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問富二代米是從哪裡來的,他的回答讓父親大怒,眾人大笑

教育問題,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都是十分重視的, 惜有孟母三遷, 易子而教等典故, 蘇軾老先生也寫過一篇《富人之子》的典故, 我們欣賞一下, 也是很有趣的。

齊有富人, 家累千金。 其二子甚愚, 其父又不教之。

一日, 艾子謂其父曰:“君之子雖美, 而不通世務, 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 豈有不通世務者耶?”

艾子曰:“不須試之他, 但問君之子, 所食者米, 從何來?若知之, 吾當妄言之罪。 ”

父遂呼其子問之。 其子嘻然笑曰:“吾豈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來。 ”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佃家來?”

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 ”

翻譯:

齊國有個富人, 家裡有很多錢, 但是他的兩個兒子很笨, 兒子的父親又不教他。

一天, 吃瓜群眾艾某對富人說:“您的兒子雖然很帥氣長的好, 但(您的兒子)不通事務不明事理, 日後怎麼能夠繼承家業呢”

富人大怒道:“我的兒子, 聰明並且具有各種本領, 怎麼會不瞭解世間的各種事務呢?怎麼不能繼承我的家業”

吃瓜群眾艾某說:“不如試一試他,只要問你的兒子, 米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知道, 我承擔造謠的罪名。 ”

父親就叫他的兒子來問他, 兒子笑嘻嘻地說:“我怎麼會不知道呢?米是從布袋裡取來的。

富人神情變得嚴肅, 憤怒的說:“狗崽子, 你咋這麼笨啊, 難道不知道米是從佃農那裡來的嘛?”

艾子笑著說:“不是他的父老子不養他的兒子, 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教兒子, 何況他老子都這麼笨(有這樣的父親, 兒子怎麼會不笨呢)。 ”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育方法,

更說明了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道理, 孩子不可以嬌生慣養, 否則對他很不利, 因此教育方法也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