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由“紅頂商人”胡雪岩觀經商之道

新疆, 這片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擁有吐魯番甜美的葡萄, 維吾爾族人淳樸而真摯的微笑, 以及漢民族與維族人融洽生活的溫馨場面。 但是, 是否還有人記得, 一百多年前左宗棠收復新疆地區時的驚心動魄?

這是一場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左宗棠率領清軍消滅了入侵新疆的浩罕汗國將領阿古伯, 收復新疆。 古人雲“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而給左宗棠在經濟及物質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的,

正是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岩。

魯迅評價胡雪岩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位商人”。 胡雪岩幼年時家境貧寒, 為了養家糊口, 他經人推薦, 進錢莊當學徒, 從掃地等雜役幹起, 三年師滿後, 因勤勞、踏實成為錢莊正式夥計, 偶然間, 胡雪岩結識患難之交王有齡,

並在以後得其資助, 一躍成為阜康錢莊老闆, 並終為徽商巨頭。 日後, 胡雪岩因在上海運軍火、米糧接濟清軍而為左宗棠賞識, 並説明左宗棠組織常捷軍、創辦福州船政局, 最為重要的當屬左宗棠西政平叛阿古伯時, 為其主持上海采運局局務, 在上海代借外款5次, 高達1195萬兩, 采供軍餉、訂購軍火, 並做情報工作, 常將上海中外各界重要消息報告左宗棠, 保證了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

胡雪岩被慈禧親授紅頂戴和黃馬褂, 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人, 並官居二品。 他創辦的胡慶餘堂, 讓其與北京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同仁堂南北相輝映, 有“北有同仁堂, 南有慶餘堂”之稱。 但當胡雪岩在上海開辦蠶絲廠時, 因經營不當, 引起外商聯合抵制, 各地官僚競提存款, 群起敲詐勒索, 胡雪岩被迫賤賣;最後, 清政府將胡雪岩革職查辦, 胡雪岩在貧恨交加中鬱悶離世。

順勢而為的聰明果敢。 縱觀胡雪岩的發跡史, 不難看出, 其發展過程中處處透露著中國傳統的商道氣息。 他以商業智慧和創新通變經營, 以心啟智, 以智啟財, 以財啟眾, 他雖出身貧寒, 並沒有什麼機會接觸更好的教育和熟絡上層社會, 但他卻善於抓住機遇, 利用自身的勤勉和靈活, 在先後遇到王有齡和左宗棠之後, 順勢發展, 果敢決斷, 成功躋身上流社會。

浩然的民族之氣。如果僅以賺錢的標準來衡量胡雪岩,他的成功並不算什麼。但當外來敵人入侵我國,國家遇到危難之際,他再一次利用應變能力,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財,源源不斷地為左宗棠提供各方面軍事支援,保證了後方供給,為清朝政府收復新疆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保證國家領土的完整性做出了自身的貢獻,這種長遠眼光和家國情懷以及臨危不懼的膽略,便是他的民族大義,這一筆不能磨滅,也讓他的官商形象中,又多了一層民族情感,使他的形象超出了普通商人。

誠信的為商之道。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一個有誠信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講求誠信的人民組成的,尤其是涉及到人民大眾衣食住行的商人,更需要誠信經營,唯有誠信,才能實現共贏。胡雪岩的成功,和他本人講求誠信分不開。

胡雪岩在創辦胡慶余堂之初,就親自立下了“戒欺”匾:“凡百貨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即將前往前線的駐浙綠營兵羅尚全,慕名前來胡雪岩錢莊存了一萬兩銀子,聲稱不要利息、收據,並三年後來取,胡雪岩仍然以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雖然對方不要存摺,也仍然立了一個存摺,交由錢莊掌櫃代管,但最後這個人卻不幸在前線陣亡了。胡雪岩得知後,在沒有任何憑據的情況下,主動將本金及利息交付給羅家人,在當時留下了很好的商名。君子雖愛財,但取之終有道,這便是他的信、義之道。胡雪岩以信立根基,信義聯盟,體現了其經營特質。

