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重組重生的易大宗(1733.HK):估值修復+高派息,值得期待

作者:格隆匯·十年之間

時間過得很快, 轉眼之間2017年已過去。 去年港股市場無疑是波瀾壯闊的一年, 恒指從年初22000點左右一路上漲到最高30000多點, 最高漲幅一度接近40%。

在大牛市之中:股票都太貴了!很多公司都是幾十倍的PE。 低估值的股票又多不派息。 那麼市場中是否還有低PE的高息股呢?

一、易大宗(1733.HK)—一隻被嚴重低估的收息股

細細尋覓了一番, 我發現了易大宗(1733.HK)。 目前市盈率只有2.2倍, 派息率就超過8%, 時至年報季, 這簡直是一個完美的收息股!

那麼易大宗是做什麼的?

易大宗是中國綜合性大宗商品供應鏈服務商。

易大宗目前的主營業務是為澳洲、蒙古焦煤提供供應鏈服務。 我國雖然是煤炭生產國, 但其實焦煤, 尤其是優質焦煤(一種非常稀缺的品種), 我們仍然需要大量進口。 焦煤主要對接國內的大型鋼廠。 而電煤, 用於發電, 對接的是發電廠, 屬於能源行業。

根據統計, 2016年中國的鋼鐵產量為8億噸, 相當於中國每年需要焦煤5.6億噸左右, 這其中進口焦煤需求量達7000萬噸。 這個數字還是保守估計。 近期焦煤的走勢也明顯強於其他煤炭, 以山西臨汾主焦精煤價為例, 1月5日價格為1670元/噸, 較近期低點1390元/噸, 上漲了280元/噸, 漲幅20%。

從去年到今年, 易大宗都實現了非常穩定的收益。

2016年, 易大宗實現來自持續經營業務收益135.02億港元, 非經常性項目前利潤為9億港元。

如果包括非經常性的利潤, 2016年的利潤接近29億港元。 2017年中期業績, 易大宗實現收益約105.56億港元, 同比增加124.45%;淨利潤達4.81億港元。

隨著2016年下半年開始的“黑色系” (煤炭、鋼鐵等)行業反彈, 整個煤炭行業的市盈率水準已經達到15倍左右, 而易大宗的估值卻遠遠低於同行。 目前市值29億, 僅僅2倍PE。

如果將易大宗簡單粗暴地對標煤企, 兗州煤業(1171.HK)為9倍PE、中煤能源(1898.HK)的PE為14倍。 但是其實易大宗並不是煤企, 它是一家供應鏈企業, 其抗週期能力遠高於普通煤企。 基於易大宗的業務模式比較特別, 港股並沒有對標股份。 A股中可以嘗試對標怡亞通,

但怡亞通不是做焦煤的供應鏈的服務商, 目前怡亞通的PE是30倍。 以2017年中報數據對比, 怡亞通淨利潤為3.21億人民幣(折港元3.8億), 易大宗的淨利潤為4.81億港元。 但是前者的淨利潤是易大宗的79%, 市值是易大宗的5.5倍。

除了焦煤業務之外, 根據公開資料, 我留意到易大宗也有意將業務拓展到其他大宗商品品類上, 如石油化工產品、鐵礦石等。 易大宗在其業務拓展上是擁有一定的先天優勢的, 因為易大宗的前身—永暉實業的母集團本身從上世紀90年代就深耕化工品貿易。

二、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涅槃重生

易大宗有比較複雜的重組歷史, 讓今天易大宗的估值還是處於一個偏低的水準。 但我分析了易大宗的歷史發展,

才有信心向大家分享。

2010年10月, 易大宗的前身永暉焦煤上市。 當時, 永暉焦煤的業務其實和今時今日易大宗的業務非常類似, 定位都是供應鏈服務平臺, 是將世界(尤其是蒙古)焦煤輸送到中國的門戶, 是一家集採購、運輸、倉儲、加工及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企業。

回看了永暉的2008年到2011年的年報, 每年淨利潤水準介乎於2.8億到8.5億人民幣之間。 聽起來這樣的業務並沒有什麼問題, 正如上文所說, 雖然煤炭是典型週期品的代表, 但是做煤炭供應鏈生意, 其抗週期能力會遠優於普通的煤企。 因為它不需要承受上游煤價的低迷之時, 它的利潤完全來源於賣給鋼廠的洗精煤以及從國外運來的原煤之間的差價。

