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2018年股市存在的風險!

18年的展望, 我想把自己能想到可能的風險都寫下來, 畢竟不犯致命錯誤, 活下去, 是一切勝利的基本前提。

基本風險之一:讓人不安的利率環境。

大家知道, 所有的現代估值模型都以無風險收益率為基礎, 如果餘額寶的收益率能到20%, 幾乎就不會有人買股票了。 巴菲特和oak tree的CEO都指出, 美股之所有如此強勁, 重要原因就是歷史上罕見的低利率環境, 從絕對水準來看, 目前的利率環境仍然有利於證券投資, 然而趨勢卻並非如此。 17年中國實際利率已經處在上升通道, 聯儲已經是連續加息的第二個年頭。 貨幣收緊,

利率抬升會造成什麼影響?

從主要市場情況來看, 對美股估值造成影響較大, 歷史上最長的牛市過後, 美股的估值水準已經接近歷史高位。 對中國股票, 特別是H股的影響相對小些, 因為估值相對于利率水準仍然吸引。

但是, 利率上升對中國企業的經營構成很大壓力, 因為中國宏觀企業負債比例全球第一。 去年港股上漲30%+牛冠全球, 這其中絕大部分是由企業業績提升貢獻的。 這使得大漲過後的港股, 特別是國企股指數仍然具有全世界最低的估值。 港股漲幅有相當大比例依靠地產股等高負債股票, 而這些高負債股票又是對利率高度敏感的重資產企業。 如果說, 中廣核電力, 中國忠旺對利率上升的預期已經在股價中做了充分或者我認為過度的反應的話,

那麼某些對於利率上升的現實完全無視的高負債股票, 真的需要倍加小心。

基本風險二:不及預期的頂樑柱

2017年, A股看茅臺, 港股看騰訊。 作為最亮眼的兩顆明星, 騰訊和茅臺都存在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 它們靜態市盈率分別為60倍和90倍, 市值一萬億和接近4萬億。 目前, 他們的投資者可以說是非常脆弱的, 畢竟信仰支撐不了股價, 業績才可以。 茅臺要想獲得超額收益, 必須業績超預期增長, 而它的估值表明, 市場對茅臺的預期增長率, 已經達到50%以上, 騰訊則至少在70%。 我一貫是敢於開炮的, 就讓我向騰訊先開炮吧。

18年以及未來, 騰訊面臨的問題是, 從用戶增量角度看, 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已經結束,

2017年手機上網用戶11億, 微信10億用戶。 從創新來看, 17年以前, 中國的電信基礎設施在突飛猛進, 基於這些基礎設施, 比如4G網路, 北斗定位, 才可能發展起來移動支付, 滴滴打車, 以及各種O2O服務。 再就是, 互聯網行業的創投項目越來越重資產, 越來沒有顛覆性。 比如說, 共用單車商業模式不如滴滴打車好, 但是資產卻比滴滴還要重。 以前的互聯網創業, 多數是純互聯網項目。 現在都開始往線下走了, 一旦走向線下, 就需要有地推團隊人員管理(如滴滴), 供應鏈管理(如小米), 物流倉儲(JD, 菜鳥網路), 這些都是傳統互聯網企業所不瞭解, 不擅長的, 更重要的是線下項目很難實現大家對互聯網專案病毒式傳播的增長期待。

我並不是說騰訊不好,

而是說騰訊和自己比, 18年的騰訊和11年剛剛創造出微信的那個騰訊相比, 用戶增長潛力, 創新可能空間都小了很多。 但市值卻大了不止十倍, 估值還一樣那麼高。 這種從來沒考過低分的好學生, 一旦有個失手, 就容易跳樓。 而這種指數權重股, 如果出現跳樓自殺的風險, 則會通過拖累指數的方式, 波及到整個市場。

相同的邏輯還可以類比在, 茅臺等去年有一倍甚至數倍漲幅的企業上。 他們很多和自己相比並沒有變得更好, 估值反而比過去更高, 與此同時別的股票卻相對更加便宜了。

基本風險三:走向極端的市場風格。

在A股, 目前最尷尬的事情莫過於, 白馬漲了一倍, 追進去似乎不妥, 然而, 中小創的估值,

從整體看, 仍然很難說吸引力。 18年市場風格上最大的風險, 就是藍籌股的估值從低估極端走向高估極端, 而中小創則完全走反。 在中國這樣一個不算成熟的市場上, 如果滬深300ETF基金表現良好, 那麼它的份額就會一直被申購, 成分股被不斷被動買入, 創業板ETF表現不行, 就會不斷被贖回, 成分股被不斷被動賣出, 這種回饋效應會使得行情很容易走向極端, 更要命的是, 現在小市值股票的流動性, 普遍因為IPO的天量增發而變得很差, 可能很快A股投資就要見識到港股裡人見人怕的無量空殺了。

現在有一些具有成長性和行業競爭力的中小企業, 他們的股票從估值的角度來看已經比白馬要具有性價比了, 但市場的二八風格, 什麼時候會改變這很難說,目前只能說,看起來有些中小企業股估值終於合理了,但是很難說行情已經極端化了。但極端化的例子在A股,比比皆是,遠的不說,15年的時候,格力電器等一批尚未上漲的藍籌股PEG都在0.5以下。當時市場是樂視網,暴風科技等主導的市場。銀行股15年牛市結束也不曾到過10PE,而創業板整體卻可以突破140倍PE。現在這輪藍籌股的牛市,能發展到一個怎樣地步,最終會不會走向極端,我認為這是18年整體上最大的風險。

