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妖貓傳|陳凱歌導演六年磨一劍建唐城,鼎盛絢爛是否轉瞬即逝?

最近影視圈被大家議論紛紛的莫過於陳凱歌六年磨一劍的《妖貓傳》。 說起陳凱歌, 12年前的“饅頭血案”, 讓曾經靠《霸王別姬》揚名國際的陳凱歌, 從神壇上驟然跌落, 隨後的《梅蘭芳》《趙氏孤兒》《道士下山》……不用說叫座, 就連叫好也聽不到了。 當年《無極》犧牲掉了陳凱歌半輩子的聲名, 這部《妖貓傳》, 又犧牲掉了六年的場景搭建和一棵一棵為電影而生的樹。 然而大多數觀眾看到的的只是視覺奇觀與宏大場面, 卻不知這背後隱藏的商業秘密。

《妖貓傳》拍攝基地位於湖北襄陽唐城, 為拍攝電影, 陳凱歌導演耗時6年, 斥資17億, 模仿唐長安城建造了一座唐城, 再現了盛唐風貌。 驚訝之余也合乎常理, 畢竟拍一部電影, 建一座城好像已經成了陳凱歌的習慣了, 曾經為了拍攝《荊軻刺秦王》, 陳凱歌在橫店影視基地建了座“秦皇宮”;為拍攝《趙氏孤兒》, 他打造了象山春秋戰國城;為拍攝《風月》,

他打造了上海車墩影視基地。 現在這些都是國內影視劇拍攝的主要基地, 讓人不禁懷疑, 陳凱歌導演是不是做地產開發的······

電影《妖貓傳》的原著是《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 日本作家夢枕貘用17年的時間完成此書。 影片講述了盛唐時期一段奇幻的淒美史詩。 癲狂詩人白樂天與仰慕大唐風采的僧人空海相遇長安, 卻意外觸發了橫跨三十年、有關王朝興衰的驚天之秘, 隨著各色人物一一登場、大唐繁盛絢爛與時代隱痛一一揭開, 一個被歷史紛亂掩蓋的真相也將浮出水面。 雖說影片鴻篇巨制過於失重, 案情昭雪急轉直下, 但是畫面品質不容置疑, 每一幀都十分有質感, 每一個群眾演員的服裝、配飾、妝容要仔細搭配,

片中的石階, 金碧輝煌的宮殿, 栩栩如生的壁畫。 劇照中的光影、色彩、構圖, 以及其中的元素和人物狀態, 無一不表現出瑰麗濃厚的大唐韻味。 就連一個鏡頭還設計了八種光效, 這一點也得到了陳凱歌的夫人同時也是影片製片人的陳紅的印證:我們要求每一個鏡頭都要有它的空間縱深感。

每一幀都是藝術, 每一個鏡頭都精雕細琢, 電影可以說讓觀眾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 頗有夢回大唐的恢弘氣勢與瑰麗絢爛。

1 唐城與《妖貓傳》的誕生之路

01 種 樹:還原朝代氣氛的第一步

《妖貓傳》在湖北襄陽搭建的唐城是永久性的建築項目,

不像其他短期項目那樣只能靠移栽置景, 而是在挖地基佈局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植物生長的情況, 基礎框架搭建到一半的時候就引入了植被的栽種。 , 而種植每一棵樹工作人員都要跑上至少二萬步, 去遠近測量它與建築之間的位置, 思考這些樹如何在鏡頭中體現美感。 陳凱歌說:“我花費6年種樹, 等這些樹都長起來, 鬱鬱蔥蔥, 我要給大家一個真正的唐城。 ”

第一批大型樹木種下去後水土不服, 松樹的枯死率幾乎99%, 種到第三遍才枝繁葉茂了起來。 每棵樹運到之後都需要定位並確定朝向, 分獨植、片植、叢植, 比較大的樹還要從橋上、建築物上看全景中的位置, 即使是室內取景, 窗框就自成一格畫幅,簡單的室內陳設和室外的植物後景相映成趣,所以也要著重考慮樹的形態。

02 建 城:過去和未來同樣無法複製

真正的唐朝是個虛擬的概念,憑藉著現存的典籍資料與文物,加之一些文學上的理解,用百分之六七十的唐代元素,以不違背人們對唐朝的印象為基礎,建立起了一個符合大眾審美的、具有相對共識的唐代風格建築。

唐代建築具有巨大的出簷和舒展的屋面,大輪廓完整,氣質雄渾,再看門窗欄杆這些細處,裝飾永遠不會干擾建築的外輪廓線,也不會干擾大的比例關係,這是和明清建築最大的區別。為了配合拍攝,讓室內空間更加開闊,他們加大內部空間的跨度,但也警惕不為了追求宏大而突破了尺度。

影城雖然面積達到600畝,但要完整表現出90平方公里的長安城池並不現實。因此設計城牆的時候,沒有辦法像故宮那樣建一個西面的‘方墩子’,要在那樣一個狹小的環境裡取得空間最大值,就必須做相應的變化。後來的城牆只有一道,橫向和縱向上都呈弧形,最大可能化的拉伸了視覺效果。

