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玄武故事丨江甯織造博物館,雲錦霓裳織就紅樓一夢

江甯織造博物館

明清時期, 中央在南京城設局織造宮廷所需絲織品, 是為江甯織造府和江甯織造署。 康熙年間, 曹姓一家祖孫四代統領江甯織造五十八年, 年幼的曹雪芹正是在這江甯織造府中長大的, 所以成就他一生的著作《紅樓夢》也必然帶有這江甯織造的影子。 長江路中段, 由吳良鏞先生設計建造的江甯織造博物館便是在歷史考證的基礎上濃縮了當年織造府的景觀,

歷史穿梭千年, 且夢回雪芹先生故居吧。

一遝黃紙, 幾點青墨, 成就那一場紅樓遺夢。

談及古典小說, 《紅樓夢》總是繞不過的一座豐碑, 此書實乃中國古典小說的集大成者, 世人愛紅樓, 視其若珍寶, 反復咂摸, 形成眾多品鑒的學派, 從不同切面充分挖掘著紅樓寶庫,

彼此之間各執一詞, 雖互不相讓, 倒也極大豐富了小說的內涵。

年少時曾嘗試著初讀紅樓, 但礙於才疏學淺, 終究是半途而廢了, 零星記得一點關於女媧補天遺棄的頑石和那跛腳道人的說辭, 對於寶黛初識的場景也是印象深刻, 唯獨忽略了開篇作者的自序。 最近重新翻開紅樓, 細細品鑒雪芹先生的作者自雲, 遙想當年金陵曹家一時繁盛, 心頭不禁感慨萬分。

《紅樓夢》開卷第一回有言:因曾曆過一番夢幻之後, 故將真事隱去, 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但書中所記何事?又因何而撰是書哉?自雲:今風塵碌碌, 一事無成, 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 一一細推了去, 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 何堂堂之鬚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實愧則有餘, 悔則無益之大無可奈何之日也。 當此時, 則自欲將已往所賴——上賴天恩, 下承祖德, 錦衣紈絝之時, 飫甘饜美之日, 背父母教育之恩, 負師兄規訓之德, 以致今日一事無成、半生潦倒之罪, 編述一記, 以告普天下人。

雖我之罪固不能免, 然閨閣中本自歷歷有人, 萬不可因我不肖, 則一併使其泯滅也。 雖今日之茅椽蓬牖, 瓦灶繩床, 其風晨月夕, 階柳庭花, 亦未有傷於我之襟懷筆墨者。 何為不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來, 以悅人之耳目哉?故曰“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乃是第一回題綱正義也。 開卷即雲“風塵懷閨秀”, 則知作者本意原為記述當日閨友閨情, 並非怨世罵時。 雖一時有涉於世態, 然亦不得不敘者, 但非其本旨耳。 閱者切記之。

“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正是當時曹家興旺之極的寫照,而曹家的命運與江甯織造從一開始便緊密相連。在江甯織造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張時間表,上書歷任江甯織造的官員,其中唯獨曹家世襲三代于任上,主持了織造事物長達半個多世紀。曹家自曹璽(即曹雪芹的曾祖父)起擔任江甯織造,到了曹寅(曹雪芹祖父)奉旨繼任父職後才真正崛起。

曹寅不僅身兼數責,亦多方交接並籠絡江南的漢人士大夫。《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連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真實中的曹家,也是與其他江南大家族存在著這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關係。曹寅為江甯織造,內兄李煦為蘇州織造,杭州織造孫文成是曹寅“娘家親”,又是其舊屬——三家自成一體,不受地方官管轄。康熙口諭: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竣改,就會參他。曹寅與其他兩個織造家族的姻婭網路大大擴展了其在江南的影響力。

康熙帝對曹家愛護有加,曹璽的妻子孫氏曾為康熙帝的保姆,被封一品夫人。

馮景《解春集文鈔》卷四《禦書萱瑞堂記》記載:“康熙己卯夏四月,皇帝南巡迴馭,止蹕于江甯織造臣曹寅之府;寅紹父官,實維親臣、世臣,故奉其壽母孫氏朝謁。上見之,色喜,且勞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賞賚甚厚。會庭中萱花開,遂禦書‘萱瑞堂’三大字以賜。”古時候母親的居室被稱為萱堂,是以萱草比喻母親,而瑞乃吉祥的意思。

