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無問西東,你最不同——西南聯大裡的愛情往事

無問西東, 你最不同——西南聯大裡的愛情往事

“無問西東”四個字, 來自清華大學的校歌“立德立言, 無問西東”。 這部集齊章子怡、張震、黃曉明、王力宏和陳楚生等多位明星的電影,

在兩個多小時裡, 講了四個年代, 四代青年的故事。 而最感動觀眾的是第二段——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共存在了8年零11個月, 保存了抗戰時期的重要科研力量並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學生, 為中國以至世界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那麼在西南聯大這段特殊歲月裡, 學者們的愛情, 又是什麼樣的呢?

西南聯大愛情往事:周培源王蒂澂篇

周培源, 清華學堂1924年公派出國的學生, 只用了三年半的時間, 便在加州理工獲得了博士學位, 還拿到了加州理工的最高榮譽獎。 爾後,

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和瑞士蘇黎世高等工業學校從事量子力學研究, 他的德國導師就是後來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W.K.海森伯(Heisenberg)教授, 是量子力學的創始人之一。 他剛剛二十七歲的那年回國任教于清華。

王蒂澂, 就讀于北平女子師範大學英文系, 是公認的“校花”。 經朋友劉孝錦介紹, 兩人相識相愛。

1932年6月18日, 他和她在北平的歐美同學會舉行了婚禮, 清華校長梅貽琦親自主持了婚禮, 婚後, 王蒂澂去了清華附中教書, 他們共同居住在清華新南院。

周培源與王蒂澂

新南院是三十棟新蓋的西式小樓, 建築精美, 設備完備, 甚至還配有新式的電話和熱水管道。 周培源夫婦和聞一多、俞平伯、陳岱孫等著名教授齊居於此,

整個新南院都洋溢著和諧的學術氛圍。

婚後的三年裡, 他們生了兩個女兒, 然而, 就在這時, 她患上了嚴重的肺病——肺結核。 當時, 肺結核並無特效藥根治, 得了它, 和得了絕症相差無幾。

因為肺結核有傳染性, 她不得不與家人隔離, 被送到了香山眼鏡湖邊的療養院休養了一年。

那一年, 他不但要上課和探病, 還要照顧兩個幼小的女兒, 其中辛苦可想而知。 從清華到香山, 當時只有一條崎嶇不平的土路相連, 他騎著自行車往返五十裡, 每週一次的探視風雨無阻。

探視有時間限制, 被護士“驅逐”出門後, 他便悄悄來到窗戶處, 爬上窗臺。

她躺在病榻上, 看到他站在高高的窗臺上沖她揮手, 透過擦得通透的玻璃窗, 她看到他鼻尖上沁出一層細細汗珠, 兩隻手都是黑灰。 怕被護士發現, 他不敢出聲, 只比著嘴型說好好養病, 見她聽懂了。 他笑得像孩子一樣。 她哭了, 埋下頭, 眼淚打濕了枕巾。

她在香山療養了一年, 居然奇跡般地痊癒。

抗戰開始了, 清華南遷, 他們一家隨著來到了昆明, 周培源在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聯立的西南聯合大學繼續擔任教授, 從事流體力學研究。

他在西南聯大物理系任教六年,開設了五門課程,他的學生裡出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錢偉長、物理學家林家翹、數學家陳省身……他自己的研究也開始漸入佳境,從西南聯大起步,後來建立了我國獨特的湍流理論體系,他被世界公認為湍流模式理論的奠基人。

在這裡,他們的第三個女兒如玲出生了。王蒂澂身體不太好,他承攬了照管孩子的任務,初生的女兒作息晝夜顛倒,為了哄她睡覺,他能不厭其煩地抱著她,在屋裡來回走上幾個小時。

在最艱難的時候,他曾得到一個留美的機會,美國政府邀請他參加了美國國防委員會,後來,他還獲得了海軍部的留任,可他不肯加入美國國籍,最終被拒絕了。

周培源王蒂澂與孩子們

再苦的日子也有歡樂。每年春天,他們全家都要結伴出門踏青,他一路攙著她的手,生怕她磕著碰著。他對她好到連女兒們也“嫉妒”了,每次一起郊遊,拎著大包小包行李的女兒們總在後面無奈地喊:“對不起!麻煩你們兩位分開一會兒,幫我照看一下東西。”