03 上 色:感知與史實的中間值

基於影片呈現的色彩信息量與肉眼真實看到的具有差異性,而且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因此影片中大量色彩與敦煌壁畫色調相近,通過色彩調度的變化,展現了不同情節下的場景,如胡玉樓屬民間,色彩簡單,結構框架和木板都大面積用了木的本色,在梁和立柱之間的鋪作層上加了大量彩繪,貼近生活的同時展現了唐朝的繁榮盛世;安史之亂轉捩點之後,劇情急轉而下,雖依然華麗,卻有一種露出衰敗跡象的荼蘼感。

陳凱歌導演不只在建築等場景的營造上做到了極致,就連微小的器物,哪怕只是鏡頭一晃而過,都做到了逼真與準確,如此大體量的創作,能判斷主次、輕重緩急,還要注意細節錘煉,真可謂嘔心瀝血之作,場景畫面的展示如同一幅美景畫徐徐展開,遠勝過故事本身。

2背後的商業策略

首先選址在襄陽,不無道理。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唐朝文化絢爛之際,留下300多首歌詠襄陽的詩歌,歷代達官仕族、文人騷客,多出於此,從歷史文化底蘊來講,可以媲美西安、洛陽。在此建設唐城,更加增強了這座城市的唐文化氣息。

從城市文旅發展來看,2010年積極回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個襄陽"建設,特別是"文化襄陽"建設的發展戰略,投資45億元,全力打造襄陽唐文化產業園,力爭成為襄陽文化旅遊產業的龍頭企業。2012年,湖北省文化廳正式批復認定襄陽唐文化產業園,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鼓勵和支持的重點文化項目,並列入襄陽市"十二五"文化旅遊發展計畫。這就不難看出,唐城的建造以及《妖貓傳》的拍攝,正是影視+旅遊的打造之路,在將來規劃中,門票收入僅占總收入的20%,其他收入來歷於影視城附帶產物。

唐城因為《妖貓傳》而建立,卻為襄陽而存在,這背後表露的不只是唐城這一個影視旅遊地的發展,更是襄陽文化旅遊的未來規劃。17億的唐城,45億的唐文化產業園,都只是襄陽文化旅遊的小分支,但也是重要組成。除了唐城,襄陽還有漢城、三國城,這裡是被毛主席評價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33歲就定鼎天下——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是三國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漢城是襄陽文化旅遊之路上的有一大成就。位於中國襄陽棗陽市,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專案占地1800畝,規劃建築80萬平方米,是一個集漢代建築精華與古典園林景觀為一體的大型複古建築群,旨在通過對傳統“漢文化”的深度挖掘、現代化包裝、繼承推廣,推介中國“漢文化”品牌,打造“中國漢文化核心地標,華夏漢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漢文化旅遊目的地”。

可以看出,不管是唐城、唐朝文化產業園,還是漢城,背後都是文化旅遊的路子,都是為打造襄陽文化名城而建造。這也是支撐陳凱歌導演鉅資投入的原因了。

3對照橫店,唐城如何生存

唐城投入運營才不久,未來的路怎麼樣難以說清。當我們可以以國內著名影城橫店為例,預測唐城的命運如何。

橫店影視城,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而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

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華夏文化園、明清民居博覽城、夢幻穀、屏岩洞府、大智禪寺、紅軍長征博覽城、春秋·唐園、圓明新園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彙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

靈境20餘年的建設,橫店影視城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被美國《好萊塢》雜誌稱為"中國好萊塢"。

橫店作為影視旅遊的成功案例,目前已有有361家影視製作、節目購銷、設備與服裝道具租賃、電影院線與多廳影院等企業入駐橫店,入區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0億。在總的收入中,旅遊業占最大比例,單純依靠劇組拍戲的收入是不能支撐整體運轉的,通過影視拍攝吸打造影視效應,引遊客、粉絲、群演、藝人彙聚,衍生、延伸產業鏈,發展商業、培訓、娛樂、休閒等多種業態,打造形成多元化的產業模式,這才是龐大的影視基地屹立不倒的根本。唐城的發展也離不開這種模式。

在不斷創新、快速更新的旅遊業,影視旅遊已不算新鮮,未來唐城的發展之路到底是否順暢,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旅遊規劃

http://www.laiyelvyou.com/

窗框就自成一格畫幅,簡單的室內陳設和室外的植物後景相映成趣,所以也要著重考慮樹的形態。

02 建 城:過去和未來同樣無法複製

真正的唐朝是個虛擬的概念,憑藉著現存的典籍資料與文物,加之一些文學上的理解,用百分之六七十的唐代元素,以不違背人們對唐朝的印象為基礎,建立起了一個符合大眾審美的、具有相對共識的唐代風格建築。

唐代建築具有巨大的出簷和舒展的屋面,大輪廓完整,氣質雄渾,再看門窗欄杆這些細處,裝飾永遠不會干擾建築的外輪廓線,也不會干擾大的比例關係,這是和明清建築最大的區別。為了配合拍攝,讓室內空間更加開闊,他們加大內部空間的跨度,但也警惕不為了追求宏大而突破了尺度。

