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3億,月入多少才算是中等收入群體?

世界上對中等收入者的判斷基本標準是:有房有車, 有固定的收入來源, 並且有一定的金融資產。

而近日, 國家統計局給出明確具體的資料, 據保守測算, 目前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已超過3億人, 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體的30%以上。

中國社科院日前也發佈了《中等收入群體的分佈與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戰略選擇》報告, 其中提到, 中國大約有4.5億多人口屬於中等收入家庭。 如果將中間收入群體、中上收入群體和高收入群體相加在一起, 則大約有6億人口屬於中等收入以上收入家庭。

那麼這個官方中等收入群體是依據什麼樣的標準統計得出的呢?

相關負責人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該標準是按照世界銀行中等收入標準為年收入2.5萬-25萬元人民幣而定的。 換算下來也就是說只要月收入2083元, 就算中等收入群體了。

月收入2083元, 該不該算中等收入群體?

這個資料一公佈,

引起一片譁然。 因為月入2千, 即便在一個四五線小城市, 除去房租和吃飯, 日常開銷和交通, 所剩幾乎為0......

日本管理學大師大前研一曾對中等收入群體提出過三個問題:

第一, 房貸是否給你的生活帶來了很大壓力?

第二, 你是否不敢結婚, 或不打算生兒育女?

第三, 孩子未來的教育費用是否讓你憂心忡忡?

大前研一認為, 如果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有任何一個為“是”, 你就不算中等收入群體, 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對這3個問題都說否呢?

網上的許多雞湯文, 很多都會用這個標題“月入2千和月入2萬的人差距在那裡?”所以月入2千和月入2萬的絕對不是一類人, 統計局簡單的把這兩種人放在一起的確很難獲得大家的認同

拋開收入構成談收入, 純屬耍流氓

人們在討論收入的時候, 更多是尋求一種安全感和存在感, 人們的安全感來自於收入的構成部分, 存在感則是薪資的多少。

以北上廣深為例, A是北京一家IT公司程式師, 一個月工資純收入2萬, 在同行當中屬於不高不低,

但他還要房租、吃飯、交通和各種應酬花銷, 一個月下來也所剩無幾, 五道口房子已經破十萬, 所以小王一年不吃不喝, 也買不下北京的一個廁所, 所以他在這個城市裡安全感並不高, 而且很低, 所以即使月入2萬, 他也不認為自己是中等收入人群。

而在北京出生的B, 德勝門外老房子拆遷, 自己獲得了四套房, 其中三套房用於出租, 他本人在一家安保公司當保安隊長, 月薪5千。 二德子每套房收房租5千, 自己月薪5千, 算下來也是2萬, 但二德子的安全感就很高, 但他認為自己月薪5千, 也不認為自己是中等收入人群。

A和B的月收入相當, 但由於收入的構成不同, 所以即使在同個城市, 同等收入, 兩個人的安全感也是不同的。

再到一個5線小縣城, 一個普通環衛工人的月薪大概在2千左右, 而一個事業單位的普通科員, 薪資大概也是這些, 但由於兩者是通過不同方式獲得的同等薪資, 其存在感和安全感也是各不相同的。

歸根結底, 當前房價和物價飆升, 但大部分人的薪資並沒有太大變化, 甚至在一些傳統行業,降薪甚至失業的危機,隨時都在困擾著人們。

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情緒一直都在,這個中等收入群體稱呼,你敢認嗎?

甚至在一些傳統行業,降薪甚至失業的危機,隨時都在困擾著人們。

對現狀的不滿和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情緒一直都在,這個中等收入群體稱呼,你敢認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