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電影」|《無問西東》藏著“中國風骨”:英雄就安息在南京

【推薦】

電影《無問西東》正在熱映, 雖然電影口碑兩極分化, 但片尾“七分鐘讀懂中國風骨”的彩蛋, 著實震撼到了所有的觀眾。 其實看完全片你會發現,

除了這7分鐘, 電影裡還藏著很多“中國風骨”的彩蛋, 很多一晃而過的人物和畫面, 都可以追溯出真實歷史。 其中, 王力宏扮演的飛虎隊飛行員沈光耀, 其原型是沈崇誨烈士, 在南京航空烈士公墓就有他的墓碑。

作者:孔小平

片尾的這7分鐘,

將大家如雷貫耳的歷史人物一一呈現, 大家的觀影情緒被推向最高點。 具體來說, 這些在影片中悄然出現、被人熟知、做出過傑出貢獻的歷史名人, 在片尾被一一介紹的有:梁啟超、聞一多、朱自清、錢鐘書、鄧稼先、錢穆、馮友蘭、王國維、梁思成、梁啟超、陳寅恪、袁複禮等。 每一個人物名字和照片出現, 就會引來觀眾一次默念和掌聲, 而且這也一再點題——這些大師在他們的時代, 也和今天許許多多普通人一樣, “追求內心的真實, 願心之自由, 共天地俊秀”。

人們看完電影后很想去重溫那些曾真實存在的人和事, 為了拍攝《無問西東》, 其團隊在14個月裡看了百萬字的文獻和17萬張照片, 從歷史還原角度來看, 確實誠意滿滿。

兩個人物

王力宏扮演的沈光耀:原型名叫沈崇誨, 殉國時才27歲片中王力宏扮演的“飛虎隊”飛行員沈光耀, 最後駕駛飛機與日本軍艦同歸於盡, 看哭很多觀眾。

記者瞭解到, 這個角色的原型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沈崇誨, 他1911年出生, 湖北武昌人, 祖籍江蘇江甯, 家庭富裕, 是那個時代的“高富帥”。 父親沈家彝是中國著名大法官, 曾是上海特別市高等法院院長。 老牌演員米雪在片中扮演他的母親, 歷史上沈崇誨的母親善良博學, 不僅教他識字、算術、寫作, 還經常給他講岳飛、文天祥等英雄的故事。 1937年7月7日, 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 沈崇誨加入抗戰行列。 8月19日, 沈崇誨奉命轟炸敵艦, 後來他沒有炸彈可投, 且飛機突發故障難以返回基地, 當時他可以選擇跳傘逃命,

但他瞄準其中一艘日本船艦後極速而下, 與日艦同歸於盡。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裡, 沈崇誨烈士的碑文如下:沈崇誨, 中尉飛行員烈士, 湖北武昌人。 中央航校三期畢業, 任空軍二大隊九隊分隊長。 1937年8月19日, 于上海白龍港洋面駕機撞沉日艦, 英勇殉國, 時年二十七歲, 追贈為上尉。

另外, 電影中王力宏加入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 還有一個更響亮的名字“飛虎隊”。 《無問西東》裡有一位美國飛行隊軍官, 此角色的原型人物正是“飛虎隊”指揮官陳納德, 影片也還原了他們當時在西南聯大招募飛行員的場景。

祖峰扮演的梅貽琦:形神並茂, 刻畫出大師風骨

清華校史、西南聯大校史乃至中國學術界, 梅貽琦是一個不能繞過去的名字。 《無問西東》中, 由祖峰扮演梅貽琦, 很多網友表示, 翻看梅貽琦老照片, 發現祖峰的扮相跟他還真是像, 而且祖峰在片中那種掌控全域的淡定和穩重, 將這位受人尊敬的校長, 刻畫得形神並茂。

據瞭解, 梅貽琦不愛講話, 所以有個外號叫“寡言君子”。他是清華學生,後來考上庚款生出國留學,回國後就在清華任教。電影中,祖峰扮演的梅貽琦勸說陳楚生扮演的學生吳嶺瀾轉系,而決定吳嶺瀾命運的,除了梅貽琦的一席話,還有一個重大事件就是1924年的泰戈爾訪華。

這一段在電影中看起來也非常“帶感”。演講中泰戈爾鼓勵清華學子,要“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滿的理想”。後來片尾告訴了觀眾, 泰戈爾邊上還站著很多大咖,比如徐志摩、林徽因、聞一多等。《無問西東》劇照,鄧稼先、陳寅恪、徐志摩、梁思成、華羅庚等大師都以路人群眾的面目穿插在電影中。

一所高校:西南聯大,中國大學的“珠穆朗瑪”

《無問西東》裡很大篇幅描寫了西南聯大的那段時光。據說,為了更真實地還原場景,可以說是“重建”了西南聯大,經過對昆明舊址深入地參考研究,盡最大程度地復原了當年的模樣,比如宿舍的土牆和茅草屋頂,教師的鐵皮屋頂等。

“西南聯大”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8年時間,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28日,清華、北大、南開三校校長,接到教育部公函,要求三校南遷,聯合組建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學校分三個隊伍西遷至昆明,誕生這所大學。

一個新詞:網路熱詞“靜坐聽雨”來自聯大課堂

西南聯大這個時空中,有大量師生一邊與環境作鬥爭,一邊躲避敵機的畫面。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鐵皮校舍,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1938年1月,到達昆明的梁林夫婦應梅貽琦之邀,給西南聯大設計校舍。沒錢沒材料,設計方案一改再改,校舍從高樓成了平房,磚牆成了土牆。

覺得委屈的梁思成沖到梅貽琦面前,砸下第五稿設計圖,說:“你們知不知道農民蓋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給的木料連蓋一幢標準的茅草房都不夠!”梅貽琦回答,正是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師想辦法。最後,124畝的校園裡,只有圖書館和實驗室能用青瓦做頂,教室用鐵皮,至於宿舍就是茅草了。