王蒂澂習慣晚起,每天早晨,他都會在她睜開眼的時候,和她說:“我愛你。”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再也站不起來了,可是,他還是和從前一樣,每天一大早問她:“你今天感覺怎麼樣?腰還疼不疼?……我愛你,六十多年我只愛過你一個人。你對我最好,我只愛你!”

那一年,她已經八十歲了,他也已年逾九十,他們都老了。

某個早晨,他看起來有些疲憊,她想他大概沒有睡好,於是催著他再睡一會兒。他說:“好的啊。”然後,乖乖地躺下了。

這一躺下,就再沒有起來。

她發了很大的脾氣:“你不講信用!”

她說,“說好了,你先送我走,可你連個招呼也不打,你說走就走,你連再見也不說……”她一面怒著,一面緊緊地,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很涼,落滿了她的淚水。

他和她,經歷了那麼多,戰亂、疾病、貧窮、富貴……卻始終在一起。

西南聯大愛情往事:沈從文張兆和篇:沈從文張兆和篇

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

沈從文與張兆和

沈從文,湘西大山裡走出來的年輕人,行伍出身,只有一張小學畢業文憑,卻被聘為大學講師,這在今天是難以想像的。

他唯一的憑藉,便是他的才華。

張兆和,是他的學生,極其清秀美麗。她出身名門,曾祖父張樹聲歷任兩廣總督和代理直隸總督,父親張冀牗獨資創辦了樂益女中,公認的中國公學校花。

張兆和與沈從文,一個生長在富饒秀麗的江南古城,溫柔富貴鄉里長大的名門閨秀;一個來自蠻荒之地的湘西山間,憑著一股熱情闖入都會的清貧男子。他們全然是兩個世界的人,然而,奇妙的緣分將兩個人聯繫在了一起。

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

他寫道:“三三,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裡,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美麗。”

在信中,沈從文毫不掩飾地將自己擺在了一個奴隸的位置,他近乎卑微地愛著張兆和,把她當做頂禮膜拜的女神。

張兆和對沈從文很冷淡,他的信,她幾乎一封也沒回過。

1930年,沈從文離開上海,赴青島大學任教,他的情書從上海寫到了青島。也許是那海濱城市比上海寧和,他的信也變得端然靜好起來。

“我希望我能學做一個男子,愛你卻不再來麻煩你。我愛你一天總是要認真生活一天,也極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為著這個世界上有我永遠傾心的人在,我一定要努力切實做個人的。”

沈從文的態度轉變了,他不再尋死覓活,於是,張兆和的態度也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她在日記中寫:“自己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人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

沈從文心裡是有些自卑的。然而,“正途出身者不甚瞧得起自己”,卻是事實,並非他的敏感所致。

在西南聯大教書的時候,清華外文系出身的查良錚(即詩人穆旦)說:“沈從文這樣的人到聯大來教書,就是楊振聲這樣沒有眼光的人引薦的。”

國學名家劉文典更是公開表示輕蔑,據說在討論沈從文晉升教授職稱的會議上,他勃然大怒,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 塊錢,朱自清該拿四塊錢。可我不給沈從文四毛錢!”還有一次跑警報,沈從文碰巧從劉文典身邊擦肩而過,劉面露不悅之色,對一起同行的學生說:“我劉某人是替莊子跑警報,他替誰跑?”

