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股市分析:炒作邏輯和價值邏輯!

炒作邏輯和價值邏輯真不是一個東西, 雖然很多時候兩者會互相影響。

情緒主觀而表像;價值理性而深刻。 兩者一旦共振產生的效果非常強大, 但是大多數時間兩者是不共振的, 情緒面在目前的市場還是起到主導地位。

說兩個板塊吧。

地產:地產這波由保利地產起的, 時間是2017-11-16左右, 中央經濟會議明確下放地產調控權利到地方是在2017-12-19左右。 所以看著這一波房地產是一個上漲趨勢, 但實際上邏輯是有演變過程的。 開始做保利的邏輯, 低市盈率疊加股價低位, 等到各二級城市調整政策放寬限購後,

邏輯演變成了2線房地產估值修復。 這才算是價值面上出了點邏輯, 這時候價值面的邏輯是這樣的:

想解決大城市病, 在城市超載, 短時間無法進一步發展的情況下, 只能降大城市的人口;

想要降大城市的人口, 就要把人口往二線城市引流;

想要把人口往二線城市引流, 就要做好二線城市的建設;

想要搞好二線城市的建設, 地方財政得有錢;

地方財政想有錢, 就得放寬購房政策。 因為土地的錢是最好拿的, 無本萬利。

新華社的文章裡說目前不是調控鬆綁, 是精准調控, 你說了算, 的確也沒錯。

拿廊坊來說, 從限購政策上說, 非本地戶籍社保滿三年限購一套房;但是從城市發展上說, 新機場就在那, 新機場的建成將起到一個很強的引流作用。

國家原本對北京周圍城市的發展目標就是讓其成為新的載體, 疏緩北京的壓力。

從長遠看廊坊目前的限購, 和國家的目標, 是不是矛盾?

所以限購是暫時的, 是降溫防炒作, 而未來的鬆綁是一定的。

其實任總的講話說的很清楚了:

承載區域的代表, 一個是河北, 一個是廣東。 一個有雄安, 有新機場, 有城際高鐵;一個有粵港澳大橋。

所以榮盛發展、華夏幸福、招商蛇口該漲麼?該漲。 地產真正走出價值邏輯, 是這兩天;前面漲的, 是低估值。 因為前面已經漲的太高, 導致新華社一潑冷水, 今天就跌了, 就調整了。

地產前面沒抓住泰禾, 沒抓住保利, 正常麼?我覺得正常。 因為我也沒看懂他漲的是什麼。

這又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如果前面這麼高的漲幅不是出在價值面,

那是什麼支持股價上漲的呢?是情緒面, 是市場對房地產的興趣。 炒作邏輯和價值邏輯, 真不是一個東西。 低位的板塊, 市場感興趣, 就能漲。

鋼鐵:以韶鋼松山為例, 廣東2017年9月30日螺紋鋼的價格是4300元/噸, 2017年12月29的價格是5070元/噸, 現在的價格是4270元/噸。

三季報業績17.5個億, 全年業績25個億, 為什麼低於預期?其實拿現貨價推演一下也能發現, 10~12月廣東鋼材平均價格比7~9月高的多, 三季報17.5個億, 全年業績不是要爆炸嗎, 25個億報出來是不是在搞事?不是的, 因為人家把能計提的, 都計提了。 早在三季報預披露後, 韶鋼已經發現今年業績炸裂這個事實, 所以直接就把資產減值損失搞了2個億, 需要做報廢處理的,

抓緊搞掉, 平今年的利潤, 明年輕裝上陣。

所以年報藏不藏利潤, 可想而知, 也不能叫藏利潤, “平滑利潤”。 比如有些淘汰的高爐設備, 早晚要報廢, 今年不確認, 計提折舊也行;今年確認, 計提損失也行。

但是我們知道, 即使以今天4270元/噸的價格算韶鋼目前的經營狀況, 也是相當好的。 因為17年三季報時現貨價就是這個水準。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這些推測都是對的, 為什麼股價走勢不漲反跌呢?

因為這些都是價值面的, 不是情緒面的。 冬儲季未到來之前, 現貨價在跌, 期貨價沒有走高, 市場情緒就不支持上漲, 市場不會跟你算南方鋼企的利潤, 市場就看鋼材價格, 鋼材價格漲了, 有業績, 地方建設有需求, 共振了, 炒一波;鋼材價格跌了,

市場就不願意搭理。

在情緒面上, 市場不會觀察廣東的固投和拿地數每年都在增長, 而韶鋼的鋼材銷量僅僅占廣州市場的10%, 高爐煉鋼的成本優勢, 焦炭的自給優勢, 在高利潤、高財務杠杆情況下每股淨資產的優越彈性。

炒作邏輯和價值邏輯真不是一個東西。

看到韶鋼的走勢, 我認為週期股的主流行情, 結束了。 因為韶鋼是南方鋼企的一個代表。

新鋼、方大特鋼、三鋼閩光的業績還沒出來, 希望可以超預期。 但是在價值面良好的情況下, 我並沒有看到市場對週期股有濃厚的興趣, 這與房地產、區塊鏈有著強烈的對比, 也跟現貨價、期貨價的走勢不無關係, 也是冬儲之前的年報行情與半年報行情、三季報行情最不同的地方。

什麼時候這片區域刮起市場情緒的風?還要磨,還要觀察,還要等待。(作者:仰_山)

什麼時候這片區域刮起市場情緒的風?還要磨,還要觀察,還要等待。(作者:仰_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