影城雖然面積達到600畝,但要完整表現出90平方公里的長安城池並不現實。因此設計城牆的時候,沒有辦法像故宮那樣建一個西面的‘方墩子’,要在那樣一個狹小的環境裡取得空間最大值,就必須做相應的變化。後來的城牆只有一道,橫向和縱向上都呈弧形,最大可能化的拉伸了視覺效果。

03 上 色:感知與史實的中間值

基於影片呈現的色彩信息量與肉眼真實看到的具有差異性,而且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因此影片中大量色彩與敦煌壁畫色調相近,通過色彩調度的變化,展現了不同情節下的場景,如胡玉樓屬民間,色彩簡單,結構框架和木板都大面積用了木的本色,在梁和立柱之間的鋪作層上加了大量彩繪,貼近生活的同時展現了唐朝的繁榮盛世;安史之亂轉捩點之後,劇情急轉而下,雖依然華麗,卻有一種露出衰敗跡象的荼蘼感。

陳凱歌導演不只在建築等場景的營造上做到了極致,就連微小的器物,哪怕只是鏡頭一晃而過,都做到了逼真與準確,如此大體量的創作,能判斷主次、輕重緩急,還要注意細節錘煉,真可謂嘔心瀝血之作,場景畫面的展示如同一幅美景畫徐徐展開,遠勝過故事本身。

2背後的商業策略

首先選址在襄陽,不無道理。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唐朝文化絢爛之際,留下300多首歌詠襄陽的詩歌,歷代達官仕族、文人騷客,多出於此,從歷史文化底蘊來講,可以媲美西安、洛陽。在此建設唐城,更加增強了這座城市的唐文化氣息。

從城市文旅發展來看,2010年積極回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個襄陽"建設,特別是"文化襄陽"建設的發展戰略,投資45億元,全力打造襄陽唐文化產業園,力爭成為襄陽文化旅遊產業的龍頭企業。2012年,湖北省文化廳正式批復認定襄陽唐文化產業園,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家鼓勵和支持的重點文化項目,並列入襄陽市"十二五"文化旅遊發展計畫。這就不難看出,唐城的建造以及《妖貓傳》的拍攝,正是影視+旅遊的打造之路,在將來規劃中,門票收入僅占總收入的20%,其他收入來歷於影視城附帶產物。

唐城因為《妖貓傳》而建立,卻為襄陽而存在,這背後表露的不只是唐城這一個影視旅遊地的發展,更是襄陽文化旅遊的未來規劃。17億的唐城,45億的唐文化產業園,都只是襄陽文化旅遊的小分支,但也是重要組成。除了唐城,襄陽還有漢城、三國城,這裡是被毛主席評價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33歲就定鼎天下——光武帝劉秀的故鄉,是三國故事的主要發生地之一。

漢城是襄陽文化旅遊之路上的有一大成就。位於中國襄陽棗陽市,由清華大學規劃設計,專案占地1800畝,規劃建築80萬平方米,是一個集漢代建築精華與古典園林景觀為一體的大型複古建築群,旨在通過對傳統“漢文化”的深度挖掘、現代化包裝、繼承推廣,推介中國“漢文化”品牌,打造“中國漢文化核心地標,華夏漢文化展示中心,世界漢文化旅遊目的地”。

可以看出,不管是唐城、唐朝文化產業園,還是漢城,背後都是文化旅遊的路子,都是為打造襄陽文化名城而建造。這也是支撐陳凱歌導演鉅資投入的原因了。

3對照橫店,唐城如何生存

唐城投入運營才不久,未來的路怎麼樣難以說清。當我們可以以國內著名影城橫店為例,預測唐城的命運如何。

橫店影視城,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而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

自1996年以來,橫店集團累計投入30個億資金興建廣州街·香港街、明清宮苑、秦王宮、清明上河圖、華夏文化園、明清民居博覽城、夢幻穀、屏岩洞府、大智禪寺、紅軍長征博覽城、春秋·唐園、圓明新園等13個跨越幾千年歷史時空、彙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視拍攝基地和兩座超大型的現代化攝影棚。

靈境20餘年的建設,橫店影視城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被美國《好萊塢》雜誌稱為"中國好萊塢"。

橫店作為影視旅遊的成功案例,目前已有有361家影視製作、節目購銷、設備與服裝道具租賃、電影院線與多廳影院等企業入駐橫店,入區企業的年營業收入已超過20億。在總的收入中,旅遊業占最大比例,單純依靠劇組拍戲的收入是不能支撐整體運轉的,通過影視拍攝吸打造影視效應,引遊客、粉絲、群演、藝人彙聚,衍生、延伸產業鏈,發展商業、培訓、娛樂、休閒等多種業態,打造形成多元化的產業模式,這才是龐大的影視基地屹立不倒的根本。唐城的發展也離不開這種模式。

在不斷創新、快速更新的旅遊業,影視旅遊已不算新鮮,未來唐城的發展之路到底是否順暢,還需我們拭目以待。

旅遊規劃

http://www.laiyelvyou.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