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27歲蘇寧的“三個夜晚”

[釘科技綜述]27歲的蘇寧又要換名字了。 此時, 距離上一次更名, 還不到5年。

2013年, 為了推進線上線下融合, 打造“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的“雲商”模式,

蘇寧第一次更改公司名稱, 從“蘇寧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蘇甯雲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以進一步匹配適應公司經營範圍和商業模式的改變。

對於轉型中的蘇寧而言, 過去的5年中, 最關鍵的或許是2013年2月19日的那個晚上, 當公告發佈, 未來多年的路徑基本被選定, 後面要做的, 無非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5年後, 同樣是一個晚上。 2018年1月14日晚間, 蘇甯雲商發佈公告稱, 計畫將“蘇甯易購”這一蘇甯智慧零售的品牌名稱升級為公司名稱, 以便“統一企業公司名稱與管道品牌名稱, 突出智慧零售主業, 進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及美譽度。 ”

以智慧零售為核心, 架構起八大產業板塊, 1990年, 辭職前的那天晚上, 張近東或許並沒有想過,

蘇寧會達到這樣的規模, 而這種成長, 好像只是經過了“三個晚上”。

第一夜

1984年, 張近東大學畢業, 在一家國企謀得了一份文員工作, 月薪55.7元。

國企, 代表一份穩定的工作, 55.7元的工資, 略高於當時的部分中學教師(50元), 如果不考慮物價, 僅看工資變化, 大概是2015年的4500元左右。 有人曾這樣寫道:“1984年, 那時候很少人出外打工, 有手藝的人給農戶幹活包生活, 每天2元, 豬肉價格大概1.7元每公斤, 糧食價格大概0.3元每公斤。 ”

在那個年代, 對於一個剛畢業的年輕人而言, 或許“穩定壓倒一切”, 至少剛邁出校門的那一刻應該是這樣的, 畢竟, 誰的青春不迷茫呢?

張近東沒能等到他與第一份工作的“七年之癢”。 1990年12月26日, 他辭掉之前的工作, 以10萬元自有資金, 在南京寧海路60號租下200平方米兩層樓的門面房,

取名為蘇寧交家電, 專營空調。

不知道辭掉工作的前一天晚上, 張近東有沒有輾轉反側, 如果此前已經有了比較完整的規劃, 年輕的張近東或許會憧憬下未來, 也可能給自己平添一份壓力。 “井無壓力不出油,

人無壓力輕飄飄”, 是那個年代的金句之一, 影響至今。 那個年代的人大抵更相信信仰的力量, 哪怕只是一句話。

無論是興奮, 還是緊張, 睡不著都是有可能的, 那是一個重要的夜晚, 因為蘇寧要誕生了。

之後, 賣空調的蘇寧交家電在南京風聲水起。 1996年, 蘇寧做了他的第一次轉型, 隨著生產廠家的管道革命, 從“批發重心”轉向“零售重心”;1999年, 從單一的空調經營轉向綜合家電經營, 繼而按商業零售模式改造蘇寧, 做家電連鎖大賣場。

再往後, 便是全國擴張。 直到2004年7月21日, 蘇寧電器在深交所上市。 這是“第二夜”的伏筆。

第二夜

1999年, 蘇寧電器開始了電子商務研究, 馬雲在這年創辦了B2B網站“阿裡巴巴”, 按照歷史演繹的規律, 蘇甯與阿裡這兩條“平行線”終會產生交集,

時間或早或晚。

當然, 彼時, 馬先生與他的阿裡十八羅漢還在憧憬未來、加油苦幹的階段:1999年2月20日, 年初五, 在一個叫湖畔花園的社區, 16棟三層, 阿裡巴巴初創成員十八個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動員會, 環境被描述為“屋裡幾乎家徒四壁, 只有一個破沙發擺在一邊, 大部分人席地而坐”。

2005年, 蘇寧組建B2C部門, 開始自己的電子商務嘗試。

2009年蘇寧電器網上商城全新改版升級為蘇甯易購, 進入試運營階段。

2010年2月1日“蘇甯易購”正式對外發佈上線。 這一年, 蘇寧也被外界看成了資本市場的一個範本:有資料顯示, 蘇寧連續5年淨利增幅超48%, 其總股本在2010年增至70億股, 增長75倍, 總市值700多億元, 增長35倍。

