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值得你收藏:《孫子兵法》精髓十二條,一次總結給你看!

工作越久, 碰到的問題越多、解決的問題越多, 就越發覺得《孫子兵法》是一本克敵制勝、成就事業的經典之作。 每個想要在世俗獲取事業成功的人, 或想要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人, 都很有必要仔細研讀一番。 然而, 沒有實踐的人, 很難讀懂兵法的要義, 你想讀懂兵法, 不能光看書, 琢磨字句, 還得去生活實踐當中“事上練”(王陽明語)。

為了讓讀者更快速的瞭解到兵法精髓, 兵哥這篇就是要分享自己多年的研讀“成果”(談不上成果, 暫以此稱之)。

這篇文檔, 共有十二點綱領性檔(每一點深入展開都能寫一本書),

是兵哥在多年工作實踐(解決問題)當中獲取的感悟和理解, 希望大家仔細品讀, 結合自身去領悟其中精髓。

1、不要百戰百勝, 要一戰而定。

任何行動都是有代價的, 打仗的代價更大, 關係生死存亡, 更得慎重。 我們做事也是如此, 誰都不想“白忙活”, 因為時間成本、精力成本也是非常值錢的, 而時間成本則是最貴重的, 一去不復還。 兵法曰:百戰百勝, 非善之善者;不戰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 當然我們不能妄想每次都能不戰而勝, 但我們一定要追求一戰而定, 而非百戰百勝。 打一百次勝仗, 但沒有解決問題, 這說明打的勝仗沒有價值, 不是真正的勝利;打一次仗, 就贏了, 贏得徹徹底底, 這樣的仗, 一次就解決問題, 才是高品質的勝利。 劉邦跟項羽爭天下,

項羽百戰百勝, 但都沒有弄死劉邦;而劉邦屢敗屢戰, 最後在垓下圍住項羽, 割了項羽的頭, 一戰定天下, 這才是我們需要追求的境界。

2、造勢不厲害, 造形才厲害。

世人都認為造勢厲害, 其實最厲害的是造形。 普通人不知道形勢的根本區別, 所以往往以為造勢很重要, 根本不懂造形才是基礎。

中國人喜歡講一句話, 時勢造英雄, 英雄亦造時勢。 但按《孫子兵法》來看, 造勢的技術含量遠沒有造形高。 兵法曰:善戰者, 先為不可勝, 以待敵之可勝。 造勢其實就是:造出敵人可以被戰勝的態勢。 但重要的不是戰勝敵人, 而是先保證自己不被戰勝, 也就是“先為不可勝”——這就是造形。 我們常說, 戰勝別人容易, 戰勝自己很難, 其實就是說造形難於造勢。

我們要打敗敵人, 可以有一千萬種方法, 但要提高自己, 就只有一種笨方法, 你說哪個難?

3、《孫子兵法》的雙核心:戰略核心和戰術核心。

《孫子兵法》有兩個核心:第一, 是方法(戰術)的核心, 多方以誤, 致人而不致於人;第二, 是邏輯(戰略)的核心, 先勝後戰, 勝了才開打。

方法的核心告訴我們, 打敗敵人的不是我, 而是敵人自己。 多方以誤, 敵人失誤了, 我才能打敗他;敵人不失誤, 我不能打敗他。 關鍵點是, 敵人的失誤。 所以, 勝利都是運氣, 這運氣的大小取決於敵人失誤的概率。

戰略的核心告訴我們,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不是因為我們打了才勝, 而是因為勝了才打。 毛主席總結道:不打無準備之戰, 不打無把握之戰。

這是對“先勝後戰”的最為樸實的解讀。

這兩個核心, 是相輔相成的, 多方以誤的目的是先勝後戰, 先勝後戰的方法是多方以誤。

4、從來都沒以弱勝強的神話, 本質上都是以強勝弱。

沒讀過《孫子兵法》的人, 會有一種錯覺, 弱的總能戰勝強的, 小的總能戰勝大的, 總以為伊拉克能出奇制勝戰勝美國, 這是幼稚的期望, 是同情弱者、渴望反轉的心理在作怪。 讀了兵法就會明白, 以弱勝強是一種假像, 以強勝弱才是現實的真理。 即便是韓信那樣的天才也不能能以弱勝強, 但他卻能把自己的弱變成強(造形), 然後把敵人的強變成弱(多方以誤), 用自己的強去打敵人的弱(避實擊虛), 從而取得最終的勝利。 從表面上看, 是弱者戰勝了強者;實際上是,