四年的時光如水,“頑固愛著”的沈從文終於打動了“頑固不愛”的“三三”的心。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1934年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達園合影

婚後,張兆和隨沈從文去了青島,在那段新婚的甜蜜時光裡,沈從文的創作力也得到了極大的迸發,著名的《邊城》就寫在那段時間,小說中那“黑而俏麗”的翠翠,便是以張兆和為原型寫的,張兆和生得眉清目秀,皮膚微黑,在中國公學被叫做“黑鳳”。

因為母親生病,沈從文回了一趟湘西。在路上,他又為張兆和寫了許多情書,張兆和也愉快地回了。往來書信後來彙集出版了,就是《湘行書簡》。

《湘行書簡》完全可當做優美的散文集來讀,信中沈從文叫張兆和“三三”,而張兆和叫他“二哥”。

張兆和擔心著:“長沙的風是不是也會這麼不憐憫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為了這風,我很發愁,就因為我自己這時坐在溫暖的屋子裡,有了風,還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麼支持的。”

沈從文安慰她說:“三三,乖一點,放心,我一切好!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麼總想到你。”

兩人的信用清麗的語言表達著綿綿的思念,款款的深情。

抗戰爆發了。

1938年,沈從文離開了北京,去了西南聯大任教,因為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張兆和留在了北京。

面對困窘的生活,面對紛飛的戰火,童話也褪了色,優美詩意終究敵不過柴米油鹽,徒留下一片現實的蒼白。

美麗的“三三”走下了神壇,其實她也根本無意做個“女神”,她不過是個尋常女子,拖著兩個孩子,獨立面對窘迫的生活,她忍不住出言抱怨丈夫。

然而,沈從文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兆和,他心底的自卑又一次本能地騰起,將她的家常抱怨歸結為移情別戀,所以他急匆匆地寫信告訴兆和,如果她愛上別人,可以自由地走。

他的誤解讓張兆和感到失望,她回道:“來信說那種廢話,什麼自由不自由的,我不愛聽,以後不許你講。……此後再寫那樣的話我不回你信了。”

也許張兆和這一生都不曾體會過沈從文的自卑。

在沈從文心目中,他的“三三”還是那位“女神”,在“女神”的責備加上世俗的批判雙重壓力下,他幾乎精神失常。

很多年後,張兆和曾寫過一段話——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

她懂了,可他已經走了,她永遠也沒法重頭來過了。

他至死都深愛著張兆和,為她的第一封信哭得又傷心又快樂,為她的一個笑容、一句讚賞“歡喜得要飛到半空中”,為她的一次生氣、一個抱怨而陷入無窮的苦惱裡,甚至想去輕生。

1969年,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咸寧五七幹校合影

他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終於,他還是回到了故鄉,歸葬在了湘西靈秀的山水裡。

他墳地的對面是一片懸崖,崖上蓬勃生長著大叢的虎耳草,《邊城》裡的翠翠,只有在夢中才能摘到。他愛過的“那個正當年的人”,便似那懸崖上的虎耳草,這一生他沒有摘到,於是,他將生生世世守望她。

西南聯大愛情往事:張充和傅漢思篇

記取武陵溪畔路,春風何限根芽,

人間裝點自由他,

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無著處,最憐泡影身家。

試將飛蓋約殘花,輕綃都是淚,

和霧落平沙。

——張充和《桃花魚》

張充和與傅漢思結婚照

張充和,是著名漢學家傅漢思的妻子,是昆曲名家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家沈從文的姨妹,出身名門的她,被稱作“最後的閨秀”,她擅昆曲,能作詩,善書法,會丹青,“琴棋書畫”皆精,曾任耶魯大學藝術系的教授。

她,1914年出生,八個月後,過繼給了叔祖母識修。識修是李鴻章的四弟之女。識修祖母一心一意想把她培養成名門淑女,花重金請了考古學家朱謨欽當她的塾師,還另請了一位前清舉人專教她詩詞歌賦。而天資聰穎的她也沒有讓祖母失望,三歲誦詩,六歲能背整篇的《千字文》和《三字經》,未及十歲,便已會聯詩對句。

