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跟著典故游渭南:韓城市——韓城黨家村被稱為“小韓城”的由來

傳說狀元王傑一日朝, 說韓城山川秀美、物產富饒。 人傑地靈、俗美風醇。 乾隆皇上金口玉言道:“王相國, 你們家鄉韓城這麼好, 真是個小北京!”王狀元立即躬身感恩:“謝主榮封。

”由此, 韓城便被人稱為“小北京”。 而在“小北京”, 黨家村(1)很早就有“小韓城”的聲譽, 是說黨家村與韓城老城區相仿。 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地理, 二是經濟, 三是文化。

党家村地處泌水河谷, 村南碧流潺潺, 村北土崖巍巍, 崖上是原, 源邊居中有一座實心磚塔, 東邊是泌陽堡——清朝咸豐年間村裡集資修的寨子。 崖腰一幢高出村中一般院落好多的宅子, 好比圓覺寺。 村子東北、西北各有一條大坡上原。 村西遠望是群山。 村中一臨河居住坐東向西人家連年貼的春聯是:“開軒垂碧柳, 啟戶對青山。 ”這“青山”指的就是那一帶層巒疊嶂。 村子東南建有文星閣——一座堪稱村標的六層磚塔, 再東, 三架、菜畦、桃園,

是村裡的果菜籃子。 老城裡的石鋪路面, 青磚牆壁, 走馬門樓, 富麗堂皇的廟宇建築, 甚而哨樓之類的保安設施, 黨家村都有。 稱黨家村為“小韓城”, 是二百年前的事了, 簡單的地理位置比較, 自然難以與今日情形全對上號, 就象城東南的五星塔已倒掉一樣, 黨家村原上的實心磚塔也只矗立在年長者的記憶中了。

黨家村人主要是清朝前中期在河南南陽一帶做生意發的財。 發了財後, 生活便日漸豪華奢侈起來。 一個僅半百來戶人的村子裡, 開有雜貨店、酒家、藥鋪、羊肉店子、打去饃爐子、還有染織綢子的絲房、打造金銀首飾的銀匠鋪、兩家有皇家參股的當鋪……為這個富有的群體服務。 這還不夠, 成箱的魷魚海參, 所捆的綢緞、夏市, 景德鎮的瓷器, 除旗鎮的小五金, 廣州十裡鋪的水煙袋, 甚至元宵節點的焰火, 娶媳婦放的鞭炮……都要由南陽商號隨時送回。 1858年, 漢口被開闢為對外通商口岸後, 黨家村又多了些新鮮玩藝, 什麼三炮臺雙刀牌紙煙、煤氣燈、手電筒、八音匣子、各式鐘錶、留聲機、幻燈機、無聲電影……都比韓城縣城裡早一二十年享用。

每年三天元宵節, 黨家村辦得最有特色。 從家戶中無處不在的燈盞兒, 到家家門前高懸的大紅燈籠;從兒童手中穿梭來往的花燈, 到夜空中噴射的焰火;從大巷裡党賈兩族“燈山會”搭建的兩座戲樓式的“燈山”, 到每年只露一次面的村上公有、蘇德育處出產的48掛楠木框架四圍繪有《西遊記》全套故事的大紗燈, 真真是處處惹眼。 還有上下廟院、文星閣、各神會掛起的火牌火對, 各個祠堂內外懸掛的宮燈……直讓參與興辦的人盡顯身手, 直看得遠近來觀者眼花繚亂, 目不暇接。

發了財的黨家村人, 除了提高生活水準以外, 也努力想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 增強自己的文化素養。

消極的做法是“附庸風雅”, 家裡掛上幾幅名人字畫, 學上一種樂器, 高興時湊上一場清唱自行其樂, 有的則養花藝菊打發日月, 個別家庭還曾備的戲班;或者“捐納虛銜”, 案上擺上幾本聖賢經典, 身上穿件官服顯擺顯擺。 但多數則注重在建築上營造一種文化氛圍, 比如院牆上雕刻格言警句, 從門匾題字上顯示對文化的追求。 還努力與本邑名門望族聯姻, 以求在門風和血緣上受到影響。 最有效的做法是聘請名師教育子弟。 幾代下來, 效果顯著, 從道光至光緒60年間, 村上中了五個舉人、一個拔貢(2)、點了一個翰林, 僅光緒一朝就出了44個秀才, 其中有三個院考案首。

從上不難看出, 黨家村人的消費狀況、科舉成績——封建文化水準的尺規, 都與一般意義上的農村不一樣,更接近城邑地區,這樣也就容易理解之所以被稱為“小韓城”的原因了。

(1)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韓城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而黨家村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可見當年之盛況。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文,黨家村古建築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村)名單。

(2)科舉制度中貢入國子監的生員之一種。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為十二年一次,每府學二名,州、縣學各一名,由各省學政從生員中孝選,保送入京,作為拔貢。

都與一般意義上的農村不一樣,更接近城邑地區,這樣也就容易理解之所以被稱為“小韓城”的原因了。

(1)党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韓城在乾隆年間曾經被稱為陝西的“小北京”而黨家村因農商並重經濟發達則又被稱為“小韓城”,可見當年之盛況。2001年6月25日經國務院批文,黨家村古建築群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第一村)名單。

(2)科舉制度中貢入國子監的生員之一種。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中改為十二年一次,每府學二名,州、縣學各一名,由各省學政從生員中孝選,保送入京,作為拔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