左宗棠曾經在奏摺中多次褒獎胡雪岩,說他:“道員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從前在浙曆辦軍糧、軍火,實為緩急可恃。臣入浙以後,委任益專,卒得其力。實屬深明大義不得多的之員。”著名作家二月河曾經評價他“智信仁勇,堪稱華商中民族英雄的典範,而不僅僅是個有錢的商人。”

縱觀歷史的發展,胡雪岩終究沒有像中國商界始祖范蠡一樣,可以逍遙自在,超然物外,駕一葉扁舟,輕鬆躲過外部環境給自身帶來的劫難,因此,他的精神境界終沒有高過早於他兩千多年的商聖範蠡。有人將胡雪岩和近期樂視的賈躍亭比較,認為賈躍亭是借了胡雪岩的“屍”還魂。也許,自有其中的道理;但胡雪岩畢竟以亦官亦商特殊身份經商,他的結局,終是沒有做到範蠡的淡泊名利,順其自然罷了。他在經商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民族大義及誠實守信的中華傳統商人特質,值得後人學習和繼承,讓他和春秋時期的范蠡、戰國的白圭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商聖”,並且為後人留下“為商必讀《胡雪岩》”的經典之語。

中國新長城組委會編輯部出品

浩然的民族之氣。如果僅以賺錢的標準來衡量胡雪岩,他的成功並不算什麼。但當外來敵人入侵我國,國家遇到危難之際,他再一次利用應變能力,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財,源源不斷地為左宗棠提供各方面軍事支援,保證了後方供給,為清朝政府收復新疆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保證國家領土的完整性做出了自身的貢獻,這種長遠眼光和家國情懷以及臨危不懼的膽略,便是他的民族大義,這一筆不能磨滅,也讓他的官商形象中,又多了一層民族情感,使他的形象超出了普通商人。

誠信的為商之道。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興。一個有誠信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講求誠信的人民組成的,尤其是涉及到人民大眾衣食住行的商人,更需要誠信經營,唯有誠信,才能實現共贏。胡雪岩的成功,和他本人講求誠信分不開。

胡雪岩在創辦胡慶余堂之初,就親自立下了“戒欺”匾:“凡百貨貿易均著不得欺字,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採辦務真,修制務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即將前往前線的駐浙綠營兵羅尚全,慕名前來胡雪岩錢莊存了一萬兩銀子,聲稱不要利息、收據,並三年後來取,胡雪岩仍然以三年定期存款的利息照算,雖然對方不要存摺,也仍然立了一個存摺,交由錢莊掌櫃代管,但最後這個人卻不幸在前線陣亡了。胡雪岩得知後,在沒有任何憑據的情況下,主動將本金及利息交付給羅家人,在當時留下了很好的商名。君子雖愛財,但取之終有道,這便是他的信、義之道。胡雪岩以信立根基,信義聯盟,體現了其經營特質。

左宗棠曾經在奏摺中多次褒獎胡雪岩,說他:“道員胡光墉,素敢任事,不避嫌怨。從前在浙曆辦軍糧、軍火,實為緩急可恃。臣入浙以後,委任益專,卒得其力。實屬深明大義不得多的之員。”著名作家二月河曾經評價他“智信仁勇,堪稱華商中民族英雄的典範,而不僅僅是個有錢的商人。”

縱觀歷史的發展,胡雪岩終究沒有像中國商界始祖范蠡一樣,可以逍遙自在,超然物外,駕一葉扁舟,輕鬆躲過外部環境給自身帶來的劫難,因此,他的精神境界終沒有高過早於他兩千多年的商聖範蠡。有人將胡雪岩和近期樂視的賈躍亭比較,認為賈躍亭是借了胡雪岩的“屍”還魂。也許,自有其中的道理;但胡雪岩畢竟以亦官亦商特殊身份經商,他的結局,終是沒有做到範蠡的淡泊名利,順其自然罷了。他在經商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民族大義及誠實守信的中華傳統商人特質,值得後人學習和繼承,讓他和春秋時期的范蠡、戰國的白圭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商聖”,並且為後人留下“為商必讀《胡雪岩》”的經典之語。

中國新長城組委會編輯部出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