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趙喜子:鋼鐵行業聯合重組或兼併重組必須只有一個“重組主體”

趙喜子為新書《鏖戰·破局》作序:鋼鐵行業聯合重組或兼併重組必須只有一個“重組主體”

原創 2018-01-16 steelqingbao 鋼鐵情報 趙喜子

未來鋼鐵行業最終發展出路還是聯合重組 , 不過無論是聯合重組還是兼併重組, 關鍵都是“重組”, 如果只“聯”不“組”或只“並”不“組”, 自然沒有意義 , 而且“聯合重組”或“兼併重組”必須只有一個“重組主體”。 —— 文章為原國家冶金工業局副局長、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 為中國鋼鐵跨年新著《鏖戰·破局:鋼鐵供給側改革與流通創新法則》作序時所寫, 原標題為“供給側改革時期, 鋼鐵行業未來發展出路還是聯合重組”。

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原名譽會長趙喜子

2017年是我國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年。 這兩天, 我有幸讀了《鏖戰·破局: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流通創新法則》(簡稱《鏖戰·破局》)一書的書稿, 這是一部記錄中國鋼鐵全產業鏈上各產業在順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遇到的問題、難題以及未來趨勢和創新發展的調查性研究。

值得關注的是, 這本書不僅展示了中國鋼鐵產業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新成果, 更是向中國鋼鐵全產業鏈進行了一次“大彙集、大歸納、大總結和大普及”, 這也是目前我國第一本涵蓋鋼鐵生產、流通、貿易和電子商務等重要產業領域的系統系研究著作。

書中提到, “我們在繪製去產能路線圖時, 缺少相應配套的科學標識系統和規劃保障說明, 而且去產能並不是最終目的, 轉型升級、創新模式、提升效益和健康發展才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在我國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環境下, 即使2017年底或明年某個時間點鋼鐵產能過剩的情況得到基本解決,

這也只是階段性的成果, 絕不等同於鋼鐵行業的效益從此就會穩步上升。

鑒於此, 當前我國鋼鐵生產企業要做的, 就是加快抓住“去產能風暴”帶來的新機遇, 把自己做實、把資產做實、把設施做實、把管理做實, 為完成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去產能工作是推進我國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大力實施下, 2016年和2017年兩年內我國將完成1.25億噸的鋼鐵去產能任務, 同時7000萬噸地條鋼得到剷除, 鋼鐵產能嚴重過剩局面大大緩解。

從目前來看, 剩下的去產能任務主要是一些僵屍企業, 難啃的骨頭。 難啃的原因, 正如《鏖戰·破局》提到,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中的“僵屍企業”債務處理非常難,

這涉及銀行信貸的風險, 不是政府部門單方面就能解決的。 因此, 處置“僵屍”企業不會像清除落後、違規產能那麼快, 而會有一個比較漫長的整治過程。 要在2017年底前完成對鋼鐵“僵屍”企業的全面處置工作, 任務將是非常艱巨的。

當然, 對於我國鋼鐵企業來說, 這兩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 整個行業處於化解產能和轉型升級破立並舉的艱難進程中, 唯有積極回應、以變應變, 才能打破原有格局, 實現淘汰產能與創新升級的雙重發展。 我比較認同該書中的建議:新常態下, 鋼廠要加快革新老體制老思想, 借力強化管理實現“降本增效”;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借助“走出去”迎來戰略視窗期;加快環保倒逼升級,

走綠色鋼鐵發展之路;積極擁抱“互聯網+”, 通過“觸網”參與到新興戰略產業;聯合“去量求強”, 大膽探索兼併重組方式化解過剩產能。

未來的最終發展出路還是聯合重組。 不過, 無論是聯合重組還是兼併重組其關鍵都是“重組”, 如果只“聯”不“組”或只“並”不“組”, 自然沒有意義。 聯合重組或兼併重組必須是只有一個重組主體, 必須是將包括企業經營模式、管理模式和企業文化在內的發展業態和企業理念按重組主體的模式運轉, 而不是簡單地將原有幾個企業的名稱組合在一起, 甚至重組主體和被重組企業各自獨立運轉。 否則, 將達不到兼併重組或聯合重組的真正目的。

我們從最近這幾年一些民營鋼鐵企業的兼併重組情況來看, 整體是好的。在這裡可以把其中的部分模式歸納為:“沙鋼模式”“建龍模式”和“方大模式”,他們做到了既“並”又“組”,值得稱讚。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或者說有一個相同的理念,就是沉下心來經營企業,想開百年老店。不論是從經營產品到經營資本,還是再到經營企業,使兼併重組後的企業效益真正實現了“1+1>2”的效應。

機遇與挑戰並存。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週期,這個週期的特徵不是規模和數量,而是綠色和品質。這個品質不是“小品質”,不是單純的鋼鐵產品品質,而是“大品質”,整個鋼鐵產業鏈的品質包括鋼鐵貿易流通、電子商務和上下游使用者。目前“頂層”正在全國部署這種“品質行動”。《鏖戰·破局》聚焦鋼鐵全產業鏈,也是鋼鐵品質行動的一部分。

我國現有300多家大型鋼鐵生產企業,300多家鋼鐵電子商務平臺,過萬家鋼鐵貿易流通商。誰先知先覺,誰先轉型發展,誰就有機會成為百年老店,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這是事物的本來發展規律。

《鏖戰·破局:鋼鐵供給側改革與流通創新法則》(王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7年12月)新書問世

整體是好的。在這裡可以把其中的部分模式歸納為:“沙鋼模式”“建龍模式”和“方大模式”,他們做到了既“並”又“組”,值得稱讚。他們還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或者說有一個相同的理念,就是沉下心來經營企業,想開百年老店。不論是從經營產品到經營資本,還是再到經營企業,使兼併重組後的企業效益真正實現了“1+1>2”的效應。

機遇與挑戰並存。目前我國鋼鐵行業正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週期,這個週期的特徵不是規模和數量,而是綠色和品質。這個品質不是“小品質”,不是單純的鋼鐵產品品質,而是“大品質”,整個鋼鐵產業鏈的品質包括鋼鐵貿易流通、電子商務和上下游使用者。目前“頂層”正在全國部署這種“品質行動”。《鏖戰·破局》聚焦鋼鐵全產業鏈,也是鋼鐵品質行動的一部分。

我國現有300多家大型鋼鐵生產企業,300多家鋼鐵電子商務平臺,過萬家鋼鐵貿易流通商。誰先知先覺,誰先轉型發展,誰就有機會成為百年老店,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這是事物的本來發展規律。

《鏖戰·破局:鋼鐵供給側改革與流通創新法則》(王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7年12月)新書問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