雲南多雨,鐵皮屋頂最怕下雨,電影裡,同學們因為雨聲太大而聽不清老師講課,老師只好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靜坐聽雨。據悉,這是真事,出自西南聯大法商學院教授陳岱孫。有網友說,這畫面可真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由此“靜坐聽雨”如今也成了網路熱詞。

無問西東,一詞出自清華大學校歌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部電影的導演曾對此作出解釋: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有了這兩點,青春才有環顧四周,舍我其誰的豪氣和資本。

清華大學校歌(節選)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孰紹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

水木清華眾秀鐘,水木清華眾秀鐘。

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窮。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引得話題不斷,觀眾和業內都有多樣解讀。有些段落的雞湯味略顯厚重,四個時空的銜接有些刻意,但章子怡和黃曉明部分確實充滿張力,表現很出色。所以現在口碑呈現兩極,倒也不奇怪。但在深挖過這些“彩蛋”後,漸漸感受到了更多真實的力量。

很多觀眾都知道,這部電影的緣起,是為清華大學百年獻禮。百年名校,大師如雲。命題作文卻沒有講大師往事,而是另闢蹊徑把一群年輕人推到幕前,只在結尾時才告訴大家,“喏,其實,電影的背景裡全是著名大師呀”。這一刻,觀眾恍然,這才是真正的“芳華”!

為什麼1938年亂世如麻,鐵皮屋下仍有靜坐聽雨的心境,山溝裡仍有因陋就簡的課堂;更會了然,為什麼今日中國有了錦繡年華,皆因代代傳承的理想、氣節、奮鬥,以及真心。

所以有個外號叫“寡言君子”。他是清華學生,後來考上庚款生出國留學,回國後就在清華任教。電影中,祖峰扮演的梅貽琦勸說陳楚生扮演的學生吳嶺瀾轉系,而決定吳嶺瀾命運的,除了梅貽琦的一席話,還有一個重大事件就是1924年的泰戈爾訪華。

這一段在電影中看起來也非常“帶感”。演講中泰戈爾鼓勵清華學子,要“保持那凡事必求美滿的理想”。後來片尾告訴了觀眾, 泰戈爾邊上還站著很多大咖,比如徐志摩、林徽因、聞一多等。《無問西東》劇照,鄧稼先、陳寅恪、徐志摩、梁思成、華羅庚等大師都以路人群眾的面目穿插在電影中。

一所高校:西南聯大,中國大學的“珠穆朗瑪”

《無問西東》裡很大篇幅描寫了西南聯大的那段時光。據說,為了更真實地還原場景,可以說是“重建”了西南聯大,經過對昆明舊址深入地參考研究,盡最大程度地復原了當年的模樣,比如宿舍的土牆和茅草屋頂,教師的鐵皮屋頂等。

“西南聯大”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8年時間,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8月28日,清華、北大、南開三校校長,接到教育部公函,要求三校南遷,聯合組建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學校分三個隊伍西遷至昆明,誕生這所大學。

一個新詞:網路熱詞“靜坐聽雨”來自聯大課堂

西南聯大這個時空中,有大量師生一邊與環境作鬥爭,一邊躲避敵機的畫面。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鐵皮校舍,由梁思成、林徽因夫婦設計。1938年1月,到達昆明的梁林夫婦應梅貽琦之邀,給西南聯大設計校舍。沒錢沒材料,設計方案一改再改,校舍從高樓成了平房,磚牆成了土牆。

覺得委屈的梁思成沖到梅貽琦面前,砸下第五稿設計圖,說:“你們知不知道農民蓋一幢茅草房要多少木料?而你給的木料連蓋一幢標準的茅草房都不夠!”梅貽琦回答,正是如此,才需要土木工程系的老師想辦法。最後,124畝的校園裡,只有圖書館和實驗室能用青瓦做頂,教室用鐵皮,至於宿舍就是茅草了。

雲南多雨,鐵皮屋頂最怕下雨,電影裡,同學們因為雨聲太大而聽不清老師講課,老師只好在黑板上寫下四個字:靜坐聽雨。據悉,這是真事,出自西南聯大法商學院教授陳岱孫。有網友說,這畫面可真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由此“靜坐聽雨”如今也成了網路熱詞。

無問西東,一詞出自清華大學校歌歌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這部電影的導演曾對此作出解釋: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有了這兩點,青春才有環顧四周,舍我其誰的豪氣和資本。

清華大學校歌(節選)

器識為先,文藝其從,立德立言,無問西東。

孰紹介是,吾校之功,同仁一視,泱泱大風。

水木清華眾秀鐘,水木清華眾秀鐘。

萬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無窮。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後,引得話題不斷,觀眾和業內都有多樣解讀。有些段落的雞湯味略顯厚重,四個時空的銜接有些刻意,但章子怡和黃曉明部分確實充滿張力,表現很出色。所以現在口碑呈現兩極,倒也不奇怪。但在深挖過這些“彩蛋”後,漸漸感受到了更多真實的力量。

很多觀眾都知道,這部電影的緣起,是為清華大學百年獻禮。百年名校,大師如雲。命題作文卻沒有講大師往事,而是另闢蹊徑把一群年輕人推到幕前,只在結尾時才告訴大家,“喏,其實,電影的背景裡全是著名大師呀”。這一刻,觀眾恍然,這才是真正的“芳華”!

為什麼1938年亂世如麻,鐵皮屋下仍有靜坐聽雨的心境,山溝裡仍有因陋就簡的課堂;更會了然,為什麼今日中國有了錦繡年華,皆因代代傳承的理想、氣節、奮鬥,以及真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