弱者變成了強者, 強敵變成了弱雞, 歸根結底還是強者戰勝弱者。

5、智者善等待, 愚者愛焦慮。 焦慮是失敗之源。

兵法曰:作之而知動靜之理。 作, 就是刺激, 刺激一下敵人, 看敵人是怎樣反應的, 從中得出敵人的運作調度規律, 找出破綻進行攻擊。 你懂的刺激原理, 敵人也懂;當敵人刺激你時, 你要是沉不住氣, 露出破綻來, 也照樣會被敵人打慘。 沉住氣, 善等待, 不失誤, 是致勝的關鍵。

但是, 焦慮這種毛病, 大多數人都有, 不好改。 因為我們很難判斷, 在某種情況下到底該怎麼做。 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 最好是什麼都不做;但很少人能忍得住寂寞, 總覺得做點什麼才不算浪費時間, 結果呢, 不僅浪費了時間, 還可能浪費掉精力、財富等其他資源。

一旦你亂動作,可能就中了敵人的“作之而知”之計。

6、勝敵益強,打敗敵人是手段,提高自己是目的。

《孫子兵法》上說,勝利的標準是:勝敵益強。

別看“勝敵”在前,“益強”在後,要知道“益強”更重要。孫子又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戰不戰,勝不勝,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勝敵”只是手段、方法,而重要的是實現目的:提高自己的實力。

戰勝敵人不是真勝,提高自己才是真勝。如果打贏了敵人,自己也奄奄一息,很可能就“河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麼勝利還有什麼意義呢?

7、正合奇勝,“奇”的含義不是“出奇制勝”。

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和,以奇勝。又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那麼什麼是正奇呢?很多人把“奇”理解為“出奇制勝”,但怎麼出奇才能致勝,怎麼才算出奇?出人意料就是奇,那你不戰而降也出敵人意料,這也算是奇麼?所以說,把奇解釋為出奇制勝是錯誤的,沒有指導思路。這種毫無指導性的釋義,怎麼可能是孫子的原意呢。

以正和,以奇勝,正就是正兵,用以接敵,奇就是奇兵,用以攻克敵人漏洞,正奇就是分兵原則。你有一千人,要分兵;有一萬人,也要分兵;垓下項羽只有二十八騎,也不是聚在一處,也要分兵兩路首尾相顧。

更進一步是,奇的含義是留後手,永遠保持自己手裡有張王牌,用於克敵制勝的最佳時機。

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兵打出去變成了正兵,而正兵要能收回來,也就變成了奇兵。籃球場上,帶球的球員是正兵,不帶球跑位的球員就是奇兵,正兵把球傳給奇兵,自己又變成奇兵了。你打出去的兵(正兵),能夠收回來(正變奇),休整一下還能重新打出去(奇變正),這就是奇正相生,不可勝窮的基本原理。

正奇分兵原則,給我們的指導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我們多留王牌,伺機而動。

8、不要老想著靠使詐取勝。

硬實力才能決定勝負,詐謀只是錦上添花。使詐,固然能幫助弱者苟延殘喘,但無法讓弱者變成強者,所以還是下下策。能夠拯救弱者的,不能靠走捷徑抄小路的詐謀之術,還得靠強身健體的造形之道。

對戰當中,強大的一方使詐,可以加速取勝;但這取勝的根本,不是詐謀的功勞,而是實力。弱小的一方使詐,或許可以贏得一些自強的時間和機會,但不能老想著憑藉使詐取得最後的勝利,勾踐打敗夫差靠得不是陰謀詭計,而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強國之道。

詐謀不能讓你強大,讓你強大的只能是造形之道。詐謀,不得已而用之。

9、努力就一定成功,這是癡心妄想。

兵法曰: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意思是說,你可以盡力做到不被敵人打敗(打不過就跑,跑不算失敗),但沒法保證一定打敗敵人。所以,學習《孫子兵法》也只能夠提高你實現目標的概率,但並不能讓你必勝。

有了目標,沒有行動之前,就是失敗;開始行動了,各個環節總有出錯的可能,你防不住一個,就完蛋。

成功永遠是概率事件,你不讀兵法,可能成功做事的概率是10%,做十次成功一次,學了或可增加到20%,做五次就能成功一次,但永遠不可能讓你做十次成功十次,百戰百勝。天賦再高、能力再強的同學,就算能達到90%的概率,但依然有10%的失敗可能。

