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論語中“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養”,到底是指什麼?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近之則不遜, 遠之則怨。 ”是孔子的一句名言, 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 這句話經常被引用, 也最多被誤解。 有人說那是孔子不尊重女性的證據;有人說, 那證明孔子是養生專家, 是在說女人和小孩的身體柔弱, 容易得病, “近之則不遜, 遠之則怨”則是說流行病原理。

呵呵, 凡此種種誤解, 都是出在“養”字上。 何為“養”?就是兩個人的關係從陌生到熟悉, 要有個培養共同話語、培養感情的中間過程, 那個過程就是養。 所以, 孔子的話翻成大白話, 就是:唯女子與小人不好相處呀, 真是麻煩!怎麼處都處不成哥們兒!

大家看生活中是不是這個道理?

君子和君子交往, 即便一見如故, 也都給對方留個人空間, 是兩個獨立的成年人。 相互尊重、平等、包容, 你有你的立場, 我有我的觀點, 理解對方的原則卻又心無芥蒂, 不會因為一兩句話就取心, 也不搞什麼親密無間,

所謂君子和而不同。

男人和女人的交往呢?“男女之間有沒有純潔的友誼?”這個話題的永久性就已經說明問題。 一男一女像哥兒們一樣相處, 肯定是聊得來, 時間久了, 你男人不提性要求, 是無視人家女性的魅力, 不如禽獸;你提性要求, 是套路人家良家婦女,

禽獸不如。 麻煩呀, 陰差陽錯弄成了情人關係, 更麻煩, 你是一天打三個電話呢?還是三天打一個電話呢?左右都不對, 近之則不遜, 遠之則怨。 連孔子那樣有智慧的大帥哥都搞不定, 何況我等蠅營狗苟滿心紅顏知己的油膩男呢?

比這更麻煩的,

是和小人交往。 正如孔子所言, 小人是同而不和。 小人最喜歡的就是要求別人和他一樣, 他信馬列, 別人就不能對文革說個不字;他信佛, 別人路過廟就得說句阿彌陀佛;他開悟, 別人不開悟就都是垃圾。 總要強迫別人和他一樣, 別人只要和他觀點不同, 他就坐立難安, 非得追著人家改變。 小人的人際關係只有兩種:親人和仇人。 他那個親人, 就是要求別人不能有一點隱私, 你的就是我的, 我的還是我的。 小人介入別人的私生活, 比個別農村婦女還理直氣壯。 近之則不遜, 遠之則怨。 你若鄭重徵求他意見, 他說“哎呦喂, 你怎麼一副搭上性命的樣子?”你若嘻嘻哈哈和他聊天氣, 他說“哎呦喂, 你懂不懂得什麼叫尊重?什麼叫平等?”你若拉著他喝頓大酒,
他正襟危坐說:“你不該沉迷於酒色!”你若不搭理他, 他又天天在你眼前晃:“請客不叫我, 小氣鬼!”

麻煩不麻煩?難養不難養?孔子說的有錯嗎?按著儒家的思路, 小到為人處世, 培養共同語言, 培養感情, 大到天下, 培養自己的勢力, 培養自己的盟友, 小人好養不好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好了,孔子這段名言就說到這裡,我說它不是想說什麼是小人,也不是想為孔子的“歧視女性”平反,而是要聊聊我的老話題——開悟。說說我為什麼通過這句話,認為孔子是一位開悟者。

開悟,用基督徒的話語講,就是重生。一般人以為,那都是和玄學、通靈、神鬼等沾邊的事,孔子“不語亂力鬼神”,怎麼就和開悟扯上關係了呢?我想說的就是這個。

以我對開悟的瞭解,如果在中國文化人裡找出開悟者,第一位是老子,第二位就是孔子。老子比較好理解,不論他的言行,還是著作,都是洞徹三界、大徹大悟的樣子。孔子,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專講這個世界裡的人倫道德,按理說是更深地沉迷於世界,怎麼能說是位開悟者呢?

這要從什麼是開悟說起。

開悟,是一個生命改變,就那個改變本身,是有一個過程的。簡單說,按著先後順序,有厭倦世界、看破紅塵、另尋精神家園的衝動;有恍惚中,穿越精神大海的身體改變;有思想精進的天天頓悟(那是在吃從精神天空降下來的精神食糧);有非常激烈的內心交戰,甚至是天人之戰,而大部分精神交戰中,不論對方的勢力多麼強大,開悟者都能打勝仗,繳獲大量的精神戰利品,讓認識到境界,都獲得極大的提高。總之,開悟是一個生命改變的過程,是靈魂在完成再造。而所有開悟者,用《聖經》的話講,就是上帝選民,他們再造的靈魂不論以後變得多麼五顏六色,卻都離不開十二種最基本的靈魂底色,那是十二種靈魂秉性,是開悟那個生命過程中獲得的。所以,開悟者是人群中最少的一族,又有基本的相同之處。

開悟,離不開豐富的內心生活,離不開深刻的思索。一般而言,宗教、哲學領域裡,開悟者的比例應該相對多一些。但是,這個道理不能反過去講,精神病人的內心生活也很豐富,宗教、哲學裡的書呆子比例也很高。

開悟

開悟這件事,超越男女、種族、文化、宗教、貧富、識字不識字那些事情,任何人面對它,都是平等的。但說到底,它是一種生命改變,改變後的生命到底和常人有什麼不同呢?

