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宋清輝:目前保險代理公司存在三個方面問題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總結了目前保險代理公司主要存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存在利用業務便利為其它機構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問題;二是誤導保險消費者以及在客戶投訴、退保等事件發生時拖延推諉等問題;三是通過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等問題”。

保險仲介機構“貓膩”多, 借款籌建、自產自銷引詬病

藍鯨保險石雨

近日, 君康人壽發佈公告, 披露其對全資子公司盛唐融信保險代理公司給予借款的相關資訊。 藍鯨財經統計發現, 盛唐融信共計向君康人壽借款6次用於籌建, 借款金額達1785萬元。 “保險仲介屬於輕資產, 借款經營屬不正常現象, 為行業個例”, 專家對藍鯨財經表示。

此外, 藍鯨財經查閱盛唐融信官網發現, 其目前產品中心清單中只有股東君康人壽一款產品, 對於此類“自產自銷”行為, 專家表示, 是對保險資源的浪費,

對於消費者而言, 弊大於利。

盛唐融信6次向君康人壽借款籌建, 業內人士稱籌建費有偏高有蹊蹺

1月9日, 君康人壽發佈公告, 披露了其此前多次向全資子公司盛唐融信保險代理公司進行無息借款的相關交易資訊。 盛唐融信是一家區域性保險代理機構, 2016年11月, 被君康人壽全資收購, 註冊資本為200萬元。

公告顯示, 在2016年11月17日至2016年12月, 盛唐融信分5次向君康人壽借款, 借款金額共計達到689.8萬元。 藍鯨財經在查閱相關公告後發現, 在隨後, 2017年1月, 盛唐融信再次向其股東君康人壽借款, 借款金額為1096萬元。

從已披露的資訊來看, 盛唐融信共計向君康人壽借款1785萬元。 對於借款原因, 公告顯示, 由於盛唐融信在借款期間無法召開董事會, 故不能完成增資,

導致盛唐融信無運營資金。 還款日截止至盛唐融信注資程式完成。

曾有參與過保險專業仲介機構籌備的人士表示, 保險仲介機構的籌建費用一般為250-500萬元, 與同業相比, 借款1785萬元用於籌建的盛唐融信顯然籌建費用偏高。

“保險仲介公司屬於輕資產經營公司, 主要的成本花費在人力及資訊化平臺建設方面, 原有的註冊資金基本可以滿足經營需求, 不應出現借款經營的不正常現象, 盛唐融信借款籌建的現象屬於個例”, 傳化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明明對藍鯨財經表示。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藍鯨財經分析指出, “這種向股東借款的情況暴露出行業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等問題, 這些問題不解決,

行業就談不上健康有序發展, 保險行業形象就難以提升”。

但也有業內人士對藍鯨財經表示, 股東以借款或資本金對保險仲介公司進行資金投入並不算什麼問題, “壽險經代的團隊發展和後臺搭建還是需要一定投入的, 保險公司控股的代理公司前期經營有點虧損也很正常”。

藍鯨財經發現, 在2017年3月盛唐融信開業時, 其註冊資本顯示已經達到1億元, 顯然已經完成增資, 但並未有相關資訊透露借款是否已經還清。

部分保險代理公司“自產自銷”, 專家批浪費資源、亟需監管

在君康人壽披露的委託盛唐融信代理銷售產品的公告中顯示, 在2017年1月19日—2017年7月1日期間, 盛唐融信代理銷售君康人壽福祿一生、富康一生、多倍保等12款產品。

與此同時, 盛唐融信官網顯示, 其合作物件還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大地保險等多家保險公司。

但在盛唐融信產品中心的清單中, 藍鯨財經發現, 目前僅列有一款產品, 該產品為來自其股東君康人壽的安行保兩全保險。 這與盛唐融信在開業初期表示的要將保險產品不斷豐富多元化, 對多公司產品進行組合銷售的理念明顯不符。

保險代理公司的出現被業內認為是保險業進行“產銷分離”的重要途徑, 在“產銷分離”的形態基礎上, 保險的代理人能夠擁有多家保險公司的代理資格, 從而提供給消費者更加中立、客觀的產品資訊和服務, 有助於改善競爭水準。

對於保險公司投資保險代理公司的現象, 張明明認為,“部分保險資本進入保險仲介行業,是在行業發展特定階段、監管的特殊背景下產生”,由保險公司控股的保險仲介公司並不在少數,如國華人壽控股的華瑞保險銷售等。

其認為,通過投資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司一方面能夠通過仲介問詢市場的產品要求,另一方面能夠拓寬銷售管道,使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更加專業化、精細化。

但“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對於盛唐融信主銷股東君康人壽產品的這類“自產自銷”行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這是種浪費保險資源的現象,對於消費者而言弊大於利,常常被詬病。

“當前這種‘自產自銷’的現象較為常見,這使消費者在選擇多家保險產品時無所適從,不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瞭解不同公司的不同產品,同時也需要花費精力去與不同的保險代理人溝通接觸,這種現象亟需被監管”。

對於目前保險仲介市場的發展情況,張明明則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大部分的保險仲介公司並沒有保險公司持股,代理銷售的產品完全是市場行為,不受保險公司影響”。與此同時,他表示,“保險仲介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定是產銷分離,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受社會對保險的認知、對保險仲介的認知較為欠缺、市場發展存在不規範等因素的影響,實現保險業的‘產銷分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保險代理公司頻收罰單,專家稱主要存在3類問題

近幾年保險代理公司在保險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一方面,保監會對於保險代理公司的批復增多,據藍鯨財經統計,2017年全年保監會共批復11家保險代理公司,允許進行保險銷售、收取保費等相關業務。