但是, 面對當時一路景氣的焦煤行業, 永暉(當時市值154億港幣)想通過打通上游實現轉型,不只做中游生意。於是在2011年,永暉在新加坡發行了本金額為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該票據年率8.5%,每半年付息一次,並且一鼓作氣舉債斥資57億港元現金收購Grande Cache Coal,這座加拿大西部主要的焦煤生產公司60%的權益。

之後幾年,焦煤市場一路低迷。而本身從成本價來說,當焦煤煤價低迷時,所受過的加拿大焦煤資源比起相對較近的從陸路上運輸的蒙古國、俄羅斯焦煤,還是海運煤(澳大利亞焦煤)都完全沒有優勢。因為加拿大這個上游重資產資源的拖累,使得永暉的業績也一路向下,2012年報已經從8.5億淨利跌至13億的虧損。並且焦煤價格持續在底部徘徊造成接下來的幾年虧損一發不可收拾,公司債務壓力巨大。公司的股價最低跌至0.04分港元(後複權後)。

公司在這樣惡劣的市場情況下,一直都在為償還債務做出巨大努力。

1) 公司於公開市場贖回了部分美元優先票據

2) 公司修正戰略錯誤,處置加拿大焦煤資產,重新回歸輕資產模式

3) 對於剩餘3.1億美元債務,公司與債權人達成重組方案,採用現金加股權的方式,以一定折扣對債券進行清償

這個重組,奇跡般的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了,公司得以輕裝上陣。重組過程中,作為公司的長期戰略投資者,央企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通過公司的供股發行增加了其對公司的持股(當前持股12.69%)。另外,永暉控股改名為易大宗。

重組成功之後,易大宗的盈利能力重新恢復正常。201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行業強力反彈,公司也精准地把握住了市場趨勢,全年實現了29億港幣的淨利潤,扣除債務重組收益後,調整後淨利潤也有9億港幣。

2017年上半年,公司繼續維持了強勁的財務表現,淨利潤達4.81億港元。

換言之,儘管公司有著曲折的歷史。不過,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站在今天看,易大宗目前已糾正了錯誤、走上了完全的、徹底的正常化經營道路。

三、市場初現認可,估值修復之路星辰大海

目前,易大宗已經回到了當初上市的業務模式—一種輕資產業務模式、並且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加橫向擴展到其他品類業務上,市場現在給易大宗的估值的確是比較不合理的低。

易大宗在現在這個不錯的業務模式下,目前有25%的派息率。如果下半年的收入能保持和上半年相當的水準(其實實際情況應該會略好於上半年,因為2017年上半年焦煤價格參考平均價要低於下半年),那麼全年的派息比例在8.6%。這部分可以被看作是“無風險”收入。外加上述估計修復上巨大可能性,未來還有很大潛力。

(焦煤價格參考)

近半年以來,從公司不斷回購自家股票中,看出公司對於自己股票的信心, 2017年下半年以來,在短短71天內,公司累計回購了合共3542.4萬股,占已發行股本的1.122%。最近一次於12月7日進行,平均作價每股0.7256港元,回購272.4萬股,涉及197.664萬港元,體現了公司對自身的信心。

另外,2017年9月,太盟投資集團,一家亞洲頂級基金,認購了公司發行的4千萬美元可轉換債券,標誌著市場資深投資者對公司基本面的信心。

目前,剛進入2018年,易大宗的股價也是一路向好。從2017年12月底的0.74港元到今日的0.92港元,短短兩周,上漲24%。這是非常好的表現,看來市場也有部分投資者已經發現了這個潛力股,慢慢認可到和重新審視這家公司,給出一個更合理的估值。

雖然目前2017年全年的業績還未公佈。但是,我們可以關注並期待一下公司在輕裝上陣之後的一系列舉措。我根據公開信息注意到,重組之後,公司強調了回歸核心貿易業務、專注輕資產模式的戰略方向,且這一業務模式是公司最富有競爭力的。

公司改名為“易大宗”這個名字的意義也是希望向投資者反映公司未來向全面大宗商品拓展的策略,不再僅僅局限於焦煤;易大宗的英文“E-commodities”中間的“E”也有 E-Commerce 的概念。根據公開信息瞭解,公司目前正在搭建大宗商品電商平臺,在這一領域的潛力我們也可以持續關注。

