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打響“上海製造”品牌重振“上海師傅”美名

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25%, 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占比35%———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為上海未來5年經濟發展導向畫出了清晰的路徑圖。 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撬動實體經濟產業的支點在哪裡?莫負春代表支招:產業振興人才先行, 上海應高度重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重振“上海師傅”美譽。 他建議, 各級政府加強面向產業工人群體的公共服務建設, 使上海工人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上海師傅”

曾有很高美譽度

應勇市長在昨天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為上海未來5年社會經濟發展描繪了一張清晰的路徑圖:上海將基本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

基本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莫負春代表認為, 打響“上海製造”品牌, 關鍵是形成人才優勢, 尤其是打造一支能與卓越城市發展戰略相匹配的產業工人隊伍。 “過去, 上海曾是我國的製造業重鎮, ‘上海師傅’有很高的美譽度。 ”莫代表認為, 重振上海製造業, 也是重塑“上海師傅”品牌的過程。

產業工人是上海職工的主體

近期, 市總工會牽頭開展了一項針對產業工人群體的大調研。 調查發現, 目前上海產業工人依然是上海職工的主體, 是城市市民的主體。 資料顯示, 上海產業工人隊伍總量為546萬人, 占全市就業人員總數的40%。

其中, 有450萬人從事第二產業, 占比達到82.4%。 這其中製造業從業者339.4萬人, 建築業106萬人。 據調查, 產業工人主要集中在非公企業, 占比為72.4%。

根據調查, 產業工人主要集中在郊區, 其中近郊257.48萬人, 占47.1%。 遠郊172.74萬人, 占31%。 此外, 外省市戶籍人員比例較高, 有299萬人, 占54.7%。 據瞭解, 本市產業工人學歷水準與專業技能等級相對偏低, 其中高中、中專及技校占32.7%, 初中及以下33.4%。 在規模以下企業的產業工人中, 專業技術人員僅占17.4%。

市總工會的調研發現, 相對於上海整體較高的公共服務水準, 面向產業工人的公共服務仍然存在著不足。

量身定制普惠性公共政策

產業工人群體對公共服務有啥需求?市總工會調研指出, 相比普通市民的公共服務需求, 產業工人群體的需求既有一致性,

也有特殊性。 “子女教育、醫療衛生, 這些基本需求上, 產業工人和普通市民是一致的。 ”莫負春代表說, 由於職業發展和職業環境的特殊性使然, 他們還有專業學習培訓、技能提升與評價、住房交通、社會保障、權益維護方面的獨特需求。 儘管上海總體上較重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全市以及各區層面均出臺了一些支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政策, 但總體而言較零散, 覆蓋範圍較小, 主要集中在高端技術人才上。 莫負春代表認為, 上海構建面向產業工人的公共服務, 應當關注政策的普惠性、均衡性和便利化。 他建議, 全市形成以黨政領導負責下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機制, 緊緊圍繞職工需求, 量身定制符合產業工人職業發展和生活安居的普惠性公共政策。

重視構建產業工人學習培訓體系, 整合區域資源, 發揮學校、企業、社會的作用。 莫負春代表建議, 要在培訓內容上更貼近企業和職工需求, 在方式和時間上更符合職工需要, 形成全市性的職工學歷提高、技能提升的服務體系。 他還建議, 要重視構建職工技能提升評價工作體系, 發揮政府、企業、工會的積極性, 形成一個涵蓋初級工、中級工、高級技師、高端技能人才的完整的評價體系。

他建議構建職工維權服務體系, 由人保、司法行政、法院和工會共同努力, 形成職工維權、勞資糾紛化解工作機制。 圍繞職工的實際需求, 在交通、醫療衛生、文體等需求上制訂服務功能表,

將產業工人納入住房保障體系。 莫負春代表還建議, 要重視分享經濟背景下的流動分散靈活就業人群, 包括科技孵化基地、文化創意領域以及物流、送餐、物業、家政、仲介行業的職工。 他呼籲加快對新型就業群體就業保障開展政策研究, 政府提供托底保障, 以保護社會活力, 促進和諧穩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