2017年獲批開業保險代理公司匯總

另一方面,保險代理公司頻繁出現在保監系統的處罰名單中。剛剛步入2018年,就有盛大保險代理、祥龍保險代理、中領天盛保險代理等多家保險代理公司被罰。

舉例來說,1月2日,盛大保險代理因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人員、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被四川保監會罰款46萬元;隨後,安徽保監局對於安新代理阜陽發分公司存在的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進行了處罰;中領天盛則因為編制、提供虛假報告等資料被罰款60萬元。

由此,宋清輝總結了目前保險代理公司主要存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存在利用業務便利為其它機構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問題;二是誤導保險消費者以及在客戶投訴、退保等事件發生時拖延推諉等問題;三是通過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等問題”。

對於保險仲介公司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張明明指出,“部分保險仲介公司快速擴張,分支機搆鋪設過多、過快,配套的管理機制沒有完善、跟上,且與保險公司相比,保險仲介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沒有跟上行業發展步伐”。

人員基礎素質不足的問題顯然在業內已有共識,相關從業人員向藍鯨財經表示,“保險行銷和代理公司管理都有很高的專業要求,而目前參與人員的基礎素質不夠,一味強調規模和高速增長,沒有入門門檻,遲早會出問題。”

保險仲介公司被頻繁監管處罰的背後,是保險仲介行業存在的弊端和發展障礙。在張明明看來,目前國內大部分保險仲介公司屬於小微企業,業務來源較狹窄,市場競爭激勵,生存艱難。“在保監會加強監管,部分保險仲介公司主銷股東產品的背景下,勢必會對於保險仲介公司的經營、盈利情況產生障礙,造成發展瓶頸”,宋清輝同樣表示對於保險仲介公司的擔憂。

由此,對於保險仲介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明明建議,“仲介公司應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做好基礎服務,同時細化市場、細分客戶群體”。原標題:保險仲介機構“貓膩”多,借款籌建、自產自銷引詬病

張明明認為,“部分保險資本進入保險仲介行業,是在行業發展特定階段、監管的特殊背景下產生”,由保險公司控股的保險仲介公司並不在少數,如國華人壽控股的華瑞保險銷售等。

其認為,通過投資保險代理公司,保險公司一方面能夠通過仲介問詢市場的產品要求,另一方面能夠拓寬銷售管道,使保險公司的業務發展更加專業化、精細化。

但“此之蜜糖,彼之砒霜”。對於盛唐融信主銷股東君康人壽產品的這類“自產自銷”行為,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這是種浪費保險資源的現象,對於消費者而言弊大於利,常常被詬病。

“當前這種‘自產自銷’的現象較為常見,這使消費者在選擇多家保險產品時無所適從,不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瞭解不同公司的不同產品,同時也需要花費精力去與不同的保險代理人溝通接觸,這種現象亟需被監管”。

對於目前保險仲介市場的發展情況,張明明則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大部分的保險仲介公司並沒有保險公司持股,代理銷售的產品完全是市場行為,不受保險公司影響”。與此同時,他表示,“保險仲介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定是產銷分離,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受社會對保險的認知、對保險仲介的認知較為欠缺、市場發展存在不規範等因素的影響,實現保險業的‘產銷分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保險代理公司頻收罰單,專家稱主要存在3類問題

近幾年保險代理公司在保險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一方面,保監會對於保險代理公司的批復增多,據藍鯨財經統計,2017年全年保監會共批復11家保險代理公司,允許進行保險銷售、收取保費等相關業務。

2017年獲批開業保險代理公司匯總

另一方面,保險代理公司頻繁出現在保監系統的處罰名單中。剛剛步入2018年,就有盛大保險代理、祥龍保險代理、中領天盛保險代理等多家保險代理公司被罰。

舉例來說,1月2日,盛大保險代理因聘任不具有任職資格人員、給予投保人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其他利益被四川保監會罰款46萬元;隨後,安徽保監局對於安新代理阜陽發分公司存在的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機構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進行了處罰;中領天盛則因為編制、提供虛假報告等資料被罰款60萬元。

由此,宋清輝總結了目前保險代理公司主要存在的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存在利用業務便利為其它機構牟取不正當利益的問題;二是誤導保險消費者以及在客戶投訴、退保等事件發生時拖延推諉等問題;三是通過炒作產品停售等方式進行產品促銷等問題”。

對於保險仲介公司相關問題產生的原因,張明明指出,“部分保險仲介公司快速擴張,分支機搆鋪設過多、過快,配套的管理機制沒有完善、跟上,且與保險公司相比,保險仲介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沒有跟上行業發展步伐”。

人員基礎素質不足的問題顯然在業內已有共識,相關從業人員向藍鯨財經表示,“保險行銷和代理公司管理都有很高的專業要求,而目前參與人員的基礎素質不夠,一味強調規模和高速增長,沒有入門門檻,遲早會出問題。”

保險仲介公司被頻繁監管處罰的背後,是保險仲介行業存在的弊端和發展障礙。在張明明看來,目前國內大部分保險仲介公司屬於小微企業,業務來源較狹窄,市場競爭激勵,生存艱難。“在保監會加強監管,部分保險仲介公司主銷股東產品的背景下,勢必會對於保險仲介公司的經營、盈利情況產生障礙,造成發展瓶頸”,宋清輝同樣表示對於保險仲介公司的擔憂。

由此,對於保險仲介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張明明建議,“仲介公司應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做好基礎服務,同時細化市場、細分客戶群體”。原標題:保險仲介機構“貓膩”多,借款籌建、自產自銷引詬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