十六歲的那年,祖母過世了,父親將她接了回來。她進入父親創辦的樂益女中念書,張聞天、柳亞子和葉聖陶都任教於此。

父親是個昆曲迷,常請昆曲家來家中教女兒們拍曲,她才頭一次曉得,原來她讀過的那些戲文是可以唱的。她幼年時對昆曲萌生的一點興趣至此蓬勃生髮。

1937年,抗戰爆發,她隨三姐兆和一家流寓西南,當時沈從文入西南聯大教書,並幫她在教科書委員會謀得了一份選編散曲的工作。

流亡生活並沒有湮沒她的藝術光華,她的昆曲唱得愈發精湛,當時在西南聯大念書的汪曾祺聽過她的演唱,說:“她能戲很多,唱得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緻,真是‘水磨腔’。我們唱的‘思凡’、‘學堂’、‘瑤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過幾張唱片)。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

張充和戲裝照

她的詩詞“詞旨清新,無纖毫俗塵”,流亡時期,她寫過一首叫《桃花魚》的詞,寫的是重慶嘉陵江中的一種狀如桃花的水母,被公認為她最好的詩。儘管處於抗戰時期,她的詞句並沒有因烽煙戰火而變得粗糲,仍然雅致空靈。

最為精進的當屬她的書法,她用毛筆謄寫整理出二十四篇禮樂,一筆雋永書法驚豔眾人,也就是在那時,她結識了書法家沈尹默。沈先生頭一次見她寫字,便說她的字是“明人學晉人書”,將她收入門下。

書法家歐陽中石也說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範,格調極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

可她似乎並不在意,只是淡淡笑道:“我一輩子都是玩兒。”在她身上,始終有著童年時代薰陶出的閨秀氣質,把琴棋書畫視為必要的修養,在鋪天蓋地的讚賞面前態度端然。

張充和

戰爭結束後,她回到北平。1947年,她在北大教授書法和昆曲,這一年,她結識了一個叫傅漢斯的男子,次年,她嫁給了他。

傅漢斯是德裔美國人,出身於一個猶太知識份子家庭,他精通德、法、英、義大利文學,來到中國學習漢學。

在北大,傅漢斯結識了沈從文,常來沈家和沈從文的兩個孩子小龍、小虎一起玩,而充和那時也住在姐姐、姐夫家中。

他們漸漸熟悉起來,在她的建議下,他把“斯”改為了相思的“思”。

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充和言談舉止都是國學的底子,從姑蘇煙雨中著一襲旗袍娉婷走出,而傅漢思卻是在美國加州的陽光下長大剛剛開始涉獵中國文化的西方男子,她卻奇異地對他產生了好感。

在這之前,她有過許多追求者,她把這些追求者都拒絕了,他們都有著類似的特點,沉默、木訥,有著中國文人慣有的靦腆,她卻全然不喜歡那樣拖泥帶水的愛情。而傅漢思那種西方式的直接與熱情,最終打動了她的心。

1948年11月19日,他們舉行了一個中西結合的婚禮,美國基督教的牧師和美國駐北平領事館的副領事到場證婚。

那一天的天氣晴好,北平冬日的天空呈現少有的澄澈,似一塊碧汪汪的水晶。

三天后,傅漢思給父母的家書裡寫道:“我們前天結婚了,非常快樂。”他說,儀式雖是基督教的,但沒回答,採用中國慣例,新娘新郎在結婚證書上蓋章,表示他們堅定的決心。

兩個月後,她隨他赴美,離開了中國。

傅漢思入了耶魯大學教授中國詩詞,而她去了耶魯大學講授中國書法和昆曲。

女兒愛瑪經她調教,九歲的時候便能登臺演出,母女二人站在耶魯的舞臺上,都穿著旗袍,母親清麗雅致,而混血兒的女兒可愛如洋娃娃,悠悠的笛聲和唱詞相配合,就算再不懂中國文化的學生亦為之陶醉。

她的努力漸漸匯積成河,許多年後,她播下的昆曲種子終於發芽,她的四位高徒,在促成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一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1981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部的“明軒”落成,邀請她前往參加《金瓶梅》雅集。她欣然前往,在那蘇州園林式的亭臺樓閣中,以笛子伴奏的南曲方式,演唱《金瓶梅》各回裡的曲辭。