18年策略:以不變應萬變

我們先來分類:利率環境,美股高估,市場風格走向可能走向極端,這些都屬於系統性風險,其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處理。之所以列出來,是我們在構建投資組合的時候,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週期類,重資產類的企業可能具有更好的利潤增長前景,但是如果考慮到風險因素,我們還是應該使得組合能適度分散一些,適當降低預期,加入一些宏觀環境相關性小,對利率不敏感的消費醫藥企業。我覺得按照250億市值投資擁有統一,阿哈利姆奶茶,老壇酸菜,湯達人,小茗同學等一系列品牌的統一,就是一個平衡風險的選擇。很難想像,經濟如果變差,大家連速食麵都捨不得吃。以200億不到,投資入股管理錦江之星,7天,維也納國際等品牌全國數幾千家酒店的錦江酒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難道經濟不好,那些狗男女就不去開房了?

我們真正應該全力應對的風險是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這是唯一一個我們真的可以通過努力去克服的風險。如果一個公司的股價已經爛到了,只要業績沒有差到超預期,股價就能上漲,那麼這個公司的盈利目標,我認為要比已經高處不勝寒的好學生更容易實現。幸運的是,這種公司在港股目前數量還不少。

後記:

唉,人老了,真是越來越囉嗦。大概我的意思,今年的證券類資產配置,仍舊以港股為主,其中進攻的矛,以週期反轉的行業龍頭為主,如建材,信達。盾,則以長期被遺忘的消費股為主,比如錦江,澳博,統一。A股為輔,A股也要以業績反轉和白馬為主,比如太鋼不鏽。而中小市值的股票,除非真的有逆天的業績表現,否則可能仍舊性價比不佳。我的猜測是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我個人還建議大家未來幾年,高看國有企業一眼,因為要加強X的領導,必須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做大就要走出去,做強就要有利潤。過去,國企給人效率不高的印象,其實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為什麼一開始環保限產,國有企業就開始盈利?那麼過去究竟是誰在違規排放,低成本生產?

當輿論在讚美,中國宏橋通過自己發電,實現逆勢擴張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居民電價比工業用電價格低?國家要削減產能,給中國鋁業等一條活路的時候,又是哪家有擔當的民營企業在瞞報產能?

民營企業勝利了,公知們也勝利,問題是民營企業統治天下和咱老百姓有什麼關係?請問他王健林家的資產可以無償劃轉以充實不足的養老保險嗎?(作者:非典型偽價值投機)

什麼時候會改變這很難說,目前只能說,看起來有些中小企業股估值終於合理了,但是很難說行情已經極端化了。但極端化的例子在A股,比比皆是,遠的不說,15年的時候,格力電器等一批尚未上漲的藍籌股PEG都在0.5以下。當時市場是樂視網,暴風科技等主導的市場。銀行股15年牛市結束也不曾到過10PE,而創業板整體卻可以突破140倍PE。現在這輪藍籌股的牛市,能發展到一個怎樣地步,最終會不會走向極端,我認為這是18年整體上最大的風險。

18年策略:以不變應萬變

我們先來分類:利率環境,美股高估,市場風格走向可能走向極端,這些都屬於系統性風險,其實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處理。之所以列出來,是我們在構建投資組合的時候,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週期類,重資產類的企業可能具有更好的利潤增長前景,但是如果考慮到風險因素,我們還是應該使得組合能適度分散一些,適當降低預期,加入一些宏觀環境相關性小,對利率不敏感的消費醫藥企業。我覺得按照250億市值投資擁有統一,阿哈利姆奶茶,老壇酸菜,湯達人,小茗同學等一系列品牌的統一,就是一個平衡風險的選擇。很難想像,經濟如果變差,大家連速食麵都捨不得吃。以200億不到,投資入股管理錦江之星,7天,維也納國際等品牌全國數幾千家酒店的錦江酒店,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難道經濟不好,那些狗男女就不去開房了?

我們真正應該全力應對的風險是業績不及預期的風險,這是唯一一個我們真的可以通過努力去克服的風險。如果一個公司的股價已經爛到了,只要業績沒有差到超預期,股價就能上漲,那麼這個公司的盈利目標,我認為要比已經高處不勝寒的好學生更容易實現。幸運的是,這種公司在港股目前數量還不少。

後記:

唉,人老了,真是越來越囉嗦。大概我的意思,今年的證券類資產配置,仍舊以港股為主,其中進攻的矛,以週期反轉的行業龍頭為主,如建材,信達。盾,則以長期被遺忘的消費股為主,比如錦江,澳博,統一。A股為輔,A股也要以業績反轉和白馬為主,比如太鋼不鏽。而中小市值的股票,除非真的有逆天的業績表現,否則可能仍舊性價比不佳。我的猜測是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我個人還建議大家未來幾年,高看國有企業一眼,因為要加強X的領導,必須做大做強國有企業。做大就要走出去,做強就要有利潤。過去,國企給人效率不高的印象,其實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為什麼一開始環保限產,國有企業就開始盈利?那麼過去究竟是誰在違規排放,低成本生產?

當輿論在讚美,中國宏橋通過自己發電,實現逆勢擴張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全世界只有少數國家居民電價比工業用電價格低?國家要削減產能,給中國鋁業等一條活路的時候,又是哪家有擔當的民營企業在瞞報產能?

民營企業勝利了,公知們也勝利,問題是民營企業統治天下和咱老百姓有什麼關係?請問他王健林家的資產可以無償劃轉以充實不足的養老保險嗎?(作者:非典型偽價值投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