如今,在江甯織造博物館的後庭院中還能看到重新復原的“萱瑞堂”,堂前湖光瀲灩、錦鯉戲水,依稀能瞥見往日的繁華勝景。而望著這堂中牌匾,不免讓人聯想到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時所看到的“榮禧堂”,據學者們推測,榮禧堂十有八九就是以萱瑞堂為原型創造的。

明、清都在南京設局織造宮廷所需絲織品,走進展廳,視線即刻被眼前一件閃耀的織錦所吸引,它就是從故宮博物院“移駕”而來的“大紅小團龍片金緞”,紅色織錦上用金絲線傳引而成的龍圖騰極顯帝王之氣。而這長長的名字聽著也足夠氣派,當時的織錦都要以這種“顏色+紋樣+紋飾+料子”的形式命名。這一點在《紅樓夢》的文本中體現得也尤為明顯。

想來,打小長於織造府的曹雪芹對於織錦必不陌生,他在自序中也側面提到了書中內容來自于現實生活,所以才有了他筆下那些可人兒穿著的一件件繁複的服飾。比如,王熙鳳穿的是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賈寶玉則有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薛寶釵是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史湘雲穿水紅裝緞狐膁褶子,而王夫人房內陳設的則是大紅金線蟒靠背、石青金線蟒引枕。書中還寫到“上用內造的卍(讀如“萬”)字錦”,那正是康熙年間江甯織造曹家為皇室織造的。在展廳中看著陳列著的那一件件華美的織錦,不由地會想像它們披在紅樓兒女身上的樣子。

猶記得劉姥姥初進大觀園時即被眼前的景象閃了眼,這座為元春省親而特別修建的別墅,集合了中國園林之大成,而關於其原型,學界也是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曹雪芹生活過的南京、揚州、蘇州、北京四處故園,以及遊覽過的江南私家園林,北京皇家、王府園林,都給他創作大觀園帶來了靈感。或許這大觀園正是融合了南北之所長,而又打破了實體的限制,在文字間自由馳騁,幻化作這一舉世無雙的奇園,故而無原型可尋。

紅樓中人多題詠過大觀園,而我獨愛黛玉的詩文:

宸遊增悅豫,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氣象新。

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在紅樓夢館的出口處轉身回望,便能看到曹雪芹與他筆下的金陵十二釵的壁畫。朱砂色的牆面,前景以粉彩畫繪曹雪芹倚坐石上,其身後則是白描手法勾勒出的十二名女子,窈窕婀娜,姿態各異,她們身後是成片的祥雲和一些山石芭蕉,飄飄然,宛若仙境。

走近細看時,黛玉的柔、寶釵的正、湘雲的憨、探春的敏都躍然牆上,呼之欲出,與前景中的曹雪芹虛虛實實地呈現在眼前,恍若是自己在跟隨著曹雪芹神遊太虛一般。此時我站在曹雪芹成長的這方金陵舊地之上,睹其舊物來遙想彼時榮華之萬一。可即便是富貴如曹家,一朝失了皇恩,叱吒近百年的織造府也不免人丁四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留給後人憑弔的,除了定格世家大族的千古一書,也只有這舊日的府宅了。

駐足於此,夢回紅樓,遙想雪芹在自序中提到的“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堂堂之鬚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已無心考究這十二釵的原型了,且讓我入夢吧。

“錦衣紈絝之時,飫甘饜美之日”正是當時曹家興旺之極的寫照,而曹家的命運與江甯織造從一開始便緊密相連。在江甯織造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張時間表,上書歷任江甯織造的官員,其中唯獨曹家世襲三代于任上,主持了織造事物長達半個多世紀。曹家自曹璽(即曹雪芹的曾祖父)起擔任江甯織造,到了曹寅(曹雪芹祖父)奉旨繼任父職後才真正崛起。

曹寅不僅身兼數責,亦多方交接並籠絡江南的漢人士大夫。《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連絡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而真實中的曹家,也是與其他江南大家族存在著這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的關係。曹寅為江甯織造,內兄李煦為蘇州織造,杭州織造孫文成是曹寅“娘家親”,又是其舊屬——三家自成一體,不受地方官管轄。康熙口諭:三處織造,視同一體,須要和氣,若有一人行事不端,兩個人說他,改過便罷,若不竣改,就會參他。曹寅與其他兩個織造家族的姻婭網路大大擴展了其在江南的影響力。