那日她穿了一襲暗色旗袍,“素雅玲瓏,並無半點濃妝,說笑自如”,一直唱到《羅江怨》的“四夢八空”,最後以一曲《孽海記》中的《山坡羊》收篇,她的聲音婉轉低回間又有幾分蒼涼清冷,映著明軒的亭台水榭,翠竹松石,叫人心神皆醉。

她讓西方人認識到了東方的美,換來了如雷的掌聲。

娶了這樣的妻子,傅漢思也在中國文化研究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參加了中國《二十四史》的英譯工作,為德國版的《世界歷史》撰寫了中國中古史,他還和她合作完成了《書譜》《續書譜》的英譯本。

1985年,張充和與傅漢思

當時光悄然流逝,當年在北平沈家大院裡學北平話的西方男子,成長為了有名的漢學家,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

她的丈夫,這位來自美國加州的男子把加州的陽光也帶給了她,她於是得以自由地生活,保留她生命中的美好與詩意。

即使在西方,她也依然是大家閨秀,而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努力融入她雅致清冷的東方世界。

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源自網路)

從事流體力學研究。

他在西南聯大物理系任教六年,開設了五門課程,他的學生裡出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中國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錢偉長、物理學家林家翹、數學家陳省身……他自己的研究也開始漸入佳境,從西南聯大起步,後來建立了我國獨特的湍流理論體系,他被世界公認為湍流模式理論的奠基人。

在這裡,他們的第三個女兒如玲出生了。王蒂澂身體不太好,他承攬了照管孩子的任務,初生的女兒作息晝夜顛倒,為了哄她睡覺,他能不厭其煩地抱著她,在屋裡來回走上幾個小時。

在最艱難的時候,他曾得到一個留美的機會,美國政府邀請他參加了美國國防委員會,後來,他還獲得了海軍部的留任,可他不肯加入美國國籍,最終被拒絕了。

周培源王蒂澂與孩子們

再苦的日子也有歡樂。每年春天,他們全家都要結伴出門踏青,他一路攙著她的手,生怕她磕著碰著。他對她好到連女兒們也“嫉妒”了,每次一起郊遊,拎著大包小包行李的女兒們總在後面無奈地喊:“對不起!麻煩你們兩位分開一會兒,幫我照看一下東西。”

王蒂澂習慣晚起,每天早晨,他都會在她睜開眼的時候,和她說:“我愛你。”直到有一天她突然生了一場大病,再也站不起來了,可是,他還是和從前一樣,每天一大早問她:“你今天感覺怎麼樣?腰還疼不疼?……我愛你,六十多年我只愛過你一個人。你對我最好,我只愛你!”

那一年,她已經八十歲了,他也已年逾九十,他們都老了。

某個早晨,他看起來有些疲憊,她想他大概沒有睡好,於是催著他再睡一會兒。他說:“好的啊。”然後,乖乖地躺下了。

這一躺下,就再沒有起來。

她發了很大的脾氣:“你不講信用!”

她說,“說好了,你先送我走,可你連個招呼也不打,你說走就走,你連再見也不說……”她一面怒著,一面緊緊地,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很涼,落滿了她的淚水。

他和她,經歷了那麼多,戰亂、疾病、貧窮、富貴……卻始終在一起。

西南聯大愛情往事:沈從文張兆和篇:沈從文張兆和篇

我行過很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

沈從文與張兆和

沈從文,湘西大山裡走出來的年輕人,行伍出身,只有一張小學畢業文憑,卻被聘為大學講師,這在今天是難以想像的。

他唯一的憑藉,便是他的才華。

張兆和,是他的學生,極其清秀美麗。她出身名門,曾祖父張樹聲歷任兩廣總督和代理直隸總督,父親張冀牗獨資創辦了樂益女中,公認的中國公學校花。

張兆和與沈從文,一個生長在富饒秀麗的江南古城,溫柔富貴鄉里長大的名門閨秀;一個來自蠻荒之地的湘西山間,憑著一股熱情闖入都會的清貧男子。他們全然是兩個世界的人,然而,奇妙的緣分將兩個人聯繫在了一起。

