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買醫院!市值千億的康美藥業為何看中湖北通城?

《支點》記者 李章穎

1月10日, 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康美藥業”, 股票代碼:600518.SH)發佈了關於在湖北省通城縣設立康美醫院投資(通城)公司(下簡稱“醫投公司”)的公告。

公告顯示, 康美藥業擬投資10.8億元, 持股該公司80%股份, 而通城縣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城縣人民醫院、通城縣人民政府三方將以實物出資, 入股20%。

市值千億的康美藥業為何投資通城?

合作雙方有何優勢

此次投資方康美藥業大有來頭。

康美藥業成立於1997年, 2001年上市, 是以中藥飲片、化學原料藥、化學藥製劑生產為主導, 集藥品研發、生產及藥品、醫療器械行銷於一體的醫藥公司。

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近日發佈的中國上市公司市值500強榜單顯示, 44家醫藥保健行業中, 康美藥業以1112億元位居榜單第二。

據其財報顯示, 公司2017年第三季度營收195.15億元, 同比增長18.59%, 淨利潤31.43億元, 同比增長21.52%。

從收入構成看, 藥品貿易在康美藥業的營收板塊中占比42.1%,

中藥材貿易占比36%, 醫療器械、保健產品、物業租售及其他共占比21.9%。

而此次簽署合作的通城縣, 則有悠久的中藥種植歷史。

通城縣位於湖北省東南部, 隸屬咸寧。 由於位於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交界處, 中藥材資源豐富, 加之有較強的中藥製藥基礎, 醫藥流通網路遍佈全國, 素來有“江南藥庫”之稱。

在通城縣40萬人口中, 有3萬專業中醫藥行業從業者。 並有預估稱, 預計2021年通城縣中醫藥產業將達到300億元產值。

根據公告, 此次康美藥業將以通城縣人民醫院為基礎, 投資10億元建設三甲綜合醫院“康美通城人民醫院”。

通城縣人民醫院本身是二級甲等醫院, 年門診45萬人次, 住院4.2萬人次, 手術9000餘例, 預計2017年未經審計收入達到3.41億元。

而此次合作中的“康美通城人民醫院”, 將整合周邊土地資源, 對醫院基礎設施進行改擴建, 建成輻射周邊縣市的區域醫療健康中心。

康美的邏輯

值得注意的是, 本次投資醫院屬於康美藥業加碼投資通城縣。

早在2017年5月, 康美藥業就曾與通城縣達成合作, 投資湖北藥姑山中醫藥健康科技產業園。 該產業園是通城縣2017年中醫藥產業重點建設項目, 用地面積4.32平方公里。

康美藥業將產業園定位為“旅遊+產業”, 試圖將其打造成融合旅遊度假與康體養生的中醫藥產業園區。

1月9日晚間, 康美藥業還披露了在中藥領域的其他投資:擬在廣東雲浮、貴州銅仁兩地各投資1000萬元, 設立全資子公司。 根據公告, 雲浮康美公司將主要從事“南藥”系列標準制定,

康美銅仁公司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業務。

上述兩地同樣是國內重要中藥材產區。 康美藥業稱, 此舉有利於提升公司中藥飲片產品品質, 促進公司中藥材基地的標準化、規模化。

當前, 康美醫藥的中藥板塊可從田間地頭延伸到醫院藥房及藥店等領域, 上至藥材種植、藥材交易, 下至生產開發、終端銷售, 業務滲透至中藥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

就此次與通城縣的合作而言, 康美藥業在公告中稱, 這項投資“有利於整合優質資源, 加快公司醫療產業在華中片區的佈局”。

自2013年起, 康美醫藥曾先後將青海、甘肅、吉林、雲南等中藥材工業基地收入囊中。

分析人士指出, 作為起家於“華南”(廣東)的中醫藥大健康龍頭企業,

康美藥業從“東北”(吉林)、“西北”(青海、甘肅)、“西南”(四川、雲南重慶)、“華東”(安徽、上海), 再到此次“華中”(通城), 當前已完成全國各大區域的佈局。

藥企投資醫院不新鮮

事實上, 藥企“買”醫院的風潮早已有之。

2013年以來, 各路資本投資醫療機構蔚然成風, 醫藥企業如康美藥業、人福醫藥、複星醫藥、三諾生物等曾先後宣佈並購醫療機構。

2013年,康美藥業與梅河口市政府簽訂了醫療合作框架意向書,計畫整體收購梅河口市婦幼保健院、友誼醫院、中醫院三家醫院,後續將累計至少投入5億元。

2013年10月,複星醫藥子公司上海醫誠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資不超過6.93億元收購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有限公司共計60%的股權。

2014年10月,三諾生物宣佈出資2900萬元,收購慢性病管理單位北京健恒糖尿病醫院。

2015年10月,人福醫藥與宜昌市衛計委簽署合作協定,共同組建成立“醫院管理公司”,重組宜昌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資產債務。人福醫藥擬投資5億元,用於“醫院管理公司”註冊資本金及宜昌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資金。

2016年11月12日,海南海藥以3.4億元正式從武漢鋼鐵集團手中買下了鄂鋼醫院,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具有58年歷史的鄂鋼醫院正式加入海南海藥,同時實現了國企醫院身份的轉變。