所以,那些宣傳“努力一定成功”的成功學,只給你打雞血不能讓你自造血。

10、成功不能複製。

隔壁老王去街邊擺了個燒烤攤,每月賺個兩三萬,你看著眼饞,也就跟著去擺攤,結果一月賠了兩三萬。為什麼?老王進貨是從親戚那裡,能拿最低價一毛八;你去拿貨,就是兩塊二。老王用的醬料是自家老爺子製作的,味道好;你用的是狗都不理的豆瓣醬,怎麼能吸引到食客。老王找的街區沒有城管盯著,你找的街區天天被城管攆。就算碰到城管,老王笑眯眯的哀求告饒,被放過了;而你看到城管就是黑臉,劍拔弩張,被拘留了。

做事,永遠無法完全複製,總有差別存在。你可以複製一種商業模式,但你無法複製商業環境;這個商業模式在美國的環境是成功的,換到中國可能就變味了。你看到的成功複製,都是有差別的;你只看到相同的部分,看不到不同的部分,怎麼可能找到真正管用的部分呢。

喬峰打一套最普通的羅漢拳,也照樣鮮有敵手;關鍵不在羅漢拳,而在於喬峰本人的實力。你學得了羅漢拳,甚至比喬峰打得還熟練,但也打不出他的威力來。你能學來羅漢拳,但學不來喬峰數十年練功吃的苦,學不來喬峰對於武功的熟稔程度,學不來喬峰數十年的功力積累。

兵法曰:應形無窮,戰勝不復。意思就是:天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解法的兩個問題。希望複製喬峰的成功,首先你得擁有喬峰的實力。

11、戰術核心“多方以誤”的四個關鍵點:利害、正奇、迂直、虛實。

但“多方以誤”——想法設法讓敵人失誤——這只是一個綱領性檔,並沒有較為具體的操作指導。兵哥按照《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找到了四個點:利害、奇正、迂直、虛實。以利害為基本原理,奇正為手段,迂直為策略,最終致敵虛實(暴露弱點)。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故孫子能“趨諸侯以利,屈諸侯以害”,用蘿蔔引誘驢子拉車向前,用鞭子恐嚇驢子聽話賣命。你能洞察、掌握到敵人的利害,也同樣能以利害驅動之。

正奇是分兵,是調整分配兵力,哪裡多點,哪裡少點,哪裡要加強,哪裡可以放棄;“無所不備,無所不寡”,正奇也就是把兵力集中到某一點,造成對敵的絕對優勢。這些都是我們可自主的手段。

迂直表面上是路線問題,實質上是策略問題。比如,解決某個問題,可能有三五種解法,但並不是每個解法都適合你,不是每個解法的成本都是你能夠承受的。直的成本大,就選擇迂;迂的成本大,就選擇直;但一定要保證迂直都能選擇,迂保證了直,直也保證了迂,相互支持互為支撐。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敵人暴露出虛實,然後避實擊虛,打敗敵人。唐李問對中說,“我之奇正,致敵之虛實;奇正在我,虛實在敵。

12、戰略核心分為六大步。

《孫子兵法》制勝原理,在戰略上可以分為六大步:修道保法,知己知彼,先為不可勝,致人而不致於人,先勝後戰,勝於易勝。

這戰略的基礎,在於修道保法。孫子曰: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修道保法,就是造形的根本。比如打拳,你打敗對手首要有強健的體魄,藥罐子選手連擂臺都上不了,遑論勝敗。

擁有了強健的體魄,然後通過瞭解對手和自己,知道敵人的強項在哪弱項在哪(也就是知己知彼),避其鋒芒,才能先為不可勝。

立於不敗之地了,才能施展“致人而不致於人”也即多方以誤的計畫;等到先勝了,有了取勝把握,然後要展開攻擊了,怎麼選擇第一波攻擊物件呢?