三年後, 蘇寧改名了。

在2月19日晚間的公告中, 蘇寧方面表示:“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的零售模式將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我們稱之為‘雲商’模式。 ”蘇寧方面稱,將逐步探索線上線下多管道融合、全品類經營、開放平臺服務的業務形態。公司經過多年經營積累,已經構建了面向內部員工的管理雲、面向供應商的供應雲以及面向消費者的消費雲,並逐步推進“雲服務”模式的全面市場化運作。

那個晚上,相較于緊張,張近東或許更多的是興奮,抑或是平靜,因為對於轉型,張近東已有定計。

2012年3月兩會期間,張近東曾透露,要把蘇寧電器中的電器兩個字去掉”,自此,蘇寧電器“去電器化”、“超電器化”的戰略落地已經公開提上日程。張近東稱,蘇甯已從傳統家電拓展到全品類,公司名字裡的“電器”概念,已無法容納現有業務。

邊界,是用來打破的。2016年,蘇寧坐擁商業、地產、金融、文創、體育、投資等六大產業板塊。這是“第三夜”的伏筆。

第三夜

從2015年開始,蘇寧線下門店統一更名為“蘇甯易購”,完成了線上線下品牌統一。 2017年,蘇甯轉型成效凸顯,線上業務發展同時,將互聯網技術及資源整合到線下管道,升級線下各種業態,實現線上線下O2O融合運營,形成了蘇甯智慧零售模式。

智慧零售,是“第三夜”的另一個伏筆。

2017年3月9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近東,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未來零售發展做了題為《大力推動實體零售向智慧零售轉型》的大會發言,明確提出未來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智慧,首先體現在了對消費者的感知上。蘇甯易購通過大資料分析,進行使用者畫像,並和廠家溝通生產了一大批符合用戶期望的商品。

例如,通過調研20多歲年輕人的喜好,蘇寧的團隊和小米進行研討,希望定制一款1500價位左右的手機,依託大資料,確定這款手機需要什麼樣的功能和配置,“要求甚至細緻到整手機的顏色、面板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隨後,小米4S問世。憑藉著對用戶的精准調研和用戶通電的把握,這款手機上市僅1個月,銷量已經突破30萬台。此後,小米又和蘇甯合作,聯合發佈了紅米pro、小米5C等多款產品。

其次,就是管道策略。從線下業務起家,線上管道佈局可以說是蘇寧近幾年來的重點工作,而在目前,蘇寧更加注重線上線下融合。

通過互聯網技術在門店的運用,蘇甯易購網站、手機APP和蘇甯易購門店已可以無縫對接,互聯網產品落地在蘇甯易購門店,在門店端消費者可以體驗到互聯網商品。蘇甯易購雲店內擁有各類場景體驗專區,彌補了線上無體驗、無場景,“看不見、摸不著”的弊端。線上的消費者可以體驗到線下門店的終端服務,比如,消費者線上上蘇甯易購選購產品,遇到相應的問題無法解決時,可以直接在頁面中選擇蘇寧V購進行預約,並且到最近的門店去進行產品體驗。

有資料顯示,從1990年至2015年,蘇寧共計售出家電約11.25億台,這意味著,平均下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擁有一台蘇寧出售的家電。這也表明,憑藉線上下的積累和優勢,以及線上的流量獲取,蘇寧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能夠提供消費者更貼心的服務,從而為合作夥伴創造更多機遇和價值。

隨著智慧零售的逐步落地,蘇寧,再次改名。這便有了開頭的那段晚間公告。從管道融合到名稱融合,這是蘇寧的新起點。隨之而來的是物流和技術板塊的獨立,蘇寧的產業板塊增至八個。

不知道,這又會是一個怎樣的“伏筆”呢?