有媒體統計,僅2015年至2016年2月,A股上市公司收購醫院案例達到31起,涉及金額近60億。而在2017年,有超過13家A股公司通過投資並購醫院或設立醫院數十家。

投資潮的背後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改革進入縱深階段,藥品監管政策不斷加碼。“醫保控費”、“藥占比”、“兩票制”等政策,使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而在以仿製藥為主、創新藥相對缺乏的大環境下,藥企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這樣的當口下,藥企收購醫院看中的正是醫院的盈利能力。

在國內藥品銷售市場上,醫院佔據了80%的管道份額,這對藥企至關重要。只要收購一家醫院,藥企自身的產品就有穩定銷路,相當於上下游產業鏈打通。

除此之外,政策開放也降低了藥企“進軍”醫院的門檻。

2013年10月,國務院公佈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凡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意見》還指出,在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務業達到8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2014年1月9日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加快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

在當前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並且提出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這也推動了不少藥企“進軍”醫院。

而新一輪醫改市場化則使公立醫院進入投資視野。

與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指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管理的醫院,不僅無償使用國家提供的土地、房屋、設備,每年有大量財政經費,還不用納稅。

“北京、上海公立醫院日常財政補助占每年收入比例的5%至8%,1500張床位左右的醫院,每年補助1億元左右。”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春林曾如此告訴本刊記者。

比起耗費大量時間新建醫院,將公立改制民營,被投資者視為捷徑——至少,在投資初期不必為人才和土地這兩大問題苦惱。

早在2013年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就表示,未來3至5年會出現醫院並購的大潮,並預測40%的公立醫院將被收購。

目前看來,這個大潮已經湧來。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收購公立醫院不是易事。

除了政府要面對輿論的壓力,醫院原有債務問題、退休與冗余人員安置、經費與財政補償、資產評估與道德風險,甚至醫務人員編制問題都是企業需要考慮的。

藥企和醫院“牽手”的結果,也許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我們才能知曉。

2013年,康美藥業與梅河口市政府簽訂了醫療合作框架意向書,計畫整體收購梅河口市婦幼保健院、友誼醫院、中醫院三家醫院,後續將累計至少投入5億元。

2013年10月,複星醫藥子公司上海醫誠醫院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擬出資不超過6.93億元收購佛山市禪城區中心醫院有限公司共計60%的股權。

2014年10月,三諾生物宣佈出資2900萬元,收購慢性病管理單位北京健恒糖尿病醫院。

2015年10月,人福醫藥與宜昌市衛計委簽署合作協定,共同組建成立“醫院管理公司”,重組宜昌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資產債務。人福醫藥擬投資5億元,用於“醫院管理公司”註冊資本金及宜昌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資金。

2016年11月12日,海南海藥以3.4億元正式從武漢鋼鐵集團手中買下了鄂鋼醫院,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具有58年歷史的鄂鋼醫院正式加入海南海藥,同時實現了國企醫院身份的轉變。

有媒體統計,僅2015年至2016年2月,A股上市公司收購醫院案例達到31起,涉及金額近60億。而在2017年,有超過13家A股公司通過投資並購醫院或設立醫院數十家。

投資潮的背後

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改革進入縱深階段,藥品監管政策不斷加碼。“醫保控費”、“藥占比”、“兩票制”等政策,使藥品生產經營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被壓縮。

而在以仿製藥為主、創新藥相對缺乏的大環境下,藥企尤其是上市公司都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這樣的當口下,藥企收購醫院看中的正是醫院的盈利能力。

在國內藥品銷售市場上,醫院佔據了80%的管道份額,這對藥企至關重要。只要收購一家醫院,藥企自身的產品就有穩定銷路,相當於上下游產業鏈打通。

除此之外,政策開放也降低了藥企“進軍”醫院的門檻。

2013年10月,國務院公佈的《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凡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止的領域,都要向社會資本開放”。《意見》還指出,在2020年左右,力促健康服務業達到8萬億元的市場規模。

2014年1月9日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加快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

在當前力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下,鼓勵各類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並且提出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這也推動了不少藥企“進軍”醫院。

而新一輪醫改市場化則使公立醫院進入投資視野。

與民營醫院相比,公立醫院指納入政府財政預算管理的醫院,不僅無償使用國家提供的土地、房屋、設備,每年有大量財政經費,還不用納稅。

“北京、上海公立醫院日常財政補助占每年收入比例的5%至8%,1500張床位左右的醫院,每年補助1億元左右。”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春林曾如此告訴本刊記者。

比起耗費大量時間新建醫院,將公立改制民營,被投資者視為捷徑——至少,在投資初期不必為人才和土地這兩大問題苦惱。

早在2013年時,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就表示,未來3至5年會出現醫院並購的大潮,並預測40%的公立醫院將被收購。

目前看來,這個大潮已經湧來。

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收購公立醫院不是易事。

除了政府要面對輿論的壓力,醫院原有債務問題、退休與冗余人員安置、經費與財政補償、資產評估與道德風險,甚至醫務人員編制問題都是企業需要考慮的。

藥企和醫院“牽手”的結果,也許只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我們才能知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