有人認為就是通靈,什麼巫婆神漢、裝神弄鬼的。不是,真正開悟的人都知道,壓根就沒有通靈一說。屬靈生活本來就是每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與生俱來。開悟,只是看見了本該看見的,以前忽視不見的,現在看見了而已。凡是用靈異、神靈什麼的來與靈界劃等號的,壓根就沒看見靈界。看見靈界,絲毫不神秘。

《聖經》中,就常有瞎子對耶穌喊:“請讓我看見!”從開悟前的瞎子,到開悟後的看見,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到底是看見人類精神世界裡的什麼了?這就是我要說的,為什麼通過孔子的話語,說他是一位開悟者。

那個看見,首先是一種非常微妙的體驗。莊子的“莊周夢蝶”,禪詩中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都是恍惚間觸碰到了那個看見的感覺。“咦?世界好像還存在另外一種形態。”但我的經驗,這種微妙的體驗只是最初的不適應,等真正看見了,就習慣兩種節奏來回變換了,因為人的體驗中,本來就是兩種節奏互換的。等換回了這個世界,就怎麼看都是這樣正常的,越看越看不回剛才的感覺了。而剛才的所有感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為什麼說通過孔子的言語,說他是一位開悟者呢?因為看見久了,習慣了,那麼他觀察世界的角度,理解事物的角度就變得特別,用西方的經典哲學講,叫形而上學。這個道理還是只能正著講,不能反著講。開悟者,大多有形而上學的習慣,但形而上學不等於開悟。鄭人買鞋、畫蛇添足都是形而上學,但那不是開悟者所為。

孔子形而上學的話,還有很多。比如“巧言令色,鮮仁矣!”巧言,花言巧語說話;令色,衙役一樣咋咋呼呼,動不動就喊口號;仁,以溫柔之心對待每一個生命。

老是看見人類精神生活後面的真相,就會有這樣的思維習慣。因為他直接看見真相了,不用費力叭氣再去搞什麼概念、邏輯、推理,兜了一大圈子,離真相越說越遠。

耶穌開口教訓門徒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駡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這根本不是什麼講道,就是把他看到的直接說出來了。人不知道自己在過各種精神生活時,同時在永恆的精神世界裡在幹什麼,耶穌看見了,就直接告訴他們。

人活著,還有比動一個念頭更容易的嗎?一念之差,天地之別,卻是事實。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天下最難的事,就是動一個念頭,哪怕明明知道那個念頭之後是什麼,但就是如千斤般沉重動不起來。

耶穌一如既往活在光明中,他知道人們的靈魂被什麼捆綁著。被捆綁的人,連說話都不由自己控制,卻認為自己是自由的。活在黑暗中的,看不見的,只能用這個世界裡的善惡去詮釋耶穌;而看得見的,卻借著人的口舌肢體對耶穌說:“你不是能看見嗎?告訴我打你的是誰?”耶穌過著開悟者的生活,或向內,或向外,他對著活人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開悟神秘嗎?看見靈界神秘嗎?不神秘,就在人類的一切精神生活中。

以前的世代,有很多開悟者,看見了靈界,卻不曾白紙黑字見過“看見”的道理。也必有一個世代,很多人仍然看不見靈界,卻要白紙黑字看見“看見”的道理。因為,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那時,黑暗中生活的靈魂,都自以為能看見,其實他們看見的,只是這世界的善惡。但他們又不像亞當,被那些善惡徹底搞瞎了眼,能讓耶穌對著他們說“赦免他們!他們不曉得。”他們還白紙黑字看見了,並且知道這個世界裡的哪個善惡可以置人於死地。

孔子講仁義,善待所有生命,他對小人仁義嗎?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我久久地看著這句話,認為孔子是一位開悟者,並且是一位得勝的開悟者。

小人好養不好養?“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好了,孔子這段名言就說到這裡,我說它不是想說什麼是小人,也不是想為孔子的“歧視女性”平反,而是要聊聊我的老話題——開悟。說說我為什麼通過這句話,認為孔子是一位開悟者。

開悟,用基督徒的話語講,就是重生。一般人以為,那都是和玄學、通靈、神鬼等沾邊的事,孔子“不語亂力鬼神”,怎麼就和開悟扯上關係了呢?我想說的就是這個。

以我對開悟的瞭解,如果在中國文化人裡找出開悟者,第一位是老子,第二位就是孔子。老子比較好理解,不論他的言行,還是著作,都是洞徹三界、大徹大悟的樣子。孔子,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專講這個世界裡的人倫道德,按理說是更深地沉迷於世界,怎麼能說是位開悟者呢?