康熙帝對曹家愛護有加,曹璽的妻子孫氏曾為康熙帝的保姆,被封一品夫人。

馮景《解春集文鈔》卷四《禦書萱瑞堂記》記載:“康熙己卯夏四月,皇帝南巡迴馭,止蹕于江甯織造臣曹寅之府;寅紹父官,實維親臣、世臣,故奉其壽母孫氏朝謁。上見之,色喜,且勞之曰:‘此吾家老人也。’賞賚甚厚。會庭中萱花開,遂禦書‘萱瑞堂’三大字以賜。”古時候母親的居室被稱為萱堂,是以萱草比喻母親,而瑞乃吉祥的意思。

如今,在江甯織造博物館的後庭院中還能看到重新復原的“萱瑞堂”,堂前湖光瀲灩、錦鯉戲水,依稀能瞥見往日的繁華勝景。而望著這堂中牌匾,不免讓人聯想到林黛玉初進榮國府時所看到的“榮禧堂”,據學者們推測,榮禧堂十有八九就是以萱瑞堂為原型創造的。

明、清都在南京設局織造宮廷所需絲織品,走進展廳,視線即刻被眼前一件閃耀的織錦所吸引,它就是從故宮博物院“移駕”而來的“大紅小團龍片金緞”,紅色織錦上用金絲線傳引而成的龍圖騰極顯帝王之氣。而這長長的名字聽著也足夠氣派,當時的織錦都要以這種“顏色+紋樣+紋飾+料子”的形式命名。這一點在《紅樓夢》的文本中體現得也尤為明顯。

想來,打小長於織造府的曹雪芹對於織錦必不陌生,他在自序中也側面提到了書中內容來自于現實生活,所以才有了他筆下那些可人兒穿著的一件件繁複的服飾。比如,王熙鳳穿的是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賈寶玉則有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薛寶釵是玫瑰紫二色金銀鼠比肩褂,史湘雲穿水紅裝緞狐膁褶子,而王夫人房內陳設的則是大紅金線蟒靠背、石青金線蟒引枕。書中還寫到“上用內造的卍(讀如“萬”)字錦”,那正是康熙年間江甯織造曹家為皇室織造的。在展廳中看著陳列著的那一件件華美的織錦,不由地會想像它們披在紅樓兒女身上的樣子。

猶記得劉姥姥初進大觀園時即被眼前的景象閃了眼,這座為元春省親而特別修建的別墅,集合了中國園林之大成,而關於其原型,學界也是眾說紛紜。但不可否認,曹雪芹生活過的南京、揚州、蘇州、北京四處故園,以及遊覽過的江南私家園林,北京皇家、王府園林,都給他創作大觀園帶來了靈感。或許這大觀園正是融合了南北之所長,而又打破了實體的限制,在文字間自由馳騁,幻化作這一舉世無雙的奇園,故而無原型可尋。

紅樓中人多題詠過大觀園,而我獨愛黛玉的詩文:

宸遊增悅豫,仙境別紅塵。

借得山川秀,添來氣象新。

香融金穀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寵,宮車過往頻。

在紅樓夢館的出口處轉身回望,便能看到曹雪芹與他筆下的金陵十二釵的壁畫。朱砂色的牆面,前景以粉彩畫繪曹雪芹倚坐石上,其身後則是白描手法勾勒出的十二名女子,窈窕婀娜,姿態各異,她們身後是成片的祥雲和一些山石芭蕉,飄飄然,宛若仙境。

走近細看時,黛玉的柔、寶釵的正、湘雲的憨、探春的敏都躍然牆上,呼之欲出,與前景中的曹雪芹虛虛實實地呈現在眼前,恍若是自己在跟隨著曹雪芹神遊太虛一般。此時我站在曹雪芹成長的這方金陵舊地之上,睹其舊物來遙想彼時榮華之萬一。可即便是富貴如曹家,一朝失了皇恩,叱吒近百年的織造府也不免人丁四散,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留給後人憑弔的,除了定格世家大族的千古一書,也只有這舊日的府宅了。

駐足於此,夢回紅樓,遙想雪芹在自序中提到的“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何堂堂之鬚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已無心考究這十二釵的原型了,且讓我入夢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