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默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

他寫道:“三三,莫生我的氣,許我在夢裡,用嘴吻你的腳。我的自卑,是覺得如一個奴隸蹲下用嘴接近你的腳,也近於十分褻瀆了你的美麗。”

在信中,沈從文毫不掩飾地將自己擺在了一個奴隸的位置,他近乎卑微地愛著張兆和,把她當做頂禮膜拜的女神。

張兆和對沈從文很冷淡,他的信,她幾乎一封也沒回過。

1930年,沈從文離開上海,赴青島大學任教,他的情書從上海寫到了青島。也許是那海濱城市比上海寧和,他的信也變得端然靜好起來。

“我希望我能學做一個男子,愛你卻不再來麻煩你。我愛你一天總是要認真生活一天,也極力免除你不安的一天。為著這個世界上有我永遠傾心的人在,我一定要努力切實做個人的。”

沈從文的態度轉變了,他不再尋死覓活,於是,張兆和的態度也有了些微妙的變化。

她在日記中寫:“自己到如此地步,還處處為人著想,我雖不覺得他可愛,但這一片心腸總是可憐可敬的了。”

沈從文心裡是有些自卑的。然而,“正途出身者不甚瞧得起自己”,卻是事實,並非他的敏感所致。

在西南聯大教書的時候,清華外文系出身的查良錚(即詩人穆旦)說:“沈從文這樣的人到聯大來教書,就是楊振聲這樣沒有眼光的人引薦的。”

國學名家劉文典更是公開表示輕蔑,據說在討論沈從文晉升教授職稱的會議上,他勃然大怒,說:“陳寅恪才是真正的教授,他該拿四百塊錢,我該拿四十 塊錢,朱自清該拿四塊錢。可我不給沈從文四毛錢!”還有一次跑警報,沈從文碰巧從劉文典身邊擦肩而過,劉面露不悅之色,對一起同行的學生說:“我劉某人是替莊子跑警報,他替誰跑?”

四年的時光如水,“頑固愛著”的沈從文終於打動了“頑固不愛”的“三三”的心。

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北京中央公園成婚。

1934年春沈從文與張兆和在達園合影

婚後,張兆和隨沈從文去了青島,在那段新婚的甜蜜時光裡,沈從文的創作力也得到了極大的迸發,著名的《邊城》就寫在那段時間,小說中那“黑而俏麗”的翠翠,便是以張兆和為原型寫的,張兆和生得眉清目秀,皮膚微黑,在中國公學被叫做“黑鳳”。

因為母親生病,沈從文回了一趟湘西。在路上,他又為張兆和寫了許多情書,張兆和也愉快地回了。往來書信後來彙集出版了,就是《湘行書簡》。

《湘行書簡》完全可當做優美的散文集來讀,信中沈從文叫張兆和“三三”,而張兆和叫他“二哥”。

張兆和擔心著:“長沙的風是不是也會這麼不憐憫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為了這風,我很發愁,就因為我自己這時坐在溫暖的屋子裡,有了風,還把心吹得冰冷。我不知道二哥是怎麼支持的。”

沈從文安慰她說:“三三,乖一點,放心,我一切好!我一個人在船上,看什麼總想到你。”

兩人的信用清麗的語言表達著綿綿的思念,款款的深情。

抗戰爆發了。

1938年,沈從文離開了北京,去了西南聯大任教,因為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張兆和留在了北京。

面對困窘的生活,面對紛飛的戰火,童話也褪了色,優美詩意終究敵不過柴米油鹽,徒留下一片現實的蒼白。

美麗的“三三”走下了神壇,其實她也根本無意做個“女神”,她不過是個尋常女子,拖著兩個孩子,獨立面對窘迫的生活,她忍不住出言抱怨丈夫。

然而,沈從文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一個兆和,他心底的自卑又一次本能地騰起,將她的家常抱怨歸結為移情別戀,所以他急匆匆地寫信告訴兆和,如果她愛上別人,可以自由地走。

