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親兄弟明算帳,這兄弟倆的賬該咋算?

有這樣一對兄弟, 從小家境貧寒, 兄弟倆互相幫扶。 二十多年過去了, 各自家境都有了很大起色。 但三年前卻因為31萬元兄弟倆鬧翻了, 弟弟將哥哥起訴至安康市石泉縣法院。 這到底是咋回事?

幾經波折, 對簿公堂三載

事情還要從2015年說起, 哥哥在安康市石泉縣看上一套房子, 總房價48萬元。 兄弟倆協商後, 一同在銀行分別向房產公司轉帳匯款, 哥哥轉帳17萬元, 弟弟轉帳31萬元。 當日, 兄弟倆又一同前往售樓部, 哥哥憑藉倆人的轉帳憑證辦理了購房手續。 然而沒過多久, 兄弟倆就因為這31萬元購房款歸屬產生了分歧。

起初, 弟弟認為自己是將購房款打入房產公司帳戶, 房產公司未給其出具手續, 於是, 弟弟一紙訴狀將房產公司起訴到法院, 要求房產公司返還購房款。 法院經審理後認為, 兄弟倆在向房產公司匯款後, 倆人一同辦理購房手續, 弟弟在場並未提出異議, 證明當時弟弟認可購房事宜, 房產公司不構成不當得利。 經石泉縣法院一審、二審駁回了弟弟的訴訟請求。

2017年5月, 弟弟又以借款糾紛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稱之所以支付31萬元購房款是因為哥哥向其借款, 請求法院判令讓哥哥返還其購房款及利息。

多次調解, 兄弟心結未解

多年的辦案經驗告訴法官, 此案因親情而起, 終究還是要用親情來化解。

首先, 法官多次對雙方開展思想工作,

考慮到是兄弟之爭, 希望通過調解來彌合兄弟裂隙。 法官告誡作為原告方的弟弟, 作為借款人卻未讓哥哥出具借據, 讓本來可以明算帳的事情變成了糊塗賬, 考慮兄弟情深及目前的境況, 希望能放棄訴訟請求。 同時告誡作為被告的哥哥, 應該端正態度, 畢竟“血濃於水”, 希望雙方能摒棄前嫌。 第二, 借助村組化解糾紛, 辦案法官多次前往兄弟倆所在的村組, 通過村組幹部組織雙方進行調解。 第三, 用親情感化雙方, 辦案法官多次聯繫雙方的家屬, 希望通過家屬的勸解來感化雙方。

經過多方工作, 兄弟倆關係有所緩和。 作為原告的弟弟同意在哥哥承認是借貸關係的前提下, 將31萬元贈給哥哥, 以後兄弟倆和好如初。

然而, 哥哥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沒有向弟弟借錢, 不同意該調解方案, 調解以失敗而告終。

公正裁判, 正義終得伸張

經過大量的調解工作, 案件未有實質性進展。 於是, 法院依法查明事實,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 依法作出判決。

法院認為, 兄弟二人對弟弟通過銀行轉帳替哥哥向房產公司支付31萬元購房款的事實均無異議。 弟弟雖未提供借據、收據、欠條等債權憑證, 但已經舉證證明哥哥實際受領了弟弟支付31萬元所產生的利益。 哥哥雖辯稱弟弟支付31萬購房款系沖抵弟弟所欠其工程款, 但對弟弟是否欠其工程款及具體金額均無有效證據予以證明。 結合查明的事實, 認定31萬元系弟弟臨時墊付款, 屬於借貸關係,

判決哥哥返還31萬元購房款。 哥哥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二審法院維持原判。

法官寄語

此案雖然告一段落, 但本案中的法理人情, 值得思考。 一是在人際交往中, 尤其是涉及財產的, 若不留證據, 後面發生糾紛時就被動了。 本案中, 如果弟弟在付款之前先讓哥哥寫個書面協議, 再讓哥哥出具借條, 看似不近人情, 但卻避免後面的是非。

二是維權要找准依據選對路子。 本案中, 弟弟出了錢還不討好, 自然要個說法。 但是沒想到討個說法花了三年, 經過了三次訴訟才告一段落, 問題就出在沒有找准依據。

三是參與訴訟, 參與訴訟就要配合法官, 依靠法院維權。

四是法官一定要有責任有擔當, 不僅需要有為民之心, 更要有為民之能。

這就要求法官法學理論深厚, 實踐經驗豐富, 在審判工作中, 闡明法理, 說清事理, 說透情理, 真正做到案結事了, 解決群眾問題, 把群眾權益維護好。

本報記者陳洪鈞通訊員方正向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