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霍虎勇:十年藏書凝心力,萬捲煙波覓古今

霍虎勇, 1989年生, 山西省永和縣人。 中國“80後”作家群代表人物之一, 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文學創作, 現任山西新青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籍塾閣館長。

同時, 他是一名收藏古籍三萬余卷的資深藏書家。 “人的一生有無數條路, 每個起點都帶著我們走向了一種生活狀態。 無論哪種生活, 有夢在其中才能堅持自己, 否則便是蹉跎。 ”霍虎勇身上彌漫著一股文人特有的氣質, 談起事情條理分明, 言語間引人深思。 尤其在文學方面, 霍虎勇總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認知觀點, 讓人耳目一新。

癡迷古籍尋根歷史

從2007年開始收藏第一部古籍——明代嘉靖二年《天祿閣外史》到2017年6月收藏的清代光緒丙戍年《隨園駢體文注十六卷》, 十年間, 霍虎勇在藏書的道路上傾注了無數心血, 也錯失了很多機會, 但他收藏古籍的熱情和決心卻從未消減。 從宋元明清至民國年間, 霍虎勇收藏的一本本古籍好似為他打開了一扇對話前朝往昔的大門,

訴說著那一段段金戈鐵馬、風雨飄搖的紅塵舊事, 描繪著那一幅幅氣壯山河、寧靜致遠的風土人情。 “收藏古籍主要是為了在研究文化時, 能夠追本溯源, 佐證歷史。 我收藏的大多也是記錄山西文化的古籍, 人們常說五千年文化看山西, 不能光看出土的文物或是碑文, 很多東西畢竟記載有限, 大多結論是他人基於此推斷出的, 難免有失偏頗, 而古籍中的文字恰恰可以還原古文化的真相, 讓人們能夠有直觀的認識。 ”霍虎勇在這些年愛惜古籍就像鳥兒愛惜自己的羽毛一樣。 他從古玩市場的地攤到古籍書店再到大型拍賣會, 見識了太多的完整殘缺、真真假假。
他知道喜歡是要付出代價的, 需要通過漫長的學習和實踐才能去偽存真, 才能在古籍收藏界不受蒙蔽。

為了能夠找到彌足珍貴的善本, 霍虎勇不惜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瞭解《中國紙張史》《中國印刷史》《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紙鑒》《古文字學》《中國古籍版本學》等一系列專業的書籍, 並多次前往博物館、圖書館學習研究, 只為在龐大的古籍市場中慧眼識珠。 “古籍的形式特殊, 紙張不易保存。 如果流落民間, 是對於古文化的一種摧殘, 甚至是一種傷害。 希望可以放在自己手中, 這樣會得到更多的保護與傳承。 ”霍虎勇說, 隨著朝代更替、天災人禍, 能保留下的古籍本就少之又少, 而既有文獻價值, 又具有文物價值的善本,

更是彌足珍貴, 如果再不妥善保存, 將會使太多的經典文化消散在歷史的塵埃中。

鍾愛藏書盡心竭力

每一本古籍都是那個時代的證據, 是那個時代的文化縮影。 從壁石、鐘鼎、竹簡、尺牘、縑帛到紙張, 每一個訴說的前塵往事都讓霍虎勇如癡如醉。 每次翻閱古籍的同時, 霍虎勇也在不停地思考。 “為什麼古時的大家琴棋書畫幾乎樣樣精通, 而現在的人卻很難寫出好的文章, 因為時代發展得越快, 人們越是難以沉下心來去閱讀、去學習……”霍虎勇說,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達, 各種新載體的相繼出現, 人們已經習慣了“速食文學”, 就好比《西遊記》中的孫悟空, 各種影視劇中的形象早已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 而原著中刻畫描寫的形象到底如何,

很少有人會去一窺究竟。

古人說, 盛世修典, 和世存典, 亂世毀典, 末世忘典。 且不管它盛世亂世, 因為喜歡, 霍虎勇就這麼堅持著、收藏著。 但收藏古籍除了研究古籍知識的難度很大, 更致命的是收藏古籍的資金問題。 “經史收藏可以說是收藏界的頂級收藏, 也是小眾裡的小眾, 所要消耗的錢財無疑是巨大的。 ”霍虎勇介紹, 珍貴的宋版古籍, 一頁宋版一兩金。 宋代刻書將唐代褚、顏、歐、柳等諸位書法大家的字體運用於刻書之中, 在將楷書推至高潮的同時也給予了宋版書端莊凝重的精神氣質, 其稀少的存世量也決定了它的價格不菲。