他的誤解讓張兆和感到失望,她回道:“來信說那種廢話,什麼自由不自由的,我不愛聽,以後不許你講。……此後再寫那樣的話我不回你信了。”

也許張兆和這一生都不曾體會過沈從文的自卑。

在沈從文心目中,他的“三三”還是那位“女神”,在“女神”的責備加上世俗的批判雙重壓力下,他幾乎精神失常。

很多年後,張兆和曾寫過一段話——

“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後來逐漸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壓,是在整理編選他遺稿的現在。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過去不明白的,現在明白了。”

“……太晚了!為什麼在他有生之年,不能發掘他,理解他,從各方面去幫助他,反而有那麼多的矛盾得不到解決!悔之晚矣。”

她懂了,可他已經走了,她永遠也沒法重頭來過了。

他至死都深愛著張兆和,為她的第一封信哭得又傷心又快樂,為她的一個笑容、一句讚賞“歡喜得要飛到半空中”,為她的一次生氣、一個抱怨而陷入無窮的苦惱裡,甚至想去輕生。

1969年,沈從文與張兆和在咸寧五七幹校合影

他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終於,他還是回到了故鄉,歸葬在了湘西靈秀的山水裡。

他墳地的對面是一片懸崖,崖上蓬勃生長著大叢的虎耳草,《邊城》裡的翠翠,只有在夢中才能摘到。他愛過的“那個正當年的人”,便似那懸崖上的虎耳草,這一生他沒有摘到,於是,他將生生世世守望她。

西南聯大愛情往事:張充和傅漢思篇

記取武陵溪畔路,春風何限根芽,

人間裝點自由他,

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無著處,最憐泡影身家。

試將飛蓋約殘花,輕綃都是淚,

和霧落平沙。

——張充和《桃花魚》

張充和與傅漢思結婚照

張充和,是著名漢學家傅漢思的妻子,是昆曲名家顧傳玠,語言學家周有光,文學家沈從文的姨妹,出身名門的她,被稱作“最後的閨秀”,她擅昆曲,能作詩,善書法,會丹青,“琴棋書畫”皆精,曾任耶魯大學藝術系的教授。

她,1914年出生,八個月後,過繼給了叔祖母識修。識修是李鴻章的四弟之女。識修祖母一心一意想把她培養成名門淑女,花重金請了考古學家朱謨欽當她的塾師,還另請了一位前清舉人專教她詩詞歌賦。而天資聰穎的她也沒有讓祖母失望,三歲誦詩,六歲能背整篇的《千字文》和《三字經》,未及十歲,便已會聯詩對句。

十六歲的那年,祖母過世了,父親將她接了回來。她進入父親創辦的樂益女中念書,張聞天、柳亞子和葉聖陶都任教於此。

父親是個昆曲迷,常請昆曲家來家中教女兒們拍曲,她才頭一次曉得,原來她讀過的那些戲文是可以唱的。她幼年時對昆曲萌生的一點興趣至此蓬勃生髮。

1937年,抗戰爆發,她隨三姐兆和一家流寓西南,當時沈從文入西南聯大教書,並幫她在教科書委員會謀得了一份選編散曲的工作。

流亡生活並沒有湮沒她的藝術光華,她的昆曲唱得愈發精湛,當時在西南聯大念書的汪曾祺聽過她的演唱,說:“她能戲很多,唱得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緻,真是‘水磨腔’。我們唱的‘思凡’、‘學堂’、‘瑤台’,都是用的她的唱法(她灌過幾張唱片)。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

張充和戲裝照

她的詩詞“詞旨清新,無纖毫俗塵”,流亡時期,她寫過一首叫《桃花魚》的詞,寫的是重慶嘉陵江中的一種狀如桃花的水母,被公認為她最好的詩。儘管處於抗戰時期,她的詞句並沒有因烽煙戰火而變得粗糲,仍然雅致空靈。

最為精進的當屬她的書法,她用毛筆謄寫整理出二十四篇禮樂,一筆雋永書法驚豔眾人,也就是在那時,她結識了書法家沈尹默。沈先生頭一次見她寫字,便說她的字是“明人學晉人書”,將她收入門下。

