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家中的老房子早不屬於我,思鄉就是犯賤

中國文化成長於鄉土之中, 中國人口裡說的家鄉, 其實就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這就是中國人為什麼如此喜歡“思鄉”的精神密碼。

時近年關, 一波又一波的思鄉文字, 又開始浮現。

對於家鄉, 多年以來, 有人在點讚美好, 也有人在慨歎衰敗, 以至於出現相互對撕。

事實上, 對於離開家鄉的很多中國人來說, 家鄉已經完全與他無關。

時至今日, 對很多中國人來說, 思鄉就是犯賤。

就我自己而言, 家鄉中的那座老房子, 是我的出生地, 也是我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雖然這座老房子還在, 雖然表面上這房子還是我的,

但事實上, 這座老房子早已不屬於我。

如果家鄉, 已無我的立足之地, 那麼我與家鄉還有什麼聯繫?對我來說, 還有什麼思鄉的必要?

是的, 自從我考上大學, 戶籍就從農村遷出, 就變成了城鎮戶口。

雖然, 農村的宅基地政策時有變化, 但沒有根本性的變化。

那就是, 絕對不允許城鎮戶口者擁有農村的宅基地。

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既然我不能擁有農村宅基地, 那本屬於我的那座家傳的農村老宅, 自然已經不屬於我了。

在現行的城鄉二元治理制度設計中, 農村人口一旦轉為城市戶籍, 原來在農村的土地、房屋等生存資源就不復存在。 人一旦離開農村, 就如一個蘿蔔從土地中連根拔起一樣, 不再有回歸農村的可能。

那些離開農村人們, 雖然在農村還有父母兄弟等親屬, 與農村也還有各種聯繫, 但回到農村後, 已經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 只能以“客居”狀態存在。

人們離開農村之後, 因為與農村的利益鏈條被切斷, 即使想參與農村事務, 因為他們的真正身份已是“異鄉之客”,

那麼他們的意見建議, 頂多只能是“僅供參考”而已。

久而久之, 對離開農村的人們來說, 農村就慢慢成了“遙遠的故鄉”, 即使對家鄉再有感情, 也只能是遙望家鄉, 祝願鄉村父老“自求多福”。

此前, 潘石屹曾公開抱怨, 自己費心盡力幫家鄉賣蘋果, 結果換來了祖墳被扒。

其實, 老潘確實是表錯了情。 雖然, 你老潘有錢, 但再有錢, 這家鄉, 還是你老潘的家鄉麼?

老潘你自己都在家鄉沒有容身之地, 活人況且無處棲身, 又如何能確保祖墳無恙?

想來想去, 家中的老房子, 早就不屬於我, 思鄉就是犯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