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普洱茶樹原來是有這些分類

陳曉雷, 雲南非著名茶人, 喜馬拉雅普洱茶特約講師

十餘年時間奔波在雲南各大茶山上, 實戰經驗相對豐富

以現實的經驗來談談普洱茶, 與大家分享專業的普洱茶知識和品鑒方法

正是上茶山的好時節, 一不注意, 茶山已滿是茶人, 為的是第一時間採摘到新鮮的茶葉, 為的是第一時間品到第一口春茶, 可是茶友知道有關於普洱茶樹的分類嗎?知道茶樹是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的嗎?

按“型”分類

這種分類性狀為樹型, 主要以自然生長情況下植株的高度和分枝習性而定, 分為喬木型(古樹和大樹)生長期大約為200年到1000年以上, 小喬木型(小樹或矮化樹)生長期大約在50年至200年, 灌木型(也叫臺地茶, 主要生長在低海拔地帶)無明顯主幹, 種植期短, 50年以下。


按“類”分類

大葉類:葉長10cm以上, 大約的變異範圍在10至26cm, 葉寬4cm以上, 主要生長在熱帶雨林和亞熱帶, 雲南普洱茶區域約占64%左右

中葉類:葉長7-10cm, 葉寬約3-4cm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和部分熱帶, 雲南普洱茶區域占35%左右。

小葉類:葉長7cm以下, 葉寬3cm以下, 主要生長在亞熱帶如雲南猛臘象明的倚邦和曼松等約占1%以下。

按“品種”來分

原生種(分類性狀為茶葉內質分類, 本地種, 古樹, 大部分雲南原生態老樹茶)變異種(紫芽茶等)、改良種。

按“性”分類

分類性狀為生態種植性狀及採摘狀況分類:栽培型、過度型、野生型。 栽培型是茶葉生產的主要原料來源, 長年採摘, 過渡型是由栽培型荒放後, 長期不再採摘的茶樹, 野生型是不採摘或很少採摘的原生態野茶樹。

按“發芽期”分類

早芽種:發芽期早, 頭茶開採期活動積溫在400攝氏度以下(緯度決定溫度, 越南越早, 所以西雙版納要早其它地方10-20天)。

中芽種:發芽期中等, 頭茶開採期活動積溫400攝氏度-500攝氏度之間。

遲芽茶:發芽期遲, 頭茶開採期活動積溫500攝氏度以上。

十幾年的經驗和經歷, 讓我見證了普洱茶從落末到興起再到現在平穩的狀態。 請大家要相信, 好茶葉一定是出自工藝和生態。

加上:

茶人陳曉雷推薦

守興昌茶藝師董董個人號, cr39999。

專業的普洱茶沖泡和品鑒方法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