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富士康科技郭台銘:創業,錢不是問題,在於有無創業精神

他有著諸多頭銜, 臺灣第一大企業鴻海精密、華人第一大民營科技集團富士康科技集團, 永齡文教慈善基金會創辦人。

他能有今天的成就,

靠的是咬牙切齒的堅持, 憑的是一股創業精神, 在這條道路上執著前行。

他曾說:“阿里山的神木(臺灣最著名的風景)之所以大, 4000年前種子掉到土裡時就已決定了, 絕不是4000年後才知道的。 ”

他叫郭台銘, 是臺灣著名企業家, 被稱為“科技首富”。

(一)

對於創業改變自己的生活, 郭台銘自小就有執念和思考。

因為作為長子的他必須得承擔更多的責任, 想要上學就得自己賺錢, 最終靠著半工半讀, 他進入了“中國海事專科學校”學習。

兵役結束之後, 郭台銘進入航運公司上班, 此時臺灣航運貿易前景非常好, 其待遇十分優厚, 這樣的一份工作對家境不好的他來說無疑很重要。

然而, 當以前的同學、現在的同事都沉浸在悠閒的工作中時,

郭台銘卻一直在思考:沒有工廠哪來的貿易?開工廠才能發展出更好的事業。

念頭滋生之後就再難消除, 郭台銘最後還是辭職創業了, 帶著母親多年的積蓄, 和朋友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 生產塑膠產品。

不過, 資金的缺乏導致經營不善, 在一年時間裡, 原股東逐一退出, 雖然公司成了他的全資公司, 但卻也因此背上了一屁股債。

第一次雄心壯志的創業就這麼慘澹收場, 不僅賠光了母親的積蓄, 還因為無法償還借款, 失去了多年的兄弟情誼。

(二)

儘管第一次創業以慘敗收場, 但郭台銘心中的創業之火卻並未熄滅。

當黑白電視機剛剛在臺灣興起時, 眼光獨到的他就已經發現了其中巨大的市場。

在前一次失敗的教訓下, 郭台銘選擇從小做起, 生產黑白電視機的按鈕。

20世紀80年代, 世界進入個人電腦時代, 郭台銘靠掌握的成熟模具技術, 以連接器、機殼等產品為重心, 力行“量大、低價”的競爭策略, 迅速佔領市場。

1982年, 郭台銘將公司名稱改成了今天大家所熟悉的鴻海精密。

此時的他, 也不過剛過而立之年而已。

臺灣,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此時的經濟飛速發展, 由此刺激了地價不斷上漲, 相應房價也快速飆升, 不少人看上了炒房炒地的買賣, 郭台銘也猶豫過, 畢竟炒房炒地遠比開工廠來得輕鬆。

糾結一段時間後, 郭台銘還是放棄加入其中, 在他的潛意識裡, 做長遠的生意, 才能贏到最後, “談長遠, 興辦工業一定比投機炒作好。

因此, 郭台銘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研發新的技術, 引進高技術人才。 1985年, 郭在美國成立分公司, 開始在臺灣之外開拓市場, 並創出“FOXCONN(富士康)”品牌。 至此, 郭台銘已經成功打造出他的“連接器王國”。

雖然剛開始步履維艱, 但最終還是成功了。

(三)

郭台銘從徒手創業至今已四十載, 企業資產從最初的30萬元, 增長到今天的數千億, 在很多人看來, 這樣的成就已十分輝煌, 但回望鴻海的成長過程, 其中的酸甜苦辣, 各種滋味恐怕也只有郭台銘自己能體會。

在網路上流傳著一個段子:

為了節省錢, 那時的郭台銘, 連長途電話都要到父母家去打。 有次過年, 給員工發完年終獎後, 他口袋裡只剩下2000塊錢:初一給父母1000;初二給太太娘家1000;初三就身無分文,

又一頭紮進工廠中。

為降低開支, 郭台銘將公司從臺北搬到了土城, 因為那裡不僅地價便宜, 旁邊還是臺灣專門關押經濟犯的地方。 他說, 萬一哪天出事被關了, 員工還可以天天就近彙報公司的情況, 客戶可以到“隔壁”跟他談生意, 確保公司繼續運營。

富士康剛成立時, 為了在海外站穩腳跟, 拿下海外的客戶, 他曾在美國自己開車, 住12美元一天的汽車旅館, 跑遍了32個州;進入個人電腦領域後, 他的目光就放在了戴爾、康柏等國際一流大廠, 才形成了今天鴻海的格局。

如今的郭台銘, 身家已過百億, 但他卻一直恪守著不接受採訪、不參加公開演講、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則, 每年也只在一年一次的股東大會上露一次面, 靠著自己的堅持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

“股神”巴菲特說:“成功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法和行為能力,最重要的是永保信念。”

郭台銘說:“創業,錢不是問題,在於有無創業精神;而所謂創業精神,核心就是有沒有決心。”

對此,你怎麼看?

靠著自己的堅持在創業路上披荊斬棘。

“股神”巴菲特說:“成功並不是完全取決於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法和行為能力,最重要的是永保信念。”

郭台銘說:“創業,錢不是問題,在於有無創業精神;而所謂創業精神,核心就是有沒有決心。”

對此,你怎麼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