公司當前的業務模式是適合公司和行業大趨勢的,易大宗未來的表現也值得投資者給予更多的關注。在看業績說話的港股市場,去標籤化勢在必行,估值修復值得期待。

永暉(當時市值154億港幣)想通過打通上游實現轉型,不只做中游生意。於是在2011年,永暉在新加坡發行了本金額為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該票據年率8.5%,每半年付息一次,並且一鼓作氣舉債斥資57億港元現金收購Grande Cache Coal,這座加拿大西部主要的焦煤生產公司60%的權益。

之後幾年,焦煤市場一路低迷。而本身從成本價來說,當焦煤煤價低迷時,所受過的加拿大焦煤資源比起相對較近的從陸路上運輸的蒙古國、俄羅斯焦煤,還是海運煤(澳大利亞焦煤)都完全沒有優勢。因為加拿大這個上游重資產資源的拖累,使得永暉的業績也一路向下,2012年報已經從8.5億淨利跌至13億的虧損。並且焦煤價格持續在底部徘徊造成接下來的幾年虧損一發不可收拾,公司債務壓力巨大。公司的股價最低跌至0.04分港元(後複權後)。

公司在這樣惡劣的市場情況下,一直都在為償還債務做出巨大努力。

1) 公司於公開市場贖回了部分美元優先票據

2) 公司修正戰略錯誤,處置加拿大焦煤資產,重新回歸輕資產模式

3) 對於剩餘3.1億美元債務,公司與債權人達成重組方案,採用現金加股權的方式,以一定折扣對債券進行清償

這個重組,奇跡般的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了,公司得以輕裝上陣。重組過程中,作為公司的長期戰略投資者,央企中國五礦集團公司通過公司的供股發行增加了其對公司的持股(當前持股12.69%)。另外,永暉控股改名為易大宗。

重組成功之後,易大宗的盈利能力重新恢復正常。2016年下半年開始煤炭行業強力反彈,公司也精准地把握住了市場趨勢,全年實現了29億港幣的淨利潤,扣除債務重組收益後,調整後淨利潤也有9億港幣。

2017年上半年,公司繼續維持了強勁的財務表現,淨利潤達4.81億港元。

換言之,儘管公司有著曲折的歷史。不過,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站在今天看,易大宗目前已糾正了錯誤、走上了完全的、徹底的正常化經營道路。

三、市場初現認可,估值修復之路星辰大海

目前,易大宗已經回到了當初上市的業務模式—一種輕資產業務模式、並且在原本的基礎上更加橫向擴展到其他品類業務上,市場現在給易大宗的估值的確是比較不合理的低。

易大宗在現在這個不錯的業務模式下,目前有25%的派息率。如果下半年的收入能保持和上半年相當的水準(其實實際情況應該會略好於上半年,因為2017年上半年焦煤價格參考平均價要低於下半年),那麼全年的派息比例在8.6%。這部分可以被看作是“無風險”收入。外加上述估計修復上巨大可能性,未來還有很大潛力。

(焦煤價格參考)

近半年以來,從公司不斷回購自家股票中,看出公司對於自己股票的信心, 2017年下半年以來,在短短71天內,公司累計回購了合共3542.4萬股,占已發行股本的1.122%。最近一次於12月7日進行,平均作價每股0.7256港元,回購272.4萬股,涉及197.664萬港元,體現了公司對自身的信心。

另外,2017年9月,太盟投資集團,一家亞洲頂級基金,認購了公司發行的4千萬美元可轉換債券,標誌著市場資深投資者對公司基本面的信心。

目前,剛進入2018年,易大宗的股價也是一路向好。從2017年12月底的0.74港元到今日的0.92港元,短短兩周,上漲24%。這是非常好的表現,看來市場也有部分投資者已經發現了這個潛力股,慢慢認可到和重新審視這家公司,給出一個更合理的估值。

雖然目前2017年全年的業績還未公佈。但是,我們可以關注並期待一下公司在輕裝上陣之後的一系列舉措。我根據公開信息注意到,重組之後,公司強調了回歸核心貿易業務、專注輕資產模式的戰略方向,且這一業務模式是公司最富有競爭力的。

公司改名為“易大宗”這個名字的意義也是希望向投資者反映公司未來向全面大宗商品拓展的策略,不再僅僅局限於焦煤;易大宗的英文“E-commodities”中間的“E”也有 E-Commerce 的概念。根據公開信息瞭解,公司目前正在搭建大宗商品電商平臺,在這一領域的潛力我們也可以持續關注。

公司當前的業務模式是適合公司和行業大趨勢的,易大宗未來的表現也值得投資者給予更多的關注。在看業績說話的港股市場,去標籤化勢在必行,估值修復值得期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