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分析:什麼時候賣出招商銀行?

前幾日聊天, 有朋友問我打算什麼時候賣出手裡的股票, 我不假思索地就說出了教科書式的答案:一是, 企業基本面變差;二是估值過高或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這種答案, 初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 但實際執行起來, 才會發現無從下手, 基本面是短暫變差還是趨勢性走壞?什麼樣的估值算高, 對應什麼價格?

就像大道理很容易被人講得頭頭是道, 但不真正做一遍, 永遠都不會知道書本與現實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股市裡有句話, 叫作會買的是徒弟, 會賣的是師傅, 因為賣出的一刻, 所有的收益才會真正兌現,

一刻沒落袋為安, 你看到的收益不過是紙面富貴。 但話說回來, 即使賣出賺錢了, 只要還呆在股市, 成敗依然未可知, 最難得是駛得萬年船, 所以保守、複利才如此被投資者推崇。

扯得遠了點, 最近經過一段時間調整, 銀行股重拾走勢, 剛好今年有計劃在招行高估的時候切換到興業, 所以就拿招行聊聊自己的看法, 進而量化自己的賣出計畫, 以便更好指導將來的操作。

銀行股, 個人最看重的指標始終是ROE, ROE直接反應公司的質地, 除此之外, 買入時主要看PB, 因為淨資產可以提供安全墊, 有這個保底, 即使買入馬上被套也不會慌張;賣出時更看重PE, 市場火爆時, 通常銀行的盈利能力也會處於中短期的高點, 如果這時的估值還明顯高於合理的盈利能力,

就應該考慮賣出。

預計2017年招行的每股淨利潤大概2.75-2.8元, 樂觀點, 按2.8元算, 以2018.1.17的收盤價31.69計算, 市盈率約11.3倍。

招行上市以來, PE的高點出現在2007年, 接近47倍的市盈率, 當時市場一片人聲鼎沸, 仍有不少聲音認為“估值合理, 有長期投資價值”......後來股價飛流直下, 這十年來, 銀行股幾乎在不斷殺估值, 一直殺到2014年底, 這幾年, 銀行股的估值才逐漸修復, 在我看來, 2015年至今不過是一波波瀾壯闊估值修復行情的序幕, 好戲才剛開始, 高潮還在後面(跳跳大神, 請自行忽略)。

因為一直殺估值, 2010年以來, 招行的市盈率就沒上過20倍, 目前的11.3倍, 放在這張圖裡, 已經不算低了。 因為熊得久了, 不少投資人認為銀行股的合理PE應該在15倍, 這也是全世界主流銀行股的估值水準。

考慮到中國經濟的高成長性、中國銀行業經營的壟斷性和保守型, 我認為可以給國內優秀銀行20倍的市盈率, 如果超過25倍, 長期投資者就該考慮等等再買了。

相比2016年, 招行2017年每股收益增幅約12%, 考慮到招行2017計提的撥備比較充分, 隱藏了部分利潤, 未來的2-3年, 隨著不良雙降和極有可能的加息, 不防大膽樂觀一點, 以15%的複合增長率估算2018, 2019, 2020的每股淨資產:

2018:每股收益3.2元, *15PE= 48, *20PE = 64, *25PE = 80

2019:每股收益3.7元, *15PE= 55.5, *20PE = 74, *25PE = 92.5

2020:每股收益4.3元, *15PE= 64.5, *20PE = 86, *25PE = 107.5

以目前招行不到32的收盤價看, 距離2020年64.5元的合理估價仍有100%左右的上漲空間, 持有是沒什麼問題的, 至於要不要換成估值低得多的興業, 就見仁見智了, 考慮到目前我個人招行倉位不到興業的一半, 更重要的是招行估值並不高,

所以這部分招行我會繼續持有。 如果一直達不到15PE估值怎麼辦?那就慢慢等, 分紅繼續買入。

如果2018年內, 招行的估價到達64元附近, 我會積極尋找估值相對更低的個股搬過去, 比如興業, 搬磚不是為了增加收益, 而是降低風險;如果瘋長到80, 無論有沒有找到更低估的品種, 直接賣出。

以上為個人操作計畫, 僅為個人投資記錄。 (作者:踏月無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