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股市學堂:估值的意義!

我入市接近一年, 一開始買了兩隻股, 中國平安和招商銀行。

買入中國平安的原因是聽說這是“藍籌股”, 漲跌不大。 我心想我這剛開始, 目標就是跑贏餘額寶, 別虧了就行, 還是個保險公司, 雖然我很討厭跟我推銷保險, 但是陸家嘴一群除了保險就是銀行, 估計是掙錢的公司, 35塊買了點。

買入招商銀行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工資卡是招行的, 後來又辦了信用卡。 我心想招行肯定掙我錢了, 我得反過來做股東薅羊毛。

不過後來平安招行橫盤, 我給賣了。

抄過一段時間作業, 那時候何大買白酒、華域、萬華, 買白酒的時候啥也不懂,

47的五糧液我還能虧了;抄華域的時候我想看看這公司到底幹啥的, 開始了我不無腦抄作業的頭。 何大算是我投資開始的一個啟蒙老師, 他還推薦過一些書, 具體講解買賣的邏輯。

其間看過《窮爸爸富爸爸》知道了要買資產而不是負債;研究過一段時間高拋低吸, 看了利莫弗爾的《大作手回憶錄》, 沒看完, 感覺這是個小說;學過MACD, 瞭解過蠟燭圖, 感覺不靈, 說的挺有道理, 但是一想這不就是基於過去的統計學結論麼, 用過去預測未來肯定不靠譜;讀完之後感覺很通透, 投資不就是這樣麼, 這才有邏輯。

後來就迷戀於分析行業的特點, 分析行業中公司的競爭優勢, 分析簡單的財報, 給出具體的估值, 買回了平安、銀行、華域。

從華域開始, 我喜歡給我的標的一個具體的估值, 2017年我給華域的估值是24元, 這算價值中樞, 結合股息率、成長性、行業以及競爭格局給出的目標價, 也完全遵守自己的目標價進行了買賣, 本著不掙最後一個銅板的思想, 在24元清倉了華域, 何大離場的很早, 我覺得何大的操作太頻繁了, 不適合我, 我也不懂為啥這個點買那個點賣。

後來就迷戀於各種估值的方法, PE PB PEG PS DCF等等等等, 我覺得投資不就這麼簡單麼, 無論是橫向比較估值還是縱向分析盈利現金流估值, 都是有跡可循的。

格力按照PE對標大金打個8折, 銀行再怎麼說也不能破淨吧, 這不是撿了大便宜麼, 用8毛買了一塊的淨資產, 破產了清算我還是掙錢的。 。 。

後來我明白了估值不需要精確,

尤其是金融企業, 淨資產 內含價值等等等等都是一系列會計準則和精算假設下的結果, 當期利潤也是可以調節的, 還有像格力一樣的蓄水池, 很難看的清有多深, 地產行業利潤後置也是需要深入分析的。 我意識到估值, 只需要一眼胖瘦。

低估只是買入的原因之一, 估值不是賣出的主要標準, 依照估值賣出, 一定會犯形而上學的錯誤, 太過於孤立、靜止和片面。

優秀的企業是陪它一起成長, 也無法給出一個具體的估值。 今年可以這麼估, 明年業績增長了又得重估。

1. 估值其實是一個非常主觀的判斷,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期待和標準

2. 估值其實總有一種賺股價向價值靠攏的波動的錢, 但是價值不是估出來的,

研究一個企業的價值並不能真實的量化, 這就是投資的魅力所在

3. 低估是買入的核心邏輯, 達到估值不是賣出的邏輯, 只要不是明顯超出合理價值。 投資不是簡單線性的思維, 是在不確定中尋找確定性, 但是這個確定性不是靠量化來衡量的。

對於貴州茅臺(SH600519), 未來一定可以帶來持續的現金流;對於格力電器(SZ000651), 護城河要差一些, 但是企業的管理層和員工的拼搏精神是其重要的護城河, 未來也一定能帶來豐厚的分紅;對於中國平安(SH601318), 雪道又長又寬, 銷售的能力越來越清晰和強大, 狼性的企業文化取決於個人的理解。 這些企業, 都是值得長期陪跑的。

當然可以按照PEG和PE給茅臺一個估值, 可以比對美的大金給格力20PE,

可以按照nEV或者EV+nNEV給平安一個估值, 可以按照DCF給水電、白雲機場一個估值。

但是真正優秀的企業, 護城河和雪道能持續給我們帶來正向現金流和持續有盈利增長的企業, 值得我們長期陪跑。 跳出了按照估值賣出的框框, 我覺得選擇的方向又開闊了一些。 (作者:Donny咚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