2010年12月10日, 北宋唐坰致胡宗愈伸慰帖頁以9128萬在上海道明成交;2012年5月22日, 中國嘉德“古籍善本”專場上, 一件元抄本《兩漢策要十二卷》共16冊以900萬元起拍,經過近70次激烈叫價,這部傳世孤本最終以483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12月28日,弘一《華嚴集聯三百》以6095萬在上海成交。

霍虎勇這十年在古籍善本的收藏上花費了數額巨大的資金,所受之苦,所曆之艱,個中滋味局外人難以言說。

傳承文化不改初心

“永和縣正在建一座古籍博物館,我會將自己的藏書都搬過去,屆時會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古籍善本的收藏和研究中,也希望我的這些寶貝能發揮它更大地價值。”霍虎勇給自己的藏書樓取名“籍塾閣”,由於他收藏的古籍越來越多,管理十分不便,經協商後,他的家鄉永和縣正在為其建造一座古籍書院。從收藏古籍到宣揚文化,霍虎勇始終認為人的一生中應該不斷奉獻自己的能量,尤其在知識傳播上絕不能吝嗇。一定要為社會、為後代留下歷史脈絡的線索,為文化提供傳承發展的平臺。

一位北京的收藏家曾說要以12億元的資金收購他的藏書,但他沒有出售。有人說,如果霍虎勇將自己的藏書賣掉,現在早已躋身“80後”富翁行列。但一心想將文化事業進行到底的他,卻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無論誘惑多大,他始終摒棄功利心,踏踏實實做文化。未來,如果條件允許,他還打算繼續收藏其他省份的先關古籍文獻,繼續為文化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人的一生中,機會是平等的。收藏古籍將是我畢生的事業,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輔助手段,這或許是一種情懷吧!”因為癡迷於古籍收藏,霍虎勇錯過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和值得珍惜的人,也因為癡迷於古籍的收藏,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前輩的認可與突破自我的力量。誠如他所說,失去的僅是世俗物質,得到的是更為高尚的精神財富。

一件元抄本《兩漢策要十二卷》共16冊以900萬元起拍,經過近70次激烈叫價,這部傳世孤本最終以483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12月28日,弘一《華嚴集聯三百》以6095萬在上海成交。

霍虎勇這十年在古籍善本的收藏上花費了數額巨大的資金,所受之苦,所曆之艱,個中滋味局外人難以言說。

傳承文化不改初心

“永和縣正在建一座古籍博物館,我會將自己的藏書都搬過去,屆時會有更多的專家學者參與到古籍善本的收藏和研究中,也希望我的這些寶貝能發揮它更大地價值。”霍虎勇給自己的藏書樓取名“籍塾閣”,由於他收藏的古籍越來越多,管理十分不便,經協商後,他的家鄉永和縣正在為其建造一座古籍書院。從收藏古籍到宣揚文化,霍虎勇始終認為人的一生中應該不斷奉獻自己的能量,尤其在知識傳播上絕不能吝嗇。一定要為社會、為後代留下歷史脈絡的線索,為文化提供傳承發展的平臺。

一位北京的收藏家曾說要以12億元的資金收購他的藏書,但他沒有出售。有人說,如果霍虎勇將自己的藏書賣掉,現在早已躋身“80後”富翁行列。但一心想將文化事業進行到底的他,卻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無論誘惑多大,他始終摒棄功利心,踏踏實實做文化。未來,如果條件允許,他還打算繼續收藏其他省份的先關古籍文獻,繼續為文化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人的一生中,機會是平等的。收藏古籍將是我畢生的事業,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輔助手段,這或許是一種情懷吧!”因為癡迷於古籍收藏,霍虎勇錯過了很多發展的機會和值得珍惜的人,也因為癡迷於古籍的收藏,收穫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前輩的認可與突破自我的力量。誠如他所說,失去的僅是世俗物質,得到的是更為高尚的精神財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