勝於易勝——也就是避實擊虛,柿子要撿軟的捏。最後的決勝,依舊靠得是“用石頭砸雞蛋”,絕不托大。

高手之所以高手,不是因為他們常常能險中取勝,而是因為他們絕不弄險,絕不把自己搞到險地中去,故而他不會有精彩絕倫的故事,只能“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贏得平平淡淡,看來也是輕輕鬆松,誰也不會稀奇。高手都是旁觀者瞎叫的,高手自己絕不把自己看成高手。如果自認為是高手,那他就肯定不是高手,要栽跟頭。

以上是“兵哥講兵法”社群的內部講學文檔的綱領性檔。太陽底下無新事,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新的發現,都是孫子原文裡面本就有的含義。我不是要做新解,而是要做正解,不要標新立異、博取個人名聲,而是要真正理解兵法真意,真真正正的去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

這十二個點,每一個點要深究的話,都能寫出一本書來。而讀者能從中學的越多、體會越多,能力增長的就越快,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夢想的概率就越大。

一旦你亂動作,可能就中了敵人的“作之而知”之計。

6、勝敵益強,打敗敵人是手段,提高自己是目的。

《孫子兵法》上說,勝利的標準是:勝敵益強。

別看“勝敵”在前,“益強”在後,要知道“益強”更重要。孫子又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戰不戰,勝不勝,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勝敵”只是手段、方法,而重要的是實現目的:提高自己的實力。

戰勝敵人不是真勝,提高自己才是真勝。如果打贏了敵人,自己也奄奄一息,很可能就“河蚌相爭,漁翁得利”,“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那麼勝利還有什麼意義呢?

7、正合奇勝,“奇”的含義不是“出奇制勝”。

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和,以奇勝。又曰: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

那麼什麼是正奇呢?很多人把“奇”理解為“出奇制勝”,但怎麼出奇才能致勝,怎麼才算出奇?出人意料就是奇,那你不戰而降也出敵人意料,這也算是奇麼?所以說,把奇解釋為出奇制勝是錯誤的,沒有指導思路。這種毫無指導性的釋義,怎麼可能是孫子的原意呢。

以正和,以奇勝,正就是正兵,用以接敵,奇就是奇兵,用以攻克敵人漏洞,正奇就是分兵原則。你有一千人,要分兵;有一萬人,也要分兵;垓下項羽只有二十八騎,也不是聚在一處,也要分兵兩路首尾相顧。

更進一步是,奇的含義是留後手,永遠保持自己手裡有張王牌,用於克敵制勝的最佳時機。

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兵打出去變成了正兵,而正兵要能收回來,也就變成了奇兵。籃球場上,帶球的球員是正兵,不帶球跑位的球員就是奇兵,正兵把球傳給奇兵,自己又變成奇兵了。你打出去的兵(正兵),能夠收回來(正變奇),休整一下還能重新打出去(奇變正),這就是奇正相生,不可勝窮的基本原理。

正奇分兵原則,給我們的指導是非常明確的,就是要我們多留王牌,伺機而動。

8、不要老想著靠使詐取勝。

硬實力才能決定勝負,詐謀只是錦上添花。使詐,固然能幫助弱者苟延殘喘,但無法讓弱者變成強者,所以還是下下策。能夠拯救弱者的,不能靠走捷徑抄小路的詐謀之術,還得靠強身健體的造形之道。

對戰當中,強大的一方使詐,可以加速取勝;但這取勝的根本,不是詐謀的功勞,而是實力。弱小的一方使詐,或許可以贏得一些自強的時間和機會,但不能老想著憑藉使詐取得最後的勝利,勾踐打敗夫差靠得不是陰謀詭計,而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強國之道。

詐謀不能讓你強大,讓你強大的只能是造形之道。詐謀,不得已而用之。

9、努力就一定成功,這是癡心妄想。

兵法曰: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意思是說,你可以盡力做到不被敵人打敗(打不過就跑,跑不算失敗),但沒法保證一定打敗敵人。所以,學習《孫子兵法》也只能夠提高你實現目標的概率,但並不能讓你必勝。

有了目標,沒有行動之前,就是失敗;開始行動了,各個環節總有出錯的可能,你防不住一個,就完蛋。

成功永遠是概率事件,你不讀兵法,可能成功做事的概率是10%,做十次成功一次,學了或可增加到20%,做五次就能成功一次,但永遠不可能讓你做十次成功十次,百戰百勝。天賦再高、能力再強的同學,就算能達到90%的概率,但依然有10%的失敗可能。

所以,那些宣傳“努力一定成功”的成功學,只給你打雞血不能讓你自造血。

10、成功不能複製。

隔壁老王去街邊擺了個燒烤攤,每月賺個兩三萬,你看著眼饞,也就跟著去擺攤,結果一月賠了兩三萬。為什麼?老王進貨是從親戚那裡,能拿最低價一毛八;你去拿貨,就是兩塊二。老王用的醬料是自家老爺子製作的,味道好;你用的是狗都不理的豆瓣醬,怎麼能吸引到食客。老王找的街區沒有城管盯著,你找的街區天天被城管攆。就算碰到城管,老王笑眯眯的哀求告饒,被放過了;而你看到城管就是黑臉,劍拔弩張,被拘留了。

