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聯手綜藝節目搞海選 這兩家教育機構商業“捆綁”學生被指惡劣行銷

“這個顯然是商業與教育聯手, 但個人覺得還是不便於鼓勵。 如果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相關的商業博弈中, 是違反教育本質的, 是惡劣的行銷行為。 ”一起作業和小猿搜題成為最新一季《最強大腦》參賽選手海選招募合作平臺, 但是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對於這種商業與教育的聯手模式並不支援。

《最強大腦》是一檔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 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 自從開播以來, 就廣受關注, 最近播出的最新一季, 更是收視率飆升。

早在2017年9月, 《最強大腦》就開始第五季選手招募。 而不同於往期,

這一次海選背後出現了兩家教育公司——一起作業和小猿搜題, 節目方選擇與這兩家線上教育企業合作, 共同推出第五季參賽選手全球海選招募平臺。

《最強大腦》為什麼會摒棄以往的海選模式, 選擇和線上教育企業合作呢?

在正式播出的節目片頭中, 一句話道出了新一季《最強大腦》的新目標——搜索“青春大腦”。

《最強大腦》科學總顧問劉嘉也曾表示:最新一季節目, 想從學生中選出超常的選手。

被選中的兩家公司, 一起作業和小猿搜題都是K12線上教育公司, 而且都有一個共同點:擁有龐大的學生用戶數量。

一起作業專注打造K12教育智慧平臺, 為老師、學生、家長三方人群提供交流平臺, 其更是宣稱用戶涉及31個省市、10萬餘所學校,

用戶數量超5000萬。

小猿搜題則為猿輔導旗下品牌, 是一款拍照搜題軟體。 從正式發佈到超過5000萬人用戶使用, 更是只用了不到一年半時間。

教育領域是目前學生最為集中的地方, 尤其是線上教育平臺, 更是最容易在短時間內獲得大規模的流量。 擁有這樣的學生資料資源優勢, 《最強大腦》選擇線上教育企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節目海選從全國10萬人篩選到2000人。 晉級選手中, 學生群體的確也佔據了絕對優勢。 據《最強大腦》官方發佈的資料顯示, 全國晉級的2000人中, 30歲以上的晉級選手只占了4.8%, 20-30歲選手們占了總人數的16.3%, 20歲以下中小學生群體比重高達73.84%。

節目組完成了他們的既定目標:搜索“青春大腦”。 兩家教育企業通過節目海選提高了曝光率, 還可以吸引潛在的用戶資源, 繼續擴大自己的資源優勢。

匯東方教育科技董事長李保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就表示:“學生使用者資料對於教育企業, 尤其是線上教育企業來說, 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說是企業生存的生命線。 通過《最強大腦》海選,

這兩家企業肯定還會吸收更多潛在的用戶資源, 對於不論是未來的課程研究分析, 還是合作商業宣傳, 都有著重要作用”。

這種合作模式看似各取所需, 但是其中一些存在的問題也不得不引起重視。

首先是學生用戶隱私保護安全問題。 天樞律師事務所律師周景坤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教育企業註冊使用者的資訊應該是需要嚴格保密的, 如果需要註冊使用者資料資源來篩選選手的話, 必須要首先通過用戶本人的同意。 不經使用者同意就將使用者個人資料資料推介給節目方, 是侵犯用戶隱私權的行為”。

另外, 周景坤律師還表示, 即便是通過本人同意之後, 在使用者資料的分享過程中, 也要注意其他管道洩露的隱患,

如在這個過程中, 被不法分子拍照或者其他方式留存資訊, 再進行倒賣, 就可能造成隱私洩露。 所以說這種合作模式對於學生使用者的隱私保護還是存在隱患的, 高達幾千萬的使用者資料, 尤其是主要為中小學未成年人, 更需要引起各方重視。

在選手的海選中, 這兩家教育企業上億的使用者資料資源是否存在洩漏的情況, 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其中隱患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除此之外, 另一個備受質疑的就是過度商業化問題。

經過多輪筆試面試, 最終有100名選手脫穎而出, 在後臺資料來看, 有一部分是兩家公司的用戶, 一起作業更是宣稱其中有27位是一起作業的用戶, 另外其中還不乏有一起作業和小猿搜題的工作人員。

最強大腦最終100強中,選手劉宇和張夢南是小猿搜題的工作人員,除了與小猿搜題官方頻繁互動之外,還經常會在社交平臺上宣傳其產品,商業色彩濃厚。

此外節目中還出現一大批學生人氣選手,這兩家教育企業也會在於這些選手頻繁互動中,推薦自己的產品。對與這些十幾歲的孩子來講,是否存在著過度商業化問題,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成長呢?

對於此,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顯然是商業與教育聯手,但個人覺得還是不便於鼓勵的聯手。教育產業裡,正常教育範圍之外的教育商業運營不是常態的教育。好的教育機構是學校教育的輔助,但現在已經變成了危害學校教育的部分,這些機構的廣告多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不應當鼓勵。另外如果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相關的商業博弈中,是違反教育本質的,是惡劣的行銷行為”。

最強大腦最終100強中,選手劉宇和張夢南是小猿搜題的工作人員,除了與小猿搜題官方頻繁互動之外,還經常會在社交平臺上宣傳其產品,商業色彩濃厚。

此外節目中還出現一大批學生人氣選手,這兩家教育企業也會在於這些選手頻繁互動中,推薦自己的產品。對與這些十幾歲的孩子來講,是否存在著過度商業化問題,是否會影響他們的成長呢?

對於此,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顯然是商業與教育聯手,但個人覺得還是不便於鼓勵的聯手。教育產業裡,正常教育範圍之外的教育商業運營不是常態的教育。好的教育機構是學校教育的輔助,但現在已經變成了危害學校教育的部分,這些機構的廣告多有推波助瀾的作用,不應當鼓勵。另外如果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相關的商業博弈中,是違反教育本質的,是惡劣的行銷行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