是企業家要關注的。

第五點,企業家需要把企業家精神轉化到企業精神當中,把企業家個人的創新意識固化到企業當中去。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西方的很多企業做得很好。通用電氣GE的創始人愛迪生,他的精神就是通用電氣的精神。作為發明家,他永遠站在科技的前沿,並能夠把它變成產品。這就是GE的特徵,這個精神一直都在,所以GE永遠做高科技,永遠能看到哪個技術在合適的時候可以推廣,變成產品。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很多企業家有自己的創新精神,對機會敏感,對商業敏感,對技術和資源有很強的整合能力。這種精神如果只是承接在他一人身上,會受生理極限所局限;如果把他的精神融入到企業當中去,企業就會固化下來,延續下來。

這也是我在開篇的時候談的,很多企業家到了五六十歲的時候,財富自由實現了,但精力有限,所以整個企業被企業家的這種狀態封頂了。其實企業家不是神,不能超越一般人的一些特徵。企業家也需要釋放壓力,也需要休整,但是這可能導致這個企業就沒了。所以企業家有責任把自己的企業家精神融到企業裡,讓企業裡延續下去。

以上就是我理解的,在新常態下企業家精神需要更新的地方。當然,我們回過頭看,企業家精神的核心是那四條,但是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形式不一樣,要根據環境來調整。所以企業家要修煉自己,不斷地根據環境變化調整自己,不對自己過去的路徑產生依賴,這對企業家也是個極大的考驗。

以上分享,基本上分三個層面:第一,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由來;第二,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我們如何看待企業家的地位?第三,企業家精神的更新需要圍繞環境的變化去跟進企業的精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