做事,永遠無法完全複製,總有差別存在。你可以複製一種商業模式,但你無法複製商業環境;這個商業模式在美國的環境是成功的,換到中國可能就變味了。你看到的成功複製,都是有差別的;你只看到相同的部分,看不到不同的部分,怎麼可能找到真正管用的部分呢。

喬峰打一套最普通的羅漢拳,也照樣鮮有敵手;關鍵不在羅漢拳,而在於喬峰本人的實力。你學得了羅漢拳,甚至比喬峰打得還熟練,但也打不出他的威力來。你能學來羅漢拳,但學不來喬峰數十年練功吃的苦,學不來喬峰對於武功的熟稔程度,學不來喬峰數十年的功力積累。

兵法曰:應形無窮,戰勝不復。意思就是:天下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解法的兩個問題。希望複製喬峰的成功,首先你得擁有喬峰的實力。

11、戰術核心“多方以誤”的四個關鍵點:利害、正奇、迂直、虛實。

但“多方以誤”——想法設法讓敵人失誤——這只是一個綱領性檔,並沒有較為具體的操作指導。兵哥按照《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找到了四個點:利害、奇正、迂直、虛實。以利害為基本原理,奇正為手段,迂直為策略,最終致敵虛實(暴露弱點)。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故孫子能“趨諸侯以利,屈諸侯以害”,用蘿蔔引誘驢子拉車向前,用鞭子恐嚇驢子聽話賣命。你能洞察、掌握到敵人的利害,也同樣能以利害驅動之。

正奇是分兵,是調整分配兵力,哪裡多點,哪裡少點,哪裡要加強,哪裡可以放棄;“無所不備,無所不寡”,正奇也就是把兵力集中到某一點,造成對敵的絕對優勢。這些都是我們可自主的手段。

迂直表面上是路線問題,實質上是策略問題。比如,解決某個問題,可能有三五種解法,但並不是每個解法都適合你,不是每個解法的成本都是你能夠承受的。直的成本大,就選擇迂;迂的成本大,就選擇直;但一定要保證迂直都能選擇,迂保證了直,直也保證了迂,相互支持互為支撐。

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讓敵人暴露出虛實,然後避實擊虛,打敗敵人。唐李問對中說,“我之奇正,致敵之虛實;奇正在我,虛實在敵。

12、戰略核心分為六大步。

《孫子兵法》制勝原理,在戰略上可以分為六大步:修道保法,知己知彼,先為不可勝,致人而不致於人,先勝後戰,勝於易勝。

這戰略的基礎,在於修道保法。孫子曰: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修道保法,就是造形的根本。比如打拳,你打敗對手首要有強健的體魄,藥罐子選手連擂臺都上不了,遑論勝敗。

擁有了強健的體魄,然後通過瞭解對手和自己,知道敵人的強項在哪弱項在哪(也就是知己知彼),避其鋒芒,才能先為不可勝。

立於不敗之地了,才能施展“致人而不致於人”也即多方以誤的計畫;等到先勝了,有了取勝把握,然後要展開攻擊了,怎麼選擇第一波攻擊物件呢?

勝於易勝——也就是避實擊虛,柿子要撿軟的捏。最後的決勝,依舊靠得是“用石頭砸雞蛋”,絕不托大。

高手之所以高手,不是因為他們常常能險中取勝,而是因為他們絕不弄險,絕不把自己搞到險地中去,故而他不會有精彩絕倫的故事,只能“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贏得平平淡淡,看來也是輕輕鬆松,誰也不會稀奇。高手都是旁觀者瞎叫的,高手自己絕不把自己看成高手。如果自認為是高手,那他就肯定不是高手,要栽跟頭。

以上是“兵哥講兵法”社群的內部講學文檔的綱領性檔。太陽底下無新事,這篇文章並沒有什麼新的東西、新的發現,都是孫子原文裡面本就有的含義。我不是要做新解,而是要做正解,不要標新立異、博取個人名聲,而是要真正理解兵法真意,真真正正的去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

這十二個點,每一個點要深究的話,都能寫出一本書來。而讀者能從中學的越多、體會越多,能力增長的就越快,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夢想的概率就越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