書法家歐陽中石也說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範,格調極高。像昆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

可她似乎並不在意,只是淡淡笑道:“我一輩子都是玩兒。”在她身上,始終有著童年時代薰陶出的閨秀氣質,把琴棋書畫視為必要的修養,在鋪天蓋地的讚賞面前態度端然。

張充和

戰爭結束後,她回到北平。1947年,她在北大教授書法和昆曲,這一年,她結識了一個叫傅漢斯的男子,次年,她嫁給了他。

傅漢斯是德裔美國人,出身於一個猶太知識份子家庭,他精通德、法、英、義大利文學,來到中國學習漢學。

在北大,傅漢斯結識了沈從文,常來沈家和沈從文的兩個孩子小龍、小虎一起玩,而充和那時也住在姐姐、姐夫家中。

他們漸漸熟悉起來,在她的建議下,他把“斯”改為了相思的“思”。

受中國傳統教育長大,充和言談舉止都是國學的底子,從姑蘇煙雨中著一襲旗袍娉婷走出,而傅漢思卻是在美國加州的陽光下長大剛剛開始涉獵中國文化的西方男子,她卻奇異地對他產生了好感。

在這之前,她有過許多追求者,她把這些追求者都拒絕了,他們都有著類似的特點,沉默、木訥,有著中國文人慣有的靦腆,她卻全然不喜歡那樣拖泥帶水的愛情。而傅漢思那種西方式的直接與熱情,最終打動了她的心。

1948年11月19日,他們舉行了一個中西結合的婚禮,美國基督教的牧師和美國駐北平領事館的副領事到場證婚。

那一天的天氣晴好,北平冬日的天空呈現少有的澄澈,似一塊碧汪汪的水晶。

三天后,傅漢思給父母的家書裡寫道:“我們前天結婚了,非常快樂。”他說,儀式雖是基督教的,但沒回答,採用中國慣例,新娘新郎在結婚證書上蓋章,表示他們堅定的決心。

兩個月後,她隨他赴美,離開了中國。

傅漢思入了耶魯大學教授中國詩詞,而她去了耶魯大學講授中國書法和昆曲。

女兒愛瑪經她調教,九歲的時候便能登臺演出,母女二人站在耶魯的舞臺上,都穿著旗袍,母親清麗雅致,而混血兒的女兒可愛如洋娃娃,悠悠的笛聲和唱詞相配合,就算再不懂中國文化的學生亦為之陶醉。

她的努力漸漸匯積成河,許多年後,她播下的昆曲種子終於發芽,她的四位高徒,在促成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一事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1981年,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部的“明軒”落成,邀請她前往參加《金瓶梅》雅集。她欣然前往,在那蘇州園林式的亭臺樓閣中,以笛子伴奏的南曲方式,演唱《金瓶梅》各回裡的曲辭。

那日她穿了一襲暗色旗袍,“素雅玲瓏,並無半點濃妝,說笑自如”,一直唱到《羅江怨》的“四夢八空”,最後以一曲《孽海記》中的《山坡羊》收篇,她的聲音婉轉低回間又有幾分蒼涼清冷,映著明軒的亭台水榭,翠竹松石,叫人心神皆醉。

她讓西方人認識到了東方的美,換來了如雷的掌聲。

娶了這樣的妻子,傅漢思也在中國文化研究的路上越走越遠,他參加了中國《二十四史》的英譯工作,為德國版的《世界歷史》撰寫了中國中古史,他還和她合作完成了《書譜》《續書譜》的英譯本。

1985年,張充和與傅漢思

當時光悄然流逝,當年在北平沈家大院裡學北平話的西方男子,成長為了有名的漢學家,為中美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貢獻。

她的丈夫,這位來自美國加州的男子把加州的陽光也帶給了她,她於是得以自由地生活,保留她生命中的美好與詩意。

即使在西方,她也依然是大家閨秀,而他用了一輩子的時間,努力融入她雅致清冷的東方世界。

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源自網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