人都有路徑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企業同樣如此。不過,蘇寧在用他經歷過的“三個夜晚”表明,所謂的既定路線,一旦產生限制,就必要要被打破。別人的眼光不重要,你把事情做成什麼樣子才重要。有時候,適合比堅持更重要。(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蘇寧方面表示:“我們認為未來中國的零售模式將是‘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我們稱之為‘雲商’模式。 ”蘇寧方面稱,將逐步探索線上線下多管道融合、全品類經營、開放平臺服務的業務形態。公司經過多年經營積累,已經構建了面向內部員工的管理雲、面向供應商的供應雲以及面向消費者的消費雲,並逐步推進“雲服務”模式的全面市場化運作。

那個晚上,相較于緊張,張近東或許更多的是興奮,抑或是平靜,因為對於轉型,張近東已有定計。

2012年3月兩會期間,張近東曾透露,要把蘇寧電器中的電器兩個字去掉”,自此,蘇寧電器“去電器化”、“超電器化”的戰略落地已經公開提上日程。張近東稱,蘇甯已從傳統家電拓展到全品類,公司名字裡的“電器”概念,已無法容納現有業務。

邊界,是用來打破的。2016年,蘇寧坐擁商業、地產、金融、文創、體育、投資等六大產業板塊。這是“第三夜”的伏筆。

第三夜

從2015年開始,蘇寧線下門店統一更名為“蘇甯易購”,完成了線上線下品牌統一。 2017年,蘇甯轉型成效凸顯,線上業務發展同時,將互聯網技術及資源整合到線下管道,升級線下各種業態,實現線上線下O2O融合運營,形成了蘇甯智慧零售模式。

智慧零售,是“第三夜”的另一個伏筆。

2017年3月9日,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張近東,在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就未來零售發展做了題為《大力推動實體零售向智慧零售轉型》的大會發言,明確提出未來零售就是智慧零售。

智慧,首先體現在了對消費者的感知上。蘇甯易購通過大資料分析,進行使用者畫像,並和廠家溝通生產了一大批符合用戶期望的商品。

例如,通過調研20多歲年輕人的喜好,蘇寧的團隊和小米進行研討,希望定制一款1500價位左右的手機,依託大資料,確定這款手機需要什麼樣的功能和配置,“要求甚至細緻到整手機的顏色、面板等各個方面的要求”。隨後,小米4S問世。憑藉著對用戶的精准調研和用戶通電的把握,這款手機上市僅1個月,銷量已經突破30萬台。此後,小米又和蘇甯合作,聯合發佈了紅米pro、小米5C等多款產品。

其次,就是管道策略。從線下業務起家,線上管道佈局可以說是蘇寧近幾年來的重點工作,而在目前,蘇寧更加注重線上線下融合。

通過互聯網技術在門店的運用,蘇甯易購網站、手機APP和蘇甯易購門店已可以無縫對接,互聯網產品落地在蘇甯易購門店,在門店端消費者可以體驗到互聯網商品。蘇甯易購雲店內擁有各類場景體驗專區,彌補了線上無體驗、無場景,“看不見、摸不著”的弊端。線上的消費者可以體驗到線下門店的終端服務,比如,消費者線上上蘇甯易購選購產品,遇到相應的問題無法解決時,可以直接在頁面中選擇蘇寧V購進行預約,並且到最近的門店去進行產品體驗。

有資料顯示,從1990年至2015年,蘇寧共計售出家電約11.25億台,這意味著,平均下來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擁有一台蘇寧出售的家電。這也表明,憑藉線上下的積累和優勢,以及線上的流量獲取,蘇寧在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能夠提供消費者更貼心的服務,從而為合作夥伴創造更多機遇和價值。

隨著智慧零售的逐步落地,蘇寧,再次改名。這便有了開頭的那段晚間公告。從管道融合到名稱融合,這是蘇寧的新起點。隨之而來的是物流和技術板塊的獨立,蘇寧的產業板塊增至八個。

不知道,這又會是一個怎樣的“伏筆”呢?

人都有路徑依賴,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了一條不歸之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輕易走不出去。企業同樣如此。不過,蘇寧在用他經歷過的“三個夜晚”表明,所謂的既定路線,一旦產生限制,就必要要被打破。別人的眼光不重要,你把事情做成什麼樣子才重要。有時候,適合比堅持更重要。(釘科技原創,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