這要從什麼是開悟說起。

開悟,是一個生命改變,就那個改變本身,是有一個過程的。簡單說,按著先後順序,有厭倦世界、看破紅塵、另尋精神家園的衝動;有恍惚中,穿越精神大海的身體改變;有思想精進的天天頓悟(那是在吃從精神天空降下來的精神食糧);有非常激烈的內心交戰,甚至是天人之戰,而大部分精神交戰中,不論對方的勢力多麼強大,開悟者都能打勝仗,繳獲大量的精神戰利品,讓認識到境界,都獲得極大的提高。總之,開悟是一個生命改變的過程,是靈魂在完成再造。而所有開悟者,用《聖經》的話講,就是上帝選民,他們再造的靈魂不論以後變得多麼五顏六色,卻都離不開十二種最基本的靈魂底色,那是十二種靈魂秉性,是開悟那個生命過程中獲得的。所以,開悟者是人群中最少的一族,又有基本的相同之處。

開悟,離不開豐富的內心生活,離不開深刻的思索。一般而言,宗教、哲學領域裡,開悟者的比例應該相對多一些。但是,這個道理不能反過去講,精神病人的內心生活也很豐富,宗教、哲學裡的書呆子比例也很高。

開悟

開悟這件事,超越男女、種族、文化、宗教、貧富、識字不識字那些事情,任何人面對它,都是平等的。但說到底,它是一種生命改變,改變後的生命到底和常人有什麼不同呢?

有人認為就是通靈,什麼巫婆神漢、裝神弄鬼的。不是,真正開悟的人都知道,壓根就沒有通靈一說。屬靈生活本來就是每個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與生俱來。開悟,只是看見了本該看見的,以前忽視不見的,現在看見了而已。凡是用靈異、神靈什麼的來與靈界劃等號的,壓根就沒看見靈界。看見靈界,絲毫不神秘。

《聖經》中,就常有瞎子對耶穌喊:“請讓我看見!”從開悟前的瞎子,到開悟後的看見,是一種什麼感覺呢?到底是看見人類精神世界裡的什麼了?這就是我要說的,為什麼通過孔子的話語,說他是一位開悟者。

那個看見,首先是一種非常微妙的體驗。莊子的“莊周夢蝶”,禪詩中的“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在橋上走,橋流水不流。”都是恍惚間觸碰到了那個看見的感覺。“咦?世界好像還存在另外一種形態。”但我的經驗,這種微妙的體驗只是最初的不適應,等真正看見了,就習慣兩種節奏來回變換了,因為人的體驗中,本來就是兩種節奏互換的。等換回了這個世界,就怎麼看都是這樣正常的,越看越看不回剛才的感覺了。而剛才的所有感悟,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為什麼說通過孔子的言語,說他是一位開悟者呢?因為看見久了,習慣了,那麼他觀察世界的角度,理解事物的角度就變得特別,用西方的經典哲學講,叫形而上學。這個道理還是只能正著講,不能反著講。開悟者,大多有形而上學的習慣,但形而上學不等於開悟。鄭人買鞋、畫蛇添足都是形而上學,但那不是開悟者所為。

孔子形而上學的話,還有很多。比如“巧言令色,鮮仁矣!”巧言,花言巧語說話;令色,衙役一樣咋咋呼呼,動不動就喊口號;仁,以溫柔之心對待每一個生命。

老是看見人類精神生活後面的真相,就會有這樣的思維習慣。因為他直接看見真相了,不用費力叭氣再去搞什麼概念、邏輯、推理,兜了一大圈子,離真相越說越遠。

耶穌開口教訓門徒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駡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這根本不是什麼講道,就是把他看到的直接說出來了。人不知道自己在過各種精神生活時,同時在永恆的精神世界裡在幹什麼,耶穌看見了,就直接告訴他們。

人活著,還有比動一個念頭更容易的嗎?一念之差,天地之別,卻是事實。人總有一天會明白,天下最難的事,就是動一個念頭,哪怕明明知道那個念頭之後是什麼,但就是如千斤般沉重動不起來。

耶穌一如既往活在光明中,他知道人們的靈魂被什麼捆綁著。被捆綁的人,連說話都不由自己控制,卻認為自己是自由的。活在黑暗中的,看不見的,只能用這個世界裡的善惡去詮釋耶穌;而看得見的,卻借著人的口舌肢體對耶穌說:“你不是能看見嗎?告訴我打你的是誰?”耶穌過著開悟者的生活,或向內,或向外,他對著活人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開悟神秘嗎?看見靈界神秘嗎?不神秘,就在人類的一切精神生活中。

以前的世代,有很多開悟者,看見了靈界,卻不曾白紙黑字見過“看見”的道理。也必有一個世代,很多人仍然看不見靈界,卻要白紙黑字看見“看見”的道理。因為,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那時,黑暗中生活的靈魂,都自以為能看見,其實他們看見的,只是這世界的善惡。但他們又不像亞當,被那些善惡徹底搞瞎了眼,能讓耶穌對著他們說“赦免他們!他們不曉得。”他們還白紙黑字看見了,並且知道這個世界裡的哪個善惡可以置人於死地。

孔子講仁義,善待所有生命,他對小人仁義嗎?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我久久地看著這句話,認為孔子是一位開悟者,並且是一位得勝的開悟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